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诗是如何抒写“行路难”的?
(2)最后两句诗是全诗的最强音。句中的“破”和“挂”妙在何处?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路难”是乐府古题,诗人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
B.诗的一二句运用夸张手法,烘托宴会的隆重,为下文写诗人内心的悲苦作铺垫。
C.诗的七八句连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在风景秀丽之处复出任职的心情。
D.诗的最后两句一改前文歧路徘徊的惆怅情绪,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横线的诗句。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实际是以乐景写哀情。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节奏短促、跳跃,表现诗人徘徊苦闷的心境。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气势昂扬,在全诗中起卒章显志的作用。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概括。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__。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_______________”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中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请描述诗中画线的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物是人非难免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妙在何处。
(2)词中有一句是从前人诗句“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这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名句的理解。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是苏轼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B.从“明月几时有?”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C.“高处不胜寒”揭示了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表达了对弟弟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
(2)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展现的画面。
?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结合两首作品,简要分析两首作品共同表达了什么情感?
(2)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画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
(1)这两句诗从正面抒写行路难,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2.
(1)C
(2)诗句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以“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追求理想的艰难,表现了他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无限的惆怅之情,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3.
(1)B
(2)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不写具体人物也可),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愿望。
4.
(1)C
(2)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感到苦闷,需要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时引用它。因为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
5.
(1)以诗为赠(回赠),烂柯人
(2)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6.
(1)用典。表达了作者对老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2)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自然中枯朽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7.
(1)C
(2)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更表现了诗人的坚定意志、乐观精神和豁达豪迈的胸怀。
8.
(1)示例一:“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示例二:“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9.
(1)C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
10.
(1)C
(2)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
11.
(1)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和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皆流露出此情。
(2)“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