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案+课件+素材(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案+课件+素材(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30 08:59:37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新课导入
爱我中华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标出自然段,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我会认

正字音










我会认





辨字形














我会认







辨字形










我会认
坝(坪坝)
汉(汉族)
艳(鲜艳)
扮(装扮)
扬(飞扬)
读(读书)
摔(摔倒)
跤(摔跤)
凤(凤凰)
洁(洁白)

组词语










鲜艳:鲜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形容色彩华丽。
坪坝:平坦的场地。
敬爱:尊敬热爱。
字词乐园
词语解释
一朵朵(
)的小花,把大地装点得(
)。这是它们送给(
)的祖国的礼物。
绚丽多彩
敬爱
鲜艳
词语运用
字词乐园
yàn


rónɡ

qiú

hàn



zhuānɡ

bàn

chén
会写字
字词乐园
què
字词乐园
会写字
jìnɡ


tínɡ



kǒng


会写字
字词乐园
上半部分是“日”,不要写成“目”
最后一笔“捺”要出“捺脚”
会写字
字词乐园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王”字最后一笔要“变横为提”
“米”字最后一笔要“变捺为点”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文末点题,赞美“大青树下的小学”。
初步感知
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一所团结的小学,一所充满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
初步感知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精读课文
1.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2.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对比句子,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你说一说。
精读课文
第2句更好。第2句运用排比的手法,并且描写更具体,更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山坡、坪坝、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都极具地域特色,让我们能充分想象小学生从各处走来的景象。
精读课文
从……从……从……
我会仿写
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这是一个
句。你能仿写一句话吗?
排比
我会仿写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精读课文
承上启下
过渡段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精读课文
认真读书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精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精读课文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精读课文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自豪
精读课文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品读语句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品读语句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品读语句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品读语句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堂演练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写一写。
教室里
操场上
花坛边
图书室里
教学楼前
大树下
课下作业1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前解析】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情感,一个情字贯穿全文,作者是吴然。本课重点一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二是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关注结构:课文段落分明,层次清晰。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

第一自然段:写了学生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

第二至三自然段:写了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

第四自然段:
用“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点题,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关注语言:课文表达丰富,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如“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样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关注拓展:

形容颜色的成语:
绚丽多彩 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色彩斑斓 五光十色 万紫千红

少数民族服饰知识拓展:
傣族:傣族妇女传统服饰为窄袖或无袖短衣和筒裙。傣族男子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面穿长管裤,还会用布包头。
景颇族:景颇族妇女传统服饰上为短襟无领窄袖衫,胸、肩和背部饰有银泡、银牌和银穗,下为用红黑黄绿等各色毛线织出美丽图案的毛质筒裙,头饰为羊毛织成的包头,小腿包裹与筒裙质地色泽相同的裹腿。男子穿对襟短衣和宽管长裤,戴布包头。
阿昌族:阿昌族妇女上衣均为长袖圆摆对襟衣,下着筒裙,也配戴银项圈、银手镯等饰物,还戴包头,头巾上饰花。男子穿对襟短衣和宽管长裤,戴布包头。一般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戴黑色或白色包头。
德昂族:德昂族也称“崩龙族”,德昂族男子多穿蓝
、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德昂族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为钮扣,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纹。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
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教学难点】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教学策略】
识字板块可借助形声字的规律来帮助认读。写字板块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结构特点,再进一步关注关键笔画,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阅读理解板块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的方式,感受表达的效果和作者的情感。学生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
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歌曲:同学们,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我们一起来从这首歌曲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爱。播放展示《爱我中华》歌曲。
课件出示1:
2.揭示课题: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亲相爱。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就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2:
3.板书并齐读课题:(板书:1
大青树下的小学)
(设计意图:以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的热烈气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一遍。教师提出读书要求。
课件出示3:
2.学习生字词
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字词识记得如何呢?来吧,牛刀小试一下。
我会认

正字音:出示生字,自读两遍,再指名读。

辨字形:从字形上进行区分,比较记忆。
课件出示4、5、6:

组词语:开火车组一组。
课件出示7
④解词语:理解“坪坝、鲜艳、绚丽多彩、敬爱”的词义。
课件出示8:
⑤用词语:将词语“鲜艳、绚丽多彩、敬爱”运用到句子当中。
课件出示9:
(2)我会写

出示生字表,正确认读并观察结构特点。
课件出示10、11:
②重点指导易错字,强调易错处。
课件出示12、13:
③书写练习。
(设计意图:先解决生字新词问题,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为阅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扫清障碍。)
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梳理文章写作顺序。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找一找。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点题。
相机板书:(板书:写作顺序: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可以通过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课件出示14:
2.整体感知,思考概括。
边读边思考,这是所怎样的学校?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这是一所可爱、美丽、团结,充满欢乐的学校
教师小结:同学们可以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概括出形容学校的词语。
课件出示15: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好文本。)
课堂作业设置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坪坝(

鲜艳(

摔跤(

凤尾竹(

2.小小书法家,拼一拼,写一写。
zǎo
chén

zhuāng

bàn
ān
jìng
kǒng
què

zhuàng



)(
)(


)(

3.品读课文,完成练习。
课文运用了“
”的写作顺序,清晰地为大家展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
参考答案:
1.bà
yàn
shuāi
jiāo
fèng
2.早晨
服装
打扮
安静
孔雀
粗壮
3.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时——下课时
五、板书设计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写作顺序: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3.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请大家回想一下,这一课是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2.集体交流,相机板书:(板书:上学的路上
来到学校
上课
下课
文末点题)
集体交流,细读感悟
1.指名读第1自然段,体会上学路上的情景。
课件出示16:
(1)指名读句子1、2,对比句子,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你说一说。
预设:能找出第2句更好。
教学指导:第2句运用排比的手法,并且描写更具体,更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山坡、坪坝、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都极具地域特色,让我们能充分想象小学生从各处走来的景象。
课件出示17、18:
(2)你能说一个这样的句子吗?
课件出示19:
预设: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从操场上,从楼道里,从洗手间纷纷来到了教室里。
仿写句子。
课件出示20:
①本句话体现了什么?
预设:学生们来自各个民族。
相机板书:(板书:上学路上:各民族小学生)
②本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请你仿写一句话。
预设1:排比的修辞手法。
预设2:仿写:下课了,同学们有跳绳的,有踢毽子的,有跳皮筋的,还有投沙包的。
教师指导: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可使行文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文章气势,增强表达效果。
2.指名读第2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课件出示21:
指名朗读,思考文章第2自然段在文章里起什么作用?
预设:这一段在文章里起过渡或者连接上下文的作用。
教师点拨:第2自然段用钟声表明上课了,非常自然地承接了上文,引出了下文。这叫“过渡段”。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3.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上课、下课的情景
课件出示22:
(1)
民族“不同”,教室“同”,大家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同样的教育,多么美的一副画面啊!请同学们自读句子,尝试边读边想象画面。
预设1:学生可能会抓住“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来体会情感,想象画面。
预设2:学生可能会抓住“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来体会情感,想象画面。
教师引导: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读“真”的时候要重读,读出自豪、赞美之情。
相机板书:(板书:上课时:认真读书)
课件出示23、24:
(2)尝试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名读,其他生评价。
①预设:不同的同学进行朗读。
教师引导:你听,大家朗读课文的声音多好听啊!不仅吸引了树枝、鸟儿、蝴蝶,就连小猴子都在好奇地听着。所以我们要读出植物和动物的“情意”来。
②咱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25:
(3)通过朗读理解文意,提取关键信息。
①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场景?同学们都在干什么?
预设:描写的是下课时的场景,同学们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相机板书:(板书:下课时: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②请男生女生分别来大声的读一读吧!
预设:男生读、女生读
教师小结:下课时来自各民族的小朋友们在做各式各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游戏,而且还招引来了很多小动物,体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孩子们的课间活动丰富多彩,也表达了这是一所充满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
4.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
课件出示26: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引导:第一句话是中心句,表达了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后两句借景抒情,表达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赞美、喜爱的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朗读,尝试边读边想象画面,从反复朗读当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品读语句,体会“新鲜感”
1.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大青树下的小学”,体会到了作者对这所小学的赞美和热爱之情,那么请问,文中哪些有新鲜感的句子令你印象深刻呢?请你划上横线并读一读和大家分享。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各个自然段挑选认为有新鲜感的句子进行朗读分享。
课件出示27、28、29、30:
2.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1:这所一所边疆的小学,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
预设2: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有大青树、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
课件出示31: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寻找有新鲜感的句子,促使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学以致用。)
四、课后作业、拓展训练
1.拓展练习: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
预设:我们的教室里及宽敞又明亮。上课的时候,同学们腰板儿挺得直直的,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2.课下作业:
课件出示32:
五、板书设计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反思】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表达丰富,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是学生积累语言和练习写作的一篇好教材。教材选编课文的目的是围绕“学校生活”这个专题,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边疆小学的校园生活,我设计了很多朗读的环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还让学生仿写练习,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能有较好的感悟。但在课上让学生自主思考较少,应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除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后作业设计】
1.选字组词。
盼 扮 纷 粉
(   )望  米(   )  打(   )  缤(   )
静 净 情 睁
干(   )  安(   )  感(   )  (   )开
2.词语连连看。
跳 
课文 
欢唱的 
小鸟

孔雀舞 
洁白的 
老师

游戏 
敬爱的
 粉墙
3.我是小判官。(对的打“√”,错的打“×”。)
(1)我知道课文第一段的第一句写了四个民族的学生一起上学的情景。(   )
(2)我知道本文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和课下尽情玩耍的场景。(   )
(3)读完课文我知道这是一所美丽、团结、和睦的学校。(   )
(4)本文描写的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在于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在同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
参考答案:
1.盼







2.跳——孔雀舞
做——游戏
读——课文
欢唱的——小鸟
洁白的——粉墙
敬爱的——老师
3.(1)×
(2)√
(3)√
(4)×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