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酸碱盐)解答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酸碱盐)解答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30 21:44:45

文档简介

酸碱盐
解答题
一、解答题
1.请同学们搭乘“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
(1)若列车上的物质为“碳酸钠溶液”.
①列车途径“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
色.
②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列车途经“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2)“碳酸钠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稀盐酸”后出发.
①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
(写一种).
②“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③“稀盐酸”列车途经“1、2、3号站”时,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
(写一种物质),“稀盐酸”列车能走完全程.
2.氯化钠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某氯化钠样品中除含氯化钠外,还含有少量的CaCl2和MgCl2以及不溶性杂质.以下是提纯该样品的操作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沉淀II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3)如果加入Y溶液时操作失误导致Y溶液过量,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可加入过量的物质A调节至pH=7.则A物质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11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的质量为8g,将NaOH溶液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
(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4.小明取一包某食品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查阅资料发现其成分除铁粉外,可能含有碳粉、Na2CO3、NaCl、Fe2O3等。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
(2)写出用pH试纸测定滤液pH的方法:________。
(3)试剂X的名称是________。
5.在烧杯中加入石灰石12.5g(所含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再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总质量为165.0g。试计算:
(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6.向一定质量的含杂质的锌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所加稀硫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1)锌样品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2)求:样品中锌的质量。
7.化学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对一造纸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发现其主要的污染物为氢氧化钠。为了测定污水中氢氧化钠的含量,他们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1.18g/cm3的浓盐酸,配得溶质质量分数为5%稀盐酸200.0g。然后取80.0g污水于烧杯中,逐滴加入这种稀盐酸至73.0g时恰好完全反应(污水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配制稀盐酸时,量取了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多少毫升?(4分)
(2)污水中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4分)
8.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20克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
克;
(2)请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9.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
(1)写出PM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3)试通过计算确定m1的值。
(4)M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0.1%)
10.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某一混合物进行实验并分析含量,该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和氯化钙,取该混合物6g,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2.2g气体(假设气体全部逸出)。计算:
(1)所取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
(2)所加稀盐酸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1.一支刻度均匀,但刻线位置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其示数是103℃,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2℃。若用这支温度计去测某物体的温度时,如果用这个温度计测得某液体温度为61℃,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其示数正好与物体的实际温度相同,则该物体的温度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只写答案不给分)
12.有一瓶因保存不当而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其成分,称取10g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只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且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求: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g?
(2)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g?
(3)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3.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
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锥形瓶+稀盐酸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质量(克)
35.5
55.5
80.5
(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克。
(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________克。
(3)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另有同学做了同样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14.兴趣小组同学对某工厂产生的含少量硫酸的废水进行抽样检测:用烧杯取一定量的废水,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钡溶液,当用去氢氧化钡溶液171g时,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滤液268.67g。(废水视为溶液,废水中其它物质不与氢氧化钡反应,过滤时滤液没有损失。)
(1)实验中,同学们是如何判断恰好完全反应的?
(2)该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用图像可以较直观地表示某些量的变化,试画出烧杯中溶液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15.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钾,为了回收利用,欲用2%的稀盐酸测定废水中的氢氧化钾含量(废水中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现取50g废水于锥形瓶中,逐滴加入2%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7.3g,求废水中氢氧化钾的质量分数。
16.某校兴趣小组在参加“五水共治”行动中,考察了某工厂的废水处理工程,并取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样品进行测定分析:
(1)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废水的酸碱性,石蕊试液呈__
__色,说明该废水显酸性。
(2)另取该酸性废水少量,滴加适量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该废水中一定含有的酸根离子是__
__。
(3)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该废水中只含有一种酸,为测定其所含酸的质量分数,取该废水200g于烧杯中,逐渐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硝酸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该废水中的其他物质均溶于水且不与硝酸钡溶液反应)
①当加入的硝酸钡溶液的质量为__100__g时,沉淀刚好不再产生。
②计算废水中该酸的质量分数。
(4)活动后小组同学推测该厂废水处理时可能是加入__碱性物质__,使废水达到中性后再排放。
17.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请分析计算:
实验组别




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n
(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 
 组。
(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3)表中a的值为 
 。
(4)求表中m的值。
18.有一种由氯化钠和硝酸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12.35克,加入27克水溶解,滴入硝酸银溶液75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14.35克。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N-14O-16Na-23Cl-35.5Ag-108)
(1)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4分)
(2)反应后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分)
19.实验室用40克含碳酸钙75%的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混合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求:
(l)40克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 
 克;
(2)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可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克?(要求: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20.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____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__克.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人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
21.现有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22.3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一定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在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_________g。
(3)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22.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_。
A氯化钾B尿素C碳酸氢铵D硝酸钾
(2)请写出鉴别NH4Cl和K2SO4这两种化学肥料的简要方法及实验现象:________。
(3)为研究化肥对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相同条件下,在实验室田地里施用等量有效成分的化肥,对小麦的产量进行对比研究。下表(“√”表示施用化肥,“×”表示没有施用化肥)显示三年实验的结果:
实验用田
施用化肥情况
小麦收成的
相对产量
氮肥
磷肥
钾肥
田地1
×
×
×
1.0
田地2

×
×
2.2
田地3
×
×

1.2
田地4



3.9
根据上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氮肥可增加小麦的产量
B.没有施肥,小麦不能生长
C.对于增加小麦的收成,氮肥比钾肥效果好
D.同时施用含N、P、K的化肥可获得最大的小麦产量
(4)某农民发现自己地里的玉米茎杆细弱,易倒伏,则他最应该补施________肥。
(5)某地尿素[CO(NH2)2]1元每斤,碳铵(NH4HCO3)0.4元每斤,某菜农想用10元钱买氮肥,请你通过计算帮他参考一下,买哪种化肥更合算?
23.兴趣小组欲测定某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30g10%的Na2CO3溶液。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
mL(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最后将碳酸钠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
(填字母编号)。
A.30g
B.10%
C.Na2CO3溶液
(2)测定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取50gBa(OH)2溶液,在逐滴滴加上述Na2CO3溶液的过程中,测得产生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溶液中Na2CO3的质量为
_____
g。
②请通过计算确定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4.欲测定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混合溶液100g于锥形瓶中,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如图一),并不断测定锥形瓶中溶液的pH。反应过程中所得溶液的pH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二所示。其中,当锥形瓶中溶液的质量增加至147.8g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0g。(忽略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1)b点的溶质是________。
(2)a→b段PH值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
(3)请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计算过程)。酸碱盐
解答题
一、解答题
1.请同学们搭乘“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
(1)若列车上的物质为“碳酸钠溶液”.
①列车途径“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
色.
②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列车途经“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2)“碳酸钠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稀盐酸”后出发.
①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
(写一种).
②“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③“稀盐酸”列车途经“1、2、3号站”时,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
(写一种物质),“稀盐酸”列车能走完全程.
【答案】(1)①蓝色;
②Na2CO3+H2O+CO2=2NaHCO3;
③Na2CO3+Ca(OH)2=CaCO3↓+2NaOH;
(2)①AgNO3;
②Fe+2HCl=FeCl2+H2↑;
③CuO.
2.氯化钠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某氯化钠样品中除含氯化钠外,还含有少量的CaCl2和MgCl2以及不溶性杂质.以下是提纯该样品的操作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沉淀II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3)如果加入Y溶液时操作失误导致Y溶液过量,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可加入过量的物质A调节至pH=7.则A物质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CaCl2+Na2CO3=2NaCl+CaCO3↓,2NaOH+MgCl2=Mg(OH)2↓+2NaCl;
(2)HCl;
(3)Na2CO3,Na2CO3+2HCl=2NaCl+H2O+CO2↑.
3.图11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的质量为8g,将NaOH溶液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
(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H2SO4(2)过滤
解:(3)设由CuO生成的CuSO4的质量为x。
CuO+H2SO4===CuSO4+H2O
80160
8gx
=x=16g
设与CuSO4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y,同时生成Na2SO4的质量为a。
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80142
16gya
=y=8g
=a=14.2g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
(4)设NaOH与H2SO4反应生成Na2SO4的质量为b。
H2SO4+2NaOH===Na2SO4+2H2O
80142
60g×20%b
=b=21.3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1.3g+14.2g=35.5g。
答:(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35.5g。
4.小明取一包某食品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查阅资料发现其成分除铁粉外,可能含有碳粉、Na2CO3、NaCl、Fe2O3等。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
(2)写出用pH试纸测定滤液pH的方法:________。
(3)试剂X的名称是________。
【答案】(1)漏斗、烧杯
(2)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滤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稀盐酸或稀硫酸
【解析】(1)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漏斗和烧杯;
(2)用pH试纸测定滤液pH的方法是: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滤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将棕黑色粉末加水溶解后,其中的NaCl会溶解在水中,过滤后剩下的只能是碳粉和Fe2O3,而生成物黄色溶液肯定是铁的溶液,黑色的固体肯定是碳粉;氧化铁可以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或硫酸铁,溶液都成黄色,因此X溶液是:稀硫酸或稀盐酸。
5.在烧杯中加入石灰石12.5g(所含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再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总质量为165.0g。试计算:
(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答案】(1)m(CO2)=165.0g-160.6g=4.4g。
(2)设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w,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7311144
wxy4.4g
===,
x=7.3g,y=11.1g,w=10g,
则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7.3%。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m=m(CaCO3)+m(盐酸)-m(CO2)=10g+100g-4.4g=105.6g,
所以所得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0.5%。
6.向一定质量的含杂质的锌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所加稀硫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1)锌样品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2)求:样品中锌的质量。
【答案】0.4克,锌的质量为13
7.化学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对一造纸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发现其主要的污染物为氢氧化钠。为了测定污水中氢氧化钠的含量,他们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1.18g/cm3的浓盐酸,配得溶质质量分数为5%稀盐酸200.0g。然后取80.0g污水于烧杯中,逐滴加入这种稀盐酸至73.0g时恰好完全反应(污水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配制稀盐酸时,量取了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多少毫升?(4分)
(2)污水中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4分)
【答案】(1)23mL、(2)5%、
8.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20克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
克;
(2)请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由图可以看出,pH=7时也就是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32g.所含溶质的质量为32g×5%=1.6g
设消耗的HCl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36.5
1.6gx
=
x=1.46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
答:(1)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32克;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9.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
(1)写出PM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3)试通过计算确定m1的值。
(4)M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0.1%)
【答案】(1)CuCl2+2NaOH=2NaCl+Cu(OH)2↓
(2)NaCl、CuCl2
(3)由图像中的数据可知沉淀质量为9.8g,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即可知道与CuCl2反应消耗的NaOH;由于得到的是与CuCl2反应的NaOH质量,所以还要加上与HCl反应消耗的40gNaOH即为m1;故答案为:设与CuCl2反应的NaOH溶液溶质质量为x;
CuCl2+2NaOH=2NaCl+Cu(OH)2↓
8098
x9.8g
;
x=8g;
m1=810%+40=120;
(4)由反应方程式可知,M点的溶质只有NaCl,但NaCl有两部分,分别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来即可;故答案为:设NaOH与HCl反应生成的NaCl质量为yg;NaOH与CuCl2反应的NaCl的质量为ng;
NaOH+HCl=NaCl+H2OCuCl2+2NaOH=2NaCl+Cu(OH)2↓
4058.511798
40×10%yn9.8
;
;
【解析】
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时,NaOH先与HCl反应,再与CuCl2反应;所以OP段是NaOH与HCl反应;PM段是NaOH与CuCl2反应;
(1)PM段s是NaOH与CuCl2反应,其方程式为:CuCl2+2NaOH=2NaCl+Cu(OH)2↓;故答案为:CuCl2+2NaOH=2NaCl+Cu(OH)2↓;
(2)OP段是NaOH与HCl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所以P点是HCl恰好反应完的点,这时溶液中的溶质为原有的CuCl2及反应生成的NaCl;故答案为:NaCl、CuCl2;
10.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某一混合物进行实验并分析含量,该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和氯化钙,取该混合物6g,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2.2g气体(假设气体全部逸出)。计算:
(1)所取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
(2)所加稀盐酸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解:(1)设所取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z。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7311144
xyz2.2g
=x=5g
=y=3.65g
=z=5.55g
(2)由(1)可知,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3.65g。
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36.5g。
(3)由(1)可知,反应生成氯化钙5.55g,
混合物中含氯化钙的质量为6g-5g=1g,
所以溶质的质量为5.55g+1g=6.55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6.3%。
答:(1)所取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g;(2)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36.5g;(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3%。
11.一支刻度均匀,但刻线位置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其示数是103℃,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2℃。若用这支温度计去测某物体的温度时,如果用这个温度计测得某液体温度为61℃,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其示数正好与物体的实际温度相同,则该物体的温度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只写答案不给分)
【答案】解: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均匀性,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2,
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103℃,中间是105个小格,
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是,
如果用这个温度计测得某液体温度为61℃,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若其示数正好与物体的实际温度相同,
则设液体的实际温度为t,
,
解得t=40℃。
答:如果用这个温度计测得某液体温度为61℃,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60℃。其示数正好与物体的实际温度相同,则该物体的温度为40℃。
【解析】
解决此题,要把握两个要点:①温度计置于两种液体中时其刻度对应的实际温度是多少,从而得到真实的温度与刻度的关系;②温度计的示数正好与物体的实际温度相同,代表的含义与关系式对应。温度计的读数虽然不准确,但其刻度是均匀的,因此可以根据温度计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和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的示数结合摄氏温度的规定,得到真实的温度与温度计所标刻度的关系。然后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正好与物体的实际温度相同,再结合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可解决此题。
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均匀性,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2,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103℃,中间是105个小格,计算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根据计算的温度计实际最小刻度,计算测得61℃时的实际温度;同样的,若其示数正好与物体的实际温度相同,列方程计算出该物体的实际温度。
12.有一瓶因保存不当而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其成分,称取10g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只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且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求: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g?
(2)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g?
(3)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解:
(1)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碳酸钠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y,同时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2)反应中一共消耗了100g盐酸,所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100g×7.3%-1.46g=5.84g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n.
结合(1)的解答可以知道反应中一共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2.34g+9.36g=11.7g;
13.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
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锥形瓶+稀盐酸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质量(克)
35.5
55.5
80.5
(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克。
(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________克。
(3)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另有同学做了同样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802518.25%偏大
【分析】
(1)根据溶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根据酸碱中和时反应后溶液质量即为酸和碱溶液质量和分析;
(3)根据反应所用氢氧化钠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4)根据酸碱中和后溶液仍呈碱性说明碱过量分析。
【解析】
(1)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500×16%=80g;
(2)由所给数据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80.5g-55.5g=25g;
(3)所用稀盐酸质量为55.5g-35.5g=20g,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NaOH+HCl=NaCl+H2O
4036.5
25g×16%20gx
40:36.5=(25g×16%):20gx
x=18.25%;
(4)因反应后溶液pH为8.2,说明该同学测得的盐酸的溶质量分数偏大;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pH值的测量及方法
14.兴趣小组同学对某工厂产生的含少量硫酸的废水进行抽样检测:用烧杯取一定量的废水,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钡溶液,当用去氢氧化钡溶液171g时,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滤液268.67g。(废水视为溶液,废水中其它物质不与氢氧化钡反应,过滤时滤液没有损失。)
(1)实验中,同学们是如何判断恰好完全反应的?
(2)该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用图像可以较直观地表示某些量的变化,试画出烧杯中溶液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答案】(1)解:当观察到沉淀不再产生时,就恰好完全反应。
(2)解:设废水中硫酸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为y.
H2SO4+
Ba(OH)2=
BaSO4↓+2H2O
98
171
233
x
171g×1%
y

x=0.98g,y=2.33g
该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0.98g/(268.67+2.33-171)g×100%=0.98%
(3)解:如图所示:

【解析】(1)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由白色沉淀硫酸钡生成,如果观察到沉淀不再产生时,就说明恰好完全反应;
15.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钾,为了回收利用,欲用2%的稀盐酸测定废水中的氢氧化钾含量(废水中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现取50g废水于锥形瓶中,逐滴加入2%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7.3g,求废水中氢氧化钾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7.3g稀盐酸中含溶质的质量为:7.3g×2%=0.146g
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钾的质量为x
HCl+KOH═KCl+H2O
36.556
0.146gx
=
解得:x=0.224g
废水中氢氧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00%=0.448%
答:废水中氢氧化钾的质量分数为0.448%。
16.某校兴趣小组在参加“五水共治”行动中,考察了某工厂的废水处理工程,并取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样品进行测定分析:
(1)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废水的酸碱性,石蕊试液呈____色,说明该废水显酸性。
(2)另取该酸性废水少量,滴加适量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该废水中一定含有的酸根离子是__
__。
(3)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该废水中只含有一种酸,为测定其所含酸的质量分数,取该废水200g于烧杯中,逐渐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硝酸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该废水中的其他物质均溶于水且不与硝酸钡溶液反应)
当加入的硝酸钡溶液的质量为__
__g时,沉淀刚好不再产生。
②计算废水中该酸的质量分数。
(4)活动后小组同学推测该厂废水处理时可能是加入__
__,使废水达到中性后再排放。
【答案】(3)②解:由题意可知该酸是硫酸,设200g废水中含硫酸的质量为x。
Ba(NO3)2+H2SO4===2HNO3+BaSO4↓
98233
x23.3g
=,x=9.8g,
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0%=4.9%。
答: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4.9%。
17.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请分析计算:
实验组别




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n
(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 
 组。
(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3)表中a的值为 
 。
(4)求表中m的值。
【答案】(1)一和二
(2)解:第一组中产生CO2质量m=103.0g-101.9g=1.1g,
设3.0g混合物中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x1.1g
100∶44=x∶1.1gx=2.5g
3.0g混合物中氯化钙质量为3.0g-2.5g=0.5g
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2.5g∶0.5g=5∶1
(3)105.5
(4)第三组实验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未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总质量100.0g+9.0g-105.0g=4.0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7.5g-m4.0g-m
100∶44=(7.5g-m)∶(4.0g-m)
解得m=1.25g
18.有一种由氯化钠和硝酸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12.35克,加入27克水溶解,滴入硝酸银溶液75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14.35克。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N-14O-16Na-23Cl-35.5Ag-108)
(1)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4分)
(2)反应后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分)
【答案】(1)5.85g(2)15%
19.实验室用40克含碳酸钙75%的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混合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求:
(l)40克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 
 克;
(2)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可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克?(要求: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40克含碳酸钙75%的石灰石样品含碳酸钙的质量为40g×75%=30g
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30gx

x=13.2g
故答案为:
(1)30;
(2)13.2g。
20.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____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__克.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人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
【答案】(1)酸
(2)2.2
(3)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Na2CO3+2HCl=2NaCl+H2O+
CO2↑
106
44
x
2.2克
106:x=44:2.2克,x=5.3克
Na2CO3%=5.3克/10克=53%
(4)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钠,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y
2NaOH+
H2SO4=Na2SO4+2H2O
80
98
10克
y×15%
80:10克=98:(y×15%)
y=81.7克<100克
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变质,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Z
Na2CO3+
H2SO4===Na2SO4+H2O+CO2↑
106
98
10克
z×15
106:10克=98:(z×15%)
z=61.6克<100克
所以用100克15%的稀硫酸进行此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21.现有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22.3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一定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在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_________g。
(3)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答案】NaCl、HCl10.6解:由题意图中A点时,Na2CO3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消耗稀盐酸100g,则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设参加反应的Na2CO3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y,则有:
由解得x=10.6g
由解得y=11.7g
所以在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10.6g。
则原样品中NaCl的质量为22.3g-10.6g=11.7g,A点时,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原样品中NaCl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之和,即11.7g+11.7g=23.4g。
答:A点时,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3.4g。
【解析】
(1)根据以上分析,图中A点时,Na2CO3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Na2CO3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为氯化钠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因此烧杯溶液里的溶质为NaCl和HCl;
(2)解:由题意图中A点时,Na2CO3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消耗稀盐酸100g,则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设参加反应的Na2CO3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y,则有:
由解得x=10.6g
由解得y=11.7g
答:在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10.6g。
(3)根据第(2)问中的计算,原样品中NaCl的质量为22.3g-10.6g=11.7g,A点时,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原样品中NaCl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之和,即11.7g+11.7g=23.4g。
22.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_。
A氯化钾B尿素C碳酸氢铵D硝酸钾
(2)请写出鉴别NH4Cl和K2SO4这两种化学肥料的简要方法及实验现象:________。
(3)为研究化肥对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相同条件下,在实验室田地里施用等量有效成分的化肥,对小麦的产量进行对比研究。下表(“√”表示施用化肥,“×”表示没有施用化肥)显示三年实验的结果:
实验用田
施用化肥情况
小麦收成的
相对产量
氮肥
磷肥
钾肥
田地1
×
×
×
1.0
田地2

×
×
2.2
田地3
×
×

1.2
田地4



3.9
根据上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氮肥可增加小麦的产量
B.没有施肥,小麦不能生长
C.对于增加小麦的收成,氮肥比钾肥效果好
D.同时施用含N、P、K的化肥可获得最大的小麦产量
(4)某农民发现自己地里的玉米茎杆细弱,易倒伏,则他最应该补施________肥。
(5)某地尿素[CO(NH2)2]1元每斤,碳铵(NH4HCO3)0.4元每斤,某菜农想用10元钱买氮肥,请你通过计算帮他参考一下,买哪种化肥更合算?
【答案】(1)D
(2)与Ca(OH)2混合产生刺激性气体的是NH4Cl
(3)B
(4)钾
(5)尿素
【解析】(1)A.氯化钾(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A不合题意;
B.尿素(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不合题意;
C.碳酸氢铵(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不合题意;
D.硝酸钾(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符合题意。
故填D;
(2)请写出鉴别NH4Cl和K2SO4这两种化学肥料的简要方法及实验现象:与Ca(OH)2混合产生刺激性气体的是NH4Cl;
(3)A.根据田地1和田地2对比可知,氮肥可增加小麦的产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田地1可知,没有施肥,小麦能生长,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田地2和田地3对比可知,对于增加小麦的收成,氮肥比钾肥效果好,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田地1、田地2、田地3和田地4对比可知,同时施用含N、P、K的化肥可获得最大的小麦产量,故D正确不合题意。
(4)钾肥对作物有抗倒伏的作用;
(5)①10元钱买到的尿素质量可表示为:10元÷1元/公斤=10公斤;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0公斤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为:10公斤×46.7%=4.67公斤;
②10元钱买到的碳铵质量可表示为:10元÷0.4元/公斤=25公斤;
碳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50公斤碳铵中含有氮元素:25公斤×17.7%=4.425公斤;
因为4.67公斤>4.425公斤,
所以买尿素合算。
23.兴趣小组欲测定某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30g10%的Na2CO3溶液。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
mL(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最后将碳酸钠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
(填字母编号)。
A.30g
B.10%
C.Na2CO3溶液
(2)测定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取50gBa(OH)2溶液,在逐滴滴加上述Na2CO3溶液的过程中,测得产生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溶液中Na2CO3的质量为
_____
g。
②请通过计算确定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50;A
(2)①2.12;②6.84%
【解析】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配制30g10%的Na2CO3溶液需水的质量为:30g×(1-10%)=27g,水的体积为27mL,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标签上的内容应写上物质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因此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溶液质量30g,【答案】A;
(2)①通过分析图象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21.2g×10%=2.12g;
②设Ba(OH)2的质量为x,
x=3.42g
氢氧化钡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6.84%.
答: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6.84%.
【答案】(1)50;A;
(2)①2.12;②6.84%.
24.欲测定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混合溶液100g于锥形瓶中,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如图一),并不断测定锥形瓶中溶液的pH。反应过程中所得溶液的pH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二所示。其中,当锥形瓶中溶液的质量增加至147.8g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0g。(忽略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1)b点的溶质是________。
(2)a→b段PH值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
(3)请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计算过程)。
【答案】(1)氯化钠、氯化钙
(2)稀盐酸不断被反应,溶液酸性不断变弱
(3)当锥形瓶中溶液的质量增加至147.8g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CO2的质量是100g+50g-147.8g=2.2g,
设50g碳酸钠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是xg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44
x2.2g
列式:
得:x=5.3g
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x100%=10.6%
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247.8g-147.8g)x10.6%=10.6g
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为y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111
10.6gy
列式:
得y=11.1g
原混合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1.1%
【解析】(1)b点盐酸反应结束,故溶质有氯化钠(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生成物),氯化钙(还没开始反应);
(2)a→b段PH值升高的原因是:稀盐酸不断被反应,溶液酸性不断变弱,b点pH=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