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3.3水资源课时练
一、选择题
1.我国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 )
A.越来越多 B.先多后少 C.越来越少 D.先少后多
2009年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二十二届“中国水周”。我国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2.下列有关我国缺水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总量小 B.水污染小
C.河流径流量小 D.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
3.目前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①广泛利用地下水 ②跨流域调水 ③兴修水库 ④尽量利用南北极的冰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来自( )
A.河流、淡水湖泊 B.地下水、河流 C.冰川、湖泊 D.海洋、冰雪融水
5.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A.南水北调 B.跨流域调水
C.兴修水利工程 D.兴修水库
我国是一个水土资源相对短缺且空间匹配欠佳的国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水资源与耕地匹配最不协调的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7.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最有效的措施是
A.节约用水 B.修建水库 C.植树造林 D.跨流域调水
8.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列措施能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是( )
A.兴修水库 B.建水电站 C.跨流域调水 D.节约用水
9.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和西南 B.东南和东北
C.华北和西北 D.西北和西南
10.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望水兴叹”。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A.防治水污染 B.人工降雨
C.兴修水库 D.跨流域调水
11.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状况是( )
A.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北多南少,东多西少
C.南多北少,西多东少 D.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十四五”期间,建设水灾害防控、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功能一体化的国家水网是一个重要议题。在国家水网中,南水北调举足轻重。图为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表为“南水”进京5年(2014年~2019年)以来北京水资源变化。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2014年
2019年
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
100
150
自来水硬度(毫克/升)
380
130
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米)
25. 66
22. 78
12.南水北调工程( )
A.东线借助京杭运河河道调水 B.中线的水源地是洪泽湖
C.西线的路线长,工程难度大 D.沟通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
13.“南水”已经成为北京市的重要水源之一。“南水”进京( )
A.彻底解决了北京缺水问题 B.提升了北京自来水的硬度
C.增加了北京人均水资源量 D.改变了北京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14.南水北调要与就地节水紧密结合。下列节水措施中,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有( )
①农业喷灌节水②工业循环用水③用洗菜水浇花④宣传节水方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南水北调”工程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 )
A.时间分布不均问题 B.空间分布不均问题
C.污染问题 D.浪费问题
1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向哪个区域供水?( )
A.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B.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
C.黄淮平原大部分地区D.山东省、江苏省大部分地区
17.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B.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多
D.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兴建水库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下图为我国水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我国水资源( )
①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多 ②东南沿海多西北内陆少 ③东部地区北多南少 ④长江流域比黄河流域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北京是中国乃至世界最缺水的城市之一,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北京( )
A.地处我国水资源最少的地区 B.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C.是个不临海的城市 D.地处水资源过渡带,同时人口稠密用水量大
20.对于水资源做法正确的是( )
A.丰水带不需要防治水污染 B.多水带不需要节约用水
C.缺水带需要禁止治沙种草 D.跨区域调水解决分布不均
二、解答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0月31日,三峡水库水位达到175.0米,实现2018年试验性蓄水目标。这标志着三峡水库连续第九年圆满完成175米试验性蓄水任务,为今冬明春发电、航运、供水、生态提供有力保障。
(1)三峡水库位于下列_______河流上。
(2)三峡水库供水反映我国水资源_________分布不均。除此之外,我国水资源还有________分布不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我国其最大的著名工程是___________。
(3) 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_地区。
(4) 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水系,其次是______水系和黑龙江水系。
22.读“南水北调工程线路图”完成下列问题:
(1)跨流域调水是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的_________,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_________和_________地区。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利用____________(河道)把长江水输送到山东与天津。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长江最大的支流C上的___________水库,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
2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用水为主要目标,中线调水工程输水干渠沿线城市呈条带状集中分布,水渠地势较高,可自流供水,十分便利。中线调水工程已于2014年12月12日供水到京津地区。
材料二 南水北调和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示意图。
(1)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我国水资源 分配不均的问题。
(2)输水线经郑州后,大致沿着 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一路往北到达京津地区。从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来看,中线大致经过我国的 带。
(3)中线远期引水工程将直接调用 水库的长江水,试分析中线调水工程较之于东线工程的优势有哪些?(两点即可) 。
(4)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土地资源北多南少。为了缓解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两点)
24.读图“北京市市域水系格局示意图”、图“北京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南水”进京前,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低于世界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标准。
(1)据图说明北京水资源状况及解决措施,完成下面框图。
(2)据图,“两山聚水”体系布局在北部和西部的山区,它的作用是______(双项选择)。
A.涵养水源 B.传承历史 C.灌溉农田 D.改善水质
“三环营城”体系由水体、滨水廊道等共同构成。
(3)“三环营城”体系布局在_________(地形类型),目前主要采用再生水作为水源,展现出一幅水清、岸绿的优美景象。说出打造该体系对城区自然环境和居民生活的作用。
某校同学在“三环营城”体系中的滨水廊道考察时发现一块指示牌,如图所示。
(4)请你说明该地设立此指示牌的原因。(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灾害中任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25.“引汉济谓”工程被称作小南水北调工程,采用隧洞引水方式,将汉江水引入渭河。如图示意“引汉济渭”工程及西安和汉中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引汉济渭”工程可以调节该区域水资源________分布不均。从图中看出:与渭河流域相比,汉江流域的年降水量______,支流________,汉江水量大。
(资料1)秦岭地质构造复杂,穿越秦岭的隧洞埋深都在500米以上,修建隧道工程难度很大;秦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为保护生态环境,工程尽可能避开生物敏感区。
(2)“引汉济渭”工程穿越秦岭。秦岭是我国长江水系和_________水系的分水岭。据资料1说出“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时遇到的主要困难。________________。
(资料2)渭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开发利用程度高;城市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水资源需求量大;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地面下陷和水污染、水浪费等现象。“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会使西安、咸阳、渭南等城市1000多万人喝上汉江水,会使300-500万亩耕地恢复灌溉,对遏制渭河生态环境恶化发挥重大作用。
(3)据资料2,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归纳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条)
问题②:归纳“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对渭河流域的益处。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条)
参考答案
1--10CDBBB ADCCC 11--20AACDB CADDD
21.C 时间 空间 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华北 西北 长江 珠江
22.空间分布不均或地区分布不均 华北 西北 京杭运河 丹江口水库
23.(1)空间;
(2)太行山、平水;
(3)三峡、可自流引水、水质较好。
(4)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约用水、海水淡化等。
24.(1)①温带季风 ②2600 ③多 ④高⑤短缺 ⑥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 ⑦节约用水(节约)
(2)AD
(3)平原 调节气候、提供休闲场所(需答出两个角度,合理即可)
(4)北京夏季降水集中(气候角度),地势低平(地形角度水流短时间汇集河道,引起河水上涨(河流角度),滨水廊道可能被淹没(灾害角度)。任选两个角度回答,表述清楚即可
25.空间 大 众多 黄河 地质构造复杂,隧道工程量大;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配套工程大。 降水少,水资源总量小;城市密集,水资源需求量大;不合理利用;水污染;水浪费等。 缓解关中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