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装在套子里的人
自主预习
文化传承与理解
?平“语”近人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习近平在同菏泽市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
座谈会上的讲话
[典出] 河南南阳内乡县衙对联
[释义] 这副封建时代官吏所写的对联,生动地写出了地方官的义务与责任。对地方官吏来说,百姓就是他们真正的“衣食父母”。
[原文] 同引用
[解读] “郡县治,天下安”,地方官承担着中国最基层治理的重任。在习总书记心中,像焦裕禄那样,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算是尽到了责任,才能“遂了平生意”。在任上为百姓真正做实事,造福一方,才是每个基层干部应当追求的目标。
?诗海拾贝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赏析】 这是一首运用高度夸张手法表达强烈讽刺意味的精品小令。起首四句,为三个分述和一个总括,无一字言“贪”,而贪者形象却跃然纸上。五、六、七句用三个逐步深入的意象,继续塑造贪者之形象:对一切可以捞一把的事物,从不轻易放过。鹌鹑吞到嗉里的豌豆,他要掏出来;鹭鸶的细长腿上,他要劈下精肉;蚊子的小肚内,他要刮出脂油。这一系列艺术的夸张和形象的比喻,鲜明地突出了“贪小利者”的本质。结句精警,抨击有力。
?主题时文
做一个勇于批判又敢于担当的人
一、学会做事,勇于担当
你们能走到今天,来到北大学习,除了有自身的天分和努力外,也一定是承受了很多包括父母家庭在内的和来自外部世界的支持和奉献。但是,没有人可以,也不应该总是汲取和吸收,而应该对他人、对这个社会和世界有所奉献。所谓学以成人,大学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出了这个校园,你就是社会中的一员,有你的社会角色要求你发挥的社会功能,他人会对你有所期待,你应当要为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担负起责任,做一些脚踏实地的、可能是细微琐碎的但是具有建设意义的工作。
这些话,貌似是在毕业典礼上该说的话,但那时已经为时晚矣。学会担当,勇于任事,是你们在进入大学伊始就应当培养的意识。相反,应当逐渐摆脱掉的,是那些可能把我们变成一个所谓“巨婴”的潜在陋习。这种巨婴,虽然已经过了十八岁,但心理滞留在婴儿期,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感恩之心,更不愿意去为他人做任何奉献。要避免这种人格,在校园生活中,就要从主动承担一些具体的事情做起,少抱怨,多奉献。当然,要做事,就总会有做错的时候,也有被误解受委屈的时候,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才能逐渐养成勇于任事、敢于担当的责任感。
二、学会怀疑,敢于批判
北大是研究学问的地方。学术之路上,最重要的科学精神是怀疑和批判。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学生,在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之后,还应当有进一步的自我要求。那就是朝着本学科研究的最前沿出发,顶着知识的边界,努力寻求突破,成为一个新知识的创造者和提供者。不仅要学习和享用已有的知识,还要为人类社会贡献新知。这当然非常困难,但也是社会对北大的期待,对北大师生的期待。总要有人去探索前行,我们不去做,又留给谁去做呢?
要成为一个新知识的发明家,就不能做一个温顺地臣服在旧知识脚下的良民。这就需要有怀疑的眼光和批判的精神。古今中外各个领域中的大学者,都是对这个世界有着深切的好奇和怀疑,勇于批判和反抗学术权威,敢于挑战那些所谓的常识和通说的人。世界上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把她的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为具有这样伟大成就的人。但是,一所卓越的大学,应当追求的是,把她的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具有这种伟大精神的人。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是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在北大校园里,我们的天职不是批判和改造社会,而是运用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沉下心来去学习和研究。但是当有一天你离开校园,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只要你具有了这种不轻易妥协的批判精神,你就是一个思想独立的人,一个不盲从、不苟且、不惧怕权威也不媚俗、不愿安于所谓“平庸之恶”的人。北大赋予你的独立人格,将一直陪伴着你。虽然你离开校园,不再从事学术研究,但是从事学术研究最重要的批判精神,将照耀你的一生。
三、做一个既要敢于批判,也要勇于担当的人
这句话不是对前两句话的简单罗列,恰恰相反,这里面藏有一种深刻的对立倾向。只有理解并且掌控它,而不是被它驱使,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卓越的人格。这也是我今天想说的最重要的话。
一个勇于批判的人,往往也有强烈的完美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心理,很难接受事物的瑕疵,因此不会轻易给人赞美和肯定。甚至对自己也未必满意,索性洁身自好,彻底不做事。相反,一个勇于任事的人,喜欢在一点一滴的具体事功中获得意义,不愿过多地批判甚至刻意回避现实的阴暗面,更愿意去发现现实的合理性,希望承担建设和改善的责任。
大家想过没有,当这两种人遭遇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其实,也不必假设。这就是当下的现实。今天中国社会的公共生活和舆论场,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撕裂。在很多重大问题上,存在着针锋相对的观点。观点对立并不可怕,但是,如果把观点的对立,进一步升级为彼此的仇视,最后造成共同体的撕裂,只会引起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混乱。
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养成的品格,会影响他的一生。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是:从今天开始,在学习生活中,就既要培养自己敢于批判的精神,也要锻炼自己勇于任事的作风。将来大家离开校园,承担社会角色时,是在朝还是在野,是批判者还是建设者,个人选择总是要有所重心。但是,只要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就有意识地同时培养自己批判者和建设者的精神品质,在他进入社会之后,就不会轻易地把与自己不同选择的人,视为仇视的敌人。
那时,当他作为批判者,发起猛烈批评的炮火,他也同时能够看到这个社会中光明的地方。批评荒谬,也肯定进步,能够对那些勇于任事的建设者给予理解和尊重。当他作为建设者,他能够正确对待批评的声音,能够把不同的意见——哪怕再刺耳——也当作是对事业的鞭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不是捂上自己的耳朵或对方的嘴巴。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都是因为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努力做一个敢于批判也勇于担当的人。先在自己身上,反复训练左右互搏,实现了这种人格的对立统一,才可能扩充出一个真正的“兼容并包”的格局和胸怀。
大家始终要记住,我们北大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仅仅是一个批判者或者建设者,而是一个能够引领批判和建设的人。因此,你们今天就要学会创造出自己身上的对立面,并容忍和尊重它;将来,你们才会接纳不同甚至对立的人,才可能带领和整合社会中不同的力量,让批判者和建设者一道,共同推动国家和世界的进步。
(摘编自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车浩在
2018年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文学常识
一、作者档案
【简历】契诃夫(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9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州塔甘罗格市。1876年父亲店铺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维持生计并继续求学。187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平民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1904年,契诃夫因病逝世 【作品】 小说有《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凡卡》《变色龙》《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剧本有《伊凡诺夫》《三姊妹》《樱桃园》等
【评价】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托尔斯泰说:“我可以毫不谦逊、做作地说,在写作技巧方面契诃夫已经超越了我。”曼斯菲尔德说:“我愿意用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来换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
二、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19世纪末期,俄国正处于无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对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别里科夫正是沙皇卫道士的典型。
三、文化常识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点:①他们是同时代的著名短篇小说家。②他们的创作速度之快、数量之多,令人惊叹。③他们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艺术造诣精湛,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互相媲美。
语言文字构建
一、认读字音
1.单音字
(1)契诃夫(hē) (2)胆怯(qiè)
(3)祈祷(qí)(dǎo) (4)辖制(xiá)
(5)战战兢兢(jīnɡ) (6)噩梦(è)
(7)怂恿(sǒnɡ)(yǒnɡ) (8)讥诮(qiào)
(9)谗言(chán) (10)恐怖(bù)
(11)安然无恙(yànɡ) (12)郁闷(yù)
2.多音字
(1)削 (2)吓
(3)丧 (4)济
(5)涨 (6)稽
二、辨识字形
1. 2.
3. 4.
三、积累词语
1.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2.六神不安:形容心慌意乱,拿不定主意。
3.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4.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四、辨析词义
声明 VS 申明
课本原句 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
巧辨巧析 “声明”作动词时,指公开宣布、说明,并表明严正的立场和态度或说明真相;作名词时,指声明的文告。“申明”指郑重说明,重在说明,以说服对方。
课文探究
总揽全局
【活动设计】
1.医者父母心,假如你是一名医生,请你为别里科夫会诊。
(1)第一步,望其形:别里科夫平时都有哪些表现?
答:
(2)第二步,闻其言:别里科夫平时都最爱说哪些话?
答:
(3)第三步,问其事:别里科夫都做过哪些事?
答:
(4)第四步,切其脉:别里科夫的病根在哪里?联系背景回答。
答:
[明确] (1)服饰: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眼戴黑眼镜,身穿羊毛衫,耳朵用棉花堵住,脸藏在衣领里。伞、表、刀装在套子里,坐在马车上支起车篷,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又闷又热。(生活中的套子)
外部神态:六神不安,闷闷不乐,心慌意乱,没精打采,脸色苍白,垂头丧气,唉声叹气。
(2)①这种事是禁止的,好,这就行了。②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思想上的套子)
(3)开除学生、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争吵事件。
(4)沙皇专制统治和国民的奴性顺从心理。
2.活动总结
精钻细研
【活动设计】
1.作者在刻画别里科夫外表时,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在表达上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答:
[明确] 作者在故事的开端介绍别里科夫外表上有形的套子,以故事叙述者的口吻,用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调对人物进行白描勾勒,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反常的穿着打扮,令人感到奇怪的习惯,都是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的。作者是用“形”显示“神”,用“可笑”的外表反映其丑恶的思想,让读者在笑声中看清别里科夫丑陋的灵魂,认识别里科夫可怜可笑的形象。
2.根据题干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怎样理解“跟我并排走路,对他那么一个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也是苦事”这句话的含意?
答:
[明确] “套中人”不光辖制别人,给别人造成痛苦,对自己也是一种折磨,是“苦事”。可见“套子”既套人,也套己,危害匪浅。
(2)为什么“从墓园回去的时候……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
答:
[明确] 课文最后提道:“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说明“套子”是非常强大、非常顽固的。沙皇专制制度是滋生“套中人”的土壤,沙皇专制制度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作者提醒人们:必须从根本上推翻专制制度。
3.阅读本文,试完善下面表格,判断并写出描写手法,并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明确]
典型描写的句子 描写手法 分析人物形象
(1)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文章第14段) 语言描写 表现了别里科夫落后、保守、顽固,不敢接受新事物的特点
(2)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文章第18段) 动作描写 说明了别里科夫因为遭遇“骑车事件”,内心焦虑的程度之深和受到的伤害之大,表现了他害怕新事物、谨小慎微、保守顽固的性格特点
(3)别里科夫等了一会儿,然后压低喉咙,用悲凉的声调接着说。(文章第21段) 细节描写 进一步表明了别里科夫胆小怕事、守旧的性格特点
(4)别里科夫心慌意乱……这还是他生平第一回听到别人对他说这么不客气的话。(文章第31段) 心理描写 形象地刻画了别里科夫此时内心的恐惧,进一步表现了他迂腐的性格
【考点链接】
通过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赏析人物形象
[课内链接] 通过第3题的表格,我们可以知道文章正是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方法来塑造别里科夫封闭、保守、胆小怯懦、迂腐守旧的形象的。概括人物形象是常考题型,而通过人物描写法,赏析人物形象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考点解读] 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先借助刻画人物形象所运用的手段,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揣摩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刻画人物形象往往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完成的。它既可以是正面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作用阐释
直接描写(正面描写)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现人物性格、品质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 ①更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借助次要
人物衬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借助物象衬托
借助环境烘托
一般答题模式:找出描写方法+分析描写的作用+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4.华连卡姐弟俩在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答:
[明确] 华连卡姐弟俩是作为与别里科夫相对立的形象出现的,他们代表着民主自由思想和进步力量,是有思想的、敢说敢为的年轻人,是有正常的人类情感、敢于和保守顽固派斗争的人。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现实带来了生气,带来了希望,预示着光明的未来。柯瓦连科与别里科夫的矛盾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
5.文章中“恋爱”这一部分篇幅很长,约占全文的三分之二,又与前文的情节关联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安排?
答:
[明确] 为了深化作品主题。别里科夫在恋爱中也有许多“套子”(忌惮漫画、姑娘骑自行车、男教师穿绣花衬衫等),不敢承担责任。这些描写进一步揭示了别里科夫的愚昧、落后和保守。
见仁见智
【活动设计】
1.有人认为别里科夫是旧制度、旧思想的牺牲品,是一个值得我们同情的形象。也有人认为别里科夫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应该是我们批判的对象,你如何看待这一文学形象?
[我的理解] 观点一:我认可前一种观点。小说中有多处直接描写别里科夫的文字,能直接表现出别里科夫生活在恐惧之中,他整天畏首畏尾、战战兢兢。他不能拥有正常的生活,他和文学作品中的祥林嫂有着某些相似的生活遭遇,他们都是旧制度旧思想的牺牲品。我们应该同情他。
观点二:我认可后一种观点。别里科夫虽然有其可悲的一面,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用许许多多的“套子”来约束辖制身边的人,使这些正常人很难拥有正常的生活。他代表沙皇旧制度旧思想处处压制别人,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应该受到批判。
观点三:我认为应该综合两种观点来辩证看待别里科夫这一形象。他确实是沙皇制度的牺牲品,身上充满着悲
剧性,但他同时又是旧制度的卫道士,影响约束着别人的生活。他的“套子”既套己也套人。这样的人物阻碍新生思想,阻碍社会发展,我们应该既可怜他,又批判他。
2.小说的题目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套子”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该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中的各式“套子”?
[我的理解] (1)作用:①“套子”对人物形象的作用:作者通过“套子”式的外貌、思想特征,细腻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个性化人物形象——封闭、怀旧、胆小多疑、极力维护现行秩序。②“套子”对故事情节的作用:“套子”是文章的线索,是“套子”下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毁了别里科夫的美好爱情,是“套子”的约束限制了他的发展,禁锢了他的思想,造成了他的毁灭。通过对“套子”的外延逐层拓展,串联起个性人物的悲剧人生。③“套子”对小说环境的作用:先说自然环境,这是一个学校,一个小城市,一个处处可以隐藏、到处皆有“套子”的社会。再说社会环境,这个“套子”“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全城都受着他辖制”。社会上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人很多,“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说明“套子”在社会上无处不在。④“套子”对小说主题的作用:套子具有象征意义,和保守反动的沙皇制度紧密相连。
(2)别里科夫死后,给世人留下一个“套子”的话题,这“套子”不仅过去有,现在也有。虚荣是一种套子,名望是一种套子,金钱是一种套子,“套子”无处不在。
(3)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套子”: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别,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思维模式。总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如法律规章制度),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
拓展延伸
幽默的讽刺手法
【课内挖掘】
作者自始至终用含蓄幽默的讽刺手法来塑造别里科夫的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别里科夫出场时,文章对其装束和生活习惯的描述,使人感到他既滑稽可笑又令人憎恶。对别里科夫“婚姻事件”的整个描写的过程,充满了轻松的戏谑和幽默的讽刺。作者有时用一种含蓄的对比描写,来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如写别里科夫白天辖制这个,辖制那个,“压得”“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而到晚上,他却“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夜,深刻地揭露了别里科夫貌似吓人实则懦弱的本质。
【技巧指导】
讽刺是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的一种写作手法。要达到这种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手法:
1.漫画勾勒法:漫画式的讽刺就是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以突出这一侧面的特征,临死时达到讽刺的目的。《儒林外史》写爱钱如命的严监生临死时,着力刻画了他竖着的两根手指头,这两根手指头揭示了他性格中最本质的特征:爱钱如命。
2.含蓄对比法:即将被讽刺的对象对待同一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变色龙》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围绕狗的主人是谁的易变、善变,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3.夸张的描写:就是用言过其实的描写,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突出人物的可笑和可鄙之处。《阿Q正传》中鲁迅对阿Q头上的癞疮疤的描写:“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鲁迅先生抓住阿Q外形上最引人注目的、最富幽默色彩的特征——头上的癞疮疤,以诙谐的语言进行了夸张的描写,揭示了人物的可悲、可笑。
【针对训练】
请运用幽默的讽刺手法描写一个人物。(200字左右)
答:
[参考示例] 两位勇猛而愤怒的战士都高举着锋利的剑,仿佛是向上天下土和地狱示威,他们的勇敢和神气真是不可一世。暴怒的比斯盖人先下手,他一剑劈得非常凶猛,要不是歪了些,单这一下子就足以结束这场恶战, 咱们这位骑士毕生的冒险也都完了。可是命运还要保全着他,有更伟大的事业要等他去干呢,所以他冤家的剑锋偏了方向;那一剑虽然斫在他左肩上,只斫掉整半边铠甲连带一大块头盔和半只耳朵。斫下的东西零落满地,使这位骑士狼狈不堪。
(《堂吉诃德》片段)
【课内挖掘】
守旧的别里科夫最终在变革的恐惧中死去了。是变革,还是守旧?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急流险滩,不进则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过于循规蹈矩,常常故步自封,迟早会被淘汰。变革的痛苦是剧烈的,却痛并快乐着的;唯有勇敢走出陈局,大刀阔斧地破旧立新,才能打开新的局面,获得涅槃重生!
[适用话题] 墨守成规 改革
【运用范例】
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存在。改革的时代,“套中人”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惧怕变革,继而抗拒、阻挠社会变革,用固有的套子,“套”住人们,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但是,人应该有理性,破除迷信,不盲从,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不能被愚昧无知的套子套住。
梦回汉唐,我们曾拥有包容四海的宽阔胸襟;千年变局,我们也遭遇过故步自封的积弱困窘。历史、现实与未来让我们更加清醒:改革是治贫、治愚、治落后的神奇良方;改革是有效破解难题的重要途径,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是实现国家振兴的强大引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唱着春天的故事,高歌奋进,激情拥抱五湖四海,奏响崛起的强音,阔步前行。
【美文鉴赏】
假如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结婚了
新婚生活是幸福甜蜜的,但华连卡毫无幸福甜蜜的感觉。她足不出户,因为别里科夫总对她说:“亲爱的,结婚后女人可不能整天在外面抛头露面,那不合规矩!”不久,华连卡与他大吵一场,原因是华连卡要办个圣诞晚会,但别里科夫坚决不同意。
“你总是不让我干这,不让我干那!”华连卡一边冲着他大嚷,一边把一个花瓶砸在了地上。
“你,你轻点儿……给人听见多不好!”别里科夫有些结巴。
“对,开圣诞晚会可不要出什么乱子,千万别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带着你的这一套,滚吧!”华连卡气冲冲地跑出了那套子般的新房。
别里科夫失神地站在那里,半晌才吐出一句话:“走吧走吧,可千万别传到督学的耳朵里!”
华连卡走了,回到莫斯科她父亲的住所。听说她在那晚成了舞会的皇后——圣诞节前莫斯科的夜晚总是那么热闹。
消息不断传来,别里科夫变得越来越惶恐了。他总是疑神疑鬼地认为别人在议论他,笑话他。终于有一天,他收到了一纸离婚协议,并要他去洛甫斯基子爵家。这个子爵不是别人,正是华连卡现在的保护人。第二天,别里科夫去了莫斯科,一下火车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子爵家。对于当局的召唤,他是不会落下一分钟的,尽管这一回他似乎并不想去。
子爵看见别里科夫来了,冷冷地说:“你该知道叫你来的原因吧?那件事你同意吗?”
“这,这个……”别里科夫战战兢兢地说,“这恐怕不好吧,要是传出去……”
“少啰唆,这是命令,当局的命令!”子爵不耐烦地说。
“当局的命令?”别里科夫掏出手帕擦擦额头的汗,说,“这样就没人敢嘲笑我了,我,我同意离婚。”他们很快就办好了手续。别里科夫回到了小城。似乎全城的人都知道他离婚了,但谁也不去问,只在背后暗暗议论。
直到有一天,小城中的每个人都收到了一幅漫画。上面画着别里科夫手拿离婚证书,穿着雨鞋,得意地嚷道:“这是当局的命令。”下面缀着一个题目:“离婚了的anthropos”。那漫画别里科夫也收到了一份,他从此一病不起。
“婚姻也是一座坟墓。”——收拾别里科夫遗物时,人们发现了写在写字台上的这句话。
【佳作赏析】
本文借鉴了《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夸张的手法,在原来的内容上进行了合理想象,把别里科夫胆小怕事、害怕变革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语言生动幽默,构思新颖别致,不失为一篇佳作。
【写作借鉴】
1.学语言描写
作者从教材出发,紧紧抓住别里科夫、华连卡的性格特征,分别为他们设计了富有个性的语言,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2.学神态描写
文章对别里科夫、华连卡、子爵等三人的神态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突出。
3.学构思
小说中别里科夫和华连卡是无法结婚的,但本文作者却另辟蹊径,别出心裁,描写了两人结婚后的情形。其构思之新奇,语言之幽默,实在令人赞叹。
4.学结尾
文章结尾巧妙引用“婚姻也是一座坟墓”,既交代了别里科夫的结局,又揭示了文章中心。
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
一、语言运用(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创作经典不可能________,绝佳题材与深刻思考的背后,往往是________的劳苦与探赜索隐的辛酸:无论是深入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都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砺精品。对于前者而言,需要备尝车马颠沛与风霜雪雨;对于后者而言,则要面对长时间的冷清孤寂,最后,还要承担难出佳作或者佳作不为人所识的风险。正如传世名著《红楼梦》,乃是曹雪芹以前半生呕心沥血为墨,( ),凭坚苦卓绝的心志换来的鸿篇巨制,却又只能以抄本流传,虽名动一时,亦________。直到程、高二人________整理出版一百二十回全本,又历经几度沉浮,才渐得享誉世界之地位——而对作者而言,这又只是无从得知的身后事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一帆风顺 挖空心思 众说纷纭 苦心孤诣
B.一帆风顺 搜肠刮肚 毁誉参半 苦心孤诣
C.左右逢源 搜肠刮肚 众说纷纭 费尽心机
D.左右逢源 挖空心思 毁誉参半 费尽心机
解析:选B。一帆风顺:船挂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左右逢源:指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也用以比喻为人圆滑,巧于应对。搜肠刮肚:形容用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挖空心思:想方设法,费尽心机(多含贬义)。毁誉参半:毁谤和赞誉各占一半。众说纷纭:纷纭,多而杂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费尽心机:挖空心思,用尽计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无论是深入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还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砺精品。
B.不但是深入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还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砺精品。
C.无论是深入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还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炼精品。
D.即使是深入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也还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砺精品。
解析:选A。B、D两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结合语境应该选用“无论……还是”。C项“磨炼精品”搭配不当。故选A。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后半生于惨淡经营中执笔
B.后半生中执笔于惨淡经营
C.于后半生惨淡经营中执笔
D.于后半生中执笔惨淡经营
解析:选C。根据前面的“以前半生呕心沥血为墨”陈述句式结构判断,应选“于后半生惨淡经营中执笔”。
4.把下面句子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写在横线上。(3分)
①因此,此时的俄国正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②此时,俄国新的革命高潮正在酝酿。③面对日益壮大的革命力量,沙皇当局便以强化国家机器来维持其统治地位。④《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9世纪90年代末。
答:
答案:④②③①
5.仿照下面的示例,从所提供的名人中任选一个,为其写几句话,要求与示例的格式、句式一致。(4分)
示例:契诃夫
讽刺,是你身上的血液/如针灸刺向疾病/轻轻一捻/变色龙与别里科夫都自羞无比
待选名人:鲁迅、巴尔扎克、莎士比亚
答:
解析:首先分析提供的示例。“讽刺”是契诃夫最主要的创作风格;“是你身上的血液”“如针灸刺向疾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变色龙”与“别里科夫”都是契诃夫作品中的经典形象。所以,无论选取哪位名人,仿写时均要考虑到他的创作风格和作品形象。此外,还要把握好句式特点。
答案:(示例)莎士比亚
批判,是你手中的利器/如闪电划向苍穹/微微一转/麦克白和夏洛克都汗颜无比
6.假设你就是医生契诃夫,正在给病人会诊,请你动手为别里科夫“会诊”一下,并填写一张“病历表”。(6分)
病 历 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婚姻状况:
症状:
病因:
病源:
病害:
答案:别里科夫 男 不详 希腊文教师 未婚 六神不安、脸色苍白、垂头丧气、战战兢兢 现实生活的刺激和惊吓 沙皇专制统治 辖制了别人,葬送了自己,阻挡了时代前进的步伐
7.别里科夫死了,你对他有什么评价?试为他拟写一段墓志铭,90字左右。(4分)
答:
答案:(示例1)可怜的别里科夫,你安息吧!与其痛苦地活着,不如以死亡来解脱。去天国寻找自由天地,别忘了丢掉那些沉重的套子,我想你会很快乐的!
(示例2)你的逝去并不能带走现实中的悲剧,无形的枷锁还牢牢地桎梏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无尽的黑暗还在笼罩着苍穹。你不过是沙皇专制下的一件牺牲品,但你却用全身力气扼杀人类文明进步的脚步。死亡,对你而言,本该是一种解脱,愿你的灵魂在天国得到洗礼。安息吧,可怜的人!
(示例3)恐惧、孤僻、多疑,是那个时代捏造了这样的你,是它主宰了你的思想,把你当奴隶。自由的人们不会嗔怪你,是时代把你装在套子里,它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8.介绍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指出漫画的寓意。(4分)
答:
答案:内容:漫画的主体是一个穿着雨靴、夹着雨伞、大衣领子高高竖起行走着的人,他上方的太阳发出灿烂的光芒。他头脑中始终在想着:“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寓意:讽刺了社会上一部分故步自封、因循守旧、阻止变革的人。
二、阅读提升(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小公务员之死
[俄]契诃夫
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坐在剧院第二排座椅上,正拿着望远镜观看轻歌剧《科尔涅维利的钟声》。他看着演出,感到无比幸福。但突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睛往上翻,呼吸停住了……他放下望远镜,低下头,便……阿嚏一声!他打了个喷嚏,无论何时何地,谁打喷嚏都是不能禁止的。庄稼汉打喷嚏,警长打喷嚏,有时连达官贵人也在所难免。人人都打喷嚏。切尔维亚科夫毫不慌张,掏出小手绢擦擦脸,而且像一位讲礼貌的人那样,举目看看四周:他的喷嚏是否溅着什么人了?但这时他不由得慌张起来。他看到,坐在他前面第一排座椅上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头和脖子,嘴里还嘟哝着什么。切尔维亚科夫认出这人是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他在交通部门任职。
“我的喷嚏溅着他了!”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虽说不是我的上司,是别的部门的,不过这总不妥当。应当向他赔个不是才对。”
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
“务请大人原谅,我的唾沫星子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
“没什么,没什么……”
“看在上天份上,请您原谅。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请坐下吧!让人听戏嘛!”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了,他傻笑一下,开始望着舞台。他看着演出,但已不再感到幸福。他开始惶惶不安起来。幕间休息时,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
“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宽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够了!……我已经忘了,您怎么老提它呢!”将军说完,不耐烦地撇了撇下嘴唇。
“他说忘了,可是他那眼神多凶!”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不时怀疑地瞧他一眼。“连话都不想说了。应当向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这是自然规律……否则他会认为我故意啐他。他现在不这么想,过后肯定会这么想的!……”
回家后,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了妻子。他觉得妻子对发生的事过于轻率。她先是吓着了,但后来听说布里扎洛夫是“别的部门的”,也就放心了。
“不过你还是去一趟赔礼道歉的好,”她说,“他会认为你在公共场合举止不当!”
“说得对呀!刚才我道过歉了,可是他有点儿古怪……一句中听的话也没说。再者也没有时间细谈。”
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刮了脸,去找布里扎洛夫解释……走进将军的接待室,他看到里面有许多请求接见的人。将军被围坐在其中,他已经开始接受呈文了。询问过几人后,将军抬眼望着切尔维亚科夫。
“昨天在‘阿尔卡吉亚’剧场,如果大人还记得的话,”庶务官开始报告,“我打了一个喷嚏,无意中溅了……务请您原……”
“什么废话!……天知道怎么回事!”将军扭过脸,对下一名来访者说,“您有什么事?”
“他不想说!”切尔维亚科夫脸色煞白,心里想道,“看来他生气了……不行,这事不能这样放下……我要跟他解释清楚……”
当将军接见完最后一名来访者,正要返回内室时,切尔维亚科夫一步跟上去,又开始嗫嚅道:
“大人!倘若在下胆敢打搅大人的话,那么可以说,只是出于一种悔过的心情……我不是有意的,务请您谅解,大人!”
将军做出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挥一下手。
“您简直开玩笑,先生!”将军说完,进门不见了。
“这怎么是开玩笑?”切尔维亚科夫想,“根本不是开玩笑!身为将军,却不明事理!既然这样,我再也不向这个装腔作势的人赔不是了!去他的!我给他写封信,再也不来了!真的,再也不来了!”
切尔维亚科夫这么思量着回到家里。可是给将军的信却没有写成。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这信该怎么写。只好次日又去向将军本人解释。
“我昨天来打搅了大人,”当将军向他抬起疑问的目光,他开始嗫嚅道,“我不是如您讲的来开玩笑的。我来是向您赔礼道歉,因为我打喷嚏时溅着您了,大人……说到开玩笑,我可从来没有想过。在下胆敢开玩笑吗?倘若我们真开玩笑,那样的话,就丝毫谈不上对大人的敬重了……谈不上……”
“滚出去!!”忽然间,脸色发青、浑身打战的将军大喝一声。
“什么,大人?”切尔维亚科夫小声问道,他吓呆了。
“滚出去!!”将军跺着脚,又喊了一声。
切尔维亚科夫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他一步一步退到门口。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他迷迷糊糊地回到家里,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咽了气。
9.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向布里扎洛夫将军前后进行了多达六次的“道歉”,而且一次比一次显得郑重、真诚而又卑怯、悲戚。
B.当切尔维亚科夫内心惶恐不安地把自己的失态告诉妻子时,她建议丈夫再次去向长官道歉,这说明在她的思想意识中,仍然有根深蒂固的奴性心理和等级观念。
C.小说从批判市侩意识的角度观察和反映生活,写出了丧失人格意识的奴性心理对于强权和暴力的恐惧与服从。
D.小说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思想庸俗、生活猥琐的小市民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痛恨,也表达了其对罪恶的等级制度的控诉。
解析:选A。A项,小说中切尔维亚科夫向长官布里扎洛夫将军前后进行的六次道歉并不真诚。
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美好的晚上”“心情美好”“无比幸福”写出了主人公在观赏歌剧时的轻松快乐,与后文他的心惊胆战形成鲜明对比。
B.妻子的反应在某种程度上与主人公的卑怯形成对比,劝主人公去道歉这一情节侧面烘托了切尔维亚科夫的性格特征。
C.小说灵活地运用了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这一典型形象。
D.小说的格调幽默诙谐,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喷嚏对主人公的影响,也使人物的心理变化逐步显现。
解析:选C。C项,没有外貌描写。
11.小说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概述。(4分)
答:
答案:切尔维亚科夫这一形象具有以下特点:①他因循守旧,畏首畏尾;②他惶恐忧郁,自卑脆弱;③他有获得尊重与认同的强烈愿望和平等意识;④他有对于强权与暴力的无奈屈从的奴性心理。
12.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公务员的死亡?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5分)
答:
答案:①从表面上分析,是一个喷嚏导致了小公务员的死。一个小公务员不小心将喷嚏溅到了坐在前排的将军级文官身上,他唯恐大将军会将自己的不慎视为粗野冒犯,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道歉,就是这执着地道歉,在遭遇大将军的不耐烦与呵斥后使他一命呜呼。②从性格上分析,是胆怯和懦弱导致了他的死亡。③从社会制度上分析,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关系是造成小公务员之死的根本原因。大将军比小公务员地位高,地位的悬殊给小公务员在精神上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导致了小公务员的恐惧和死亡。
【延伸讨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装在套子里的人》在主旨、人物形象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组讨论,推举代表发言:
(1)主旨方面:
(2)人物形象方面:
[我的理解] (1)主旨方面:两篇课文都通过两个主人公的命运,反映了二者所处的时代特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通过林冲这个不管从其社会地位还是个人性格方面看都完全不可能造反的人,最终铤而走险,上了梁山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
《装在套子里的人》通过别里科夫这个小人物的一系列具有喜剧特点的活动,用一种辛辣嘲讽的口吻,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再也不能照这样生活下去”,契诃夫在作品中借兽医伊凡·伊凡尼奇的口道出了当时要求变革的社会情绪。
两篇课文都反映了各自所在的社会的黑暗面,作者都具有一定的反抗意识。
(2)人物形象方面:林冲和别里科夫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两个作者创造出来的不同人物形象,却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当面对不公正的社会现实时两人都选择了逃避与退让,都是黑暗社会的受害者。林冲的逃避与退让,在课文中表现得十分明显,高俅要为自己的干儿子夺占林冲之妻,设下天罗地网,一定要将林冲置于死地,逆来顺受的林冲一忍再忍,一让再让。
别里科夫的逃避与退让,在课文中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我们只要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别里科夫其实一直在忍耐。套子的力量是很大的,它统治着整个社会并且禁锢着人的心灵,扭曲着人的性格,站在人物性格发展的角度看,别里科夫刚开始一定不愿意将自己装在套子里,他对不公正的社会也应该有所反抗,但最终他是彻底妥协了,变得逆来顺受。两人都是当时社会的受害者。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