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8《论教养》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8《论教养》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30 09:3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论教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
2.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3.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学法指导:
1.结合课本32页“阅读提示”阅读课文,思考“教养”的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流畅,学习时注意体会。
3.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辨明论据类型。
论据主要有两种: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典型、确凿的事实,或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有代表性的、真实的事例。
道理论据:支撑论点的经典论述、名言警句、公理格言等。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
①有些直接用作论点的句子,同时也可充当具有自证作用的论据;
②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只有那些对论点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
把握论据特点。
事实论据必须是真实、确凿的事实。所用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论据必须科学、严密,如果是引用,必须完整准确。
分析论据作用。
①事实论据:真实有力地证明文章的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本文第4~10段列举一个男人在家里的种种“无教养”的表现,既照应第1段,又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
②道理论据:深刻有力地论证文章的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4.课文中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对比论证。
先列举生活中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对比鲜明,具体有力地强调了真正的教养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尊重别人的这一观点。
(2)举例论证。
列举生活中大量生动的例子,针对性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二、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给“读读写写”正音释义。
2.再读课文,完成文中的批注,试着解决以下问题。
(1)本文的论题和论点分别是什么?
(2)划分课文的结构。
三、预习检测
1.填空。
《论教养》的作者是_______(国家)的 ,被誉为“ ”。答案:苏联 利哈乔夫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彬彬有礼(  )    絮絮叨叨(  )    箴言(  )    恪守(  )
gān gà(    )    fù yōng(    )风雅    大发雷tíng(  )
答案:bīn xù zhēn kè 尴尬 附庸 霆 
3.根据解释写词语。
( )可以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人或事物。
( )形容非常疲乏。
(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 )比喻大发脾气,高声斥责。
(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 )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 )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4.课文中作者认为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5.课文中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哪里?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
(1)怎样理解本文的题目?从题目中你能猜出作者要表达什么观点吗?
明确:“论”字确定了文章的议论性质:“教养”是本文的论题;题目隐含着文章的论点,即“有教养”等。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做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明确:①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家里;②要有优雅的风度。
(4)理清论证思路。
思考:作者是怎样围绕教养去展开论述的?
明确:作者开门见山,引入论题。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由教养转向风度,结合生活实例告诉我们要从自身严格自律,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2—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一层:(2-10)从反面展开论述,列举“无教养”的种种表现。
第二层:(11、12)从正面展开论述真正的教养是什么。
第三部分(13—18):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一层:(13、14)探讨优雅风度的表现。
第二层:(15- -18)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的准则。
二、文本精读
(一)阅读第第一部分,思考:
1.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第2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自然引出下文对“真正的教养”的剖析。
(二)阅读第二部分(2-12),思考:
1.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明确:人往往注重外在的形象,在家里却不拘小节,表现更真实。从家庭入手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的关系究竟怎么样,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教养。
如果一个人只在公众场合才体现出教养,在家里却对亲人漠不关心,缺少体恤,那么他在公众场合可能就是为做样子,有教养是假象。因为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妻子儿女是弱者无须顾忌,亲人们更能包容其缺点,没有教养的人便会在家里露出可恶的“真容”,所以在家里的表现往往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色或说本质。一个人在家里没有教养,在外面却彬彬有礼的人甚至可能是一个自私虚伪的人。
2.课文中没有教养的种种表现有哪些?
明确:①在家里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
②动不动就对妻子儿女大发雷霆;
③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
④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
⑤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做功课,都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机,并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
⑥当着外人的面,跟妻子或孩子们开玩笑,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
3.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4.第5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要何作用?
明确: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列举一个男人在外面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具体写出了这个男人在教养上的缺陷。
5.第10段“愚蠢到了极点!”为什么要加感叹号?
明确:语气强烈,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无教养”之人的厌恶之情。
6.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7.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
明确:①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②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
③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
④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
⑤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不会摆架子、翘鼻子;
⑥无论何时何地,言行举止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8.第12段引用谚语,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9.5—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有利于突出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尤其在列举了大量事例和现象后,让读者在对比中了解了“有教养”是一个怎样的表现。
(三)阅读第三部分(13-18),思考:
1.由“教养”转向“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读的修养。“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教养”是“风度”的内在基础,“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
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这其实就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是养成教养的基础。
2.第13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明确: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我”认为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他们或许认为个性、随意便是自我,为什么我要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的行为?随着本性不是更好吗?于是有了上面的错误观点。
3.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
明确:
①作者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都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②并以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加以阐释,如吃饭穿衣等。论述如何关照他人——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
③再进一步指出:“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自此,作者不仅将“风度”与“教养”联系起来,而且将自己的论述深化,从对与人相处的态度、行为的论述提升到对整个世界。
④最后一段水到渠成,重申中心论点:“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并进一步指出:“尊重+智慧=风度”(外在表现)
4.第15段三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连续提出三个问题,引起读者对“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的思考。
5.从16段可以看出,“优雅”和“教养”是怎样的关系?
明确:“有教养”才能养成“优雅风度”。
6.第17段中作者为什么列举这么多生活中的不良现象?
明确:突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是“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便于读者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对照。
7.阅读第18段,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
三、深层探究
1.在谈完“教养”后,作者的笔尖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由“教养”转向“风度”,速读这一部分的内容,思考作者论述“风度”的思路是怎样的?与“论教养”的论证方式一样吗?
明确:不一样。“论教养”是先提出论题,然后再围绕这个论题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证,然后得出结论。
“论风度”则是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出待人接物的问题,引出一个错误观点,然后再批驳这个错误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2.作者由“论教养”过渡到谈论“优雅风度”并没有偏离主题,那么你能说说“风度”和“有教养”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吗?
明确: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教养”是从内心“尊重别人”,“优雅风度”是“关照的态度”,其实都是“尊重”。教养是风度的基础,强调一个人的内在气质,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处处时时有教养,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
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的谈吐是否得体,举止是否有度,怎样打扮才合适,综合决定一个人是否优雅有风度,这也是教养的具体体现。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忸怩作态和附庸风雅,作者认为这是因为这些人并没有理解风度和优雅的真正内涵——那就是要“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在许多场合要注重礼仪,行为得当,“动作举止、衣服装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优雅的本质是“社会共享的”,而不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
作者认为,“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以敬重的态度对待他人、环境,再加以得体的言行举止和随机应变的智慧,一个人就能够成为有风度而又优雅的人。简言之,风度和优雅的底色就是教养,是心灵世界真善美的折射。文章就此展开的论述层层推进,解释了风度和优雅源于教养,教养的核心就是敬重、珍惜和爱,做有教养的人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四、品味语言
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生动形象。
2.“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这一句中的关联词语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假如……那么……”构成了一组假设复句。这里表明这种现象是假设的,不一定真实存在;通过假设起因,推理得出假设的结论,符合人们的思维;映射某种社会现象,让个别有类似现象的人觉醒。
3.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明确:“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
4.品味“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明确:“切记”是务必牢记的意思。这里既是一种警告,又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
5.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明确:“如果……再加上……那么……”这一组关联词语表明了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也恰当地论述了“风度”怎样才会得来。
五、写法探究
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本文的第5—10段、第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第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第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作者在论述“教养”这一论题中,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从众多的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
列举的事例典型、针对性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文章行文方式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的本身到剖析教养的表现,贯穿作者对教养的观点:尊重。
(2)对比论证。
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第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前两层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六、畅所欲言(任选一)
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事例。
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课后导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②切记不要互相妨碍,因此不应当大声喧哗。听到吵闹声不必捂住耳朵——在许多场合未必能做到这一点。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切记避免吧嗒嘴,把汤匙放在碟子上的时候不要弄出声响,喝汤时也不要有声音;嘴里嚼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免得坐在旁边的人担心;不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免得给邻座的人造成不便。穿着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不要连续不断地开玩笑,说俏皮话,讲笑话,弄得旁边的客人心烦,尤其是重复别人已经说过、听你说话的人已经听过的笑话,那更加让人厌倦。絮絮叨叨会让谈话的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切记不要只顾自己说笑逗别人开心,也要让其他人有机会说点什么。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要知道任何优雅都不会让人厌烦,优雅是“社会共享的”。因此,在有教养的优雅举止中总是包容着深刻的含义。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你是凭借自己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
③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换句话说,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保持优雅举止的具体做法,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
1.第①段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它与第②段有什么关系?
提出作者的观点,统领下文内容。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第①段提出观点: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第②段则具体从多方面举例论说怎样做到这一点。
2.为什么作者说“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
因为行为举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充分反映出一个人的内涵。只有敬重社会,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才能有优雅的举止。
3.体味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品味“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切记”是务必牢记的意思。这里既是一种警告,又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
(2)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如果……再加上……那么……”这一组关联词语表明了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也恰当地论述了“风度”怎样才会得来。
4.结合选文谈一谈,应如何做一个举止优雅的人。
示例: 要做一个举止优雅的人,必须对世界万物怀有一颗敬重之心,在与人的交往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以不妨碍别人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