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预测题精析(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考语文预测题精析(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3 19:3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8张PPT)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
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档期(dànɡ) 夹克(jiá)
安土重迁(zhònɡ) 自怨自艾(yì)
B.按捺(nà) 薄暮(bó)
戛然而止(jiá) 卷帙浩繁(zhì)








C.标识(shí) 关隘(ài)
犯而不校(jiào) 涸辙之鲋(hé)
D.削减(xuē) 回溯(sù)
咬文嚼字(jiáo) 穿凿附会(zuó)
【解析】选B。A项,“夹”应读jiā;C项,“识”应读zhì;D项,“凿”应读záo。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中国消费者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回落,其原因是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的高物价、通货膨涨以及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
B.劣质节能灯寿命短,浪费大量工业原料;玻璃壳里的汞金属,造成了环境污染;劣质灯还存在一定幅射,破坏人体生理系统,容易引发人体病变,诱发癌症。
C.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中国并没有过多留意外部压力的大小与否。他并不认为,中国正在承受着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
D.站在广场的一隅,仿佛置身于祥和安静之地:阳光灿烂,经幡飞舞,身旁不时传来阵阵清晰而混沌的远古呼唤,令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篇。
【解析】选C。A项,通货膨涨—通货膨胀;B项,幅射—辐射;D项,浮想联篇—浮想联翩。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傅雷当年翻译《高老头》时,极其负责,力求精益求精,
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
B.当年有学校打算为他父亲钱基博百年诞辰开纪念会,钱钟
书就致函不以为意,认为这是在“招邀不三不四之人,讲谈
不痛不痒之话”。
C.中国足球涉赌的领队、裁判一个接一个被处理,主管足协
的官员谢亚龙等人已被公安部立案侦查,大批网民弹冠相庆。
D.删改后的阅读文本,读起来使人感到情节突兀,因为原作
的伏笔文字都被命题人删除了,只有看了原作,这困惑之处
才冰释前嫌。
















【解析】选A。B项,“不以为意”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这里应用“不以为然”,表示不赞成;C项,“弹冠相庆”,贬义,比喻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D项,“冰释前嫌”比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被解除,与语境不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有关人士认为,重视民生,建成花园城市,使城市的人过上美好生活是城市的发展能否提高到一定高度的重要标准。
B.世卫组织披露,近30%的全球儿童每天看电视或花在电脑上的时间达3小时甚至更多,仅25%的男孩和15%的女孩锻炼充足。
C.11月10日,央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专家分析称,央行此举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信贷进而控制通胀。
D.科学家警告说,为了避免对自然造成更恶劣的伤害,人类应加强环境保护,使地球温度增加的幅度相比工业化之前不超过2摄氏度。
【解析】选D。A项,一面对两面,前后不照应;B项,语序不当,应为“全球近30%的儿童”;C项,“目的是”“为了”重复,删去其一。
5.下面一则征稿启事在语言表达、标点等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予以修改。(5分)
征稿启事
《爬山虎》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期刊,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所以本刊诚邀同学们踊跃投稿,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从下学期开始,本刊将增设下列栏目:《真我风采》《热点评说》《校园律动》等。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
来稿要求:严禁抄袭,但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体裁、题材不限,字数在800左右;请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级。
稿件斧正后请投入《新荷》编辑部邮箱(xinhe1234@126.com)或直接送校刊总编李老师处。
《新荷》编辑部
2010年12月20日
答:(1)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修改语病的能力。紧扣题干中的语言表达、标点等要求修改。
参考答案:(1)“诚邀”,诚挚地邀请,不合语境,可改为“真诚欢迎”。
(2)“鼎力”是“大力”的意思,敬辞,可改为“竭力”“尽力”。
(3)将“《真我风采》《热点评说》《校园律动》”三个栏目的书名号改为引号。
(4)“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多用作自谦。改为“错失良机”。
(5)“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时所用的敬辞,这里可改为“誊清”、“誊正”等,或删去“斧正后”。
6.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或你的积累中,选择一个量词妙用的例子加以揣摩赏析。(3分)
钩:一“钩”月亮。静穆的夜空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泓:一“泓”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是那样的充盈而明亮。它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丰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一“挂”飞瀑 一“叶”扁舟
一“缕”笛声 一“轮”明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鲜明、生动、形象的能力。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围绕后面的意象生动形象地描写。
参考答案:挂:一“挂”飞瀑。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挂”字形象地写出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叶:一“叶”扁舟。用“叶”字不仅写出了船的小而轻,而且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潇洒与悠闲。一只小船自由自在地飘荡在茫无边际的水面上,任意东西,多么惬意!(任选一例即可)
7.上海世博会上,被称为“竹立方”的浙江馆备受游客欢迎,不少游客还在出口处游客留言簿上留言表达由衷的赞叹。其中有位游客为浙江馆拟写了下面这副对联,但是结构、语序已被打乱。请运用相关知识,重新整合对联。(4分)
青瓷碗上 细雨裁枝 画活西湖柳 春风舞墨
争芳世博园 竹立方间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联:春风舞墨青瓷碗上画活西湖柳
下联:细雨裁枝竹立方间争芳世博园
8.下列各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物联网”不仅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它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问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B.近几年来,思科公司的“智能互联建筑”和IBM公司的“智慧地球”构想的实现,使我们进一步向“物联网时代”逼近。
C.2007年年底,为了尽快实现“智慧地球”的构想,IBM公司启动了“IBM与广东省中医院信息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的项目。
D.高度智能机器人引发了科学家的无穷想象,从而引发了他们对物联网的构想。
【解析】选A。B.“智能互联建筑”和“智慧地球”都还只是一种构想,并未实现。C.前后无因果联系。D.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9.“这种‘智能互联城市’的概念是非常适用于中国的”,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推断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是人口大国,“智能互联城市”方案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所以非常适合中国。
B.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在当今能源危机的情况下,“智能互联城市”方案可以为中国节约大量能源,提升国民生活品质。
C.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城市化进程加快,“智能互联城市”方案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所以非常适用于中国。
D.在中国的城市中,如果政府可以有效促成政府、电信运营商和房地产开发商这三方之间的合作,就可能实现“智能互联城市”方案。
【解析】选C。A.“人口大国”和“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说法前后冲突;B.“能源危机”为无中生有;D.答非所问。
10.根据此段材料,给“智慧地球”下一个定义。(不超过60个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智慧地球是利用IT技术将物理设备连接成物联网,再用计算机对其整合,最后用互联网管控这些设备的一种管理方式。
11.请从两个角度阐释“酸玛丽”中“酸”的含义。(各不超过两个词)(2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题内涵的理解能力。要从全文出发准确把握其内涵。在这里,“酸”是指不同人的心灵感受。就玛丽自己而言,她品尝人间种种心酸,“酸”是她的人生遭遇;就村民而言,“酸”是他们对玛丽的遭遇、玛丽其人品和性格的评价。另一方面,“酸”还包括“我”对玛丽深深的同情。
答案:(1)寒酸、贫穷。
(2)尖酸、乖戾(或:粗鲁、无礼)。
12.联系全文,在文章横线上补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符合当时的情景。(不超过20个字)(3分)
答案:默然无声,仿佛走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或:目不斜视,径直向前,仿佛旁边的人都不存在)。
13.文中有三处写到酸玛丽的眼睛,请任选其中的两处简要说明各自的表达效果。(6分)
(1)她有一双淡绿色的杏眼,眸子有玛瑙色斑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的眼睛比芳馨的山风还要清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老太婆的眼睛深沉明亮,满是智慧。(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画眼睛”是常见的一种描写方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在分析这些描写时,扣住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关键。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分析的时候不要孤立地去看待人物的心理活动。
答案:(1)细节再现酸玛丽年轻时的美,与现在的老、丑形成反差(对比),突出了酸玛丽人生的不幸和生活的艰辛。
(2)描写酸玛丽见到“我”时流露出的欣喜之情,暗示酸玛丽并非不近人情,丰富了人物的情感。
(3)刻画了酸玛丽的神态,她对“我”的一番好意心领神会,就像理解以前我对她的关心和照顾一样。与前文的人物描写呼应。
(任选两处即可)
14.文中多处写到其他村民对酸玛丽的厌恶,简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说作用要从小说情节结构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小说主题方面进行思考。
答案(示例):①酸玛丽不被人理解,写出酸玛丽处境艰辛。②写出酸玛丽感情深挚,不轻易流露,人物形象朴素感人。③与“我”对她的同情帮助形成对比,为酸玛丽特意守候给“我”送行的情节埋下伏笔。④使全文情节曲折生动(先抑后扬)。
15.有人认为最后“我行医至今”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立论无外乎如下几方面的依据:与小说主题的关系,与作者思想情感的关系,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与小说情节结构布局的关系,与小说艺术风格的关系等。
答案:示例一:这一段在小说中必不可少。
①写“我”对酸玛丽送别的珍惜和怀念,使得作品拥有一个完整而感人的故事情节;
②丰富人物形象,酸玛丽的善良和感恩给“我”带来的永恒影响,让人回味;
③是作者对人情美、人性美的讴歌,突出了主旨。
示例二:这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
①“我”对酸玛丽的认识前文已有完整表现,“我”会将酸玛丽铭记在心不言而喻,写出来反而丧失了蕴藉美;
②酸玛丽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以酸玛丽自身表现的刻画最精彩传神,这一段只写“我”的感受,相比之下,缺少艺术感染力;
③小说的主题不言而喻,不必再明写出来。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文采表于后世 表:表露
B.文致太平 致:传达
C.而皆有侈心焉 侈:夸大
D.方其寓形于一醉也 寓:寄托
【解析】选B。致:取得。




1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选A。A.均为连词,表修饰;B.代词,他/语气词,表反问;C.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介词,把/介词,凭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首叙明建堂和命名的来由,并由“醉白”二字推出“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的猜想,从而在读者面前设下悬疑。
B.作者通过古之君子与后之君子的比较,来说明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从而烘托出韩琦就是一位难得的君子。
C.文章通过对韩白的比较,颂扬了韩琦才华出众,功勋卓著,却不以功高自诩的谦谨态度,也否定了他恬退的志趣。
D.文章议论风生,文思翻涌,似远实近,似泛实切,颇能表现出苏文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解析】选C。错在“否定了他恬退的志趣”。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联系前后文,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词性标志,如“是以”用在句首,结构相同的句子要停顿,如“其处己也厚”和“其取名也廉”。
参考答案: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
2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第(1)题的采分点:“以”“多”“少”。第(2)题的采分点:“以为”“莫之许”(宾语前置句)。
参考答案:(1)忠献公既不因为自己所拥有的而自夸,也不因为自己所缺少的而自卑。
(2)崔浩自比为张良,然而后世人始终不赞同他(们)。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1~22题。(6分)
浣 溪 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2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要从这首词描写的意象出发,体会其感情。
参考答案:第一问:淡淡的忧愁。第二问:是通过“轻寒” “晓阴”“淡烟”“飞花轻似梦”“丝雨”等词语表现出来的。
2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此比喻的奇特之处,要结合比喻的特点分析。
参考答案: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30)
23.关于孔子“推己及人”的“恕”材料中是如何表述的?请用一句原文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4.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参考答案:孔孟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的途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孔子“推己及人”的 “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孔子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3小题)
(1)危而不持,___________ ,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 ___________ ,是谁之过与?(《论语》)
(2) ___________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3)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___________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___________ ,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5)四围山色中,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名篇的默写,不能出现错别字。
参考答案:(1)颠而不扶 龟玉毁于椟中
(2)三顾频烦天下计 长使英雄泪满襟
(3)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4)齐人勿附于秦 则胜负之数
(5)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阵风吹来,一片叶子脱离树枝,飞向了天空。
“我会飞了,我会飞了。”叶子边飞边喊,“我要飞上天了!”
叶子飞呀飞,飞过了一棵棵树,飞过了一只只栖息在电线上的鸟。
“哈哈,我飞得比你们高。”叶子得意扬扬地对鸟儿说。
又一阵风吹过,叶子在天空中打了几个转,被吹落到一个小水坑里,随即被路过的一头牛踩进了淤泥里,不见了踪影。
一只鸟感叹地对它的孩子说:“看到了吧,如果不依靠自己的力量,风既可以把你吹上天,也可以把你吹进烂泥潭。要飞翔,必须靠自身的力量。”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叶子曾经被风吹上了天,但最终被风吹进了烂泥潭,题意不难理解,因为材料中鸟的感叹就是明显带有总结性质的议论。鸟的感叹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风既可以把你吹上天,也可以把你吹进烂泥潭”,告诉我们外在环境、因素的作用;“要飞翔,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告诫我们成功的内在因素——自身的实力与努力才是起主要作用的。
可立意为:①外在环境(因素)既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②成功需要借助外物,但更需要自我努力。③成功,要靠自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