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考点聚焦
1、学习课文“记言”的史家笔法和简洁传神的人物刻画方法。?
2、理解和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知识梳理
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对安陵的拥有。
故事的结局是秦始皇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
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知识梳理
归纳各段段意。
第一段: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背景)。
第二段: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
场。
第三段: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第四段: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知识梳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秦王和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贪得无厌、阴险狡诈,骄横狂暴、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封建统治者。
忠君爱国,机智勇敢,从容镇定,有胆有识,不畏强暴的谋臣。
技巧点睛
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安陵君识破秦王的骗局而婉言拒绝。不亢不卑中透着坚定,“愿终守先王之地,弗敢易”,预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风雨。
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真正目的是什么 ?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技巧点睛
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
善于抓住斗争时机,视死如归,英气逼人,表现出他跟秦王拼命的内心活动。
技巧点睛
神色木然而道歉(色挠,长跪而谢);
欺软怕硬、内心虚弱、卑躬屈膝,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秦王长跪而谢之,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
技巧点睛
言之有“节”
言之有“据”
言之有“力”
道义
威力
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对方,不辱使命。
试分析唐雎的说话技巧。
技巧点睛
本文是如何刻画人物的?
1、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语言。
2、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
拓展提升
晏子:出使楚国
蔺相如:完璧归赵
诸葛亮:舌战群儒
你还了解外交史上哪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或故事。
唐雎:忠君爱国
言之有“力”
言之有“节”
言之有“据”
秦王:贪得无厌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