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自主预习
文化传承与理解
? 平“语”近人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典出] 明·张居正《答福建巡抚耿楚侗》
[释义] 治国理政的要害,莫过于使民安定;使民安定的要处,则在于体察他们的疾苦。
[原文] 同引用
[解读] 农耕时代,“流民”不仅会影响经济、影响民生,而且会带来政治动荡。因此,“安民”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如何能让民安?张居正说,要体察他们的疾苦。隐含的后半句,是如何解决他们的疾苦。但这种“察其疾苦”不能流于“来了看看、慰问两句、送点东西”的形式主义花架子,而是真正地考察民众的疾苦,想出对策,解决问题。
?诗海拾贝
宝剑记·夜奔
[明]李开先
登高欲穷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秋赋。
回首西山月又斜,涯孤客真难渡。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赏析】 这是林冲夜奔梁山的唱词,它展示了林冲的心理变化过程。前两句抒发了自己渴望报国立功、成就英名的理想和壮志;三、四两句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和感慨;五、六两句描绘了自己浪迹天涯的处境以及孤独无奈的心情;七、八两句直抒胸臆,唱出了心中无尽的伤感和痛苦。其中“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成为传诵至今的名句。
?主题时文
中华文化与为政之道 党员干部多向历史汲取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潜藏着深厚的为政之道,各级干部不妨抱着扬弃的态度,到历史深处含英咀华。
为期一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拉开帷幕,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在我看来,这其实也是促使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正确对待利益,正确面对群众,正确看待自己。
“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为官发财应当两道”,中央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传递了这样的明确信号。的确,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当官不求财是天道”,汉代董仲舒就说过,“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即当官拿工资的人不应该与民争利,不能再搞什么副业增加收入。
历史上有个公仪休“拔葵去织”的故事。公仪休任鲁国国相,相当于小国的总理。他知道家里种菜就都拔掉,说自己有了俸禄,还要自己种菜,这不是与菜农争利吗?他看到自己的妻子织布,就将妻子休了,原因就是妻子与女工争利。董仲舒还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马有上齿就没有角,牛长角则没有上齿;还有鸡、鸭,带翅膀的就长两条腿,猪、羊,有四条腿就不带翅膀。他以此寓意天道,只能有一份,不能双份都拿,所以为官做宰、出将入相,就不应该再与民争利,抱着家财万贯的发财念想。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官吏的“义利观”。儒家讨论义利之辨,强调的是重义轻利,不能见利忘义。无论有什么利益,都要想一想是否合理,在价值排序上“义”优先于“利”。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见利思义”“义然后取”。汉代的贾谊说:“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趋利避害是人的普遍心理,但儒家认为对利害要进行分析,一切都要以是否合理、是否正义作为评判标准。
义利之辨,在宋明理学那里,为人民、为大众谋利就是义,为个人、为自己谋私利就是利。重义轻利的背后,其实就是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这是传统文化中为官之道的核心价值取向。《尚书》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李世民也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唐代柳宗元还提出了“吏为民役”的著名命题,官吏都是人民的仆役,即公仆。贾谊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概括为“民无不为本”,认为民是国家的根本,也是官吏的根本。人民不高兴,国家也不能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如何才能为民谋利益?《孟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代,郑国发生水灾,时任宰相子产把自己的车放在河中,为过河的行人提供方便。孟子知道此事后,评价子产是“惠而不知政也”,只知小恩小惠而不知为政大道,应该在农闲时,组织群众修路架桥,像子产这样临时抱佛脚,只能解决少数人的问题,不能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而且自己的公务却可能由于没车受到耽误,得不偿失。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政治不仅要治标也要治本。
当政者对于自己也要有正确的认识。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认识自己才是高明的。古人说:“夫人主莫不爱爱己,而莫知爱己者之不足爱也。”人都喜欢别人爱自己,但别人的爱不一定都出于真爱,有的只是爱自己手中的权力。就像溜须之人都喜欢在上级面前说好话,那不是真心,而是巴结,拍马屁,包藏祸心。“自足者不足,自明者不明。”自己感觉了不起,自以为高明,往往是不正确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古代数千年来治乱交替、无往不复,其丰富的治理教训和吏治经验,放诸当下尽管有精华有糟粕,但也为加强干部修养提供了传统文化资源。各级干部不妨抱着扬弃的态度,到历史深处含英咀华。
?文学常识
一、作者档案
【简历】 施耐庵(约1296-约1370),自幼聪明好学,18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是他的门生。施耐庵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传》 【作品】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它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评价】 元末明初小说家
二、背景链接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皇帝宋徽宗只知吃喝玩乐,终日不理朝政。蔡京、高俅、童贯等奸臣把持朝政,他们与地方官吏勾结,狼狈为奸,贪污受贿,横征暴敛,再加上地主恶霸与豪强劣绅的无法无天、横行霸道,使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迫团结起来进行武装反抗。因此,整个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小说中描写的宋江、方腊等起义,就是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依据的。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受人敬重,有个美满的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手下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构陷林冲手执利刃闯入军机重地白虎堂,图谋行刺,把林冲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搭救。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林冲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三、文化常识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从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可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语言文字构建
一、认读字音
1.单音字
(1)赍发(jī) (2)勤谨(jǐn)
(3)尴尬(ɡān)(ɡà) (4)防噎(yē)
(5)洗漱(shù) (6)絮烦(xù)
(7)彤云(tónɡ) (8)仓廒(áo)
(9)庙檐(yán) (10)酒馔(zhuàn)
(11)剜(wān) (12)迸出(bènɡ)
2.多音字
(1)迤 (2)模
(3)差 (4)提
(5)露 (6)供
二、辨识字形
1. 2.
3. 4.
5. 6.
三、积累词语
1.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或不熟悉。
2.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3.天理昭然:指上天主持公道,善恶报应都很明显。
4.情理难容:在人情和事理方面都难以容忍。
四、辨析词义
纷纷扬扬 VS 沸沸扬扬
课本原句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巧辨巧析 “纷纷扬扬”,多指(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纷纷,(言论、往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 “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沸沸,水翻腾的样子。
课文探究
总揽全局
【活动设计】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节选自《水浒传》第九回。通读全文,请用“某人做某事”的形式简要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
答:
[明确] (1)林冲沧州遇旧交。(2)陆谦密谋害林冲。(3)李小二好言劝教头。(4)林冲交接草料场。(5)林冲为御寒雪夜去沽酒。(6)林冲山神庙杀敌报仇。
2.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请简要分析。
答:
[明确] (1)明线:林冲刺配沧州后的遭遇和反抗,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 (2)暗线:林冲性格的转变是在反动统治者的逼迫下发生、完成的,以反动统治者陷害林冲的诡计为线索贯穿全文。
3.活动总结
精钻细研
【活动设计】
1.本文故事以“闲话”开端,其实闲话不闲,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内容。
[明确]
“闲话”的 具体内容 ①一是插叙李小二与林冲认识的过程,二是林冲与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
内容方 面作用 ②插叙内容,反映出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这是林冲最终上梁山的思想基础
③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反映了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结构方 面作用 ④它既是本文的引子,又为以后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2.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陆谦来沧州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答:
[明确] “大惊”——始料不及,他已刺配沧州,本想委曲求全,有朝一日回东京与家人团聚,连这也为高俅等所不容。
“大怒”——高俅等已害得他有家难回,有国难报,现在又派人到沧州追杀他,欲置其于死地。
几次“寻”——迸发出反抗求生的火花,要手刃仇人。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
“心下慢”——对仇人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文章第7~9段对风雪的描写共有四处,各有什么作用?试完善下面表格。
[明确]
描写风雪的语句 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一处(第7段):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①进入隆冬季节,大雪纷飞的环境描写,为高潮的出现勾画了气象森寒的情景。“卷”字写出了风雪之大、之广,这也为下文写雪压倒房屋做好了铺垫
第二处(第8段):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②因为天气寒冷,所以林冲想沽酒御寒。环境描写实际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第三处(第8段):那雪正下得紧 ③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一把汗,耐人寻味
续 表
描写风雪的语句 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四处(第9段):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④一个“越”字进一步表明了天气的恶劣。至此,作者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一场冲突即将拉开序幕
【考点链接】
鉴赏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内链接] 作者在描写人物动作、人物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深入体会和细加分析,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第一,渲染悲壮气氛。
第二,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文中的风雪描写是为人物活动设置环境,有利于表现林冲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同时,又衬托了后来林冲的奋起反抗是“不得已而为之”,林冲是在被“逼”到无路可走的地步时才决定反抗的。
第三,合理地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在性格上产生了质的飞跃。
第四,“风雪”如同“雷雨”一般,预示着人物性格及命运将有重大的转变,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怒吼的北风、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草料场上的熊熊火焰,都有力地表现了林冲正在剧烈变化的思想性格和命运。
[考点解读]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以体现人物境遇与经历,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使读者关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陶醉于小说情景中。
小说中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①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和深化。②对人物形象的衬托。③对主人公活动场所的创设,对时代背景的暗示。这一作用在《林黛玉进贾府》中体现得最明显: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这就暗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观察到的,也给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所。④对小说情节的推动。本文中对风雪的描写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⑤渲染营造某种气氛。
4.本部分细节描写丰富、细致,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透露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事件的发生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请根据提供的细节描写,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试完善下面表格。
[明确]
细节描写 作 用
林冲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 ①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并非林冲疏忽所致,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林冲进了山神庙,“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 ②为下文陆虞候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他们只好站在庙檐下边看火边说话,林冲由此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并用“尖刀”割下仇人首级等情节 ③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特征,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第8段中除了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之外,还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
答:
[明确] 这一段中除了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外,还用了独白式的心理描写,这里的心理描写通过写林冲想等雪晴之后修理草屋,说明他是准备在这里安心长住的,这就反映了人物随遇而安的性格。
见仁见智
【活动设计】
《水浒传》作为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进入现代人的阅读视野,必然要与现代观念形成碰撞。关于林冲,我们更多地评价为有着光辉品格的英雄,但是也有人认为林冲算不得英雄。结合课文,根据你课外阅读《水浒传》的感受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理解] 观点一:林冲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是一位悲剧英雄。
他才能出众、骁勇过人,善良宽容、有情有义,却被黑暗的社会吞噬,被无情的命运捉弄。他从委曲求全、隐忍不发,到忍无可忍,晃动手中银枪,刺向仇敌的心脏,从此亡命天涯,被逼上梁山。一杆令人闻风丧胆的蛇矛,使他成为梁山著名的英雄人物。
林冲在《水浒传》里的出场,是一声喝彩:“端的使得好!”就这一句喝彩,使林冲赢得了与鲁智深一生的友谊。《水浒传》里男人们的义气“泛滥成灾”,而林、鲁这般因发自内心的相互钦佩而产生的深挚友谊,极其难得。
林冲在发配充军起程之前给妻子写休书的那段文字,读来令人垂泪。林冲和林娘子至死不渝的爱情在《水浒传》里,极其罕见。林冲磊落坦诚,重感情,知道此去沧州九死一生,不想连累妻子为其断送一生;而林娘子和她父亲张教头,也同样有情有义,不因林冲落魄蒙难而抛弃他。这一番生离死别,感人肺腑。
林冲的宽容善良,还表现在搭救酒生儿李小二这件事上。“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赔了些钱财”,此等行为,只有宽容善良的林冲才会做。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最显林冲英雄本色。林冲心头怒火万丈,被逼上绝路的“豹子头”这一回终于出手,他像雪豹一样迅猛利索,夜色中,雪地上,复仇的鲜血,如同草料场的烈焰,燃起林冲一腔盖世英雄气。
观点二:林冲没有侠义品格,算不上是英雄。
用现代观念来审视《水浒传》,我们会发现:以《水浒传》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一种影响深远而广泛的低级暴力崇拜情结。以粗暴为勇武,以虐杀为荣耀,以暴徒为英雄,以残忍为好汉——这种变态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林冲形象的塑造上也是有所体现的。
就故事的表面价值取向而言,《水浒传》显然是要讴歌林冲,把他当成一个大英雄来塑造的。如果林冲真的能够替天行道、诛杀贪官污吏、除暴安良、杀富济贫,为天下苍生打出一片新天地,那么他就是一个伟大的英雄,一个有伟大理想、有担当的大英雄。很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做到这些。
杀陆谦等三个坏人固然是理所应当,但林冲却表现出极为残忍的一面。“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这样血淋淋的场面让读者无法直视。
如果以恶制恶是无可奈何,那么他走上反抗道路以后的有些做法就让读者不得不质疑林冲的品格了。比如,几个穷苦的庄客正在烤火喝酒,好几个人只有那么一小瓮的酒驱寒。林冲突然闯进来,庄客们让他烤火已经够善良了,可是他却得寸进尺,非要买人家的酒吃。遭到拒绝后,林冲“把手中枪看着块焰焰着的火柴头,望老庄家脸上只一挑将起来,又把枪去火炉里只一搅,那老庄家的髭须焰焰的烧着。众庄客都跳将起来,林冲把枪杆乱打。老庄家先走了。庄家们都动掸不得,被林冲赶打一顿,都走了”。这明显不是除暴安良的行为。
再比如,要到梁山泊落草,他必须杀一个人,他也就不再去想该杀什么人,而是想着只要有人能杀就行。这根本就不是英雄所为。
这样看来,林冲的转变并不是从一个曾经忍辱负重的低级军官,转变为一个有伟大思想品质的英雄,而是转变为一个没有是非观念、凭借一身功夫横行霸道的武夫。
拓展延伸
传神的细节描写
【课内挖掘】
本文的细节描写尤为传神,不管是对人的、对景的,还是对事的,都值得品味。这些细节描写不仅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两处“听”:一为李小二的妻子在小酒店里有意偷听;一为林冲在山神庙门内无意偷听。前一处是略写,因为是密谋,所以才听不清,从而造成悬念;后一处是详写,因为谈话者得意忘形,高谈阔论,所以听者听得真真切切,从而怒火喷发。
【技巧指导】
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细腻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对人物进行的细节描写主要有肖像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行动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等。
细节描写的方法:
1.选好典型细节。细节是展示文章主旨思想、灵魂的关键处,所以一定要根据中心需要选好描写的细节“点”。
2.调动各种感官,细致观察。要使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就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所描写的事物或人进行细致的观察。
3.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细节描写中,要选择恰当的词语,精心锤炼,做到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4.运用反复,借用标点,增添亮点。让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肖像等反复出现,也可以是一个物件的反复出现,能很好地表现中心。一些标点的变化,既能节省笔墨,还能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利于中心的表现。
5.变换不同角度,从多个层面来写细节。对同一细节,可以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来考虑。
【针对训练】
下面语段是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的细节,请试着从“我”的角度来写一段话。
母亲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色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
答:
[参考示例]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像成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满足得母亲满脸都是幸福;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激动得母亲绽开了笑颜;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幅五彩的画,陶醉得母亲在那儿欣赏啊欣赏!
【课内挖掘】
林冲,原为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人称“豹子头”,使一杆丈八蛇矛,有万夫不当之勇。作为教头,他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只因高俅的干儿子看上了他的妻子,于是一连串的厄运降临到他的头上:被诱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野猪林险些被害;到了牢城营,陆虞候等人火烧草料场,欲置其于死地。林冲忍无可忍,这才奋起反抗,逼上梁山。从屡遭迫害不愿反抗,到横竖没有活路,只有反抗,在灾难中杀出一条血路,林冲终于显露出英雄本色,成为“官逼民反”的代表和象征。
[适用话题] 抗争 反抗
【运用范例】
风,残忍地刮着;雪,无情地下着。孤寂的山神庙,孤独的林冲——一个试图保有心中暖意的失意人。下雪的夜总是那么冰冷而温馨,他做梦了: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这是少年的遐想;一身本领,明珠暗投,屈沉在小人之下,这是成年的悲哀。一腔热血,却枷锁加身,但最后他仍坚信只要忍耐,终有平静的一天。可是,无情的现实践踏了他最卑微的愿望。火,借着残忍的风,挟着无情的雪,肆无忌惮地烧了起来,越烧越旺,烧毁了草料场,也把林冲的幻想烧得面目全非,他竭力想在火中救出那早已伤痕累累的心,但一切都是徒劳的。梦碎了,人醒了,心死了。这是一个平凡又特殊的风雪之夜,林冲杀了宿敌,也杀了委曲求全、随遇而安的自己。
(“语文报杯”中学生作文大赛《风雪的葬曲》)
【美文鉴赏】
林冲突围
雪真冷,难道还能冷过林冲那颗被上司和朋友的刀剑深伤,被爱人的血泪浸泡的英雄心吗?
风从远方的山谷默默地吹来,似乎已厌倦了人间的恩怨仇爱。还有什么能使冬天的风忧伤吗?但那夜风真的忧伤了,不然,为何风吹到脸上却瞬间化成了英雄眼角的泪水?
茫茫苍穹,风雪肆虐。林冲的路,又在何方?
也许你不该在那天陪着夫人到相国寺去上香,也许你不该舍了夫人看鲁智深舞禅杖,也许你不该为一柄宝刀误入白虎堂……一切一切的也许都已随悲剧成为逝去的真实,而真实不喜欢人们说也许。
如果真要自责,自责也来得太晚、太虚弱,因为这根本就不该是你的自责。难道说陪夫人上香不该?在《水浒传》庞大的好汉群里,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说什么兄弟情义,替天行道。但一转身对女人对妻子就是一双冷冰冰的眼睛。只有林冲,你最珍惜爱情,最懂得一个贤淑女人的愿望和幸福——和所爱的人在一起快乐而简单地活着。陪自己所爱的人,仅仅上一炷香,这要求难道还是奢侈的吗?《水浒传》里因为有你而冲淡了浓烈的血腥气;因为有你,草莽英雄里才有了别样情怀,快意恩仇后更留下了人生痛楚的忧伤和深广的悲凉供人咀嚼。难道说你不该看鲁智深舞禅杖,不该为一柄宝刀误入白虎堂?这正是英雄本性的流露!不爱刀枪,还能称得上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吗?
其实,自责,不,应该说羞愧的应是高俅那帮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的权臣!然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只能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对此,还有什么好谴责的?
所以,林冲,你今夜没有路。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在设计好的死亡阴谋里,你居然走出了一条活路。雪愈来愈紧。林冲,再喝一口老酒吧,因为我不忍心告诉你,你走的又岂能是条活路?
上梁山,王伦会挡住你的路。幸而你相逢杨志,又走出了一条路。当又一群好汉被王伦挡住路时,你终于一怒火并了王伦,从此,一场英雄大聚义的好戏便轰轰烈烈地开演了。总可以为你松口气了,你有了一条快乐的属于自己的路了。然而,我还是要说然而,宋江接受招安了。你拼尽气力,一路搏杀,为的正是反叛这条路,可命运再次捉弄了你,你还要以接受招安的姿势屈辱地回到这条充满罪恶肮脏,只能用怯懦和忍让来保护自己的路,并且挥起长矛,用他人的血泪来维护这条你根本就不愿回忆的路。
你可以沉默,可以愤怒,但最终你还是没有权利来选择自己的路。
你从苟且忍辱的路上突围,从风雪肆虐的冬季突围,走到一条英雄聚义的路上,然而最后你又失却了自己的路。也许你可以再突围,但突围后你发现路又要失却。因为上苍根本就不可能给你安排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突围,陷入虚无,再突围,再陷入虚无,你就这样陷入命运捉弄的泥沼里。在和突围与虚无搏杀的日日夜夜里,花谢水流,英雄老去,你的路仍然没有。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了路。这些话的是非对错都不必再议,有路和没路对你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林冲,你不必悲哀,活着的意义其实是在路上。你陪夫人在相国寺里同上的一炷香,已证明了你是一位值得同性尊重、异性相爱的男人;你在山神庙前的拔刀一怒,已证明了你是英雄。
【佳作赏析】
这是一篇以“人与路”为话题的作文。作者选择林冲作为叙写对象,体现了构思的巧妙和大胆,文章从风雪入手,引出林冲的路;又从路的出现到失去,集中描写了林冲突围的艰辛和迷茫;结尾点出“活着的意义其实是在路上”,进一步深化了文章主题。
【写作借鉴】
1.学开头
本文以“风雪”开场,给人物营造了一个悲剧氛围,并顺势点题“林冲的路”。
2.学人称
题目为“林冲突围”,通篇却都是以第二人称展开,仿佛在与林冲促膝而谈,使文章更加亲切自然,也更便于抒情。
3.学引用
第六段巧妙引用北岛的诗句,增加了文采,深化了主题。
4.学结尾
结尾既照应了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又回答了开头的问题,揭示了文章中心。
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一、语言运用(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几百年来,梁山泊英雄好汉的故事家喻户晓。一部《水浒传》,更使英雄好汉的故事深入人心。说起《水浒传》,人们的直观印象是“造反”,而深层印象则是“忠义”。梁山英雄们的誓词“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更是一语破的。于是,《水浒传》被冠以《忠义水浒传》之名,“忠义为立身之本”成为梁山好汉的突出品格,水浒英雄们也被研究者们称为“成也忠义,败也忠义”。
虽或褒或贬,但是有个无可辩驳的事实,那就是“忠义”思想为水浒文化打上了核心印象,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浒文化的思想内核是“忠义”文化造成产生的。本来,在我国有文字以来的文明发展史上,“忠”与“义”在先秦之前,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在儒家的经典思想里,“忠”指的是尽心竭力为人办事,当时不分对上对下。“义”则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标准。为了防止这种“义”的观念越出“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之“轨”,朝廷的谋臣策士们有意在“忠义”二字的连缀上下功夫,( )。这也正是梁山英雄们难以跳出封建意识形态的历史局限,以及在“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的诱导下,最终被朝廷招安的悲剧所在。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但愿共存忠义于心……保境安民”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
B.遇到困难的事就推给别人,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好。
C.“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妈妈上前说道。
D.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解析:选C。C项中的引号和题干中所说的文中的引号作用相同,都表示直接引用的内容。A项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B项表示反讽。D项表示特定事件。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那就是“忠义”思想为水浒文化打上了核心印记,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浒文化的思想内核是“忠义”文化造成产生的。
B.那就是“忠义”思想为水浒文化打上了核心印象,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浒文化的思想内核是“忠义”文化造成的。
C.那就是“忠义”思想为水浒文化打上了核心印记,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浒文化的思想内核是从“忠义”文化中产生的。
D.那就是“忠义”思想为水浒文化打上了核心印象,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浒文化的思想内核是从“忠义”文化中产生的。
解析:选C。画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打上”和“印象”搭配不当,可将“印象”改为“印记”;二是“水浒文化的思想内核是‘忠义’文化造成产生的”结构混乱,可改为“水浒文化的思想内核是从‘忠义’文化中产生的”。只有C选项完全改正了这些错误。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努力把“忠”控制在为朝廷尽忠的政治框架内,努力用臣民之间的结义来诱导“忠”效力朝廷
B.努力把臣民之间的结义控制在为朝廷尽忠的政治框架内,努力用“义”来诱导“忠”效力朝廷
C.努力用“忠”来诱导“义”效力朝廷,努力把臣民之间的忠控制在为朝廷尽义的政治框架内
D.努力把臣民之间的结义控制在为朝廷尽忠的政治框架内,努力用“忠”来诱导“义”效力朝廷
解析:选D。从前文的“忠”“义”关系来看,“忠”本来就是在为朝廷尽忠的政治框架内,朝廷是用“忠”来诱导“义”效力朝廷。同时,“努力用‘忠’来诱导‘义’效力朝廷”是结果和目标,应该放在后面。故选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水浒传》作为中国的古典名著之一,无论从读者还是评者的角度说它是“奇书”“才子书”都不过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类乎清末“谴责小说”或《儒林外史》等
②对宗法社会和正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③但若从其文本内涵和精神趋向角度分析,我觉得它更近乎一本反讽小说
④而且这“讽刺”是保持距离的侧面的“冷”讽刺,即“反讽”
⑤只不过后者是本位讽刺,而《水浒传》是反讽
⑥它通过对“造反”和“招安”的种种离奇描写,以及对社会各阶层人物的雕塑式刻画
A.③①④②⑤⑥ B.③①⑤⑥②④
C.⑤①③②④⑥ D.⑤⑥③①④②
解析:选B。观察选项,A、B、C、D四个选项首句有③和⑤两种,所以先分析这两句,⑤中有“只不过后者是本位讽刺”,但前句并没有涉及“后者”,所以排除C、D两项;再比较A、B两项,其中③①相同,接下来可以从讽刺的特点进行分析,也就是说①后面可以接⑤,然后分析《水浒传》如何反讽,接下来应该是⑥②,④是最后总结。排序为③①⑤⑥②④。
5.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将下面两组语句补充完整,构成排比句,要求(2)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内容有联系。(结构不必完全相同)(6分)
有人说:“读书有时,亦须有地;读书有境,亦须有情。”秋窗日午,小院无人,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1)
;
(2)
。
解析:题干要求构成排比句,因此句式必须相同或相似;第(2)句要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内容有联系。
答案:(示例)(1)菊花满院,案有美酒,开怀爽饮,了无尘念,宜读陶渊明诗
(2)大雪漫天,炉灯小坐,人缩如猬,豪气欲销,宜读《水浒》林冲走雪章
6.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话本”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60个字。(5分)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人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见长。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等,大都是文人吸收借鉴民间创作而进行的再创作。
答:
答案:话本是兴起于宋代,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见长的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
7.林冲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杀死了差拨、富安、陆谦,投奔梁山。对林冲投奔途中的情形,前人曾吟唱道:
登高欲穷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秋赋。
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渡。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请认真阅读这首唱词,然后将“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度”扩写为一段文字。
要求:①以林冲为描写对象,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②想象合理,与林冲当时的心理相吻合。(6分)
答:
答案:(示例)林冲回头望西山,一轮残月斜挂在天边,清冷地看着这个不公正的世界。“我本堂堂八十万禁军教头,生活富足,家有娇妻,其乐融融,可如今竟然惶惶然不知路在何方……”林冲一路蹒跚,一路感叹,犹如浪迹天涯的孤客。想到这儿,林冲又情不自禁地望了望远方,月光越发暗淡了,月亮马上就要坠落下去了,整个世界即将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明天,天还会亮吗?泪珠在林冲这个铁血汉子的眼角闪烁着。
8.下面是林冲从草料场去买酒到山神庙复仇的大体行程图,请结合课文内容把这一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包含文中有关情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
答:
答案:林冲出得草料场,欲去市井买酒,途中见一古庙,即祈求神明庇佑;返回草料场,见草厅已被雪压倒,他只得暂宿古庙,在庙中听得奸人诡计,得以雪夜复仇。
二、阅读提升(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赔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札,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叫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一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个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愈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到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9.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城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B.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札拿出来,更重要的是林冲没有送钱物。
C.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城营的真实情况。
解析:选A。A项,“由于被高太尉陷害……”错;“一般的罪人”与林冲的交谈,并非对林冲的同情和关照,曲解了原文。
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城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城营,就有犯人介绍营内的情况,这样写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C.“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赔着笑脸告道”这一细节描写,写出了林冲这一人物所具有的多面而立体的形象。
D.本文运用古白话,语言含蓄凝练,富有表现力。在刻画差拨形象方面也极富讽刺意味,运用了多种手法刻画了一个令人生厌的形象。
解析:选D。D项,“含蓄”错误,应该是“简洁”。
11.文中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对比手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12.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赔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思考“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了林冲怎样的性格和心理?(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通过人物言行探究人物性格和心理的能力。人物的性格特征是由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反过来人物的言行又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往往具有复杂性、多重性和发展性,这就要求我们对人物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林冲虽曾贵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但此时他的身份却是一介配军;在他的身上既有英雄的一面,又有心存幻想、隐忍软弱、委曲求全的一面。因此“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赔着笑脸告道”的软弱表现是可以理解的。
答案:身份:配军身份。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