《自嘲》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自嘲》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3 16:4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自嘲》导学案
主备:马中人 审阅:刘道学、袁泰清 时间:2012-5-10
学习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这首诗。
2、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名句,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理解背诵一些鲁迅的名句。
导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二、课前热身
1、写作背景:(课文的背景资料,至关重要,一定要认真阅读。)
此诗作于1932年10月,这时,左联已成立两年,左联柔石等五烈士已牺牲一年多,而距离鲁迅逝世只有四年,鲁迅已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众所周知,鲁迅一直是“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鲁迅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不仅用它来抨击、揭露形形色色的反动派及假马克思主义者,而且用它来解剖自己。“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自嘲》正是一篇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自己过去人生观、战斗姿态的自我解剖。
作诗的时候鲁迅的处境怎样呢?他说: 上海曾大热,近已稍凉,而文禁如毛,缇骑遍地,则今昔不异,久而见惯,故旅舍或人家被捕去一少年,已不如捕去一鸡之耸人耳目矣。我亦颇麻木,绝无作品,真所谓食菽而已。(鲁迅1932年8月15日《致台静农》)
2、鉴赏诗词四步法:
第一步,从作者入手,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第二步,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第三步,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如动词、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等)。
第四步,对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如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动为静,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三、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
提示: 朗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自嘲”的意思是 ,在这里是指 。
2、结合课下注释,用现代汉语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想一想: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千夫指”是指什么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
(二)、合作研讨(交流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是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给你一个机会,亮出你的风采!)
分组上台展示,然后一个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五、巩固提升:(做最后一搏吧,相信你一定能轻松过关!)
1、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最后两个成语。
载( )酒 孺( )子牛 儒( )学
抛锚( ) 相濡( )以沫: 熙( )熙攘( )攘:
2、《自嘲》一诗中高度概括鲁迅伟大人格的句子是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B、通过“学会感恩”主题班会,使我受到很大的触动。
C、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的过程。
D、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里的关键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年轻人总要靠梦想来滋养,鲁迅也是如此。他立志学医,在日本仙台却受到极大的精神刺激,然而鲁迅先生( )没有丢弃梦想,( )做出了更艰难的选择——弃医从文,( ),他很快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不止是失败,( )是比失败更让人难熬的寂寞。尽管如此,鲁迅先生仍执着的追寻下去,终于成为了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
A、不仅 反而 于是 又 B、非但 反而 可是 而且
C、因为 所以 因而 又 D、虽然 但是 因而 而且
5、《自嘲》全诗押的是_________韵,其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字。
6、默写这《自嘲》
六、课后反思(提二三个问题)
一、鲁迅名言摘录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
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二、《自嘲》内容解析
首联 :我这个俗人交上了“华盖运”能有什么奢望呢,还没有敢有什么动作就碰破了头。(总写艰难处境)
颔联:捡一顶破烂的帽子遮住自己的面孔,隐身于喧闹的街市;在漏水的船中悠然饮酒,驶向波涛汹涌的急流。形容自己处境险恶但与敌人机智周旋,仍然从容不迫,勇往直前,坚持战斗。
颈联:横眉怒目,冷对众多敌人的围攻,一腔热枕,俯首甘为人民大众的牛。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伟大人格。
尾联 :我要躲进我的小小楼阁,那是我自己的一统天下,不去理会那冷暖无常的春夏秋冬。为全诗作结,表明自己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化,都要坚守自己的文艺阵地的决心。
题目“自嘲”是嘲弄自己吗?诗中有嘲弄自己的意思吗?借嘲弄的口气,用幽默的语言,写自己的险恶处境和处险而不惊的乐观与自信,字面上嘲弄自己,但不是真正嘲弄自己。
三、正确理解尾联
《自嘲》的最后一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解释。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 “躲进小楼”是写实,但又不限于写实。当时反动派丢掉东北大片土地,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国民政府躲避敌人威胁.迁都洛阳,一直到这年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迁回,所以讽刺它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里。
四、问题探究
研讨问题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这首诗中的名句,一直以来,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可从诗句含义、体现作者精神等方面谈。
(此句中的“千夫指”、“孺子牛”的所指历来有争议,这个问题既可以帮助正确理解诗句,又能在讨论中加深对鲁迅伟大人格的认识)
参考:这两句诗是鲁迅风骨的生动体现“千夫”是指一切对他进行诬蔑、造谣、诽谤、压制、迫害、围攻的人,鲁迅对峙一概横眉冷对。而“孺子”作者的本意首先当指他的孩子子婴,以及合子婴一样的的千千万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幸福,他自讽自喻心甘情愿做埋头耕耘的牛。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 “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这句诗是鲁迅爱与憎的高度概括,是他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
研讨问题二:鲁迅为什么在这里剖析自己的情怀,他当时交了什么“华盖运”?
参考:鲁迅先生在北京时,由于坚决支持女师大爱国学生与校方及其后台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勇于和顶头上司教育总长章士钊以及现代评论派陈源等人展开论战,受到打击、诬蔑、围攻,运交“华盖”,他曾把自己那是的杂文集干脆定名为《华盖集》。后来他到了南方,同样受到国民党新军阀的压迫,依旧四处碰壁。他的新杂文集定名为《华盖集续编》,意为“年月虽改了,清新却依旧”(《华盖集续编。小引》)
研讨问题三:“已碰头”、“破帽遮颜”、“漏船载酒”是什么意思,表现鲁迅什么态度?
参考:这是鲁迅对当时自己“运交华盖”处境的形象描绘和自嘲,表现他面对危难艰险而又从容不迫、潇洒舒展的人生态度。
研讨问题四:此诗的最后一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解释历来有多种说法,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参考:对这句诗的解释有多种,一说“最后两句是讽刺当时那些只顾自己舒适自在,不过问政治的人”。二说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迁都洛阳,直到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有迁回。三说“‘躲进小楼’再一次表达了鲁迅一贯主张的‘壕堑战’的思想。‘小楼’是掩体的工事,是前线的战壕。躲进小楼,乘机出击,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四说“‘成一统’意思是自成一统,与蒋家王朝针锋相对。‘小楼’虽小,但作为对敌斗争的一个前哨阵地,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的。”
我们认为,当时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成为我的一统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气候有什么变化,这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也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这两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来猛烈攻击敌人,刺中敌人要害的一击,这才显出“自嘲”是革命的战斗。这两句跟“横眉冷对”一联作了有力的配合。
研讨问题五:题目《自嘲》该如何理解? 参考:向学生介绍“自嘲”
这类题目的来源,特别讲清鲁迅的自嘲自解痛前人的不同之处,前人是客嘲自解,鲁迅只称“自嘲”,这是命题的不同,前人借客嘲以鸣不平,借自解以占身份,鲁迅的诗则表明他对敌人的藐视,表明了他为革命事业战斗到底的决心。这也说明鲁迅在创作上不泥古、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