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四)单元评价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语言的积累及运用(39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归省xǐng 晦huì暗 烧灼zhuó 戛jiá然而止
B.瞋chēn视 羁jī绊 惬qiè意 参cī差不齐
C.挣zhèng脱 冗rǒng杂 阐chǎn述 叱咤zhà风云
D.亢kàng奋 颤chàn栗 粲chàn然 浑身解jié数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叹为观止 大砌大悟 戛然而止 参差不齐
B.本色当行 叱诧风云 离合悲欢 尽态极研
C.浑身解数 高视阔步 变幻多姿 低回婉转
D.典雅精致 高亢悲凉 粉默登场 刚健婀娜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他声情并茂、歇斯底里的演讲,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听众。
B.成功不在于永远不摔倒,而在于每次都能从摔倒的地方站起来。
C.由于双方矜持不下,致使本次谈判陷入僵局。
D.得益于“家电下乡”的优惠政策,各大商场的家电销售络绎不绝。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能否解决朝鲜无核化问题,是“六方会谈”能取得实质性成果的保证。
B 2008年夏季的北京,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是举办奥运会的最佳时期。
C 台湾问题是当前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最大疙瘩,不解决它就不能保证中国政局的稳定。
D 通过参拜靖国神社,使日本首相小泉受到亚洲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反对。
5.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B.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C.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D.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社戏》选自《鲁迅全集》,体裁是小说。作者是鲁迅,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中的“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
B.《竹影》作者是原名丰润的丰子恺,他是现代画家、散文家。《观舞记》的作者是冰心,这篇课文副标题是“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C.《安塞腰鼓》作者是刘成章,体裁是散文,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D.《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秋声诗自序》。本文的作者是清朝的张潮,《虞初新志》一书的编者是清朝的林嗣环。
7、综合性学习。(4分)
(1)小刚策划本组同学表演一场“水浒戏”。
京剧表演中,常用脸谱象征某种人物形象的特点。下面这张黑脸谱常用来代表强悍、勇猛,小刚打算用它来扮演下面备选的《水浒》人物。你认为这张黑脸谱最适于扮演 ,因为从 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他的强悍、勇猛。(备选人物:宋江、吴用、李逵、高俅 )(2分)
(2)你还能说出另外的两种戏曲剧种吗?(2分)
8. 按要求默写(7分)
(1)独怜幽草涧边生,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3)《口技》中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 。
(4)《口技》中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梦中惊醒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5)《江南逢李龟年》中哪两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的:
, 。
诗歌赏析: (6分)
《送灵澈上人》一诗中对朋友依依不舍的两句诗是:
, 。
(2)请你发挥想象描绘一下《送灵澈上人》一诗中前两句诗所写的画面:
.
10 .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 施八尺屏障( ) ②众妙毕备( )
③会宾客大宴( ) ④众宾团坐( )
二、 阅读与鉴赏(47分)
(一)阅读《口技》,回答11-15题。(21分)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1、文中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 学而时习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12、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宾客意少舒( ) (2)不能名其一处也( )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1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4试比较画“ ”和画“ ”两处对声音的描写,看看特点有何不同 有什么作用?(4分)
15、文章结尾写道具简单,有什么作用?(4分)
(二)阅读《社戏》以下文段,回答16-22题。(22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6、请从第①段中找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 , 这些传神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少年朋友们 。(4分)
17.文中写了“我”看戏前的心理变化,试依次写出这种变化。
→ → (3分)
18、 与文中“跑”相照应的一个字是“ ” (1分)
19、第②段写景充满诗情画意。从触觉来写的句子是“ ”
从嗅觉写的句子是“ ”。本段写景的作用是 。(4分)
20、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4分)
21.第②段中写到“似乎听到歌吹了”, “我”真听见了吗 为什么 谈谈你的看法。
(3分)
22、结合上下文,第③段中的“自失”可以理解为 ,这种感受与“社戏”的关系如何 试说明。(3分)
(三)阅读《鼓人》,回答23-26题。(17分) 鼓 人
(1)鼓人,生在鼓村,长在鼓村,3岁看鼓,4岁玩鼓,5岁就磕磕达达地敲敲,总打不成个歌。到十五六岁架起鼓,就把喜怒哀乐全交给那面牛皮鼓了!
(2)鼓村,前面是黄土,后面是黄土,低处是黄土沟。沟沟里面有条河,河里流着黄土、黄泥、黄沙,名副其实的——黄河。鼓村风大,冬天里西北风一来,叫得那个响呀,聋子也惊得睡不着觉!鼓村雨猛,不是淅淅沥沥,不是飘飘洒洒,而是盆泼,桶倒,有人大喊——不得了,天河决口子了!鼓村水狂,那平日安安稳稳的黄河要是闹腾起来,真是山崩地裂,翻江倒海,去过的人都说,鼓村,鬼地方!
(3)鬼地方的鼓村人,却倔倔地活着,生活了一辈又一辈。
(4)鼓村人,恋土,爱土,也想改土。做梦都想把那土种绿,把那山铺青,把那水澄净,更有痴儿竟想把那翻脸不认爹娘的西北风堵死!
(5)鼓村人不善说,不会道,却最擅长擂鼓。逢年,擂鼓;过节,擂鼓;娶媳妇迎亲,擂鼓;发丧埋人,也擂鼓!鼓擂得比风大,比雨猛,比水狂,一槌下去就是一声炸雷,一个霹雳,一排巨浪,一阵狂飙。风刮了多少代,雨下了多少代,水流了多少代,鼓村人的鼓就擂了多少代。
(6)有人说,那鼓中有鼓村人对穷山恶水的怨恨。鼓村人不语,只管擂!
(7)有人说,那鼓中有鼓村人对改天换地的激情。鼓村人不语,只管擂!
(8)擂,擂,擂!擂得日月旋,擂得乾坤转,一下擂进了11届亚运会。那世世代代守着土窝窝的鼓人露了脸,开了眼。鼓,被称作威风锣鼓!人,被唤着威风村人!
(9)威风锣鼓成了热门,威风村人成了红人。小伙子、大姑娘背起锣鼓家伙赶汽车,坐火车,下广东,去深圳。再回到鼓村一看,丑死了,我的祖爷爷!看村,村子破;看路,路坎坷;看屋,屋不净;看坑,坑太硬,连屙屎蹲坑也觉得不美气。兜里擂鼓挣的那俩钱往外一甩,修路,盖房,拆了旧炕换新床……闹腾得爹们娘们打鸡撵狗难顺心。
(10)还有出奇的,擂完鼓,走东串西,招神惹鬼,引着长头发、短裤子进了村,又是挖矿,又是办厂,机器响了,汽车来了。运出去的是山货,拉回来的是银钱。鼓村人包圆了,腰粗了,人也活得滋润了,吃的,穿的,用的和城里一个样。打过鸡撵过狗的爹们娘们鼻子不喜眼窝喜,活得心里也顺溜了!
(11)鼓村人,还那么爱鼓。逢年,擂鼓;过节,擂鼓。擂,擂,据说还要擂进奥运会的开幕式。
23.文中第(2)段主要写了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24.第(6)(7)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运用这一方法作者要表现鼓村人的什么性格?(4分)
25.第(9)(10)各从什么角度来表现鼓村人的变化的?我们可以从鼓村人的变化中悟到点什么? (4分)
26.本文语言表达非常有特色。试举两例进行赏析。 (6分)
参考答案(四):
D 2.C 3 B 4 C 5 A 6 D
7、(1)李逵;沂岭杀四虎、江州劫法场、打死殷天锡、元夜闹东京、扯诏谤徽宗等。(能简要点出一个相关事例,体现李逵强悍、勇猛的特点即可)(2)京剧、昆剧(或黄梅戏、越剧、绍剧等)
8.(1)上有黄鹂深树鸣(2)岐王宅里寻常见(3)京中有善口技者
(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2分)
(5)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9、(1)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2)好似墨青色隐隐铺盖着曲径通幽的竹林寺 ,阵阵沉重的晚钟飘渺在自然的屏障中,随风驱散,给人恍若隔世的感觉。
10(1)设置 安放 (2)全、都 (3)适逢 正赶上 (4)围绕
A 12.(1)稍微(2)说出(3)夹杂 (4)大腿
13、(1)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在这种情况下,宾客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的,(他们)扬起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想要争先恐后地逃跑了。
14 画“ ”句子描写的声音较单一,画“ ”的句子描写得
复杂逼真。这种从开始单一到后来复杂的声音的模拟,符合失火救
火的实际,也与后来听众的反应相吻合,能突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把表演推向一个高潮。
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突出道具简单,侧
面表现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16、拔、点、磕、退、上、架 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的愉快心情
17、 → → 18.飞
19.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看戏愉快和急切的心情,对农村秀丽风光的热爱
20.比喻 写船行之快,衬托出“我”想看戏的急切心情
21、没有。这只是“我”急切的心理作用
22.听得出神,忘了自我 写出了“社戏”在“我”心中的无穷魅力。
23.恶劣的生存环境。鼓村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倔强地一代代生活着,表现了鼓村人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为下文写他们扬起鼓威走出家张本。
24反复。强调了鼓村人心中坚守着信念,要靠切实的行动征服别人,表明鼓村人憋着一股劲,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展示自我的价值。
25第(9)段是从鼓村人经济变化,鼓村人生活水平大大改善与提高来写他们的变化。第(10)段从鼓村人思想观念的变化来写他们的变化。 示例:要善于把握机遇,让自己的特长、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和赞赏,促使自己的变化。
26提示: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赏析:①语句简短有力,富有气势,与文章内容一致,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读来感到酣畅淋漓。②多用修辞方法,如排比、反复、夸张、对偶等,把鼓村人的变化写活了。
③富有乡土气息和时代气息。
欣喜
沉醉
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