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花城版七上 第二单元 夏日里最后的玫瑰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花城版七上 第二单元 夏日里最后的玫瑰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7-29 17: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界名曲——《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课的音乐教学中主要围绕爱尔兰的民族音乐,有目的地选择最优秀的音乐音响作为教学研究的对象,采用“聆听”、“体验”、“分析”、“师生互动”的形式,运用歌声和竖笛演奏,更深地体会这首世界名曲的委婉情绪,透过优美的旋律,感受人们对花开花谢,沧海桑田的人格化寄托。
本节课突出的是通过学习爱尔兰民歌,体会和认识爱尔兰的传统乐器——竖琴、风笛。并且通过竖笛训练,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情感和内涵。引导学生认识东西方音乐的共通为之生死的永恒主题。
竖笛演奏中,突出变化音“#5”的指法学习,音乐节奏的掌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必须让学生学会用适当的音乐情绪和速度来表现歌曲表现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运用歌声和竖笛演奏,更深地体会这首世界名曲的委婉情绪,透过优美的旋律,感受人们对花开花谢,沧海桑田的人格化寄托,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2、通过学唱歌曲,采用聆听、体验、分析、师生互动的形式,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旋律的乐句和音乐情绪。
3、学会听辨其传统乐器——竖琴、风笛的音色,掌握变化音“#5”的指法,并且通过竖笛训练,引导学生认识东西方音乐的共通为之生死的永恒主题。
教材分析: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是一首古老的爱尔兰民歌。一八一三年托马斯·穆尔重新填词。贝多芬和门德尔松都曾根据它优美的旋律写过改编曲。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词曲交融,倾注了作者们的无限深情。这首古老的西方民歌,引起了当代无数东方人的情感共鸣。必须承认,在东、西方民族的精神世界里,确有共通为之生死的永恒主题和文化价值观念。
这首歌曲的结构特点是(A A B A )四个乐句。
感受其切分音的节奏。X X.
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主要运用不同版本的音乐欣赏,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世界人民对这首歌的喜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通过学唱和学吹歌曲,认识爱尔兰民歌风格。难点是吹准第三乐句的切分音节奏和变化音“#5”.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伦敦德里小调》进课室。
导入:这首音乐运用了什么乐器?你们知道哪个国家的国徽是一种乐器的图案?
(师):简介爱尔兰的传统乐器(竖琴)。
二、学习爱尔兰民歌《夏日里最后的玫瑰》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个不同版本的歌曲,它们所表达的音乐情感有何异同?
欣赏女声二重唱《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怀念友人)
欣赏德国电影《英俊少年》中的主题曲《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怀念母亲)
导入主题:学习《夏日里最后的玫瑰》。
学生用“LU”轻声哼唱旋律,并学唱歌曲和乐谱。
分析乐句结构:(A A B A)分成四个乐句。典型的欧洲音乐风格特点。教师弹奏《故乡的亲人》进行对比分析音乐结构。
分析歌曲表现的情感和内涵。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教师钢琴伴奏。
用竖笛学吹歌曲。吹准切分音X X. 吹准变化音“#5”.
三、拓展欣赏:
1、欣赏爱尔兰风笛音乐《铁达尼号》
问: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首世界闻名的电影音乐就是运用爱尔兰传统音乐风格而谱写的,你能听出是什么歌曲?并说出歌曲曲名。(爱尔兰风笛——是一种民族乐器的名称。是凯尔特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爱尔兰风笛的皮囊的另一端连着一根细管,这根细管是像笛子一样有出气孔的,双手通过控制那根细管上的气孔改变音高。)
要求:先让学生观察图片。
(1)了解相关文化,再听赏曲例音响,交流听赏的感受。
(2)你喜欢风笛吗?说说它的声音有什么特点?从这首乐曲中感受到怎样的情绪?
2、欣赏苏格兰风笛曲《惊人的雅典》
对比爱尔兰和苏格兰风笛的异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和分辨爱尔兰的传统乐器。
四、活动与练习:
师生共同用竖笛和歌声演绎这首《夏日里最后的玫瑰》。
五、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唱和学吹《夏日里最后的玫瑰》,让我们了解了哪个国家的音乐?(爱尔兰)它的传统乐器是什么?(竖琴、风笛)“花谢花开,沧海桑田。”我们的作曲家能够捕捉这个共通为之生死的主题,创作出朗朗上口的旋律,给予我们莫大的精神熏陶。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异地教学,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会出现估计不足。因此,我主要考虑从设计简单易懂的音乐欣赏问题入手,更好地在课堂上让师生之间达到默契,用新颖的课件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利用课堂乐器——竖笛来模仿风笛的演奏,提高学生的即兴试奏能力和表演欲望。通过今天教学研讨,从中发现问题,反思探索,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须改进的地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