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预测题精析(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考语文预测题精析(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3 19:3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7张PPT)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
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黯然(àn) 歆羡(qīn)
毫不相干(ɡān) 殒身不恤(yǔn)
B.缉私(jī) 颔首(hán)
琉璃(liú) 博闻强识(shí)








C.落蕊(ruǐ) 惊惶(huánɡ)
根深蒂固(dì) 怏怏不乐(yànɡ)
D.瑕疵(cī) 蓬蒿(ɡāo)
翘首以望(qiáo) 书声琅琅(lánɡ)
【解析】选C。A项,“歆”应读xīn;B项,“颔”应读hàn,“识”应读zhì;D项,“蒿”应读hāo。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有不少海外学子相继学成归来,抱效桑梓,他们在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已经暂露头角。
B.杭州市2011年春季人才交流大会于2月19日在杭州和平会展中心举行。本次人才交流大会吸引了2万多名杭州本地和周边地区的求职者进场。
C.有消息说,百思买专注于以另外一种“五星”零售模式在中国实现增长,并将在2012年新开设40家至50家“五星”门店。也有消息说百思买将关闭在中国的九家百思买门店,并退出土耳其市场。各种说法让人无所是从。
D.维护法律的尊严,要从司法部门抓起,个别赢私舞弊、循情枉法者,要坚决从执法队伍中清除出去,决不辜息。
【解析】选B。A项,抱—报,暂—崭。C项,无所是从—无所适从。D项,赢—营,循—徇,辜—姑。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
在一起,无须青箬笠,无须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
享受这份优雅与闲适。
B.古人有“闻过则喜”之说,而今天有些人则不然,总是
讳疾忌医,对比之下,实在不应该。
C.老王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
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
D.在他的武馆,俄罗斯学生的武术礼节一板一眼、煞有介
事,平时见到他,也会用抱拳、鞠躬等功夫礼节手势打招
呼。
















【解析】选B。B 项,“讳疾忌医”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符合语境和语意。A项,“栉风沐雨”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这里是望文生义。C项,“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不能形容退休的老人。D项,“煞有介事”指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有什么了不起。根据句意可用“像模像样”。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目前,“原研药”在我国的定价远远高于《药品政府定价》规定的标准,同等质量的国产仿制药与“原研药”差价悬殊。
B.元宵节结束,春运迎来节后返程高峰。随后,将进入春游出行旺季。为方便大家春季出行,3月1日零点起,沪杭、沪宁高铁列车运行图将优化调整。
C.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能,做好粮、油、肉、蛋、奶等主要食品的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
D.“钓鱼执法”“躲猫猫”“楼脆脆”……网民对此的热议,不仅推动了事件的发展、清理了一些藏污纳垢的社会死角,而且增加了其社会关注热度,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
【解析】选B。A.“悬殊”的含义是“相差很远”,而原文中“差价”已经有了“差别”的意思,属于词义重复。可改为“价格悬殊”。C.成分残缺, “做好”缺少宾语,可在“稳定”后加“的工作”。D.逻辑顺序颠倒,应将“不仅”“而且”两句的内容互换。
5.仿照画线句,在下面的横线处另写一组句子。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内容前后连贯。(4分)
山水是有品格的。巍然耸立是大山的品格,清澈宜人是溪流的品格;莽莽苍苍是北国山川的品格,明净秀丽是江南山水的品格。辽阔大地,山山水水,无不呈现着各自的性情、品格。
诗歌也是有风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诗宋词,林林总总,无不呈现着各自的意蕴、风格。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的句子要在内容和结构上与例句保持一致。结构上是判断句,内容上体现出唐诗宋词的意蕴、风格。
参考答案:雄壮慷慨是边塞诗的风格 秀美恬静是田园诗的风格 慷慨激昂是豪放词的风格 委婉曲折是婉约词的风格
6.5月6日晚,空军驻济南某航空兵师80后飞行员冯思广和中队长张德山在驾驶某型飞机时遭遇发动机空中“停车”,为避免飞机坠落在济南市人口稠密地区,冯思广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和张德山一起果断改变飞行轨迹,自己却因错过跳伞最佳时机,壮烈牺牲。
请你根据以上情境,对飞行员的英雄壮举写一段赞辞。要求语言得体,有一定的文采,不超过60字。(4分)
赞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内容上围绕“赞美英雄的壮举”。
参考答案:生死关头,你将安全留给了群众,危难留给了自己。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天地。你以燃烧的青春作证——大爱永生!
7.(2011·杭州模拟)批注是一种很实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请参照示例,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对所摘内容进行批注。(4分)
示例:
读书既要常看,也需方法,更要学以致用。短短六句,即将读书之道阐述得淋漓尽致,可谓精辟!(批注不限于题目所列角度,也不必说明批注角度,表述合理即可)
8.下列对老子的“德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刻意追求有德反而成就大德的理政者,才是真正有大德、厚德的理政者;为名声求德的人,反而失去了德。
B.对理政者而言,能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所利,各得所需,就是有德。
C.理政者只有用合理的规则将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才能成全大德。
D.理政者刻意求德施德,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其实质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解析】选C。把“只要……就”连接的表充要条件的内容换成了“只有……才”连接的表唯一条件的内容,与原文不符。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看来,虽然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汲取不少治国理政的智慧。
B.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得益于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这是老子提倡“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依据。
C.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他主张理政者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D.老子认为大事由小事积累而成,对理政者而言,如果不善于从小事做起,抓住关键细节,就不能成就大业。
【解析】选D。A项,根据原文,作者并不认为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混淆了观点。B项,“文景之治”的盛世是“无为而治”的实证,不是老子为政主张的依据。C项,老子并没有给理政者提出这样的主张,是无中生有。
10.请概括老子思想中的理政智慧。(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综观全文,提取关键词句,筛选整合作答。
参考答案:(1)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而不必刻意求德。
(2)对于理政者而言,“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应通过控制、监督的渠道,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防止乱作为。
(3)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4)从小处做起,从一点一滴积累,抓好关键细节,方能成就大业。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个小孩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综观全文,提炼关键词作答。
参考答案:好奇(憧憬)、执著(信念)、兴奋(激动)、失望(痛苦)。
12.联系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作答。
参考答案:(1)指小岛快乐地迎接暴风雨的到来,将此作为对自己的又一次洗礼,拟人化地写出了小岛面对暴风雨挑战时的那种快乐与坚强。
(2)孩子们从小岛回来后极度失望与痛苦,因害怕受家长责骂和可能成为笑柄而不愿将它们表露出来。
13.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遥远的岛”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应当既写出“遥远的岛”的表层意思,又写出深层内涵。
参考答案:字面意思是指水面上那座孤独的小岛。实质上象征孩子遥远的并未实现的梦想。
14.指出第二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先点出技巧,再结合原文分析。
参考答案: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小岛景色的迷人、神奇,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同时为下文两个小孩急切地想登上小岛的行为作了充分的铺垫,又与文末小岛的真实情形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15.有人认为孩子们的探险活动是失败的、没有价值的,也有人认为这是颇有意义、很有价值的。请结合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内涵的能力。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①要真正认识一个地方单靠远远的观望是不够的,还要到实地去走走。
②我们有很多梦想,当我们真的涉足其间,却突然大失所望。不是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
③遥远的岛是一种象征,一种美丽的未来、美好的理想的象征,这启迪我们要像孩子一样积极地追求,不断地努力,但又不能像孩子一样遭遇失败而垂头丧气。
④我们所有的美丽的追求就像文中的小岛一样,即使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景,而人生的乐趣和意义已经隐含在执著的追求之中了。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私更宴,以观其妙 更:交替,轮换
B.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 举:提拔,推举
C.公如是,是轻薄 轻薄:轻视,鄙薄
D.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 进:献上
【解析】选B。举:考中科举。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选C。之: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A.以:介词,因为/介词,凭借。B.乃:副词,却/副词,只。D.所: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名词,处所,地方。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宫廷乐师李謩的演奏独步天下,一次偶然的机缘,让他遇到了身怀绝技却不为人知的独孤生,懂得了学无止境、天外有天的道理。
B.小说善于运用铺垫衬托的艺术手法,以“宾”衬“主”,以高衬高,用不同凡响的李謩,衬托出独孤生的神妙超绝。
C.作者善于创造意境,营造了一个与音乐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湖光山色的描摹或渲染气氛,或烘托演技,写景写人,情景相生。
D.为了突出独孤生这一人物形象,作者把着力点放在对他的笛声的描摹上,用响遏行云、吹裂笛子来刻画他演技的高超,用听众的反应来突出演奏艺术的震撼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解析】选D。错在“把着力点放在对他的笛声的描摹上”。为了突出独孤生技艺的高超,作者没有笨拙地继续描述他更高妙的笛声,而是让他指出李謩吹奏中有夷乐,并断定李謩有龟兹一带的朋友,还指出李謩演奏的失误,更“神机妙算”断定李謩的笛子都不管用。最后才描述独孤生的笛声。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遂 吹 声 发 入 云 四 座 震 栗 李 生 蹙 踖 不 敢 动 至 第 十 三 叠 揭 示 谬 误 之 处 敬 伏 将 拜。
【解析】联系前后文,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词语标志,如人名、地名一般用在句首或句末,如“李生”“四座”等。
答案: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第(1)题的采分点:“处”,“率”。第(2)题采分点:“杂”,“得无”。
参考答案:(1)独孤老丈常年独居在偏远的乡村,很少进城,对音乐之类,全都一窍不通。
(2)你也算是吹得很好的了,然而,笛声中掺杂有夷人的声调,莫非你有龟兹一带的朋友吧?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6分)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畬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注]。
【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上。
21.清人沈德潜评第二联是“一语双关”,请对此简要说明。(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结合背景,既要答出表面意思,又要答出深层内涵。
参考答案:一方面写出贬谪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状,表明自然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喻指自己仕途环境的恶劣,表明小人当道、志者难行的现实。(语意相近即可)
22.“红槿花中越鸟啼”一句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结合注释作答。
参考答案:①化用典故。诗人被贬异地,听到越鸟在枝头啼叫,联想飞鸟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现自己的故园之思。②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诗人描绘了“红槿花”开,“越鸟”啼鸣的景象,表现(反衬)出自己被贬南方后的思乡之情。(语意相近即可)
(三)阅读甲、乙两文,然后回答问题。(7分)

子贡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23.结合以上三小段文字,联系生活,谈一谈我们该如何践行孔子的仁爱观。(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首先理解孔子的仁爱观,再结合现实生活分析。
参考答案: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对待别人能尽心尽力,仁爱宽厚,那他就是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一个怀着仁爱之心的人,当他在生活中见到弱者、残疾者、处于不幸之中者,会对他们表现出真诚的悲悯和同情。(要点应包括“为他人着想”、“悲悯同情”)

孟子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则舍鱼而取熊掌,生与义不可兼得则舍生而取义,这是儒家提倡在生命与仁义不可兼得的时候要能“舍生取义”。但也并不是要完全否定“鱼”或“生”的价值,而只是在二者不可兼得的两难选择中,更强调某一价值的优先性。
(徐克谦《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优先观》)
24.请写出《论语》中与上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就它所蕴涵的思想,谈谈你的认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儒家提倡在生命与仁义不可兼得时要能“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比生命更宝贵的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在历史上铸就了一座座永恒的丰碑,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诗篇。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3小题)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_________ , _________ ?(晏殊《蝶恋花》)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_________ , _________ ,咏而归。(《论语》)
(3)今两虎共斗, _________ 。吾所以为此者, _________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 _________ , _________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5)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_________ , 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名篇的默写,不能出现错别字。
参考答案:(1)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2)浴乎沂 风乎舞雩 (3)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5)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生命成长的历程中,成功时会亢奋,挫折时会焦虑,麻烦时会烦恼……这时不妨给自己“淬火”,采用“冷处理”,会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适应力更强,生命会因此焕发出更夺目的光彩。
请以“生命的淬火”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淬火,是一种工件热处理的方法。通常是把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浸入冷却剂急速冷却,以增强其硬度。制造刀剑必须淬火和磨砺。所以,“淬火”可以比喻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比如身体的疾病折磨、亲人的生离死别、工作的失意困扰、生活的艰难窘境……这些足以让人几近崩溃。但提示语又提示这种冷却是可以“自找”的,可以是一种自我调节,这为我们打开了思路。
但要注意,题目是“生命的淬火”,除了要求写人经受的苦难或冷静外,还要强调这些经历对于生命的意义。就像淬火是刀剑成品必须经历的过程,人生的苦难对于人生来说也有不可或缺的意义。有一些人经历了常人不能想象的痛楚之后,却赋予他坚强和力量,引领他丢掉一切担忧和害怕,浴火重生,从而获得了更加顽强的意志,生命之花也会更加瑰丽!有人说,一个人经历了挫折和痛苦,常常就产生了同等的觉悟,说不定今后会因此成为一个很有质量的人。而如果一个人能够冷静下来反思自己,就能得到大智慧,看清人生。
写淬火是苦难,要避免陷入古往今来成功者经历磨难的罗列,注意深入到一次淬火对于一个人的身心都带来飞跃。写淬火是自我冷静,要避免写过于琐碎的感动,因为“生命”是个大字眼。如果写自己的小事,要注意引出这件事对于一生的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