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测试自我综合评价(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测试自我综合评价(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29 16:1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我综合评价(二)  
[范围:第二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20·海南通常情况下,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各组元素的元素符号中,由两个字母组成,且第一个大写字母相同的一组是
(  )
A.金、银、铝
B.钠、氖、氩
C.铜、钙、碳
D.硅、硫、磷
3.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下列做法与这种愿望不符的是(  )
A.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
B.工厂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C.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
D.开发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4.2020·邵阳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有间隔
5.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利用氦气可制作霓虹灯
B.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来防腐
C.空气中的氧气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D.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软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6.2020·衡阳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
g
B.锰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铬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2个质子
D.等质量的铬、锰、铁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铬
7.图2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图2
8.如图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对实验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3
A.实验所用红磷的量要尽量少
B.点燃红磷后,为安全起见可慢慢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
C.红磷燃烧一段时间熄灭后,立刻松开弹簧夹
D.正确操作后,将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与剩余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4
9.下列关于原子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则一定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在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不一定相等
C.原子里有相对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D.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所以整个原子也是带电的
10.2020·邵阳图4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4
A.①③化学性质相似
B.②为阴离子
C.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
D.③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
11.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B.在干冰中,分子因相互作用而静止不动
C.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离子可能再分
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
12.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认识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的两种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两种原子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13.2020·长春改编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B.因为质子数不同,所以碳原子和氮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
C.因为二氧化碳能加剧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D.因为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14.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顺序与“氧气、氧化钙、空气”的顺序一致的是(  )
A.氮气、氧化镁、氢气
B.镁、氧化铜、海水
C.银、氧气、稀盐酸
D.水、红磷、食盐水
1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发生改变
②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③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④2Fe3+和3N中的“3”都表示微粒的个数
⑤碳-14(14C)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
⑥、和表示的微粒都带电荷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二、填空题(共30分)
16.(5分)科学研究证实,物质从宏观上讲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讲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用“元素”“原子”“分子”或“离子”填空。
(1)水是由氧、氢两种________组成的。
(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________。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
(4)体温计中的汞是由汞________构成的。
(5)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________构成的。
17.(8分)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组成角度:①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________。
②因为氮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可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
(3)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填名称)。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图5
(4)从污染角度:①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雾霾天气导致呼吸病人增多是因为空气中的________含量增多。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
②请你提出一条防治空气污染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5分)2020·滨州某些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6所示,请认真分析并回答问题。
图6
(1)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 
(3)根据图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氧元素与________(填元素符号)的化学性质相似。
(4)11~18号元素在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相同。
19.(12分)2019·娄底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图7回答下列问题。
图7
(1)如图①是硒元素的相关信息:硒元素属于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
(2)如图②,对于Na、Mg、Al三种元素来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Na、Mg、Al三种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写出镁离子的符号:________。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和水,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微观过程如图③所示,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图③得到启示,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18分)
20.(8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回答下列实验中的问题。
图8
(1)实验中很快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了一种现象,老师给出的解释是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该装置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
21.(10分)2019·福建节选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图9
[实验1]
按图9①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
按图②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铁生锈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没有气体生成,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1,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10③④所示。依据图③、图④信息,________(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0
四、计算题(共7分)
22.已知X、Y原子的质量分别为2.325×10-26
kg和3.986×10-26
kg,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提示:在X、Y两种原子中质子数均等于中子数)
(1)求这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写出原子的名称(计算结果精确到整数)。
(2)指出每种原子各含多少个核外电子。
教师详解详析
1.B [解析]
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成分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2.A
3.B [解析]
工厂废气中含有有害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4.B [解析]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分子很小,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
5.C [解析]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有色的光,利用氦气可制作霓虹灯;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包装中充氮气可以防腐;氧气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软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6.D [解析]
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铬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成正比,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是铁>锰>铬,真实质量也是这一关系,等质量的三种金属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铬>锰>铁。
7.C [解析]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首先应为纯净物,从微观角度看,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且该分子应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符合以上条件的物质是化合物。
8.D [解析]
为了将集气瓶内的氧气完全耗尽,实验所用的红磷必须足量;用酒精灯点燃红磷,要将燃烧匙快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以防空气受热膨胀逸出,造成测定结果偏大;红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再松开弹簧夹,以防集气瓶内温度较高,气体体积膨胀,造成测定结果偏小。
9.C [解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不一定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有一种氢原子中没有中子;原子不显电性,在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一定相等;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里有相对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正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10.B [解析]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①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②的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③④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③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11.C [解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分子排列方式可以不同,但化学性质一样;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只是电子数发生改变,原子核内不会改变;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
12.C [解析]
1个水分子和1个氖原子中都含有10个质子,但不属于同种元素,元素是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是单质;质子和电子都带电,都不是离子。
13.C [解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碳原子和氮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所以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多才会加剧温室效应,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微粒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因为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14.B 
15.B [解析]
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2Fe3+中的“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3N中的“3”表示3个氮原子;⑥中第一个微粒核内质子数为10,核外电子数为10,是原子,不带电。
16.(1)元素 (2)分子 
(3)原子 (4)原子
(5)离子
17.(1)混合物 
(2)①0.94% 
②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3)①氮分子 ②C 
(4)①BCD C 
②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合理即可)
18.(1)二 (2)失 Na+ 
(3)S (4)电子层数
[解析]
(1)7号元素是氮元素,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2)11号元素是钠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3)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氧、硫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4)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19.(1)非金属 78.96 
(2)Na>Mg>Al Mg2+
(3)二氧化碳+氢气乙烯+水
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解析]
(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失电子能力越弱,Na、Mg、Al三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3,故其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Na>Mg>Al;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3)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0.(1)棉花团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棉花团①比③先变红
(2)节约药品(合理即可)
21.(1)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
(2)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合理即可)
(3)实验2 反应后,实验1集气瓶中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6%,而实验2集气瓶中氧气几乎耗尽
[解析]
(3)分析图③和图④信息可知,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因为实验1集气瓶中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6%,而实验2集气瓶中氧气几乎耗尽。
22.解:(1)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25×10-26
kg÷(×1.993×10-26
kg)=14,X为氮原子。Y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86×10-26
kg÷(×1.993×10-26
kg)=24,Y原子为镁原子。
(2)因为在X、Y两种原子中质子数均等于中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所以X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14÷2=7,Y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24÷2=12。
答:(1)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是氮原子,Y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是镁原子;(2)氮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镁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