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声的利用
一、单选题
1.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改变发声体振幅
B.改变发声体频率
C.改变发声体结构
D.凝聚声音的能量
2.下列实例中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洗牙
B.利用超声波碎石
C.声控灯听到声音变亮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手机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们耳朵的
C.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
D.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4.为增强居民对新冠病毒的科学防护意识,社区工作人员用大喇叭在小区内播放疫情防护知识。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5.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大钟振动产生的
B.“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7.英国科学家曾经做过“切断番茄植株的茎”实验,来测试植物是否会“尖叫”,发现人耳倾听时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
A.响度很小的次声
B.响度很大的次声
C.响度很小的超声
D.响度很大的超声
8.如图是汽车利用超声波倒车的情景,该情景说明( )
A.倒车时,汽车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那是倒车雷达发出的超声波
B.超声波的产生不需要声源的振动
C.该情景说明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D.超声波就是电磁波
9.刚竣工的港珠澳大桥经过超声波检测,无一结构性裂缝。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人耳不能察觉,原因是超声波的( )
A.速度太快
B.频率太高
C.音色太差
D.响度太小
10.下列例子中,说明声能传递能量的是( )
A.汽车修理师傅听发动机声音判断故障
B.孕妇做B超检查了解胎儿情况
C.超声波可用于清洗钟表、眼镜
D.听到隆隆的雷声,可猜测大雨将至
11.关于声音的特性和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
D.“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一些
12.医学上有一种把超声波从不同方位射向人体内肿瘤,在极短时间内聚集60℃左右的高温,将肿瘤烧死而不影响正常组织,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声音是一种波
B.声波具有传播的路线是直线
C.声波具有能量
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二、多选题
13.在眼镜店里,店员常用超声波清洗机对眼镜进行清洗,清洗时能听到“滋滋”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产生源于振动
B.超声波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C.“滋滋”的声音正是超声波
D.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14.如图所示为小明在体验声现象的过程中的四幅示意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小明说话时感觉到声带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乙图中用力或轻敲敲击桌面,小明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丙图中小明用棉球塞住耳朵,然后把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就能听到音叉发声,是利用骨传导传递声音的方式
D.丁图中用力敲鼓时小明看到鼓前的烛焰在摇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15.下列现象中是利用回声原理的是
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C.蝙蝠用超声波捕捉蚊子
D.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
16.在如图的四个图中,有关声波的应用,分析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是放在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会“跳舞”,这个现象主要说明扬声器在振动
B.乙是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色
C.丙是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声音进行交流,其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丁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与蝙蝠在夜间正常飞行的原理相同
17.图中属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A.A
B.B
C.C
D.D
三、实验题
18.在学习了声的知识以后,东东和同学们做了以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会看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实验中泡沫球的作用是:_______这种实验方法叫______法。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会看见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也能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19.如图10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
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__________听到对方的讲话。
(4)月球上无法使用“土电话”,是因为_________。
20.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实例:①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看见指示灯闪烁,却听不见铃声;③取一张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有明显的区别;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面停止振动,锣声随着消失;⑤点燃烛焰放到扬声器前,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烛焰随着声音的节奏晃动;⑥双簧管声甜美圆润,箫声低沉飘逸;⑦地震倒塌房屋中被困人员,敲击金属管道向外发出声音;⑧用双手捂住耳朵吃饼干,自己能听到很大的咀嚼声。
(1)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够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能够说明声音传播特性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能够说明声音音调特性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均填写序号)
21.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000Hz~30000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_____Hz到_____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8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是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___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答: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有两个,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扩音机是通过改变发声体的振幅来增大声音响度的,故A正确;
BC.使用扩音机时,声音的音调和音色没有改变,故它不能改变发声体频率和发声体结构,故BC错误;
D.凝聚声音的能量,主要是减少声音的分散,扩音机没有这样的功能,故D错误。
故选A。
2.D
详解:
A.利用超声波洗牙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碎石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声控灯听到声音变亮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
A.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手机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们耳朵的,故B正确;
C.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响度,故C错误;
D.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
A.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大喇叭发出的声音不是超声波,故B错误;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故C错误;
D.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即调节声音的大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B符合题意;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听到的钟声是因为大钟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声音需要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水中的鱼能听到人的声音,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
番茄植株发出的“尖叫”声需要用超大音量播放我们才能听见,说明该声音原来响度很小;还需要超低速度播放我们才能听见,说明该声音原来的频率高于我们的听觉频率上限,即高于20000Hz,属于超声。综上分析可知,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响度很小的超声。
故选C。
8.C
详解:
A.倒车雷达工作时,是不能听到超声波发出的声音,因为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超声波的产生同样需要振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倒车是使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故C符合题意;
D.超声波是声波,不是电磁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而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的听觉频率上限,故人耳不能察觉。
故选B。
10.C
详解:
A.汽车修理师傅听发动机声音判断故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孕妇做B超检查了解胎儿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可用于清洗钟表、眼镜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
D.听到隆隆的雷声,可猜测大雨将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
A.
“声纹门锁”是依据人不同的声音来识别的,因此是声音的音色,故A错误;
B.
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面的振幅越大,振幅与响度有关,因此鼓声的响度就越高,故B错误;
C.
声音传播时带有能量,因此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
D.
“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降低声音的分贝,即降低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
声音具有传播信息和具有能量的特点,医学上有一种把超声波从不同方位射向人体内肿瘤,在极短时间内聚集60℃左右的高温,将肿瘤烧死而不影响正常组织,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3.ABD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超声波的产生也是因为振动,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也不例外,故B正确;
C.“滋滋”的声音是超声波带动水振动产生的,这个声音能听到,所以不是超声波,故C错误;
D.“滋滋”的声音说明超声波能带动水振动,这是由于超声波传递能量导致的,故D正确。
故选ABD。
14.ACD
详解:
A.人是靠声带的振动说话的,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不管用力还是轻敲桌面,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由课桌传播到声音,说明声音向度不同,故B错误;
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是利用骨传导,故C正确;
D.敲鼓时小明看到鼓前的烛焰在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ACD。
15.ACD
详解:
A.
利用声纳探测鱼群是回声的利用。故A符合题意;
B.
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传播的快。故B不符合题意;
C.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来测距。故C符合题意;
D.
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属于回声的利用,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16.CD
详解:
A.扬声器发声时,放在旁边的烛焰晃动,主要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错误;
B.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调,故B错误;
C.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声音进行交流,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
D.利用声呐探测海深与蝙蝠在夜间能正常飞行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CD。
17.ACD
详解:
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探测海深、回声定位和超声波探查都属于声音能传递信息;敲瓶底火焰摇动属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应选ACD.
考点:声现象
18.振动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转换
空气
能量
详解:
(1)[1]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3]泡沫球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放大成泡沫球的跳动,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法。
(2)[4][5]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同时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19.固体可以传声
金属线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
(1)[1]“土电话”直接用细线连接,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表明固体可以传声;
(2)[2]将细棉线换为金属丝后,声音更大可表明金属线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3)[3]如果线没有拉直,那么由于线是松软的,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
(4)[4]月球上无法使用“土电话”,是因为月球为真空,不能传声。
20.①④
⑤
②⑦⑧
③
详解:
(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鼓面振动产生了声音,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条件;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面停止振动,锣声随着消失,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条件。
(2)[2]点燃烛焰放到扬声器前,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烛焰随着声音的节奏晃动,能够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3)[3]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看见指示灯闪烁,却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条件,能够说明声音传播特性;地震倒塌房屋中被困人员,敲击金属管道向外发出声音,通过固体传声,能够说明声音传播特性;用双手捂住耳朵吃饼干,自己能听到很大的咀嚼声,通过固体传声,能够说明声音传播特性。
(4)[4]取一张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有明显的区别,说明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能够说明声音音调特性。
21.10
000
20
000
6
000
m
变大
不能
因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详解:
(1)[1][2]人耳只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在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在10000Hz?30000Hz之间;因此人耳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10000Hz?20000Hz;
(2)[3]①由速度公式得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总距离为:
s=vt=1500m/s×8s=12000m;
由于声波是反射回来的信号,所以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
s1=
=
×12000m=6000m;
[4]②因为声波频率变低,所以潜艇B是远离声呐,即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变大;
(3)[5][6]月球上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