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花城版七上 第二单元 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宋词《西江月》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花城版七上 第二单元 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宋词《西江月》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7-29 17: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节名称 第2单元走进大自然:声音的创造与表现(宋词《西江月》)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1
一、本课学习内容概述
本课选自花城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2单元走进大自然。
学生感知和分辨生活中的声音,体会在生活中各种声音的不同,懂得音乐中的音源素材;用心感受、细心揣摩《西江月》里所表达的意境,发掘诗词的音源,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利用多种不同的声音表现《西江月》的意境。
二、本课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在聆听、感受、表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音响效果活动中,养成在生活中观察身边事物,注意倾听的习惯。
(2)通过对宋词《西江月》的吟诵,理解作品中的声音来源,感受宋词所表现的音韵、节奏、意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工合作,小组参与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体会成功的喜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1704
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有很好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活跃,让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在探究中通过互相合作来完成小组的任务,鼓励参与、探究,形成学生之间积极的相互合作。
四、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认识、体验生活中的各种音源
学习难点 运用发现的音源音响,设计、创造音乐效果运用于作品中。
五、本课想要解决的问题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的学生对信息的收集还不是很熟悉,不能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来搜索相关资料,从而进行本节课的拓展。
解决方法:必须提前预习,每组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通过QQ群或微信群进行分享,小组成员注意倾听、记录,相互补充完善,老师在适当时候进行引导。
六、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1、以小组形式,完成对作品中的关于声音的词句、音源的提炼;同时,学生用寻找到的音响材料与网络声音素材补充作品中提到的音源如(蛙声、雨声、溪水声等),学生再次感受不同的效果(分四小组,小组推荐,派代表进行阐述),完成寻找合适作品中的音响材料。
2、老师朗诵词,结合PPT,学生来表现。
对于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然后把学生表现的这些声音,进一步处理成音乐的东西。词的上阕可以是抒情的四拍子,词的下阕是明朗的两拍子。
3、根据处理,完整表现诗词意境,共同感受音乐给人带来的无穷魅力。
七、教师指导活动设计

1、学生在课前完成对作品中关于声音的词句、音源的提炼,搜索合适的音响材料,教师通过观察与抽查,了解每个组、每个成员的学习状况,并作出指导
2、结合PPT,学生表现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评价。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作品,给学生启发,知道生活中的音源音响和音乐怎样结合。根据处理,完整表现诗词意境,共同感受音乐给人带来的无穷魅力。
八、信息技术使用设计
1、学生通过百度、搜狗等搜索工具搜索资料;
2、学生在QQ群或微信群提出 疑惑,分享心得,发表感想,合作伙伴或老师进行解惑、探讨、点赞。
3、在创作、展示过程中,结合PPT与音响素材。
九、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方法
评价内容
通过分工合作,小组参与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体会成功的喜悦。
在聆听、感受、表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音响效果中,养成观察身边事物、注意倾听的习惯。
评价方法

主要采用了:观察与抽查;自评、互评、师评;范例展示的评价方法
十、反思 ST1704期

音乐是一种借助声音旋律表现美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手段正是借助声音、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有效的将乐曲中蕴藏的美学元素呈现出来,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本节课从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培养学生“听”的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音乐学习体验,从而关注生活中声音,促进学生主动构建与本音乐课有关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对自己参与活动给予自主式的评价和交流,教师也对学生给予一定的肯定。
通过让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吟诵,把音乐与语文、历史等自然学科整合起来,赋予了音乐课新的内涵,让学生感到新鲜和乐趣,学习的兴趣更浓;学生在探究中通过互相合作来完成小组的任务,通过给学生制定共同的目标,体现团结合作的意识。鼓励参与、探究,形成了学生积极的相互合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