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6 14:4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训练营(27分)
1.看拼音,写词语。(6分)
仔细qīng tīng(    ),你会发现大自然弹奏的乐章:起初是平静的,慢慢地,海面泛起涟漪,大海开始低吟;突然间,雷声hōng míng(    ),海浪páo xiào(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的浪花直击海岸,狂风也用shā yǎ(    )的sǎng zi(    )应和着,乐曲达到了高潮!
2.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3分)
【拥】①抱;②围着;③拥护;④聚到一块儿;⑤持有。
(1)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
(2)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
(3)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
3.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里。(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蜷缩(juǎn)     飞溅(jiàn)
B.搀扶(cān) 胸膛(tánɡ)
C.揪着(qiū) 皱纹(zhòu)
D.祭奠(diàn) 流淌(tǎnɡ)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折腾 百折不挠    B.强大 强词夺理
C.哄抢 哄堂大笑    D.淹没 没完没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位老妇人神志不清,坐在座位上自言自语。
B.天黑了,还不见弟弟回来,我心里忐忑不安。
C.这部喜剧电影笑得我心惊肉跳。
D.看着眼前的美景,他不假思索便吟出一首诗。
(4)下面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A.表示语意的跳跃。  B.表示心理活动时断时续。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D.表示省略递增的数目。
4.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字母)(4分)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E.环境描写
(1)老汉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
(3)“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  )
(4)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渐渐蹿上来,到了人们的腰。(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酷爱秦腔的爷爷,正在犹豫要不要报名参加戏曲比赛。他想:“报名吧,这么大年纪了,要是在比赛舞台上唱砸了多丢脸啊!不报名吧,自己那么喜欢这门艺术,又那么勤奋地练习,不去舞台上展示一番又不甘心,到底报不报名呢?”(照样子,写一写人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8分)
6.语言运用。
《见字如面》节目播出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家书在寄托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拟开展手写家书活动,可李明同学却说:“有了网络和手机,还用得着用手写信吗?”听了他的话,你该怎么劝说他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10分)
7.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本单元的课文中,在灾难面前__________的村支书、生活拮据却依旧__________的桑娜夫妇让我们心生敬仰,在战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带给我们巨大的震撼。
(2)《回乡偶书》一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学期,你一定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吧,其中________(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觉得他(她)是个____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检阅台(30分)
(一)课内阅读。(7分)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8.“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这里的“温暖”体现在哪里?“舒适”体现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找出选段中描写海上环境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说说这一环境描写
的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8分)
最简单的美容方法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一些,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刀针相见的整容,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注射肉毒杆菌,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如此美容让人胆战心惊。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了,那就是读书!
春秋时期,有个叫闵子骞的人,他拜孔子为师。起初,他脸色蜡黄,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变得红润。孔子注意到他的这一变化,觉得奇怪,便问他原因。闵子骞说:“我生活在偏僻的乡下,看到达官贵人坐在华丽的车上,前后彩旗飘舞,很是羡慕,因此寝食不安,脸色蜡黄。如今,我受先生的教化,精读做人治国之书,懂得的道理日多,能辨是非、知美丑了,那些‘彩旗’之类的东西,再也打动不了我的心了,因而心情平和,脸色也就红润起来了。”
读书,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坚持下去,美就像三月的花环,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何乐而不为呢?
11.用“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人们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一些,使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段。作者则提出了靠______________美容的方法。(4分)
13.作者说读书可以美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15分)
身后的眼睛
皎洁的月光洒在苞谷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
孩子的身后是一个窝棚。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
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会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野猪的肚子响个不停。它眼露凶光,龇着獠牙,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孩子已经能嗅到野猪扑面而来的臊气。
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走了一步,尽管只有一小步,这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它嗷嗷地叫着,头猛地一缩,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冲向孩子。
在窝棚的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汉子正准备扣动扳机时,一双手抓住了他的猎枪。
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汉子的是孩子的母亲。
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他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
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盯着孩子和野猪。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上,一点儿也掩饰不住他们的担心。他们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里有些时候了。
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野猪和孩子对视着。
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木棒插进野猪龇着獠牙的嘴里。
野猪喘着粗气,听得孩子的心咚咚直跳。
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地跑了。
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孩子的父母也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们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骄傲。
孩子看见父母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儿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孩子的母亲抱着孩子,重复着父亲的话:“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可孩子依然不依不饶:“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孩子似懂非懂。他只好仔细地看了看父母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啊,怎么帮的啊?
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14.小说围绕“孩子和野猪的对峙”分别写了哪些情节?将下图补充完整。
(5分)

15.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是对孩子
的细节描写,既表现了孩子惶恐害怕的心理,也表现了他为了兑现
承诺而敢于与野猪对峙的品质。
B.母亲拦住父亲扣扳机的行为充分体现出了她的护犊心理,她担心父
亲打不中野猪。
C.孩子没有放开喉咙喊他的父母是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胆怯、懦弱
的行为。
16.用“____”画出一处描写月光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你想到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百花园(25分)
18.环境:人群拥挤,声音嘈杂的菜市场
人物:卖土豆的李大爷、吝啬的王阿姨、跪地乞讨的衣着破烂的小女孩
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合理想象,创编故事。要写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表现出人物的特征。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1.倾听 轰鸣 咆哮 汹涌澎湃 沙哑 嗓子
2.(1)③ (2)④ (3)⑤
3.(1)D (2)C (3)C (4)D
4.(1)AB (2)E (3)C (4)D
5.(1)老汉冷冷地说, 可以退党, 到他那儿报名。
(2)示例: 水渐渐蹿上来,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3)示例: 我攥着自己的零花钱, 又想去吃汉堡, 又想去看电影, 可是钱只有这么多, 到底是过嘴瘾呢, 还是过眼瘾呢?
二、6. 示例: 李明, 我国的书信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书信是人们社会交往和感情交流的重要方式, 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如今虽然网络发达, 人们大多通过电子信息交流, 但是手写书信能更直观、更有温度地传达我们的情感。让我们一起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用手写家书表达我们真挚的感情, 传承书信文化吧!
三、7.(1)示例: 大公无私 善良淳朴 支离破碎
(2)唐 贺知章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3)示例: 外祖母 善良慈祥 她会给阿廖沙讲同情弱者、歌颂正义的民间故事, 安抚阿廖沙敏感的心
四、(一)8.“温暖”体现在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舒适”体现在桑娜把房子收拾得很干净、孩子安静地睡着。
9.桑娜是一个勤劳俭朴的人。
10.屋外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 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 外面又黑又冷 描写海上的环境的恶劣, 间接表现了渔夫捕鱼的艰难, 也表现了桑娜对丈夫的担忧, 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二)11.其实, 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 却被人们忽视了, 那就是读书!  承上启下
12.整容 化妆 注射肉毒杆菌 读书 
13.略。
(三)14.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孩子与野猪对视 野猪向前迈出三大步 孩子将木棒举过头顶 野猪扭头跑了 孩子瘫坐在地上
15.B
16.示例: 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 青幽幽的。 渲染了气氛, 凸显了当时紧张的状态。
17.示例: 我想到了家长对孩子的帮助和宠爱。文中的父母没有帮助孩子, 却锻炼了孩子独自面对困境的勇气, 维护了孩子的承诺。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过分宠爱孩子, 导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
五、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