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花城版七上 第二单元 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宋词《西江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花城版七上 第二单元 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宋词《西江月》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7-29 17: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音的创造与表现》教学设计
?????????????????????????????????????????
?
《声音的创造与表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走进音乐世界》七年级上册的“综合、探索、实践”课,它以宋词《西江月》为载体,理念极富新意。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主要采用了有主题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时期的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兴趣广泛,关注一切新异事物,同时,自我表现意识有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对声音的模仿、创造有一定的基础,而且有浓厚的兴趣。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团队合作意识、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弱。
?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聆听、感受、表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活动中,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注意倾听的习惯。
??? 2、通过对宋词《西江月》的吟诵,理解宋词的内涵,感受宋词所表现的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
??? 3、让学生自主探索、寻找合适的音源表现《西江月》的意境,并对音源有一个新的认识,真正体会到生活是音乐的源泉,在潜移默化中 ,加深学生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及自我控制能力。
??? 4、在表现声响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信心,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点:
??? 用心感受、细心揣摩《西江月》里所表达的意境,发掘诗词的音源,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利用多种不同的声音表现《西江月》的意境。
【片段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创设情景。
?????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周围有些什么声音?
??? (请一二个学生讲述所听到的声音)
?? 2、从观察生活的声响入手。
?? 师:其实,我们在生活中能听到很多很多的声音,我们的周围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声音世界。那什么是你最熟悉的声音呢?你能把它们模仿出来吗?
?? 生:表演展示(学生兴致勃勃地进行模仿生活中的声响,有个人,也有组合)
? (1)牛叫声、人吆喝声、狗叫声
? (2)用碗调音演奏〈〈我有一只小羊羔〉〉
? (3)雷电暴雨声
? (4)枪声、警车声
【设计】创情设景是导入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重要手段。由于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声音,学生每天都会听到很多声音的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不良的听觉习惯。本课一开始就从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培养学生“听”的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音乐学习体验,从而关注生活中声音,同时促进学生主动构建与本音乐课有关的知识。?
【片段二:姐妹艺术—扩大视野】
师:诗歌是最早、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通常人们会通过诗歌来表达所见所闻所产生的感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宋词《西江月》。
(一)寻找声源。
?? 1、请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简单讲述作家的创作背景。
??? 2、请学生朗读《西江月》。(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此词的音韵美并提醒学生要用表现古诗的音韵美的声音来朗读)
??? 师:语文课也学过《西江月》从文学的角度去体会这首词的语言之美,词可以吟、诵、唱,今天我们就从音乐的角度去体现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 请同学想一想:我们在吟诵的基础上,还可以加什么表现形式来加深古诗的意境?
??? 3、为古诗寻找另一种表现形式——配乐朗诵。(其他同学可以自由配上编钟、古钟的声音)
【设计】通过让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吟诵,使学生的思维与诗人当时创作的思想产生碰撞,达到对知识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并拓宽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通过音乐与语文、历史、地理等自然学科整合起来,赋予了音乐课新的内涵,学生感到新鲜和乐趣,学习的兴趣更浓。
【片段三:探究—积极的互相合作】
启发学生自主从词里寻找声源。
???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词,从词里你能感受出多少种不同的声音?
? ??创作表现:
??? 1、一边分析,一边想象,一边用生活中的物品、打击乐等模仿出这些声音是怎样的?(摸索、讨论回答,学生独立思考)
?? (1)先找出描写声音的词。
?? (2)再举例模仿一二种声音的特点。(此时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 2、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创作声源。(教师巡回指导,但不能强行干涉,启发学生开阔思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作。)
? ??师:下面,我们分组讨论创作声源,各组同学可以出来摸索一下老师提供的这些物品发出的声音的特点,还有很多同学也带来了一些废旧物品,看一下它可以用来模仿词里的那种声音呢?
??? 生:分组活动。(学生为了完成小组任务,又积极地投入新一轮的探究活动)
【设计】学生的生活体验不是我们教师所想象的,在制造声响的过程中,他们的制作五花八门,我们老师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学生不一定会认同,学生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师让学生在探究中通过互相合作来完成小组的任务,通过给学生制定共同的目标,让某个学生探究的同时也确保其他组员都在探究。同时通过说明职责任务,鼓励参与、探究,形成了学生积极的相互合作。
?【活动小组一(表现小溪流水)】:
??? 师:老师提供的有水桶两个,还有一些小杯子,你们想想怎样做更好?并挑选一位同学做好讨论的记录。
??? 生1:溪水是流动的,不能有停顿,所以要多用几个杯子轮流倒水。
??? 生2;溪水会碰到石头,我可以用手轻轻拍打水面。
??? 生3:我想象水里有鱼,它们有时会跳出水面,我可以用杯子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表示。
??? 生4:我发现用杯子倒水的声音不均匀,不好。我想到用我们平常淋花的水壶,来我们试一下。
??? 生1:多用两个会更好……
??? 【设计】学生的这一讨论过程虽然没有很好地记录完整,但组员之间的不同感知和信息,不同的意见和结论已在交流中得到初步的展现。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在产生矛盾的情形下,能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面对意见分歧,通过信息的凝聚最终成为小组的共同结论是学习的开始。我觉得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促进性互动的合作学习,正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理念:“音乐的学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我们相信,每个人的表演都是个性化的体现,每个人的听赏都是独特的理解。”这正向我们展示了学生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学生对本课评析】
1、原来音乐课可以这样上,真令我大开眼界。我们用一些打击乐和废旧的物品就创造了一首动听的交响诗,真是太自豪了,它让我们用心去感受音乐,并让我感受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和声音的玄妙之处。
2、这是一节别开生面的音乐课,以前我们的音乐课都是唱一些歌曲和背一
些乐理,枯燥乏味。但是这一节音乐课,我们用我们身边的一些物品创造出音乐,它使我们增加了见识,也知道了原来生活中很多声音都是音乐的一种,而且在上课过程中,我们不仅创造了音乐,更增进了友谊,使我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
?3、我觉得这节音乐课给同学们创设了很好表现才能的空间,同时它将音乐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让我们体现到音乐美、创造美,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几分色彩,让我们尝到学习的快乐。
【本课反思】
1、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音乐的课程资源极为丰富,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经验以及间接的认识(来自社会生活的各种媒体)也都可以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往往更真实、更丰富、更具情景性,如,有学生认为在表现词的意境中可加进狼的叫声等,因为他们认为在古时的山间野岭野兽经常出没。
2、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寻找“新的发现”,为学生提供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交流的欲望,引导他们在交往互动中得到锻炼,关注全体学生,关注个体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实践活动中并从中得益。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是平等、合作、互动的,教师也以学习伙伴的身份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学习。
3、本课将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以描述性和鼓励性评价为主,运用鼓励性评价,激起学生创作的欲望,师与生、生与生的信息处于良性动态交流中。注重学生的课后自评,老师不加干涉,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维。
4、通过这个课之后,我和学生想到了更多:为这首词配上背景音乐,同时加进各种声响;把制造的各种声响变成有规律的不同拍子或不同节奏型的音乐,制作成一首真正的交响诗,前半段是恬静、安逸的4/4拍子,后半段是轻快、活泼的2/4拍子等等,这样会否更理想?希望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