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散步》同步练习(原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步(sǎn)
很累(lèi)
信服(fú)
脚踝(huái)
B.嫩芽(lèn)
铺着(pū)
煎熬(áo)
水泡(pào)
C.分歧(qí)
毕竟(
jìn
)
拆散(chāi)
蹲下(dūn)
D.霎时(shà)
鱼塘(táng)
稳当(wěn)
粼粼(lín)
2.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信服 挺住 铺着 水泡
B.分岐 取决 强壮 拆散
C.委屈 桑树 蹲下 鱼搪
D.幼小 毕竞 嫩芽 温馨
3.下列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②照相师一再告诉我,要尽量放自然些。
B.
①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②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看过了。
C.
①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②她对这里的生活还不习惯。
D.
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双方的意见存在很大分歧,从而导致谈判一度被迫中止。
B.这的确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能够让你从此安下心来专心学习。
C.晚餐后,一家人就各忙各的了:爸爸打开了电脑,妈妈在追剧,我则埋头写作业,我们各得其所,互不干扰。
D.学习如长途跋涉,不怕慢就怕站,只要你能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你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1年,受到种植面积调减以及生长期不利天气的影响,玉米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将近136万公顷多。(将“减少”改为“降低”)
B.
上海一公司捐赠的1200万元将用于定向奖励学校优秀学生开展海外研修、国际交流、联合培养等。(在句末加“项目”)
C.
花鼓、刺绣、剪纸等地方特色教育课程,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保护和传承了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保护”和“传承”交换位置)
D.
表情包传播效率较高的原因是新媒体环境下用户“视觉化”“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的缘故。(去掉“的原因”或“的缘故”)
6.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为了表示对您的衷心感谢,我们特意准备了这件礼物,您就心领了吧。
B.王强同学从班主任杨老师手里接过获奖证书,然后说到:“感谢您的厚爱。”
C.王校长说:“李教授,明天我校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请您斗胆赐教。”
D.虽然你尽的是绵薄之力,但是我知道这些钱是你的全部积蓄,谢谢你。
7.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
A.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好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
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C.
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D.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8.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
②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
③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④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⑤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A.②④①③⑤
B.②①⑤④③
C.④②①⑤③
D.③②⑤①④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母亲”“妻子”是名词。
B.
“瘦”“胖”用的是本义。
C.
“自然”是多义词,这里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D.
“整个世界”中“世界”用的是本义。
10.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体裁是散文,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
B.《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C.课文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
D.课文通过散步这一件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二、填空题
11.根据课文《散步》内容,将下面的文章情节补充完整。
“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___
_____
——_____
___——
_____
___——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1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
(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
(3)“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
三、综合题
13.学完本课后,班委会在班内做了一项课堂调查,得出了如下数据:
全班人数
每年父母为孩子过生日的学生数
知道父母生日的学生数
54
48
12
(1)上表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2)每年父母为你过生日时,你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
(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妈妈的生日,请你编写一条短信发给他(或她),为他(或她)献上生日的祝福。(50字以内)
四、现代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⑥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⑦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4.课文以“散步”为题有何作用?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B.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C.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是全文的一个线索。
D.以散步这么一个小事情吸引读者,创设了一定的悬念。
15.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和________。
16.下边的文字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联系选文内容,放在哪儿最合适呢?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17.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句的意思。
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②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
③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
④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18.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19.阅读第⑦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二)课外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回家
丁立梅
①父亲生日的这一天,我买了蛋糕和礼物回家。
②父亲有些意外,他根本没想到我能记着他的生日。他高兴得手足无措,在家门口转来转去,一会儿弯腰扶扶倚在墙边的扫帚,一会儿挥手去赶来凑热闹的鸡。我把买给他的礼物——一件外套拿出来,让他穿上试试,他不好意思起来,装作不在意地说:“不就是个闲生日嘛,买什么衣裳。”
③我说:“爸,闲生日也要过,以后每年我都会给你过。”心下却黯然,父亲都72岁了,又有几个生日好过?
④父亲却满足得“呵呵”笑起来。我看到他浑浊的眼里有亮亮的东西闪现,我的举手之劳,一定在他心里掀起了万顷波澜。我和母亲在厨房里做饭,就听到他在外面大着嗓门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我家的二丫头特地请假回来给我过生日。不就是个闲生日嘛,还给我又买衣裳又买蛋糕的。”
⑤母亲不屑,说:“你爸就爱吹牛。”母亲的脸上,却堆满笑意——母亲也是欢喜的。
⑥饭桌上,不胜酒力的父亲喝多了,他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
⑦我笑看可爱的老父亲,心里惭愧,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好在还有当下的日子,我可以弥补。
⑧出门去,微风轻拂。午后的村庄,安静得很像一捧流水,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其实,孩子也没见着几个。只有几只狗,像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我以为,它们是寂寞了。
⑨我去田间转悠。这里,那里,都曾留有我少年时的光阴。我在地里挑过猪草、羊草,掰过玉米,拾过棉花。我熟悉很多植物:车前子、牛耳朵、婆婆丁、野蒿、黄花菜、苜蓿、葛蒲和苦艾。一蓬一蓬的苇花,在风中起舞,它们让我的目光在上面逗留了很久。
⑩一个妇人在沟边锄草,身子都快躬到地上去了。她头上花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里面灰白的发来——竟是那么的老!记忆中,她辫一根乌黑的长辫子,健壮结实,挑着担子也能健步如飞。
(11)我站定看她,她也看我,许久,她“哎呀”一声:“这不是梅吗?”
(12)我看着她笑,在心里找着话。说点什么好呢?我没找着。她大概也找不着要说的话,就从地里拔一棵白萝卜给我,说:“没有空心呢。”我接过,摘了路边的蚕豆叶子擦了擦,“咔嚓”咬了两口——小时候,我都是这么干的。我们一村的人,也都是这么干的。
(13)她呵呵笑起来,很开心的样子。“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14)我赧颜,又有些伤感。我听说过她的两个儿子。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地里的荠菜花开得星星点点,奔放灿烂是春天的事。麦苗儿却绿油油的,让人忍不住想揪一把吃。
(15)望见麦田中的坟,这儿一座,那儿一座。那里住着我熟悉的村人。我祖父祖母的坟也在,隔着不远的距离,我在心里向他们致敬。
(16)有他们在,村庄便永远在。
【注】迤逦(yǐlǐ):曲折连绵。鼋(yuán):鼋鱼,爬行动物,外形像鳖,生活在水中。
20.文章第⑥段中,父亲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幸福体现在哪里?
21.面对父亲的高兴、欢喜,我为什么“黯然”“惭愧”?
22.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
只有几只狗,像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
23.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句子流露了“她”(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24.文章题目若改成“父亲的生日”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理解。
五、语言表达
25.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一家人一同散步这件极为普通的生活琐事,表达出“尊老爱幼,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一深刻的主题。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6、《散步》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步(sǎn)
很累(lèi)
信服(fú)
脚踝(huái)
B.嫩芽(lèn)
铺着(pū)
煎熬(áo)
水泡(pào)
C.分歧(qí)
毕竟(
jìn
)
拆散(chāi)
蹲下(dūn)
D.霎时(shà)
鱼塘(táng)
稳当(wěn)
粼粼(lín)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应为散步(sàn);B项应为嫩芽(nèn);C项应为毕竟(
j
ìn
g)。故选D。
2.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信服 挺住 铺着 水泡
B.分岐 取决 强壮 拆散
C.委屈 桑树 蹲下 鱼搪
D.幼小 毕竞 嫩芽 温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岐—歧;C.搪—塘;D.竞—竟。
3.下列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②照相师一再告诉我,要尽量放自然些。
B.
①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②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看过了。
C.
①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②她对这里的生活还不习惯。
D.
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答案】
C
【解析】A当然;自若,不拘束。B小心,当心;
细心。C适应。D趣味;意义。
故答案为:C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双方的意见存在很大分歧,从而导致谈判一度被迫中止。
B.这的确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能够让你从此安下心来专心学习。
C.晚餐后,一家人就各忙各的了:爸爸打开了电脑,妈妈在追剧,我则埋头写作业,我们各得其所,互不干扰。
D.学习如长途跋涉,不怕慢就怕站,只要你能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你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答案】B
【解析】B项,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很好。但句中所表现的只是“安下心来专心学习”一个方面,与词义不相符。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1年,受到种植面积调减以及生长期不利天气的影响,玉米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将近136万公顷多。(将“减少”改为“降低”)
B.
上海一公司捐赠的1200万元将用于定向奖励学校优秀学生开展海外研修、国际交流、联合培养等。(在句末加“项目”)
C.
花鼓、刺绣、剪纸等地方特色教育课程,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保护和传承了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保护”和“传承”交换位置)
D.
表情包传播效率较高的原因是新媒体环境下用户“视觉化”“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的缘故。(去掉“的原因”或“的缘故”)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单句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的残缺或赘余、句式杂糅、表述有歧义、不合逻辑等,根据有关知识,逐项判断。A.
不合逻辑,“将近”和“多”矛盾,应去掉一个。
故答案为:A
6.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为了表示对您的衷心感谢,我们特意准备了这件礼物,您就心领了吧。
B.王强同学从班主任杨老师手里接过获奖证书,然后说到:“感谢您的厚爱。”
C.王校长说:“李教授,明天我校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请您斗胆赐教。”
D.虽然你尽的是绵薄之力,但是我知道这些钱是你的全部积蓄,谢谢你。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通读全句段,理解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作答。A.“心领”用为辞谢别人的馈赠或酒食招待的套语,表示心中已领受其情意,不能用于对方;B.表达得体;C.用词不当,可将“斗胆赐教”改为“不吝赐教”;D.“绵薄之力”用于自己,是谦辞。故选B。
7.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
A.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好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
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C.
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D.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案】
B
【解析】ACD均表示比较,不是比喻。
故答案为:B
【点评】修辞手法一般都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反问、设问、互文、通感、反语、反复、顶真、对比、借代等。比喻是指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8.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
②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
③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④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⑤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A.②④①③⑤
B.②①⑤④③
C.④②①⑤③
D.③②⑤①④
【答案】A
【解析】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②总提描写的地点。④写新绿。①写嫩芽。③写水;这样由静到动。⑤收束语段,得出结论。因此选A。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母亲”“妻子”是名词。
B.
“瘦”“胖”用的是本义。
C.
“自然”是多义词,这里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D.
“整个世界”中“世界”用的是本义。
【答案】
D
【解析】D.“整个世界”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的一个家庭。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也是如此,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是运用的比喻义,不是本义。所以D项错误。
故答案为:D
10.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体裁是散文,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
B.《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C.课文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
D.课文通过散步这一件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主题、写作手法以及文学常识的把握,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C项对课文的分析不够准确,课文在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是以记叙为主的。“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二、填空题
11.根据课文《散步》内容,将下面的文章情节补充完整。
“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___
_____
——_____
___——
_____
___——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答案】走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解析】【分析】要按照文章的顺序从前往后把主要的情节理出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
(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
(3)“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
【答案】(1)动作描写(2)外貌描写(3)语言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描写方法的能力。(1)“蹲下”“背起”都是动作,所以运用了动作描写。(2)“高大”“瘦”是对母亲外貌的描写。(3)引号中的句子是母亲说的话,很明显运用了语言描写。
三、综合题
13.学完本课后,班委会在班内做了一项课堂调查,得出了如下数据:
全班人数
每年父母为孩子过生日的学生数
知道父母生日的学生数
54
48
12
(1)上表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2)每年父母为你过生日时,你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
(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妈妈的生日,请你编写一条短信发给他(或她),为他(或她)献上生日的祝福。(50字以内)
【答案】
(1)说明孩子对父母关心得太少。
(2)感觉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3)爸爸(或妈妈):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为辛勤的您送上最诚挚的祝福:生日快乐!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图表的理解与信息概括。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全班54人中,只有少数同学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大部分学生对父母的关心不够。
(2)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此题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如感谢父母,表达对父母的歉疚、祝福等都可以。
(3)本题考查祝福短信的拟写。一要注意突出“生日祝福”,二要注意有真情实感,三要注意短信对字数的要求。
故答案为:(1)示例:说明孩子对父母关心得太少;
(2)示例:感觉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3)示例:爸爸(或妈妈):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为辛勤的您送上最诚挚的祝福:生日快乐!
【点评】⑴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⑵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
⑶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四、现代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⑥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⑦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4.课文以“散步”为题有何作用?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B.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C.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是全文的一个线索。
D.以散步这么一个小事情吸引读者,创设了一定的悬念。
15.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和________。
16.下边的文字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联系选文内容,放在哪儿最合适呢?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17.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句的意思。
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②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
③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
④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18.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19.阅读第⑦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答案】
14、B
15、地点;人物
16、第④段和第⑤段之间。
17、①
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②
“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在年迈的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身体是“强壮”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在幼小的儿子眼中,父亲是身材“高大”的。
③
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我”的处理,决定着一家人散步的气氛,而家里所有的人又都听“我”的,所以,责任重大。
④孝顺;慈爱。
18、①“慢慢地”言其速度慢,“稳稳地”说明脚步沉重而有分寸,“很仔细”形容走路很留神。作为中年人,“我”和妻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高度的使命感。
②
突出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为后文作铺垫。
19、形象化地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使命感:人到中年,对上肩负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培养子女的责任,承前启后,意义重大。结尾意味深长。
【解析】14、《散步》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故“散步”
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事件,是全文的一个线索。“散步”还让读者产生疑问,谁和谁散步,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等,因此题目还创设了悬念。故ACD正确。B不正确。
15、“田野”点明散步时间,“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点明散步的人物。
16、“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段话营造了我们一家四口散步时温馨和谐的氛围。文章第①到④段写我们一家四口到田野上散步;这一段写散步时温馨和谐的氛围;接下来就写散步的分歧。故应放在④⑤段之间。
17、①“熬”,
忍受,耐苦支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今年的冬天非常漫长而寒冷,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对于年纪大的母亲来说,这一天一天是多么的难过,而母亲却挺过来了,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
因此这个字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②
“强壮”,通常形容男人身体健壮,孔武有力。:“高大”,
又高又大。结合语境分析,“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因此“强壮”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在年迈的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身体是“强壮”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在幼小的儿子眼中,父亲是身材“高大”的。
③结合语境分析,散步过程中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但一切都取决于我,我必须把这件事处理好,因为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就会使母亲或儿子不高兴,可以说我的决定着一家人散步的气氛。对于一个家庭的支柱来说,当然会感到责任重大。
④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一切都取决于我。当我最后决定顺从母亲走大路,表现了我尊重母亲,孝顺母亲。而母亲原本是想走大路,但是她怕委屈了自己的孙子,于是决定顺从孙子走小路,由此可以看出母亲对孙子的疼爱。意对即可。
18、①“慢慢地”言其速度慢,“稳稳地”说明脚步沉重而有分寸,“很仔细”形容走路很留神。结合语境分析,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②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19、“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怕因闪失给孩子和老人带来伤害。“整个世界”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起着顶梁柱的作用,从家庭到国家,都是如此。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课外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回家
丁立梅
①父亲生日的这一天,我买了蛋糕和礼物回家。
②父亲有些意外,他根本没想到我能记着他的生日。他高兴得手足无措,在家门口转来转去,一会儿弯腰扶扶倚在墙边的扫帚,一会儿挥手去赶来凑热闹的鸡。我把买给他的礼物——一件外套拿出来,让他穿上试试,他不好意思起来,装作不在意地说:“不就是个闲生日嘛,买什么衣裳。”
③我说:“爸,闲生日也要过,以后每年我都会给你过。”心下却黯然,父亲都72岁了,又有几个生日好过?
④父亲却满足得“呵呵”笑起来。我看到他浑浊的眼里有亮亮的东西闪现,我的举手之劳,一定在他心里掀起了万顷波澜。我和母亲在厨房里做饭,就听到他在外面大着嗓门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我家的二丫头特地请假回来给我过生日。不就是个闲生日嘛,还给我又买衣裳又买蛋糕的。”
⑤母亲不屑,说:“你爸就爱吹牛。”母亲的脸上,却堆满笑意——母亲也是欢喜的。
⑥饭桌上,不胜酒力的父亲喝多了,他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
⑦我笑看可爱的老父亲,心里惭愧,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好在还有当下的日子,我可以弥补。
⑧出门去,微风轻拂。午后的村庄,安静得很像一捧流水,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其实,孩子也没见着几个。只有几只狗,像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我以为,它们是寂寞了。
⑨我去田间转悠。这里,那里,都曾留有我少年时的光阴。我在地里挑过猪草、羊草,掰过玉米,拾过棉花。我熟悉很多植物:车前子、牛耳朵、婆婆丁、野蒿、黄花菜、苜蓿、葛蒲和苦艾。一蓬一蓬的苇花,在风中起舞,它们让我的目光在上面逗留了很久。
⑩一个妇人在沟边锄草,身子都快躬到地上去了。她头上花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里面灰白的发来——竟是那么的老!记忆中,她辫一根乌黑的长辫子,健壮结实,挑着担子也能健步如飞。
(11)我站定看她,她也看我,许久,她“哎呀”一声:“这不是梅吗?”
(12)我看着她笑,在心里找着话。说点什么好呢?我没找着。她大概也找不着要说的话,就从地里拔一棵白萝卜给我,说:“没有空心呢。”我接过,摘了路边的蚕豆叶子擦了擦,“咔嚓”咬了两口——小时候,我都是这么干的。我们一村的人,也都是这么干的。
(13)她呵呵笑起来,很开心的样子。“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14)我赧颜,又有些伤感。我听说过她的两个儿子。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地里的荠菜花开得星星点点,奔放灿烂是春天的事。麦苗儿却绿油油的,让人忍不住想揪一把吃。
(15)望见麦田中的坟,这儿一座,那儿一座。那里住着我熟悉的村人。我祖父祖母的坟也在,隔着不远的距离,我在心里向他们致敬。
(16)有他们在,村庄便永远在。
【注】迤逦(yǐlǐ):曲折连绵。鼋(yuán):鼋鱼,爬行动物,外形像鳖,生活在水中。
20.文章第⑥段中,父亲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幸福体现在哪里?
21.面对父亲的高兴、欢喜,我为什么“黯然”“惭愧”?
22.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
只有几只狗,像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
23.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句子流露了“她”(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24.文章题目若改成“父亲的生日”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20.(1)高兴得手足无措;(2)试穿衣服时不好意思,装作不在意;(3)满足的笑中泪光闪现;(4)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5)喝多了酒。
21.我“黯然”,是因为父亲年纪已大,不知还有几个生日能过;我“惭愧”,是因为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
22.“满村庄溜达”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狗以人的动作,写出了村庄的人少。“不时吠上一两声”运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的手法,写出了村庄的安静。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只剩下老人的安静和寂寞。
23.对我的称赞,对我父母的羡慕,对和家人团聚的渴望,对自己不能和家人团聚的无限伤感。
24.不好。“父亲的生日”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文章还写了作者在家乡田间的见闻感受。作者一方面表达要孝敬老人,关注留守老人;另一方面还抒发了对家乡的敬意,呼唤人们不要忘记家乡。若改为“父亲的生日”就表达不出如此丰富的内涵。
【解析】
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信息的概括分析能力。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根据题目,分析概括,阅读所示文段,从情节的相关性来梳理相关的情节,根据“幸福”与“父亲”之间发生的事件找到所指代的情节,简要概述。
2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理解文意,在文中找到“黯然”“惭愧”的位置,找到具体的情节,根据所提的问题,分析有关内容,概括人物与事件的关系来分析词语的含义及其原因即可。
2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关键要找准角度,从句子内容来看,这句话主要写的是村子里的狗,村庄的主人应是“人”,可作者却说“主人似的”,可见是以狗的描写来侧面表现村庄的荒凉,表现年青人的进城打工,让农村变得寂寞与荒凉。
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分析。结合句子的前后文内容来揣摩,梅“两个儿子,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她头上花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里面灰白的发来”,可见她的发白不仅与年龄有关,最关键的还与两个儿子的远离有关。结合这样的境遇再来揣摩她的话,不难发现,表现了她对我父母的羡慕,对自己寂寞的生活心生无奈。
2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标题一般都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或主旨的点明。本文主要写回家为父亲过生日所见到的村庄的变化,来表现农村生活的现状,引起人们对留守老人与儿童的重视与关爱。如果改为“父亲的生日”则过于片面。
五、语言表达
25.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一家人一同散步这件极为普通的生活琐事,表达出“尊老爱幼,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一深刻的主题。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答案】
示例:
从四年级开始,我学会了下象棋,多年来,渐渐发现这小小的棋盘也反映着偌大的人生。
棋逢对手的确是一件快事。双方坐定,大战三百回合,直杀得天昏地暗,仍不分胜负,双方都免不了心情烦躁。偶尔大意失荆州,被对手抓住机会,穷追不舍,似乎败局已定,胜利无望,忽又眼前一亮,柳暗花明,回马一枪,直捣黄龙。对手亦无防备,终以败局告终。此时顿觉特别畅快,回味无穷……
其实人生也是一局棋,生活便是对手,是不易言败的对手,自己也只有在行棋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不断完善自我,方能取得胜利。我总想,能在这一方小天地中发现这生命的玄机,也就不枉此生了。
所以,与其说棋如人生,不如说人生如棋。
【解析】本题考查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与母亲、孩子一同散步这个极为普通、细小的生活琐事,表达出“尊老爱幼、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一深刻的主题。可以仿照这种写法写一个片段,用小事揭示深刻的道理,注意加上议论,表明主题,注意字数的要求。
【点评】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写法上,要议论为准,叙议结合,语言简洁,注意字数限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