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语部编版七下 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 微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初语部编版七下 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 微课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9 16:2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陋室铭
考点聚焦
1.了解“铭”的特点。
2. 流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3.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道德品质。
知识梳理
关于“铭”
铭,是一种文体,多刻写于器物之上,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知识梳理
文章框架
陋室铭
(1—3句):以山水类比引出对象陋室;
(4—7句):描写对象陋室的特点,主人生活情趣高雅衬托陋室不陋;
(8—9句):总结全文陋室不陋。
知识梳理
写作方法
托物言志
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本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作者的“唯吾德馨”的?
技巧点睛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之清幽宁静,不染浮华。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情趣之高雅。
室主超凡脱俗。
作者自我感觉陋室不陋,能说说原因吗?
技巧点睛
自然环境清幽;
往来人物不俗;
主人德馨高并且生活情趣高雅。
这篇文章正是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文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孔子曰:“何陋之有?”有什么深刻含义?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技巧点睛
孔子的原句是: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上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已包含“君子居之“之意,再一次证明,自居之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时又巧妙地回应了开头”唯吾德馨“一句,显得意蕴含蓄,发人深思。
精读课文,品味语句妙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两句话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
技巧点睛
精读课文,品味语句妙处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的意思是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这句话的意思是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但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这句话点明了文章主题。
技巧点睛
精读课文,品味语句妙处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指博学的人,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技巧点睛
拓展提升
文人书斋名趣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
诸葛亮--茅庐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梁实秋--雅斋
思维导图
陋室铭
设喻引题






陋室
德馨
陋室不陋
环境清幽(景)
生活恬适(趣)
古贤自喻
反问点题
交往高雅(友)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