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创造宣言》 课件(共33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创造宣言》 课件(共33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30 08:4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1)
“创造”?
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者东西。
(2)
“宣言”?
指宣告,声明。
(3)理解:
为“创造”发“声明”。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关注文本中哲理性语句。
3.重视创造的力量,培养自主、自信的创造能力。
学习目标
【陶行知】(1891—1946),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走近作者
中国教育的“创造者”:陶行知
创立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
“社会即学校”
本文写于1943年,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
写作背景
中伤
遁词
懦夫
豢养
灌溉
繁殖
zhòng
dùn
nuò
huàn
zhí
gài
字词积累
崇拜 倘若 监牢
鲁钝
樵夫
自暴自弃
懒惰
lǎn
duò
chóng
tǎng
jiān
dùn
qiáo
bào
1.给红色字注音
2.根据意思写成语。

】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意为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借以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山穷水尽
自暴自弃
走投无路

】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抬头来看的样子。

】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顾:转过头看。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望洋兴叹
顾影自怜
画龙点睛
众叛亲离
●点我朗读
1.看完整篇文章后的感觉是什么?文章中的材料涉及哪些方面?
整体感知
①大量的人、事和很多经典的句子。
②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
2.思考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明确文体。
议论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本文是一篇带有驳论性质的议论文。
3.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
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4.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作者在批驳了五种错误观点后,直接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鼓励人们进行创造。(在驳论文中,除了对方的错误观点之外,必然有作者的正面主张)
给文章分层,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4)用不同的人创造出不同的崇拜者,引出教育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要以集体之力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或彼此崇拜的活人,明确何谓“创造”。
划分结构
第二部分:(5—11)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批评了一些人的错误看法,指出“处处”“天天”“人人”皆可创造。
第三部分:(12-15)有了人人都能创造的信念之后,还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像东山樵夫那样,要让创造之神常住心中。
第四部分:(16)引用罗丹的话发出创造宣言,激励人们用自己的“汗”“血”“热情”去创造。
1.开头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这两段写宗教家造神,美术家造石像,一方面为了引出“创造”的话题,另一方面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
2.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宗教家创造神来供自己崇拜;美术家(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教育家的最大成功是: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课文精析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3.作者是怎样明确“创造”的实质的?请结合第一部分做简要说明。
作者借美术家罗丹创造自己崇拜的石像,明确创造的实质就是“创造出自己的崇拜者”,并以教育者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创造值得自己崇拜或互相崇拜的人为例说明“创造”的实质。
阅读第二部分,思考:
1.联系本单元前面3篇课文,思考课文第二部分的论证方式与哪一篇相同。
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相同,通过驳论达到立论的目的。
【驳论文】该类文章一般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
不识字的慧能据说本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后来成为禅宗的南宗开创者;
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
作者用这些例子来驳斥五个错误观点:
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
③年纪太小;
④太无能了;
⑤陷入绝境。
2.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环境太平凡     
生活太单调    
年纪太小
太无能       
山穷水尽,陷入绝境  
客观
主观
缺乏自信
3.作者所举的“不能创造”的五种借口是从哪些角度提出来的?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借口
反驳论据
 环境太平凡
生活太单调
年纪太小
太无能
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八大山人
飞帝亚斯
米开朗基
《易经》
《正气歌》
雷塞布

莫扎尔特
爱迪生
帕斯加尔
曾参
惠能
玄奘
哥伦布
《安魂曲》
歌德
古语
4.针对五种借口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这样批驳有什么好处?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
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结合名言警句讲道理来进行反驳。列举的典型事例具有说服力,道理又讲得充分,澄清了人们的错误认识,自然驳倒对方观点。
结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1.第六段列举“雷塞布”“平老静”等事例,有什么作用?
批驳“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2.第九段中“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便一无贡献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犀利的反问,引人深思,催人奋进。
3.第十段引用古语有何作用?
引用古语说明要走出绝境,获得成功,就要”变“,这里的”变“就是”创造“,而创造则需要智慧,勇气、信念与意志。
再细读第二部分,思考:
东山樵夫只见茅草,不见树苗,把树苗与茅草一起焚烧,毁掉了原本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树苗。
阅读第三、四部分,思考:
1.用一句话概括第三部分的内容。
2.东山樵夫的故事是怎样的?(快速看这个故事,然后复述)你觉得东山樵夫可爱吗?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这个人物还让你想到谁?
东山樵夫将泰山的茅草连同树苗带回家里焚烧取火。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想起了相比之下富有创造精神的愚公。
3.写东山樵夫的故事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呢?
这也是比喻论证,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从反面论述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一观点。
对比手法。写东山樵夫的眼中只有茅草,而没有看到泰山享誉天下的种种美景,从反面写出创造的重要性。
4.最后一段引用罗丹的话有什么作用?
引用罗丹的话,进一步正面证明”人人能创造“的观点,提出创造宣言: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1.本文有许多哲理性句子,请你找出几句,说说你的理解。
(1)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品味语言
在未有人之前,世界因循一定的规律进行创造,人也是世界的创造物之一,人如今所为同样也是创造。和世界的创造所不同的是,我们的创造虽然必须服从世界创造的规律,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服从着我们自身的意志。
(2)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有时是万刀齐发。
人是不能离开群体独自成长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注定了他的“社会性”本质,正是如此,一个人的塑成,是集体塑造的力量,“活人塑像”的比喻是极度形象恰当的。
(1)体会比喻妙用。
①第4自然段“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句话怎么理解?
2.品味文章语言,分析文章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给人以警示。
②第10自然段:“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才能开出一条生路。”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是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
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
意指当一个人陷入绝境,
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
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
闯出一条生路。
 ①“有人说……不能创造”五个段落。
      
(2)感知排比气势
明确:强调有志者排除万难就可取得巨大成就。
③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明确:强调在单调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之作。 
②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国际歌》。
明确:突出强调缺乏自信的危害性。
④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创造出来的。
明确:强调没有创造力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力。
⑥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
明确:强调创造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潜能。
⑤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明确:强调开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气。
明确:强调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
⑦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1.举例论证,兼用排比。
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服力极强。在举例论证时,事实取自古今中外,涉及绘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各个领域,例证富有典型性,而且在驳斥每个错误观点时,都用了两个以上的事例,证据充分。在列举事例时,
写法分析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或肯定人物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或赞叹人物经历的非凡,从不同角度反驳错误观点,使论证内容充实、丰富,具有说服力。同时这些排比句增强了语言气势和论证效果,也充分体现了“宣言”的特点。引例丰富,例证生动,使文章极具教育性。
2.有驳有立,思路清晰。
作者首先用不同的人创造不同的崇拜者引出“教育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的观点,然后从外部环境和主观因素两方面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首先列举了“环境太平凡”“生活太单调”这两个不能创造的借口,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的主张;
接着,作者又针对“年纪太小”“太无能”“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这三个不能创造的原因一一进行批驳,而后明确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最后引用罗丹的话,发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创造宣言。
3.叙议结合,论点明确。
文章在列举事例时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如第6、9、10、13段。在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点时主要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如第7、11段。文章把记叙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中心论点更加明确。
同学们,大家看到了,也听到了许多环境不如我们,健康不如我们,或者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都创造出了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所以只要我们有勇气,有自信,敢创造,同样也能书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
当然,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文中所言,除了勇气、自信之外,要创造还得有智慧。而智慧,主要来源于学习。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努力,为将来更好地创造奠定厚实的基础。
本课小结




































































































创造宣言
引出话题:创造
反驳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环境太平凡
生活太单调
年纪太小
陷入绝境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
创造促成成就。
教育者的创造目的: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
借罗丹的话发出创造宣言
太无能
板书设计
“创造”一词,我们已经在《谈创造性思维》一文中略有涉及,在本文中,你亦对“创造”有了更深的认识,请你结合两篇课文,就“创造”这一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创造”的认识或感悟,说说“创造”于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课后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