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 第一课时(课件共44张PPT+课时练习+音频+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观潮 第一课时(课件共44张PPT+课时练习+音频+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9 13:44:49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世界奇观可真多,你知道这是什么奇观吗?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钱塘江大潮壮观、雄伟、气势磅礴,让我们一起在朗读中体味这一奇观吧!
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
1 观 潮
第一课时
现在请同学一起观看一则新闻吧!











时间
地点
事件
潮型
农历八月十八
钱塘江
观潮
交叉潮
一线潮
回头潮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评价视频中的钱塘江大潮,你会用哪个词语呢?
壮美
震撼
奇 观
钱塘潮: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日在海宁市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涌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
知识链接
听范读录音,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认真听生字的读音。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课文朗读
食盐
柴米油盐
yán

惊屹
屹然不动


我会认
昂头
昂首挺胸
áng

我会认
铜鼎
大名鼎鼎
dǐng

沸腾
沸沸扬扬
fèi

我会认
贯通
学贯中西
guàn

浩茫
声势浩大
hào

我会认
崩溃
土崩瓦解
bēng

地震
震耳欲聋
zhèn

我会认
霎那
一时半霎
shà

剩余
高兴之余


我会认









偏旁是提土旁,不要写成提手旁。
右下角有一撇,不要丢掉。





我会写
观潮
书写指导:三部分都要窄、写紧凑,中间部分整体向上倾斜、下边十字比上边稍大。

cháo
结构:左中右
组词:热潮 心潮澎湃
造句:我和爸爸一起到海边观潮。
音序:C 部首:氵
我会写
据说
书写指导:居字上边的框要扁窄,古字上横要长、竖稍向左拉、口要小些。


结构:左右
组词:据守 据为己有
造句:据说,我们语文老师教数
学也特棒。
音序:J 部首:扌
我会写
大堤
书写指导:左边是土不是扌,左上边日字窄小,下横要长,下边撇短捺要长。


结构:左右
组词:河堤 千里之堤
造句:河水快要漫过了大堤。
音序:D 部首:土
我会写
宽阔
书写指导:门字要宽大,活字要小,舌字首撇要短、平,下边横稍长。

kuò
结构:半包围
组词:广阔 高谈阔论
造句:我家门口是一条宽阔的马路。
音序:K 部首:门
我会写
盼着
书写指导:分字上边撇要低、捺要高一些、笔画不能相连,刀字折钩下边稍向左收。

pàn
结构:左右
组词:期盼 左顾右盼
造句:我每天都盼着妈妈早点回家。
音序:P 部首:目
我会写
滚动
书写指导:笔画较多要写紧凑,右边中间的公字要扁,最后两笔撇短捺要长。

gǔn
结构:左右
组词:翻滚 滚瓜烂熟
造句:操场上滚动着一只足球。
音序:G 部首:氵
我会写
逐渐
书写指导:首撇位置靠左,弯钩在撇靠上位置起笔,下边两撇,右下边的点稍大。

zhú
结构:半包围
组词:追逐 随波逐流
造句:小明的学习成绩逐渐赶了
上来。
音序:Z 部首:辶
我会写
逐渐
书写指导:三部分都要写窄、要紧凑,车字撇折的撇长折短、下横变为一提。

jiàn
结构:左中右
组词:渐渐 循序渐进
造句:通过广泛宣传,观众逐渐
多了起来。
音序:J 部首:氵
我会写
一堵墙
书写指导:左边“土”要窄小;右边“者”的“土”要宽扁,一撇从右上边起笔,要长。


结构:左右
组词:堵截 堵塞
造句:经过这件不愉快的事,我和朋友之间好像隔了一堵墙。
音序:D 部首:土
我会写
犹如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犭旁上撇与弯钩交叉、下边一撇在左边不交叉、稍长一些。

yóu
结构:左右
组词:犹豫 虽死犹生
造句:小明犹如一道闪电快速冲
过终点线。
音序:Y 部首:犭
我会写
山崩地裂
书写指导:山字要扁宽,下边两个月字并排、都要窄。

bēng
结构:上下
组词:崩溃 土崩瓦解
造句:雷电发出山崩地裂地响声。
音序:B 部首:山
我会写
震动
书写指导:雨字要扁,厂字下边两横、竖提在下横处起笔,捺上有边短撇。

zhèn
结构:上下
组词:地震 震耳欲聋
造句:爸爸把手机调到了震动状态。
音序:Z 部首:雨
我会写
霎时

shà
结构:上下
组词:霎那 一霎
造句:天空乌云密布,霎时,就下起了大雨。
音序:S 部首:雨
书写指导:“ ”要宽扁。“女” 的撇点的撇短,点要长且有力。
我会写
余波
书写指导:人字要舒展,下边是两横、下横要长,竖钩在上横处起笔。


结构:上下
组词:剩余 高兴之余
造句:爆炸过后,巨响的余波还
在山谷回荡。
音序:Y 部首:人
我会写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半包围 结构



认字游戏












余光



(单薄)
(薄荷)
例:一位衣着单薄( )的老奶奶在做薄( )荷薄( )饼儿。

(薄饼)


báo

báo
多音字
(单薄)
(薄荷)


báo

lónɡ
(笼罩)
(笼子)
例:忧伤的气氛笼( )罩在动物园的笼( )子里。
lǒnɡ
lǒnɡ
lónɡ
多音字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本课指潮来时人们激动的喊声。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很多。本课指观潮的人多。
词语学习
造句:
人山人海:
造句:
人声鼎沸:
一到赶集的时候,市场里就一片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啊!
今天放假,我和妈妈来到了吉尼斯游乐园,果然是人山人海。
练一练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划“√”。
霎时(shà sà) 屹立(qǐ yì)人声鼎沸(dǐnɡ tǐnɡ)
二、看拼音写汉字。
cháo tóu zhú jiàn
( ) ( )



潮 头
逐 渐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固不可动摇。
中国以自己的坚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词语学习
屹立——矗立
霎时——刹那
依旧——照旧
颤动——颤抖
逐渐——渐渐
犹如——好像
近义词
宽阔——狭窄
沸腾——平静
聚拢——分散
人声鼎沸——万籁俱寂 风号浪吼——风平浪静
反义词
想一想
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去钱塘江边观潮。
2.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
课文先写( ),再写( ),最后写( ),表现了钱塘江奇特壮观的景色。
潮来时的景象
潮来后的景象
3. 再想一下,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潮来前的景象
把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在书上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体概括钱塘江大潮。
第二段(第2自然段):介绍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介绍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讲潮来后的景象。
写一写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
来后”的顺序,分三组朗读课文,
教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一读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1 观潮
第一课时
一、把括号里不正确的音节划去。
霎时(shà sà) 屹立(qǐ yì) 人声鼎沸(dǐnɡ tǐnɡ)
闷(mēn mèn)雷 涨(zhǎnɡ znànɡ)潮 飞奔(bēn bèn)而来
横(hénɡ hènɡ)卧 颤(chàn zhàn)动 风号( háo hào)浪吼
二、看拼音,写词语。
jù shuō pàn wànɡ ɡǔn dònɡ dùn shí
( ) ( ) ( ) ( )
dà dī zhú jiàn dì zhèn yú bō
( ) ( ) ( ) ( )
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薄 笼
( ) ( )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造句。
水天( )( ) 昂首( )( ) 人( )人( )齐头( )( ) ( )天( )地 ( )( )鼎沸
若( )若( ) ( )( )西去 风( )浪( )

五、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X”。
1.“鼎”字第九笔的笔画是“|” 。 ( )
2. 课文先写潮来前,再写潮来时,最后写潮来后,表现了钱塘江奇特壮观的景色。 ( )
3.“浪潮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这句话是比喻句。 ( )
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 )
六、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不是近义词的选项。
1.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度的观潮日。( )
A.一次 B.一回 C.一日
2.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 )
A.宽容 B.辽阔 C.宽广
3.过了好久 ,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 )
A.许久 B.很久 C.长久
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
A.犹如 B.相同 C.宛如
5.顿时,海塘大堤上人声鼎沸。 ( )
A.霎时 B.刹那间 C. 一时
1 观潮 第一课时 答案
一、划去的音节: sà qǐ tǐnɡ mēn znànɡ bèn hènɡ zhàn hào
二、据说 盼望 滚动 顿时 大堤 逐渐 地震 余波
三、bó 单薄 báo 薄饼 lóng 铁笼 lǒng 笼罩
四、相接 东望 山 海 并进 漫 卷 人声 隐 现 奔腾 平 静
人山人海:每逢过春节的时候,广场上人山人海。
五、1.√ 2.√ 3.X 4.√
六、1. C 2. A 3. B 4.C 5.C
1 观潮
第二课时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天zhú jiàn( )亮了,空中lǒnɡ zhào( )着一层薄雾,使我感觉yóu rú( )进入了仙境。过一会儿,太阳慢慢升高了,我才看到了远处kuān kuò( )的dī àn( )。
二、按要求写词句。
1.表示人多的词语: 、
2.表示声音大的词语: 、
3.写一个比喻句:
三、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观: A.看。 B.景象或样子。 C.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
1.悲观的心态会让人经常沮丧。( )
2.在每年的观潮日---农历八月初八这一天,人们就会来到欣赏钱塘江大潮这
一天下奇观。( ) ( )
3.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走马观花,草草了事。( )
四、课内阅读。
《观潮》(节选)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 ),形成( )。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 )起来。
1.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把文章内容补充完整。
2.作者运用 的顺序写出了大潮的样子和声音。
3.把描写声音的句子在文中用“ ”画出来。
4.用“____”画出两个比喻句,分别把浪潮比作了________和________。
五、在《观潮》中,你最喜欢哪个壮观的景象 写出相关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你最喜欢的壮观景象是:
你喜欢的原因是:
1 观潮 第二课时 答案
一、逐渐 笼罩 犹如 宽阔 堤岸
二、1.人山人海 川流不息 2.山崩地裂 震耳欲聋 3.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三、1.C 2.A B 3.A
四、1.逐渐拉长 白浪翻滚 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 被震得颤动起来 2.从远到近 3.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起来。 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水墙 白色战马
五、我最喜欢潮来时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的样子。
因为我感受到了大潮的奇特与壮观。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观 潮
第一课时
一、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于热爱。
关注结构:课文先总后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关注描写:由静态到动态展开对大潮的描写。在潮来之时,作者从声音、样子两个方面重点描述了其景象,词句极具画面感和现场感,借观潮者的热烈反应衬托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字,会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运用所学词语造句。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三、教学重点
1.学写生字词,能说出课文的描写顺序。
四、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观。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盐、屹”等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字,会写“奇观、农历”等个词语。读熟课文。
2.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
1.世界奇观可真多,你知道这是什么奇观吗?(出示课件1)
教师引导:“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钱塘江大潮壮观、雄伟、气势磅礴,让我们一起在朗读中体味这一奇观吧!(出示课件3)
2. 板书课题:观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视频:从新闻中我们知道哪些?
2.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评价视频中的钱塘江大潮,你会用哪个词语呢?
预设:壮美、震撼、奇观
3. 简介钱塘江
4. 听范读录音,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认真听生字的读音。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三、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讲解本课生字词。
2.识字游戏巩固生字。
3.多音字讲解:薄、笼
4.认读了生字,我们来解决下词语的难关吧!下面这次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本课指潮来时人们激动的喊声。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很多。本课指观潮的人多。
5.讲解词语意思,并用词语造句。
6.练一练巩固词语。
7.梳理课文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四、再读课文,品读课文。
1. 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作者去钱塘江边观潮。
(2)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预设: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
(3)再想一下,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预设: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 课文先写( 潮来前的景象 ),再写( 潮来时的景象 ),最后写( 潮来后的景象 ),表现了钱塘江奇特壮观的景色。
2. 把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在书上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体概括钱塘江大潮。
第二段(第2自然段):介绍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介绍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讲潮来后的景象。
五、配乐朗读,加深理解。
1.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分三组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教学反思:
1.字词的学习、理解过于粗略。由于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预习的不够充分,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懒得查阅工具书进行理解,对个别词语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阻碍了对文本的理解。这个自学能力在四年级一定要培养好。为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2.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提高。过了一个假期,学生有些懒散,读书不积极,拖长音,不整齐。以至于个体朗读也令人不满意。通过指导,有所改善。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1、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