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语部编版九下 第7课 溜索 微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初语部编版九下 第7课 溜索 微课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9 16:2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溜索
考点聚焦
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感知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
勇敢的人物形象,学习他们乐观豪迈的生活态度。?
2、学习本文用简洁的语言、精练的细节刻画表现人物的方法。
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1—9):“我”和驮队一道来到怒江边,准备溜索过江。
第二部分(10—24):在首领的指挥下,驮队陆续溜索过江。
第三部分(25):过江后,驮队继续上路。
通读课文,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知识梳理
①烘托。通过“我”远眺感觉怒江“深远似涓涓细流”,俯瞰江面“蓦地心中一颤”烘托出峡谷的险峻气势。
②在描写怒江峡谷的险峻时,不时变换角度,将“我”的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多角度展示了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
③通过“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描写,充分表现出“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也让读者如临其境。?
小说开篇便写到怒江峡谷之险,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
技巧点睛
写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的情状,从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首领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文中用不少笔墨写牛,说说这对表现环境和刻画人物各有什么作用。
技巧点睛
写汉子们过溜索的动作,三次使用了“小”字。
第一次:写精瘦的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
第二次:“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
第三次:“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这几个“小”字的活用,将人在溜索上快速划过怒江峡谷时,人愈来愈小的视觉感受和情状,传神地表现出来。作者将普通的“小”字用得这般有创意,堪称运用语言的高手。
文中是怎样写马帮汉子们过溜索的?
技巧点睛
“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心部下。
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一声呼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虽腿有残疾却动作麻利、身手非凡,气定神闲、粗犷豪迈。
文中描写领队的文字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技巧点睛
①“我”作为故事的亲历者,能够增强故事的真实感(效果)。
②小说的叙述者,起线索作用:用“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串联情节,使情节更加简洁、集中。
③过溜索的参与者,烘托环境:“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写出“我”面对峡谷时的表现,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小说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但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试分析“我”这个隐形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技巧点睛
④过溜索的参与者,反衬主要人物:“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僵着脖颈盯住天”“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等表现,与领队及汉子们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领队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
⑤体验者(代言者),代替作者抒情、议论,体现主旨及情感价值趋向:“我”从战战兢兢不敢过溜索到受到领队及汉子们勇敢无畏的精神影响逐渐变得坚强,彰显了文章的主旨—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马帮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首领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本文写了马帮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拓展提升
情感倾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首领、瘦小汉子: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拓展提升
飞度峡谷
顺利完成
准备溜索
惊险无比
从容镇静、勇敢无畏
思维导图
决定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