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促织 教案(自主预习+课文探究+拓展延申+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4.1 促织 教案(自主预习+课文探究+拓展延申+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30 09:4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促 织
自主预习
文化传承与理解
?平“语”近人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典出] 汉·刘向《说苑·政理》
[释义] 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情,不如亲眼所见的;亲眼所见,又不如亲自尝试去做的。
[原文] 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解读] 无论为学还是为政,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探索,才能发现真问题,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官为政,仅仅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文件,是不可靠的,如此拍脑袋做决定,更是会贻误大事的。为政者要真正了解社情民意,必须深入基层,亲自到社区村庄和群众交流交心。只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做出切实可行的决策方案。
?诗海拾贝
促 织
杜 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赏析】 人们常常把鸣叫声当作动物的语言,所以听到反复不断的鸣叫声,就自然认为那是在不断地诉说着什么,或要求着什么,把它想象成无休止的倾诉。杜甫在秦州的几个月,正是促织活动的时候。傍晚、清晨,特别是不眠之夜,他都是在促织的鸣叫声中度过的。诗人久客在外,本来就感到凄凉,被促织声一激,往往不禁泪下。这首诗,就是诗人当时忧伤感情的真实写照。起句正面点明促织声,以“甚微细”与第二句的“何动人”构成对比,衬托哀音的不同寻常。三、四句和五、六句,在修辞上构成两对“互文”。就是说:促织在野外草根里、在屋内床底下,总是鸣声不断;而不论在什么地方鸣叫,总和不得意的诗人的心情是互相接近的。听到它的叫声,长期客居外乡的人不得不流泪,再也无法安睡到天明;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被哀鸣之声惊醒,陪着促织洒下泪水。这种“互文”格式的使用,用表面上的两层意思抒写了交互着的四层意思,能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最后两句以“悲丝”“急管”同促织的鸣叫相比较,而以促织叫声“天真”、不受礼俗影响作结,写促织的哀音是任何乐器的演奏都无法比肩的,把“哀音何动人”写到了极点,更加烘托出诗人的思乡愁苦之情。
?主题时文
新时代是“正”时代:要留清气满人间
新时代,“正”时代之谓也。今天的中国,走的是人间正道,求的是康庄未来;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行的是光辉真理,为的是天下归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让每一位老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道路正、制度正、理论正、文化正、改革正、人心正,托举起焕然一新的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带给人们无比磅礴的信心和力量。
“万物尽秋气,一室难为春。”鸦片战争前夕,藏书家顾沅目睹清王朝的衰朽腐败,预感内忧外患即将到来,遂集录历代忠臣义士诗歌,刊印了二十卷的《乾坤正气集》,以图“革顽懦”“资劝惩”。然而在一个举世浑浊、邪佞横行的时代,少数人的清醒和正派,怎能力挽国运之颓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政治追求,也是中国逆转衰颓命运、实现复兴梦想的关键所在。“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新民主主义之路,才是自己唯一的光明前途。”当年,多少民主人士放弃国民党高官厚禄的诱惑赶赴解放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这是历史的回声,也是现实的写照。
我们身处的这个“正”时代,根源于党自身的正气充盈。五年全面从严治党,正气上升,清风扑面。干部感慨党内风气“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党员评价共产党是“腐败分子的克星,全国人民的福星”,百姓对比干部下乡“过去趾高气扬,如今满脸微笑”。党的十九大宣示,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正可谓“草木蔓发”。
我们身处的这个“正”时代,绽放于全社会的正气上扬。美国专家罗伯特·库恩直言:“反腐败行动是中国共产党从历史、国家治理的高度出台的重要决定,这有助于党的建设,也为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好转、商业环境改善提供了支持。”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心与民心的“一次握手”。党内清风正气不断聚集,催化社会风尚的“聚合反应”,激发向慕清廉、弘扬正气的“人心政治”。新时代的中国崇德向上,正可谓“春山可望”。
“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鼙鼓已闻,良将安在?激发新气象新作为,砥砺敢担当的宽肩膀和能成事的真本领,伟大事业呼唤实干家、行动派。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成第一等事业,“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伟大时代呼唤大写人生、快意心胸。“共产党就是代表人类正气的”,舒展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方可不负初心、不负时代。新时代再出发,书写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时代气象,唱响行大道、走正道的“正”时代正气歌,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这一代共产党人,舍我其谁?!
身处一个正气浩荡的新时代,是我们的幸运,我们迈出的每一步也都将是新的历史。正像马克思所畅想的那样,“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文学常识
一、作者档案
【简历】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作品】 小说集《聊斋志异》
【评价】 郭沫若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二、背景链接
《促织》写的是明代宣德年间发生的事,其实大有深意。“宣德治世,宣宗令主……顾以草虫纤物殃民至此耶?抑传闻失实耶?”这是跟作者同时代的诗坛宗师王渔洋写在《聊斋志异》手稿本上的一条评语。王渔洋为什么要强调宣德年间是“治世”,宣宗是“令主”即“明君”呢?显然他的用意,是要提醒读者读《促织》时要联系眼前的现实。
康熙年间也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也被视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亁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令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时“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
三、文化常识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倾力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逸事。作者巧妙地通过谈狐说鬼的方式,托笔幻想,寄意现实,批评当时,揭露社会多方面的黑暗现实,赞美了青年男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精神,抒发了作者自己满腔的“孤愤”。郭沫若曾题蒲松龄故居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题联:“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这些对联简明而生动地道出了《聊斋志异》的文学特点。
语言文字构建
一、认读字音
1.迂讷(nè) 2.裨益(bì) 3.爇香(ruò)
4.翕辟(xī) 5.藁葬(gǎo) 6.觇视(chān)
7.惭怍(zuò) 8.邑庠(xiáng) 9.蹄躈(qiào)
10.不啻(chì) 11.惙然(chuò) 12.龁(hé)
13.蠹(dù)
二、积累名句
(一)课内名句
1.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2.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3.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4.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二)相关名句
蒲松龄名句
1.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2.泪中为写相思字,写到相思泪转多。
3.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4.达人观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为乐,死之为悲?
5.始知千里之物,狐能摄政,而不敢终留也。
6.置身青云无忘贫贱,此其所以神也。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哉?
7.宴笑友朋多,患难知交寡。
课文探究
总揽全局
【活动设计】
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的?
答:                                    
                                    
[明确] 促织。
2.根据文章内容为文章划分层次,紧扣线索给每段文字加一个标题。
答:                                    
                                    
[明确] 征促织——捕促织——卜促织——得促织——失促织——化促织——斗促织——进促织——议促织
3.活动总结
精钻细研
【活动设计】
一、诵读开端部分(第1段),完成以下各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令以责之里正 ________________
(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________________
(4)昂其直,居为奇货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尚:崇尚,喜好 岁:每年 (2)责:责令 (3)游侠儿: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4)昂:抬高 直:“直”同“值”,价值
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译文:                                    
                                    
(2)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译文:                                    
                                    
[明确] (1)(县令)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省略句)
(2)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3.第1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明确] (1)第1段交代故事的背景:祸患起于宫廷,官员为满足宫中斗蟋蟀之乐而“岁征民间”,一头促织会带来“倾数家之产”的后果。围绕着征集促织,充分地表现了官府的贪鄙,“游侠儿”的居奇,里胥的刁滑。(2)故事背景的简要交代为全文做了铺垫。
二、诵读发展部分(2~4段),完成以下各题。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薄产累尽 ________________
(3)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早出暮归 ________________
(5)成然之 ________________
(6)旬余,杖至百 ________________
(7)两股间脓血流离 ________________
(8)成妻具资诣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问者爇香于鼎,再拜 ________________
(10)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________________
(11)成益愕 ________________
(12)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________________
(13)以塞官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操:从事 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售:考取秀才 (2)尽:形容词用作动词,耗尽 (3)会:恰逢 敛:勒索 (4)早、暮: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5)然: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 (6)杖:名词作动词,打板子
(7)离:同“漓”,淋漓 (8)具:准备 资:礼钱 诣:到、前往 (9)再拜:拜了两次 (10)翕辟:开合。翕,合。辟,开 (11)益:更加 (12)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装 拱璧:大璧,指极为珍贵的东西 啻:比得上 (13)塞:充抵 责:动词作名词,差役,差使
5.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译文:                                    
                                    
(2)折藏之,归以示成。
译文:                                    
                                    
(3)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译文:                                    
                                    
(4)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译文:                                    
                                    
[明确] (1)(成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省略句、被动句)
(2)(成名的妻子)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把(它)交给成名看。(省略句)
(3)成名反复思索,恐怕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吧?(固定句式“得无……耶”)
(4)(他)急忙扑过去捉它,(蟋蟀)跳进了石洞。(他)用细草撩拨,(蟋蟀)不出来;又用竹筒取水灌进石洞里,(蟋蟀)才出来,形状极其俊美健壮。(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6.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部分先点明成名充“里正”是受里胥的陷害,以至家业败落,“薄产累尽”。
B.面对征促织,他既“不敢敛户口”,又“无所赔偿”,形势逼迫下,只好自行捕捉,又无所得,苦受杖刑,只有“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C.“求神问卜”是在无望中寻求生路。“能以神卜”的女巫竟有“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的灵验,引出成妻问卜,由此推动情节的发展。
D.成妻得画,按图苦搜,终获佳品,“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解脱苦难有了希望,至此第一层波澜趋向平息。
[明确] 选D。是成名得画,按图苦搜。
7.《聊斋志异》用词精练主要表现在对动词的运用十分恰当上。请在本部分任选一处赏析。
答:                                    
                                    
                                    
                                    
[明确] 如第3段:“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这一部分运用动作描写,仅用二十余字,就清楚地记叙了成妻求虫的全过程。
又如第4段:“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这一段描写,作者去芜存杂,突出动作性,通过“逐”“蹑”“扑”“掭”“灌”“视”“笼归”等词,把成名捕虫的全过程描绘得纤毫毕现,如在眼前。
三、诵读高潮部分(5~7段),完成以下各题。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窃发盆 ________________
(2)虫跃掷径出 ________________
(3)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 ________________
(4)儿涕而出 ________________
(5)如被冰雪 ________________
(6)夫妻向隅 ________________
(7)近抚之,气息惙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顾
①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________________
②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________________
(9)自昏达曙,目不交睫 ________________
(10)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 ________________
(11)成以其小,劣之 ________________
(12)思试之斗以觇之 ________________
(13)径造庐访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而高其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虫跃去尺有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发:打开 (2)掷:腾跃 (3)而:同“尔”,你的 (4)涕:流着泪 (5)被:同“披”,覆盖 (6)向:面对 (7)近:形容词用作动词,走近 惙然:气息微弱的样子 (8)顾:①看,环视 ②转折连词,相当于“但” (9)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指睡觉 (10)觇视:窥视,探看
(11)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劣 (12)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13)径:直接 造:到
(14)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 直:同“值”,价值
(15)有:同“又” 咫:八寸
9.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译文: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译文:                                    
                                    
(3)少年大骇,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译文:                                    
                                    
(4)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译文:                                    
                                    
[明确] (1)(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的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2)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定语后置句、省略句)
(3)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主人报捷一样。(省略句)
(4)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省略句)
10.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获虫的喜悦和对虫的珍爱,为成子的误毙促织做了衬笔。“儿惧”,母亲“面色灰死”,说明事关身家性命,而“死期至矣”一语,暗扣后文的“得其尸于井”。
B.本部分成名的情感变化了三次:由惊怖(“如被冰雪”)到“怒索儿”,得尸于井又“化怒为悲,抢呼欲绝”,这惊、怒、悲的一系列感情变化,更增强了悲剧气氛。
C.文章写了小蟋蟀的形状、动作,又写了“壁上小虫忽跃落衿袖间”,对成名似乎有感情,以此表明促织的异乎寻常,暗与成子化身促织相呼应。
D.成子投井自杀的悲剧,其原因不过是毙一蟋蟀,这充分反映了官府贪暴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之深。
[明确] 选B。本部分成名的情感变化了五次:由惊怖(“如被冰雪”)到“怒索儿”,得尸于井又“化怒为悲,抢呼欲绝”,然后又转入深深的忧虑(“相对默然,不复聊赖”),后得虫试斗,“成益惊喜”。这惊、怒、悲、忧、喜的一系列感情变化,更增强了悲剧气氛和传奇色彩。
11.本部分运用了哪些技巧来写促织的才能?请简要赏析。
答:                                    
                                    
                                    
                                    
[明确] 小说写促织的善斗,采用了衬托、对比、夸张的手法。“蟹壳青”的斗无不胜、“庞然修伟”,与成名的促织“伏不动,蠢若木鸡”形成对比,给人造成一种小虫怯懦无能的印象,增加了紧张气氛。然后情况一变,小虫“暴怒,直奔”,“腾击”“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这一系列动作展示了小促织的勇敢善斗,少年从“笑”到“骇”的表现又从侧面做了渲染。然而在这时,小说又掀起波澜:鸡的出现和“径进以啄”,形成极其危急的情势,而小虫以其机敏,出人意料地将鸡制伏,进一步以夸张笔法显示了促织的神奇本领。
四、诵读结尾部分(8~9段),完成以下各题。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翼日进宰 ________________
(2)细疏其能 ________________
(3)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益奇之 ________________
(5)抚军亦厚赉成 ________________
(6)裘马过世家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民日贴妇卖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 ________________
(10)仙及鸡犬 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翼日:次日。翼,同“翌” (2)疏:陈述 (3)举:全 右:古义:在上,古代以右为尊;今义:与“左”相对 (4)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觉得……奇特
(5)赉:赠送,赏赐 (6)裘:穿的皮衣 马:驾车的马 (7)日:每天 贴:抵押 (8)贫:形容词作动词,受穷 富:形容词作动词,变富 (9)责:责罚 (10)仙:成仙
13.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译文:                                    
                                    
(2)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译文:                                    
                                    
[明确] (1)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蟋蟀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省略句)
(2)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上报了。
14.下列对文中的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抚军:官名,巡抚的别称,总管一省民政和军政的高级官员。
B.学使:提督学政(学台),是专管教育和考试的官。
C.庠:学校。
D.牛羊蹄躈各千计:意思是家中有牛羊各几百头。蹄躈,亦作“蹄噭”,古时用以计算牛羊的头数。
[明确] 选D。古时用以计算牲畜的头数。
15.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名献促织,宫中试斗进一步展示了小虫非凡的才能,成名因得厚赏而成巨富。
B.成子复苏之后“自言身化促织”的交代点明了神异促织的来历,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同时也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C.“异史氏曰”的一段文字是成名最后的心得,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寄讽谏之旨。
D. 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明确] 选C。“异史氏曰”的一段文字是蒲松龄对故事所做的评论。
16.作者为什么要以喜剧的形式来写人间悲剧?这样会不会削弱了文章原本要表达的效果?
答:                                    
                                    
                                    
                                    
[明确] 这样并没有削弱文章的表达效果。化悲剧为喜剧体现出小说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取材特点。
(1)成名夫妻由求神问卜得佳虫——这个情节提炼自现实生活,旧时人们陷入绝境,往往寄希望于求神问卜。作者虚构这个虚幻情节,正曲折地反映了成名夫妇实际上已无生路。
(2)成名的儿子魂化蟋蟀而且轻捷善斗——魂化蟋蟀本不可能,但这个虚幻情节却有着震撼人心的揭露、批判力量。其意图在于证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民命如小虫。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反而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试想,一个九岁的孩子,经历着多么大的肉体和精神折磨,这比成名夫妻的身陷绝境,更使读者感到心情沉重。
(3)结尾的喜剧结局——既然魂化蟋蟀不可能,那成名一家的摆脱厄运、裘马扬扬也就纯属幻想。但这个情节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的腐朽性,令读者自会联系当时官场的黑暗现象。
由此可见,将人间悲剧化为喜剧,非但没有削弱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力量,反而蕴含着更为深沉的悲哀。以喜写悲,非但不能让人开心,反而更让人觉得沉痛。这里寄托了作者对成名的同情,对腐朽的封建统治者的谴责。
见仁见智
【活动设计】
有的学者认为《促织》谴责和讽刺了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封建取士制度。你能否从本文及相关内容中找到支持这种说法的依据?
[我的理解] 观点一:蒲松龄的书生身份支持这种说法。蒲松龄在当时是一介书生,他十九岁就考中了秀才,但其后屡试不第。以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有多少愁苦和忧愤,恐怕只有寒窗苦读的蒲松龄自己才会体会得到。《促织》中的成名“操童子业,久不售”,他不仅默默无闻,而且穷困潦倒,惨遭责打,忧闷欲死。他的这种遭遇与蒲松龄的遭遇很相似。但成名因为进贡了一只奇异的促织一举成名,富贵起来,而蒲松龄却没有如此的机遇。这样一种价值颠倒的现象,再加上主人公“成名”(取“因科举而成就大名”之意)的命名,就使其有了社会象征意义,也就有了对封建取士制度虚伪性的批判和对其欺骗性的揭露、讽刺之深意。
观点二:文本的语义逻辑可支持这种说法。读《聊斋志异》,读者会注意到有些篇尾“异史氏曰”的评论。实际上,“异史氏曰”一类的话常常是蒲松龄用来传达自己的写作主旨的,它应该成为读者理解《聊斋志异》文旨的依据。《促织》的篇尾亦有“异史氏曰”,我们可将其看作对本篇主旨的传达。理解这段话的意蕴,关键在于对“以蠹贫”的理解。“蠹”这个词是用来比喻什么的呢?在课下注释中,“蠹”的词义为“蛀虫,这里用来比喻胥吏”。成名没有进贡促织时,“操童子业,久不售”,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考中,因而被胥吏侵害。进贡促织,官吏“嘱学使俾入邑庠”,不用读书也能中秀才。在“异史氏曰”这部分中,“以蠹贫,以促织富”一句,意在说明:成名因为胥吏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促织而富有,以致“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这种强烈的对比艺术和含蓄的曲笔艺术,谴责和讽刺了作者生活的时代的封建取士制度。
【参考译文】
  
  
拓展延伸
辨析省略句
【考点对接】
省略句,指句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如“岁征(之于)民间”,又如“试使(之)斗而才,因责(之)常供。令以(之)责之(于)里正”。省略句有承前省略、承后省略、省略宾语、对话省略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省略句主要有五种形式:
省略句的类型 例 句
省略主语 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省略谓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宾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省略介词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
省略兼语 以相如功大,拜(其)为上卿
【考题印证】
(2018·高考浙江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译文:                              
                                    
解析:该句前缺主语,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主语“颜太初”。
答案:(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
【参考译文】
鲁地人颜太初,字醇之,常常对这种情况感到愤怒。他诵读古代圣王的典籍,不研究章节字句,一定探求到其中的道理才罢休。(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如果)他自身同一般的乡党没有什么两样,在他的身外就
不可能发扬光大。不能发扬光大,先王的道义就如同被隐藏而晦暗不明了,于是探求国家政治风俗的得失,创作诗歌文章来宣扬先王之道。
【课内挖掘】
《促织》讲成名一家为了捉一只蟋蟀应付官差,害得爱子几乎惨死。后儿子魂化蟋蟀,所向无敌,献给皇上,成名因此骤然富贵。而成名一家的悲欢经历全因为天子喜欢促织。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适用话题] 管理 民生 教训
【运用范例】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或民富国强,或民不聊生。
蒲松龄写妖写鬼入木三分,众所周知,他的《促织》一文便讲述了考不上秀才的成名被点名要求上供促织,他因上供促织倾家荡产,在他经历了寻虫、求虫、养虫、失虫、得虫、斗虫、献虫后,意外地获得荣华富贵的故事。在此过程中,他甚至差点儿失去了他的儿子。
为什么一只虫子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放眼看当时的社会背景,统治者好斗虫,权大位高者、追逐名利者为讨好皇帝进献虫,导致斗虫成风,整个统治阶级政风腐败。这一切,只因统治者的个人喜好。一个人的喜好,使平民为此受尽苦难。
纵观历史长河,这样的历史教训不止一次两次。正因为楚王好细腰,宫廷太监、宫女、嫔妃甚至臣子都不敢进食,只求细腰,酿成宫中人并非自然死亡而是饿死的悲剧。
熟悉《水浒传》的人没有不知道“花石纲”的。皇帝爱玩,喜欢奇珍异宝、古木怪石,如果哪一家有什么东西“有幸”被皇帝或者更多地打着皇帝旗号的官吏们看上,便注定了家无宁日。官吏们还驱使役夫挖山找石,运送时征用商船,凿城断桥,拆堤毁坝,劳民伤财。“花石纲”成为北宋灭亡的导火索。
统治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政策,都应谨慎,都必须以天下为己任,以江山社稷为重任。
【美文鉴赏】
促织秋语三味
每逢金秋,在住家附近的草丛中、街旁绿地的深处、公园林间的山石旁,总会听到雄性蟋蟀的鸣叫。蟋蟀“颜值”高,鸣声凄美且富有灵性,颇受人们怜爱。我国不少著名作家都对蟋蟀情有独钟,以其为素材,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促织》,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被迫上供蟋蟀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作者对受欺凌迫害百姓的深切同情。尤其是成名之子魂化蟋蟀的神来之笔,既奇崛又凄楚。而“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之得胜之鸣,更堪称耐人寻味的悲壮之歌。
鲁迅先生在其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将蟋蟀的叫声加以美化、诗化,将儿童对昆虫发出的音乐美的痴迷渲染到极致:“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小小的昆虫俨然成了演奏家。蟋蟀鸣叫靠的是双翅摩擦发声,以弹琴喻之,形象生动,自然贴切。蟋蟀的鸣叫亮而不噪,重复而不单调,优美而不炫美;独唱清新空灵,合唱音韵丰富成交响。
每读鲁迅先生关于蟋蟀的美文,我便会生出时光不可逆的嗟叹。金色童年与小伙伴在草丛中无忧无虑听蟋蟀弹琴的快乐时光,撩拨着我老迈而迟钝的思绪。往日美好亲吻大自然小生灵的“稚”记,却难抚慰现实“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孤寂。正在上小学的孙子本应有个轻松的国庆、中秋假期,这亦可成为我带着他走进公园旧梦重温,共听蟋蟀弹琴的良机,可儿媳一句“提高班还上不过来呢”的提醒,令我欲言又止。
蟋蟀又名促织(亦称趋织),寓秋后天气渐凉,其便以翅鸣发出声明(鸣),督促人们纺纱织布制作棉衣,以抵御寒冬来袭。《尔雅·释虫》曰:“蟋蟀,蛩。”郭璞注:“今促织也。”有的地方将促织喻为纺织娘。这又让我想起上小学时课本上的一首抨击旧社会的民谣:“纺织娘,没衣裳;泥瓦匠,住草房;织席的,睡凉炕……”如今,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大大改善了。
蟋蟀俗称“百日虫”,它在竭力提示人类勤织迎寒的同时,其生命却与我们渐行渐远。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天津时调表演艺术家王毓宝在《秋景》中的唱词:“虽然它有翅不能腾飞,严霜一打把它的命儿追。”蟋蟀在为草野传递“正能量”的同时,却为自己唱响了凄美的挽歌。其身生双翅不为“飞黄腾达”,只为“信息传达”。
蟋蟀的虫体还可入药。鲁迅在《父亲的病》中说,他父亲患水肿病,请名医开药方,方中有“蟋蟀一对”。小注:“要原配,即本在一巢中者。”鲁迅奚落道:“似乎昆虫也要贞洁,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中国药用动物志》载,蟋蟀药名为将军、秋虫,捕获后用开水烫死晒干或烘干,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看来,小小蟋蟀是有令人敬佩的献身精神的。
品味蟋蟀秋鸣清纯的乐动,我们呼唤童真稚趣的延承;品味促织翼鸣的励勤鼓动,我们应为自己由于懈怠将曾经的机缘轻弃而懊悔;品味秋虫晚秋谢幕曲的悲壮,我又想起乒坛前世界单打冠军容国团关于“人生能有几回搏”之珍惜韶光的启问。
【佳作赏析】
以物入文,物语即情语,本文就是很好的例证。此文以蟋蟀为线,纵横古今,展开联想,形散神聚,感悟人生。
【写作借鉴】
1.学标题
标题有物,有时间,“三味”统领全篇。
2.学开头
本文开篇切入巧妙,触物联想,以“我国不少著名作家都对蟋蟀情有独钟,以其为素材,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引领下文。
3.学结构
题目是“三味”,文章就是用蟋蟀的“悲壮之味”“时光之味”“劳动之味”三味构建全文。
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一、基础巩固(3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昂其直,居为奇货
B.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
C.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
D.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解析:选D。A.“直”同“值”;B.“裁”同“才”;C.“翼”同“翌”。
2.下列对加点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用笼子,名词作状语
B.旬余,杖至百        用杖打,名词活用为动词
C.成以其小,劣之       认为……低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而高其直          认为……高,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解析:选D。高:使……高,抬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下列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归以示成
(2)各各竦立以听
(3)宫中尚促织之戏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1)和(2)相同,(3)和(4)也相同。
B.(1)和(2)不同,(3)和(4)也不同。
C.(1)和(2)不同,(3)和(4)相同。
D.(1)和(2)相同,(3)和(4)不同。
解析:选B。(1)以:介词,把。(2)以:连词,而,表修饰关系。(3)之:助词,的。(4)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令以责之里正      判断句
B.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被动句
C.覆之以掌,虚若无物 状语后置句
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定语后置句
解析:选A。A项为省略句,令以(之)责之(于)里正。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王教授是唐诗研究的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髙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C.本报衷心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
D.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楷模。
解析:选D。A.“抛砖引玉”运用不得体,“抛砖引玉”是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B.“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C.“呼吁”用于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用在此处,不得体,应改为“欢迎”。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菟丝子是一种典型的寄生植物。菟丝子的寄生会造成作物减产,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是菟丝子深入寄主,获取生长所需的一切;二是缠绕在寄主叶片上,影响其光合作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不得不说说它的神奇武器——吸器,菟丝子通过吸器形成寄生。菟丝子除了转运寄主营养,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看来,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菟丝子窃取寄主的营养,但是也能帮寄主除去病菌。
答案:①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 ②菟丝子是怎么实现寄生的呢 ③也能转运寄主的病菌
7.赏析《聊斋志异·王子安》中的“异史氏曰”片段,先认真理解,再筛选重要信息回答问题。(7分)
王 子 安
蒲松龄
异史氏曰:秀才入闱①,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②,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闱场也,神情惝恍,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③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意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④。忽然而飞骑传入,报条无我。此时神情猝变,嗒然若死⑤,则似饵毒之蝇⑥,弄之亦不觉也。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⑦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⑧,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如此情况,当局者痛苦欲死,而自旁观者视之,其可笑孰甚焉?
【注】 ①闱:考场。②孔孔伸头:供考生用的,以木板隔开的像蜂房一般的一间间房舍,到处有孔洞,监考官可从孔洞中窥视考生。③迨:等到。④似被絷之猱:好像被人用绳子捆住的猴子似的。⑤嗒然若死:十分失意,垂头丧气好像将死的样子。⑥似饵毒之蝇:像吃了毒物的苍蝇。⑦司衡:阅卷的考官。⑧进我者:诱惑我的人。进,即向我进言,劝说我。
异史氏给秀才参加科举考试打了七种比方,这七个比方生动地描绘出他们的形象。请以时间为序摘要回答:
①“初入”时:(7字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唱名”时:(7字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归号舍”:(16字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④“出闱场”:(16字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迨望报”时:(15字内)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⑥“报条无我”时:(15字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日渐远”时:(14字内)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
②“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
③“归号舍”: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
④“出闱场”:神情惝恍,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
⑤“迨望报”时:草木皆惊,梦想亦幻,似被絷之猱;
⑥“报条无我”时:神情猝变,嗒然若死,似饵毒之蝇;
⑦“日渐远”时: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鸠。
8.某班举办“经典作品评介”活动,每位同学都写了书评,在班内交流。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在下面提供的信息之间加上一段衔接性的文字。(5分)
某同学评介《红楼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主持人:                                    
某同学评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答:                                    
                                    
                                    
解析:添加“衔接性文字”是语言运用中的常规题目。所谓“衔接性文字”就是过渡语,要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承上”应概括《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要内容,“启下”应概述出《聊斋志异》一书的主要内容或艺术特色。
答案:(示例)刚才我们聆听了两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他们而感伤,不管是宝黛爱情,还是罗朱爱情,都受到了社会的影响与制约,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如何打破社会的束缚呢?需要我们的斗争。下面让我们走进蒲松龄为我们创造的狐鬼人神的世界,去体味那“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艺术魅力吧!
二、阅读提升(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鸮 鸟①
蒲松龄
长山杨令,性奇贪。康熙乙亥间,西塞用兵,市民间骡马运粮。杨假此搜刮,地方头畜一空。周村为商贾所集,趁墟者车马辐辏。杨率健丁悉篡夺之,不下数百余头。四方估客,无处控告。
时诸令皆以公务在省。适益都令董、莱芜令范、新城令孙,会集旅舍。有山西二商迎门号诉,盖有健骡四头,俱被抢掠,道远失业,不能归,哀求诸公为缓颊也。三公怜其情,许之。遂共诣杨。杨治具相款。酒既行,众言来意,杨不听。众言之益切。杨举酒促釂②以乱之,曰:“某有一令,不能者罚。须一天上、一地下、一古人,左右问所执何物,口道何词,随问答之。”便倡云:“天上有月轮,地下有昆仑,有一古人刘伯伦。左问所执何物,答云:‘手执酒杯。’右问口道何词,答云:‘道是酒杯之外不须提。’”范公云:“天上有广寒宫,地下有乾清宫,有一古人姜太公。手执钓鱼竿,道是‘愿者上钩’。”孙云:“天上有天河,地下有黄河,有一古人是萧何。手执一本《大清律》,他道是‘赃官赃吏’。”杨有惭色,沉吟久之,曰:“某又有之。天上有灵山,地下有泰山,有一古人是寒山。手执一帚,道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众相视觍③然。忽一少年傲岸而入,袍服华整,举手作礼。共挽坐,酌以大斗。少年笑曰:“酒且勿饮。闻诸公雅令,愿献刍荛④。”众请之,少年曰:“天上有玉帝,地下有皇帝,有一古人洪武朱皇帝。手执三尺剑,道是‘贪官剥皮’。”众大笑。杨恚骂曰:“何处狂生敢尔!”命隶执之。少年跃登几上,化为鸮,冲帘飞出,集庭树间,四顾室中作笑声。主人击之,且飞且笑而去。
异史氏曰市马之役诸大令健畜盈庭者十之七而千百为群作骡马贾者长山外不数数见也圣明天子爱惜民力,取一物必偿其值,焉知奉行者流毒若此哉!鸮所至,人最厌其笑,儿女共唾之,以为不祥。此一笑则何异于凤鸣哉!
(选自《聊斋志异》)
【注】 ①鸮(xiāo)鸟:猫头鹰。②釂(jiào):把杯中的酒喝干。 ③觍(tiǎn):羞愧,尴尬。 ④刍荛(chú ráo):谦辞,指自己的言辞。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异史氏曰/市马之役/诸大令健畜盈庭者十之七/而千百为群作/骡马贾者长山外/不数数见也/
B.异史氏曰/市马之役/诸大令健畜/盈庭者十之七/而千百为群作/骡马贾者/长山外不数数见也/
C.异史氏曰/市马之役/诸大令健畜盈庭者/十之七/而千百为群/作骡马贾者长山外/不数数见也/
D.异史氏曰/市马之役/诸大令健畜盈庭者十之七/而千百为群/作骡马贾者/长山外不数数见也/
解析:选D。根据语意断句即可。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康熙乙亥, 年号纪年法,清朝使用该年号从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共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B.商贾,古代对商人的称呼,释为行商坐贾,行走贩卖货物为商,坐着出售货物为贾,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C.少年,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D.《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解析:选A。康熙乙亥,康熙是年号纪年法,乙亥是干支纪年法。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县令借口行酒令,实际上是暗示其他几位县令少管闲事。
B.本文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对贪官污吏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C.作者认为“圣明天子爱惜民力,取一物必偿其值”,由衷表现了对皇帝的高度赞扬。
D.与《促织》相似,本文也极为典型地使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
解析:选C。“由衷表现了对皇帝的高度赞扬”错。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少年跃登几上,化为鸮,冲帘飞出,集庭树间,四顾室中作笑声。(4分)
译文:                                    
                                    
(2)圣明天子爱惜民力,取一物必偿其值,焉知奉行者流毒若此哉!(4分)
译文:                                    
                                    
答案:(1)青年人跳上桌子,变成猫头鹰,冲出帘子飞出去了,落在院子的树上,扭头看着屋内发出笑声。
(2)圣明的天子爱惜民力,征取一样东西一定补偿它的价值,哪里知道执行的人流布祸患到如此地步呢!
13.本文用艺术变形来反映生活,有什么效果?(3分)
答:                                    
                                    
答案:作者用形变了的事物来反映现实和他对现实的见解与评价,用猫头鹰来讪笑贪官,令人读之一笑,耐人寻味。
【参考译文】
长山县的杨县令,性格非常贪婪。康熙乙亥年间,朝廷在西部边塞平定叛乱,买民间的骡马运粮。杨县令借这个机会搜刮,把本地的牲畜掠夺一空。周村是各地商贾云集的地方,各地赶来做买卖的车马都汇集在这里。杨县令率领凶悍的士兵把骡马全都抢夺过来,不下好几百头。各地的商人,没有地方控告他。
当时各县县令都因公务在省城。刚好益都县的董县令、莱芜县的范县令、新城县的孙县令,一起住在同一所旅舍。有山西的两个商人对着门哭诉,说他们有四头壮健的骡子,都被抢走了,他们离家路远,做不成买卖,又不能回家,哀求几位县令替他们求情。三位县令很同情他们,就答应了。三人就一起去拜访杨县令。杨县令摆酒款待他们。酒宴已经开始,众人说明来意,杨县令不听从。众人说得更加恳切。杨县令举起酒杯以劝大家喝酒来打断话头,说:“我有一道酒令,说不上来的人要罚酒。要说出一个天上的东西、一个地下的东西、一个古人,左右两边的人问这人拿的是什么东西,嘴里说的是什么话,要随问随答。”就第一个说:“天上有月轮,地下有昆仑,有一古人刘伯伦。左边的人问手拿什么东西,回答说:‘手拿酒杯。’右边的人问嘴里说什么话,回答说:‘酒杯之外的事不须提起。’”范县令说:“天上有广寒宫,地下有乾清宫,有一古人姜太公。手拿钓鱼竿,说道‘愿者上钩’。”孙县令说:“天上有天河,地下有黄河,有一古人是萧何。手拿一本《大清律》,他说道‘赃官赃吏’。”杨县令的脸上有惭愧的神色,沉吟了许久,说:“我又有了。天上有灵山,地下有泰山,有一古人是寒山。手拿一把扫帚,说道‘各人自扫门前雪’。”众人互相看了看,十分尴尬。忽然一个年轻人昂首阔步走了进来,衣服华丽整齐,对大家拱手行礼。大家一起拉他入座,用大酒杯给他倒酒。青年人笑着说:“酒暂且不喝。听到诸位大人高雅的酒令,希望献一献丑。”众人请他来说,青年人就说:“天上有玉帝,地下有皇帝,有一古人洪武朱皇帝。手拿三尺剑,说道‘贪官剥皮’。”众人大笑。杨县令恼羞成怒骂道:“哪里来的狂妄之徒敢如此无礼!”命令差役抓住他。青年人跳上桌子,变成猫头鹰,冲出帘子飞出去了,落在院子的树上,扭头看着屋内发出笑声。杨县令拿东西掷它,它边飞边笑着离开了。
异史氏说:“通过买马的差使,家里壮健牲畜充满庭院的县令,十个里就有七个,而赶着千百成群的骡马做生意的商人,长山县外却不多见了。圣明的天子爱惜民力,征取一样东西一定补偿它的价值,哪里知道执行的人流布祸患到如此地步呢!猫头鹰所到的地方,人们最厌恶它笑,连孩子都唾弃它,认为这不吉利。而这一笑与凤凰鸣叫有什么不同呢!”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