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散步》第一课时课件(共34张PPT)+教学设计+素材+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散步》第一课时课件(共34张PPT)+教学设计+素材+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30 07:32:48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莫怀戚
第二单元
第6课
散步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适。如今,他们老了,孱(chán)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来搀扶着他们,一起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
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
2.学习以小见大、结尾升华主题的写作方法;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3.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体悟人生选择与责任,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莫怀戚【qī】(1951年6月3日~2014年7月27日),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著有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透支时代》,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白沙码头》。
注意,只此一种发音!发第一声。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作者写此文之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国这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的传统美德被外国人如此看重。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普通的浓浓亲情体现出的价值,写作的念头就此产生了。
文体知识
根据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散文主要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1)叙事散文:即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表达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思想。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2)抒情散文:即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
(3)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
预习检查












1、自主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和字音。







sàn
lín
áo
shà
nèn
chāi
xìn


)铺床

)当铺



铺:词性定音法。
作动词时,读“
pū”;
作名词时,读“pù”。

)劳累

)积累

)累赘
lèi
lěi

léi

)散步

)散漫
sàn
sǎn


)熬心

)熬夜
āo
áo

读zhuì,意思是多余的;无用的。
·
预习检查
◆多音字
按义记形,“水波粼粼”的“粼”的右边像水的波纹!
拆(
)拆散
折(
)折服
chāi
zhé
歧(
)分歧
岐(
)岐山


粼(
)水波粼粼
鳞(
)鱼鳞
lín
lín
·
预习检查
◆形近字
预习检查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委屈:
分歧:
信服:
粼粼:
熬:
霎时:
各得其所:
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文章中指使儿子受到委屈。
意见不一致。
相信并佩服。
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短时间。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
整体感知
1、点击图片播放视频,听读课文。
整体感知
2、听了课文朗读后,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和谐
我看到了一个
的家庭。
和睦温馨
幸福融洽
互敬互爱
尊老爱幼
……
整体感知
3、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散步的时间:
散步的地点:
散步的人物:
散步的原因:
散步的经过:
散步的结果:
初春
南方的田野上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互敬互让,“我”背母亲走小路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①):交代散步的地点、人物。
第二部分(②—⑧):写散步的过程。
母亲同意散步
欣赏田野美景
共同解决分歧
散步的过程
尊老爱幼
“我们”一家
田野散步
总说
开门见山
4、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划分段落层次。
整体感知
5、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记叙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散步的事情。
合作探究
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办法:“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要依从孙子,走小路。最后,“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一起走小路。
1、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合作探究
2、细读课文,分别用词语概括出“我”、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孝顺、善良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合作探究
当母亲和自己的儿子发生分歧的时候,决定委屈儿子,顺从老人家的想法,走大路。表现出“我”对母亲的尊敬和孝顺。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说:‘走大路。’”
2、细读课文,分别用词语概括出“我”、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合作探究
2、细读课文,分别用词语概括出“我”、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善解人意
爱护小辈
母亲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细节描写。母亲想让孙子高兴,也不想让儿子为难。反映了母亲对孙子疼爱,为儿子着想,是一位善解人意、和蔼可亲、呵护小辈的老人。
合作探究
2、细读课文,分别用词语概括出“我”、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温柔、贤惠
妻子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尊重自己的丈夫,为了这个家的和谐、温暖而尽心尽力。
合作探究
2、细读课文,分别用词语概括出“我”、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天真、聪颖
乖巧、活泼
我的儿子
A.“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表现出小家伙的天真、聪颖。
合作探究
2、细读课文,分别用词语概括出“我”、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B.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说:“走大路。”
当“我”做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非常乖巧。
合作探究

母亲
妻子
儿子
(慈爱的)
(孝顺的)
(贤惠的)
(天真可爱的)
3、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
“我”和妻子之间
母亲和儿子之间
母子情
夫妻情
祖孙情
互敬互爱、珍爱亲情、尊老爱幼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4、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文章告诉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
合作探究
“我们”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5、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合作探究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写出了中年人所肩负的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
“我”和妻子确实如同背着整个世界:一个老人,代表着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世界和未来的时代。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承担着孝敬老人、爱护儿子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社会的。作者运用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6、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熬(āo)日子
散(sàn)步
B.分歧(qí)
铺(pù)垫
C.波光粼粼(lín)
拆(chāi)卸
D.松散(sàn)
后背(bèi)
C
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课堂检测
A.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B.田里的冬水也汩汩地起着水泡儿……
C.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D.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B
【解析】B项中,“汩汩”应为“咕咕”
2.下列各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课堂检测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C.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D.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B
3.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课堂检测
(1)母亲
(相信并佩服)地点点头。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终不愿意。
(3)后来发生了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信服
分歧
各得其所
4.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替代括号中的内容。
课堂检测
初春,
一家四口
散步
“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
母亲疼爱孙子,走小路
解决
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
儿子要走小路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散步》第一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课文解读】
本文取材于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容易激发学生的感受、联想和思考;作品内涵丰富,又很适合做多元解读。对于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要注意“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作者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可以参考他的“创作谈”,但文学阅读的规律往往是“形象大于思想”,作品一旦问世,就有了相对独立的生命,应该允许读者从中读出多样的滋味、多角度的理解。比如,可以读出“亲情一关爱”“谦让一和谐”“孝道一伦理”“中年一责任”“生命一感慨”“选择一担”等。甚至,如有学生认为本文写得过于“矫情”也应鼓励他自圆其说,这是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绝好契机,也是对课程标准中“阅读对话”原则的贯彻。
本文的写法,有两个突出特点:
第一,在散文中运用了小说笔法。作者的文学创作本以小说见长,他在这篇散文的写作中也引入了小说笔法。正如作者所言,本文写的内容有真实生活的基础,却经过了截选、嫁接与改造,更富有曲折性和镜头感。即使是叙述“散步”这样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也要制造一些波澜,带来一点曲折,这使得本文颇有几分小说的色彩。另外,散文本是一种“向内转”专注于自我心灵倾诉的文体但本文作者却并未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以叙事为载体,用故事本身来说话,这也是小说笔法的体现。
第二,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除了两处景物描写、本文没有多少形容词和细致描摹,多用短句,仿佛拉家常;但若干语句简约而耐人咀嚼。例如第二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几个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充分显现出来,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跃然纸上。
本文语言的另一特点,表现在多用对称句与回环句上。“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个回环句,把母子关系倒溯到几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顺、老人的孤弱依赖、生命的轮回之感尽在其中,读来不能不为之动容。本文的语言,还有大词小用中见幽默的特点。
《散步》入选教材二十年,经过数代教师的钻研探究,已经有些“新经典”的意味。本文贴近生活,清新隽永,篇幅短小却精致优美,很适合中学生阅读赏析、探究思考。学习本课,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思自我,受到伦理和情感的教育:与家人相处,更加关心理解父母,尊敬爱护老人;家庭事务产生意见分歧时,多多照顾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不要唯我独尊。当今时代,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中年父母对孩子热烈的爱,往往超过对自己年迈父母的尊敬和关怀有的家庭中,祖辈甚至是洗衣做饭带孙子的“保姆”“长工”。在这种家庭氛围中生活的孩子,尤其需要从《散步》中领受教益。这应该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一、【文体知识】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神不散”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二、初读课文
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
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介绍
莫怀戚(1951—2014),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发表各类作品近500万字。著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2.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散步(
)
熬(
)
咕咕(
)
分歧(
)
霎时(
)
粼粼(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信服:
各得其所:
委屈:
四、整体感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散步的地点在哪?哪个季节?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
2.分歧是怎样产生的?
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4.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研讨中对每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并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5.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6.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7.这是怎样的一家人?
五、质疑问难
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点拨要点
三、自主预习
2.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散步(sàn)
熬(áo)
咕咕(gū)
分歧(qí)
霎时(shà)
粼粼(lín)
(2)解释下面的词语。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四、整体感知
1.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季节是:初春;散步的人物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
2.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母亲固然听儿子的,但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更爱孙子,“变了主意”走小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4.(1)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我”:孝顺善良;母亲: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
(2)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出这种永恒的情感,阐释了一个重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5.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文章告诉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
6.“我们”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7.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尊老爱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6.《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
2.学习以小见大、结尾升华主题的写作方法;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3.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体悟人生选择与责任,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
2.学习以小见大、结尾升华主题的写作方法;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以小见大、结尾升华主题的写作方法;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2.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
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适。如今,他们老了,孱(chán)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来搀扶着他们,一起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莫怀戚【qī】(1951年6月3日~2014年7月27日),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著有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透支时代》,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白沙码头》。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作者写此文之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国这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的传统美德被外国人如此看重。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普通的浓浓亲情体现出的价值,写作的念头就此产生了。
3、文体知识
根据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散文主要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1)叙事散文:即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表达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思想。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2)抒情散文:即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
(3)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
4、读准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散步(sàn)
熬(áo)
咕咕(gū)
分歧(qí)
霎时(shà)
粼粼(lín)
5、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三、整体感知
1、播放视频朗读,听读课文。
2、听了课文朗读后,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我看到了一个和谐的家庭。
??
我看到了一个温馨的家庭。
??
我看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
我看到了一个融洽的家庭。
??
我看到了一个互敬互爱的家庭。
??
我看到了一个尊老爱幼的家庭。
??
我看到了一个和睦的家庭。
无论是尊老、和睦、互敬互爱,我发现有两个同学提到了两个关键字,是?:和谐。(投影:和谐。)
3、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明确:(1)散步的时间:初春
(2)散步的地点:南方的田野上
(3)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儿子、妻子
(4)散步的原因: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5)散步的经过: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6)散步的结果:互敬互让,“我”背母亲走小路
4、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划分段落层次。
5、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文章记叙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散步的事情。
四、合作探究
1、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明确: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办法:“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要依从孙子,走小路。最后,“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一起走小路。
2、细读课文,分别用词语概括出“我”、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明确:
“我”:孝顺善良;
母亲:慈爱亲切;
妻子:温柔贤惠;
儿子:聪明乖巧。
3、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1)“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
(2)“我”和妻子之间
(3)母亲和儿子之间
4、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明确: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文章告诉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
5、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明确:“我们”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6、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明确: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尊老爱幼。
7、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我”和妻子确实如同背着整个世界:一个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世界和未来的时代。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承担着孝敬老人、爱护儿子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社会的。作者运用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写出了自己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五、课堂检测
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C
)
A.熬(āo)日子
散(sàn)步
B.分歧(qí)
铺(pù)垫
C.波光粼粼(lín)
拆(chāi)卸
D.松散(sàn)
后背(bèi)
2.下列各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B.田里的冬水也汩汩地起着水泡儿……
C.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D.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3.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B
)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C.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D.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替代括号中的内容。
(1)母亲
信服
(相信并佩服)地点点头。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
各得其所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终不愿意。
(3)后来发生了
分歧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