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课标
1.感受伟人志士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观,激发使命担当、爱国奉献的热情;
2.理解文本复杂长句的含意,探究语句表达的深层意蕴,提升阅读能力;
3.强化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与写作,体会其结构布局、表达方式、语体风格等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悼词文体的特点,体会悼词结构的严谨性。
2.品味语言独到的魅力,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情。
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感受其宽广胸怀和非凡气度。
重难点
重点:悼词结构特点,伟人伟大贡献。
难点:品味语言魅力,感受伟人情怀。
学习过程
【名人名片】卡尔·马克思,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他出版了宣判旧世界死刑的《共产党宣言》,他对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尝试的巴黎公社进行指导,他首创的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他的光辉名字和科学共产主义、无产阶级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
【写作背景】马克思于 1818年 5月 5日诞生在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在学习与战斗中度过 65个春秋后,1883年在英国伦敦溘然长逝。一盏明亮的智慧之灯熄灭了,人们的悲痛是难以言表的。在海格特公墓举行葬礼、安葬这位伟人时,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悼词。恩格斯满怀深情论述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无产者所作的丰功伟绩,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身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之情。
【文体知识】悼词,一种文体,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属于议论文范畴)其结构一般为:开头,介绍死者生前职务、身份,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中间,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影响,并简要作出评价。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要求。简单来说,悼词内容一般包括: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哀、功、德(板书)
【学习流程】
预习检测
诽谤()肤浅()空白()估量()给予()豁然开朗()纷繁芜杂()卓有成效()
一、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任务一:结合悼词文体特点,理清行文脉络。
(要求:自由朗读文本,将本文分为三部分,并简要概括每部分大意)
大意
开头悼念()段
主体评价()段
结尾悼念()段
任务二:悼词主要论述马克思的贡献,归纳概括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主要有哪些?提示:信息筛选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方法:
①明确关联段,
②关注过渡语,
③抓住关键词。教师阐释:如第二段是主体部分的总纲,引出下文。“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过渡句如“不仅如此”、“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正因为这样”......关键词如“发明了”、“还发现了”、“独到的发现”、“小册子”、“工作”、“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等。
理论方面
实践方面
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任务三: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标出其中的关键语词,揣摩字里行间的情感。3月 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让思想穿越时空,回到 100多年前马克思安葬的那个日子。恩格斯痛失亲密战友,其心情是怎样的呢?
老师泛读第一段,让学生把最能体现情感的关键语词标出来,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最后明确:
①两点三刻:对时间交代的具体,可见作者对这个时刻的永志不忘,刻骨铭心,可见悲痛之情。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恩格斯来讲,对于整个世界来讲是多么的非同寻常,在这一时刻恩格斯没有在马克思身旁,终生的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抱憾终生。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
②最伟大的思想家:高度评价,可见崇敬,由崇敬自然哀伤。最在这里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
③停止思想:不说去世,是不忍。亲人去世,谁忍心说去世呢?可见悲痛之深。讳饰的修辞。也切合马克思的身份,暗含了对战友生命不息,思想不止的崇敬。
④还不到两分钟:“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两分钟,强调时间短暂,可见去世之突然,饱含了作者对战友溘然辞世未能见最后一面的深深遗憾。
⑤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表达了作者由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
任务四:第 8段歌颂了伟人马克思哪些高尚品格?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呢?结合下列语句,谈谈你的看法。(提示:1、手法 2、作用)
①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和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对比。和下文千百万革命战友的尊敬、爱戴和悼念,和下文马克思的毫不在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马克思的伟大和无畏。
②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比喻。对比。充分表现了马克思对政敌的极大蔑视,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由此可以领略伟人在政治迫害的疾风骤雨中巍然屹立的伟岸与无畏。
③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对比。有许多敌人和无一个私敌形成鲜明对比。私敌是以“我”为中心的。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没有私敌,说明没有私念。体现出马克思的大公无私。可能、未必,语气委婉,表意坚定。师:一代伟人去了,但他无与伦比的贡献,无私无畏的品格,永远令人高山仰止。和所有的悼词一样,结尾部分恩格斯将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但是,和所有悼词不一样,恩格斯在“永垂不朽”前加了一个字:将。“将永垂不朽”中的“将”字,多余吗?明确:不。当时,共产主义运动刚刚兴起,还只是星星之火。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克思主义必将广为传播,共产主义运动必将风起云涌。将,是一种预见,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也是恩格斯和广大革命战友共勉的誓言!
课堂总结:马克思用一生为人类历史树立其高耸的里程牌——马克思主义,这篇悼词高度概述了马克思伟大的一生和他对国际无产阶级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文章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从事业到品质,层层推进,逻辑严谨。为了赞颂马克思的丰功伟绩和高尚人格,用了许多精当得体的词语和典型表达手段,使得这篇悼词情深意长,极具感染力。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理论思想,他开启了一个时代;在于他的革命实践,他的斗争卓有成效;在于他的意志精神,他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于他的人格魅力,他一生里几无一个私敌;在于他的幸福观,他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