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29 15:2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一、单选题
1.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A.H2、CH4
B.H2、CO
C.H2、CH4、CO
D.CH4、CO、CO2
2.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下列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沼气池中产生甲烷
B.煤和石油的形成
C.石油分馏得到汽油
D.煤干馏得到焦炭
4.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B.C.D.
5.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发生时吸收热量的是
A.C+O2CO2
B.Mg+2HCl═MgCl2+H2↑
C.CaO+H2O═Ca(OH)2
D.CO2+C2CO
6.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氢气有可燃性
B.
CO能和氧化铁反应
C.
天然气有可燃性
D.
铝能在氧气中燃烧
8.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下图中的(

A.
B.
C.
D.
9.科学家探明我国南海有巨大的可燃冰带,它是在海底低温高压条件下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晶体,关于可燃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矿物燃料
B.它的化学式可写作H2O
C.它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不必再研究新能源
D.由于甲烷无毒,不必关注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
10.氢能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诱人的新能源。但目前仍处在研究试验阶段,还未能进入应用阶段,其原因是
A.氢气燃烧对环境影响的评价问题尚无定论
B.氢气的制备耗能巨大,廉价制氢技术尚未成熟且氢气的贮存、运输等安全技术尚未完全解决
C.原料紧缺
D.氢气燃烧的放热量低于相同质量的矿物燃料,经济效益欠佳
二、简答题
11.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下列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____
(填字母序号)。
12.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燃料,燃料的种类也非常繁多,下列列举了一些燃料,请自行确定一种分类标准,对下列燃料进行分类,每种分类中至少包含两种物质。
a.煤 b.汽油 c.柴油 d.石油 e.天然气 f.沼气 g.液化石油气 h.酒精
包括事例①_____(填序号),分类标准②_____。
(2)在反应C+CO22CO中,还原剂是①_____,二氧化碳发生还原反应。请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其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和还原剂都是氧化物②_____。
13.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猪一沼一果”是综合利用猪的粪便发酵的产物,如沼气、沼渣
(1)猪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的过程属于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清洗沼气池时,要注意避免明火,否则容易发生_________事故。
(2)燃烧沼气用于煮饭、照明,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4.沼气是当今已开发和使用的最洁净的气体燃料之一,使用沼气是解决农村能源不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图是沼气的产生和应用示意图。
(1)沼气应用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____能;
(2)打开沼气灶的开关,沼气能自动喷出,从气压的角度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沼气中除含有甲烷外,还含有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氢气、氮气、硫化氢气体、一氧化碳、水蒸气等,沼气略带臭味,你分析臭味可能来自___________等气体;从安全方面考虑,使用沼气时一定要防止沼气中混入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5.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_。为减少环境污染,我国已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3)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在一定条件下,甲烷(CH4)和水反应(未配平)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W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②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Z和W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
(5)实验室可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目前,氢气作为新能源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未能广泛应用,其原因是_____。
16.能源危机制约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_____________(填一种),汽车尾气污染物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2)氢动力汽车有一种是以氢气作为燃料的汽车,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燃料”汽车。该汽车能实现排放出的尾气对空气无任何污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工业上可以用甲醇(CH3OH)与水蒸气在加热及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氢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3)太阳能电池路灯已经在哈市很多道路两侧安装,这种路灯在白天时给蓄电池充电,夜晚用于照明,该路灯在夜晚照明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_____________。
17.合理利用化石燃料资源,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课题。某城市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下图所示的过程,并将逐步向理想燃料发展。
(注:括号中的物质是对应燃料的主要成分)
(1)CH4、C3H8两种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填化学式)。
(2)倡导“家用燃料低碳化”的意义是______。
(3)一定条件下,仅用一个置换反应即可制得CO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请提出一个缓解能源危机的设想:______。
18.有六种气体:①氧气
②氢气
③氮气
④一氧化碳
⑤二氧化碳
⑥甲烷
选择填空:
(1)在空气所占体积分数最大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
(2)可用来制汽水的是______

(3)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无污染新型燃料的是_______;
(4)在冶金工业用来使金属氧化物还原以制取某些金属的是_______;
(5)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_______;
(6)充分燃烧时生成两种氧化物的是
________。
19.某校初三学生去野外野炊:
(1)野炊活动中,东东引燃细枯枝后,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过程要注意防火安全,野炊结束后,应及时把火熄灭,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有______________。(写一点)
20.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小红在实验室制取了一种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收集在三个集气瓶中,让小刚通过实验确定该气体。小刚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将你的推断结果及结论填入下表空格中,并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推断结果及结论
(1)取一瓶气体,闻其气味
无气味
可能是H2、O2、N2、CO、CO2、CH4
(2)移开另一瓶的玻璃片,将一燃着的木条缓慢深入瓶中。
瓶口处未见火焰
一定不是______________
木条的火焰熄灭
一定不是______________
(3)向第三个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一定是_______________
(4)在进行实验(3)时,除了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用___________来确定该气体。
四、实验题
21.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下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22.能源、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1)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产生____(三大气体污染物之一)、S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破坏环境。
(3)现阶段,人们大量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某校化学小组在研究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A、B、C三个实验。
①白磷能够燃烧的是实验是_____(填序号)。
②对比实验A和C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
③对比实验B和C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
④使用可燃性气体进行实验时,一定要_____。
五、计算题
23.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对空气中SO2的浓度级别规定如下表所示(空气中SO2的浓度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SO2的质量表示)。
浓度级别
SO2标准(mg/m3)
一级
浓度≤0.15
二级
0.15<浓度≤0.50
三级
0.50<浓度≤0.70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当地空气中SO2的含量。将2m3空气通入一定含量碘(I2)2.54mg的碘水中,经测定I2与SO2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O2
+
I2
+
2H2O
=H2SO4
+
2HI
。此空气中SO2的浓度级别是____。
试卷第2页,总2页
试卷第1页,总1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二氧化碳气体;能够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有氢元素,因此可能是H2、CO、CO2或H2、CO2或CH4、CO2或CH4、CO、CO2或CH4、CO、H2、CO2。故选D。
2.A
【解析】
A、火上浇油是提供可燃物,使燃烧更剧烈,如果是隔绝空气,燃烧就会停止,选项A错误;
B、风助火势,空气流通加快,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燃烧更旺,选项B正确;
C、釜底抽薪,隔离可燃物,燃烧停止,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选项C正确;
D、钻木取火,通过做功,是温度升高,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D正确。故选A。
3.C
【解析】
A、沼气池中产生甲烷过程中有新物质甲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石油分馏得到汽油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煤干馏得到焦炭过程中有新物质焦炭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
4.D
【解析】
A、表示的是禁止烟火,故选项错误;B、表示的是禁止携带火种,故选项错误;C、表示的是禁止燃放鞭炮,故选项错误;D、表示的是禁止吸烟,故选项正确。故选D。
5.D
【解析】
试题分析:
A、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B、反应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C、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D、反应在高温下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故选项正确.所以应选择D项。
考点: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6.D
【解析】
A、图1中的热水既能够提高烧杯上铜片的温度,又能够使烧杯内热水中的白磷和氧气隔绝,选项A不正确;
B、图2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够燃烧;而白磷换成红磷后,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选项B不正确;
C、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选项C不正确;
D、图1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也不能燃烧,选项D正确。故选D。
7.D
【解析】
A.
氢气有可燃性,可作为航天飞机的燃料,正确;
B.
CO能和氧化铁反应可用于冶炼金属,正确;
C.
天然气有可燃性可作为燃料在加气站加气,正确;
D.
铝能在氧气中燃烧与压强没有关系,故错误。故选D。
8.D
【解析】
A、表示物品有毒;
B、表示节约用水;
C、表示药品有腐蚀性;
D、表示严禁明火。
故选D。
9.A
【解析】
A、由题意可知,可燃冰是一种矿物燃料,故A说法正确;
B、由题意可知可燃冰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晶体,不能用水的化学式表示,故B说法错误;
C、可燃冰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但仍然要研究更清洁的新能源,故C说法错误,
D、因为甲烷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所以要关注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故D说法错误。故选A。
10.B
【解析】
A、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洁净能源,所以A错误.
B、氢气是通过电解制备的,耗费大量电能,廉价制氢技术采用太阳能分解水,但技术不成熟,是制约氢气大量生产的因素.所以B正确.
C、水电解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故错误;
D、氢气是一种热值很高的燃料,燃烧时产生能量一般高于同质量的其它燃料,所以D错误。故选B。
11.有可燃物
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提供温度
隔绝氧气
B
【解析】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提供温度,另一方面隔绝氧气。
(2)A、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B是禁止吸烟,C是禁止烟火,D是禁止携带火种,故选B。
12.ade(bcfgh)
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
C
(1)根据能源分类与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概念分析。
【解析】
(1)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煤、天然气和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汽油、柴油、沼气、液化石油气、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故答案为:
ade(bcfgh);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
(2)在反应C+CO22CO中,CO2中的氧被碳夺去,碳是还原剂,二氧化碳发生还原反应,碳发生氧化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氧化铁,还原剂是一氧化碳,氧化铁和一氧化碳都是氧化物。故答案为:C;。
掌握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特点、氧化还原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化学
爆炸
CH4+2O2CO2+2H2O
【解析】
(1)豬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清洗沼气池时,要注意避免明火,否则容易发生爆炸事故。
故填:化学;爆炸。
(2)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故填CH4+2O2CO2+2H2O
14.热能
管内产生大量沼气,使管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
)硫化氢
空气或氧气
【解析】
(1)沼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2)由于管内产生了大量的沼气,压强比外界压强大,故打开沼气灶的开关,沼气能自动喷出;
(3)对于甲烷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氢气、氮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水蒸气等,沼气略带臭味的判断,可以采用排除法进行推理;即甲烷、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氢气、氮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水蒸气中,甲烷、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氢气、氮气、一氧化碳、水蒸气都是学过的物质,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而只有硫化氢未学过,即可选硫化氢,实际上硫化氢的确是一种有臭味的气体;
(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与氧气混合达到甲烷的爆炸极限时,遇明火发生爆炸,故不能混有氧气;
15.天然气
酸雨
2CO2+6H2C2H4+4H2O
CO
3∶1
Zn+H2SO4=ZnSO4+H2↑
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
【解析】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生成酸类物质,生成物溶于雨水,使雨水呈较强的酸性,会形成酸雨;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
(4)图中可知一个甲烷(CH4)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根据图示,一个Z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W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①根据以上分析,W表示的物质是一氧化碳,其化学式是:CO。
②图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CH4+H2O3H2+CO,Z是H2,W是CO,因此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Z和W的分子个数比为3∶1.
(5)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目前,氢气作为新能源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未能广泛应用,其原因是: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
16.汽油(或柴油)
CO(或SO2)
生成物只有水
CH3OH+H2O
3H2+CO2
+4
电能转化为光能
【解析】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汽车尾气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故填:汽油(或柴油);CO(或SO2)。
(2)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对空气无任何污染;用甲醇(CH3OH)与水蒸气在加热及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氢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CH3OH+H2O
3H2+CO2,在二氧化碳中,氧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碳元素显+4价;
(3)该路灯在夜晚照明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转化为光能。
17.CH4
缓解温室效应(或其他合理答案)
(或“
”等其他合理答案)
开发使用新能源(或其他合理答案)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用置换反应写方程式及解决能源危机可开发新能源等进行分析作答。
【解析】
(1)CH4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C3H8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CH4;
(2))“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家用燃料低碳化”的意义是缓解温室效应、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等;
(3)由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一定条件下,仅用置换反应即可制得CO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或“合理即可;
(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为缓解能源危机,可在这些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
18.③


②④


【解析】
(1)在空气所占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故填:③;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来制汽水的是二氧化碳,故填:⑤;
(3)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热,生成物为水,无污染。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无污染新型燃料的是氢气,故填:②;
(4)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在冶金工业用来使金属氧化物还原以制取某些金属的是氢气和一氧化碳,故填:②④;
(5)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故填:④;
(6)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充分燃烧时生成两种氧化物的是甲烷,故填:⑥。
19.氧气充足
用水浇灭
【解析】
(1)东东引燃细枯枝后,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是由于氧气不足,枯枝燃烧不充分而引起的。
(2)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灭火,故可以用水浇,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或隔绝氧气等;
20.H2、CO、CH4
O2
CO2
紫色石蕊试液
【解析】
(2)因为氢气、甲烷、一氧化碳有可燃性,瓶口处末见火焰,说明气体不具有可燃性,所以一定不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因为氧气有助燃性,木条的火焰熄灭,说明气体一定不是氧气.
(3)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所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而除此之外的其它几种气体不与水反应生成酸,不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所以除了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用紫色的石蕊溶液检验是否是二氧化碳.
【点评】气体的检验和除杂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化学实验考查的热点之一,首先要熟悉气体的性质,并能利用其性质对它进行检验、鉴别,能利用气体间性质的差别进行分离和除杂.
21.③


AB
【解析】
(1)图一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可燃物,其他条件不变,因此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③有可燃物;
(2)图二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是否与氧气充分接触,其他条件不变,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①与氧气接触;
(3)图三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温度是否到达燃点,其他条件不变,铜片上白磷到达燃点燃烧,而红磷温度没达到燃点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4)因为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度,因此需要浸没在水中保存,因此选择A。红磷的着火点较高因此少量红磷可用广口试剂瓶,密封保存,因此选择B。故选AB。
22.石油
氮氧化物
酸雨
C
燃烧需要氧气
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验纯
【解析】
(1)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故填:石油;
(2)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产生氮氧化物、S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破坏环境,故填:氮氧化物;酸雨;
(3)①如图所示A、B、C三个实验中,①如图所示白磷能够燃烧的实验是C,故填:C;
②A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没有燃烧,而C中的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达到了着火点,所以发生了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氧气;故填:燃烧需要氧气;
③B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没有燃烧,而C中的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达到了着火点,所以发生了燃烧,对比实验B和C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故填: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④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故填:验纯。
23.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碘的质量2.54mg,计算出二氧化硫的质量为0.64mg,再除以二得0.32mg/m3,因此为二级
【解析】
解:设2m3空气中含SO2为x
SO2
+
I2+2H2O═H2SO4+2HI
64
254
x
2.54mg
,x=0.64mg
空气中SO2浓度=0.64mg÷2m3=0.32mg/m3
由于0.15mg/m3<0.32mg/m3<0.5mg/m3,说明此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二级
答:此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二级.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