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语部编版七下 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微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初语部编版七下 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微课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9 16:2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考点聚焦
1.阅读课文,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2. 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知识梳理
文章框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一部分(1)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2)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8)
详尽地叙述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第四部分(9)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知识梳理
写作手法
一是在情感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
二在人物刻画方面。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三是其文风。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但因作者并非空泛的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技巧点睛
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修改文章
(2)送客
(3)复信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作者强调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的目的是什么?
技巧点睛
强调叶圣陶先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人之师表,并为写他行为的单一作铺垫。
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技巧点睛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简而言之就是——“写话”。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一旦所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
写话的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着顺口,听着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其实就是“话”。此外,还特别重视“简洁”。
为什么说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技巧点睛
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而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时症是: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所以,叶先生“写话”主张的本质是坚决反对这种文风。
精读课文,品味语句妙处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说明作者对叶老的去世深感悲哀,也暗示了他与叶老的关系非比寻常。
技巧点睛
精读课文,品味语句妙处
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这句话中“过去的印象”指:以为叶先生的作品只是平实规矩而已。“失之太浅”指:评价自己只看到了作品这一表面现象,没有触及品格。
技巧点睛
精读课文,品味语句妙处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第三自然段从多个方面表现了叶老的深厚: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改标点;让张中行先生帮助修改文章,叶老认为改得不妥之处,谦虚而恳切地问张中行先生,同意不同意恢复。
技巧点睛
拓展提升
叶圣陶名言名句
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地带。
思维导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待人厚
修改文章
送客
复信
律己严
主张“写话”风格
重视“简洁”
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作文做人
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