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教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教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9 15:5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
2.学会从意象、关键词、手法的角度鉴赏重点词句。
3.有感情地诵读全词,理解把握李煜词中的愁情。
【教学过程】
一、萌生入境播放音乐《几多愁》(费玉清)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不仅是用泪写成的,也是用鲜血铸成的,因为这首词给词人惹来了杀身之祸,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煜生命的绝响——《虞美人》。
二、蓄势待发
(一)解题看到《虞美人》这三个字,你首先想到了什么?词牌名、花名在楚汉之争中,有一个凄美的传说故事:霸王别姬。那时那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一代霸王,英雄末路,美人虞姬为绝项羽后顾之忧,拔剑自刎。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时,便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以诉衷肠。词牌名便源于此。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二)知人论世李煜为什么要用“虞美人”这么悲的词牌?这和李煜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处境密不可分,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李煜。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 961年继位,世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李煜虽然在政治上时一代亡国之君,但在文学上却有着极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因此后人评价他“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词的风格可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词风格绮丽柔靡,多表现宫廷逸乐生活和离愁别绪;后期词由于生活的巨变,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今天我们所学的《虞美人》属于他后期的作品。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押解到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在他过完 41岁生日的那个七夕之夜,面对一轮皎洁的明月,远眺他那永远无法再见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遏制这 3年囚徒生涯所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虞美人》,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三、初读文本
(一) 诵读全词
1.学生自由诵读学习诗歌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诵读,我们可以领悟其中的韵律和情感,下面请大家带着李煜的情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正确断句,读出感情。
2.指名学生诵读
3.他生点评
4.教师指导诵读,点拨与总结
①注意语调和节奏。(根据情感进行把握)感情基调:凄凉哀伤语调:要读出悲哀、感伤、低沉的感觉节奏:要缓慢
②注意重音。(集中凝聚着词人的情感的词)“何时了”、“多少”、“又”、“不堪”、“应”、“只是”、“改”、“几多愁”、“一江”等,要重读。5.根据诵读指导,全班齐诵。
(二)整体感知如果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这首词的情感,应当是哪个字?愁四、研读文本·咀华竞妍
(一)词的前六句写到了哪些愁?又是如何来表现这些“愁”的呢?提示:从意象、关键词句、手法的角度入手。
1.自主思考 3分钟(注意落实到纸上)
2.小组合作交流 5分钟
3.小组代表分享交流
4.教师点拨
①春花秋月何时了。(以乐景写哀情)春花秋月,美景当前,谁人不爱,但作者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了”呢?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但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可见绝望悲苦之极。
②“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物
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荣富贵精神:欢乐、自由、有尊严对比:春花秋月(景)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情)短暂无常;实(现实)——虚(过去)往事之叹,感慨万千。指导诵读:注意强弱。“春花秋月何时了?”劈空提问,要渐强;“往事知多少”,沉思往事,要渐弱。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④词中两次提到月的意象,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月”意象的涵义a) 望月思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之思)
b) 望月怀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 望月感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d) 特殊涵义——月积淀着词人敏锐的时间意识和绵绵无穷的怅恨,包含着物是人非沧桑巨变的哀痛。
对比:小楼东风(景)永恒不变——故国不堪回首(情)短暂无常;
实(现实)——虚(过去)。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悲愁满胸。
⑤雕栏玉砌应改犹在只是朱颜改,改变的只是“朱颜”吗?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对比:雕栏玉砌在——朱颜改。物是人非,欲语泪流。(暗含李后主山河变色、国土更姓的亡国之痛)
⑥两个“东”字(“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看地图——李煜故国金陵(今南京)位于现在被押解的地方汴京(今河南开封)的东面。词人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的,春水又向故乡流去,正是这“东归故国”之意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小结:词的前六句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和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通过自然的永恒不变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间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无穷愁绪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 名句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自古以来写愁的名句,它好在哪里?
1. 学生自主思考(落实到纸上)
2. 找学生回答,他生补充
3. 教师点拨与总结比喻、设问手法
赏析题答题思路
①比喻。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情。
②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写出了愁思的汹涌翻腾;又像春水长流不息,写出了愁思的悠长深远。
③化无形为有形,极为贴切形象,充分体现出词人的满腹愁情。这其中也反映了所有充满愁思的人们共通的感情。因此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和代表性,这也正是千古传诵的原因。指导诵读:注意重音。(集中凝聚着词人的情感的词)
五、全词小结·蒂落归真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使作者汪洋恣肆、无穷无尽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下面就让我们化身李煜,带着李煜的满腔愁情自由诵读。
1. 自由诵读
2. 学生展示
3. 全班齐诵“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李煜就是在这样的绝境中吟出了集“往事之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于一体的千古绝唱,物是人非,欲语泪流,这不仅是一首千古绝,更是词人“纯粹的眼泪”啊!(边总结边板书)
六、深化文本·馨香远播
(一)李煜的这首词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文学短评。不少于 300字。
(二)比较李煜的《虞美人》和李清照的《一剪梅》两首词的异同。提示:从词人情感、意象、手法的角度进行比较。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