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机械波
第4节波的干涉
【素养目标】
1.了解波的叠加原理。通过实验认识波的干涉现象和波的干涉图样。
2.知道干涉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知道波发生干涉现象的必要条件。
【必备知识】
一、波的叠加
1、波的叠加原理
大量的事实和实验表明,几列波相遇时能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继续传播,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中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这就是波的叠加原理。
说明
波的叠加原理说明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波的独立传播;二是波相遇时的叠加。
两列同相波叠加,振动加强,振幅增大;两列反相波叠加,振动减弱,振幅减小。
二、波的干涉
(1)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幅增大,某些区域的振幅减小,这种现象叫作波的干涉。
(2)产生干涉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二是两个波源的相位差必须保持不变。
(3)干涉图样的特点:在加强区两列波引起的振动总是相互加强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在减弱区两列波引起的振动总是相互减弱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
(4)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声波、电磁波等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
【课堂检测】
1.如图所示为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小孔,O为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此时能明显地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
C.?如果波源频率不变,使孔的大小增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观察到衍射现象
【答案】
D
【解析】解:A、因为波长与孔的尺寸差不多,所以能够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A正确.
B、波通过孔后,波速、频率、波长不变,则挡板前后波纹间的距离相等.故B正确.
C、如果将孔AB扩大,孔的尺寸大于波的波长,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C正确.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因为波速不变,根据λ=
知,波长减小,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D.
【分析】当孔、缝的宽度与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还小时,就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这是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2.如图是某时刻t两列波的叠加图,S1、S2是相干波源,它们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发出两列完全相同的水波,波峰、波谷分别用实线、虚线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质点始终位于波谷处,D质点始终位于波峰处?????????B.?只有D质点振动始终加强
C.?经过半个周期,B质点变为波峰,D质点变为波谷?????D.?C,E两质点振动时强时弱
【答案】
C
【解析】解:A、此时B质点处是两列波波谷与波谷相遇处,D质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处,但随着时间推移,波峰与波谷位置在变化,但振动始终是最强的.故A错误.
BD、质点C和质点E位置是两列波波峰与波谷叠加的地方,振动始终是最弱的,而D、B质点处是两列波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振动始终是最强的.故BD错误.
C、从图示时刻开始,B质点经过
个周期变为波峰,D质点经过
个周期变为波谷.故C正确,
故选:C.
【分析】两列波干涉时,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处,振动始终加强,波峰与波谷相遇处振动始终减弱.振动加强点的振动等于波单独传播时振幅的2倍.
【素养作业】
1.波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频率很高,不会发生衍射??????????????????????B.?空气中的声波是纵波,不能发生干涉
C.?医院检查身体的“彩超”,利用了多普勒效应????D.?只要波源在运动,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
【答案】
C
【解析】A.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只要是波都会发生衍射,A不符合题意;
B.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尽管空气中的声波是纵波,也能发生干涉,B不符合题意;
C.医院检查身体的“B超”仪是通过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来确定血流的速度,显然是运用了多普勒效应原理,C符合题意;
D.波源运动时,波源与观察者距离不一定变化,不一定发生多普勒效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水波通过小孔,发生一定程度的衍射,为使衍射现象明显,可以(??
)
A.?增大小孔尺寸,同时增大水波的频率??????????????????B.?增大小孔尺寸,同时减小水波的频率
C.?缩小小孔尺寸,同时增大水波的频率??????????????????D.?缩小小孔尺寸,同时减小水波的频率
【答案】
D
【解析】当孔的宽度跟波长相差不大,甚至比波长更小时,能发生明显衍射。为使衍射现象更明显,可以缩小小孔尺寸,增大水波的波长,据
,知应减小水波的频率,D对。
故答案为:D
3.如图所示是水波干涉示意图,S1、S2是两振幅相等的相干波源,A、D、B
三点在一条直
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
A
振幅比B,D
大???????????????????????????????????????B.?质点
B
始终在波峰
C.?质点
D
位移不会为零??????????????????????????????????????????D.?质点
C
一直在平衡位置
【答案】
D
【解析】从图中看出,ABD三点都是振动加强点,所以三点的振幅相等,A不符合题意;质点
B的振动加强,但不是
始终在波峰,B不符合题意;质点
D
的振动加强,但是位移可能为零,C不符合题意;C点是波峰与波谷相遇是振动减弱点,位移始终为零,即在平衡位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如图所示,S1、S2是两个频率相同的波源,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它们相遇区域内的B点振动(??
)
A.?始终减弱???????????????B.?始终加强???????????????C.?过半个周期变为减弱???????????????D.?过1/4个周期变为加强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由图可知,B点是谷谷相遇点,是振动加强点,
故答案为:B.
5.关于波的叠加和干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列频率不相同的波相遇时,因为没有稳定的干涉图样,所以波没有叠加
B.?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点只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
C.?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如果介质中的某点振动是加强的,某时刻该质点的位移可能是零
D.?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点的位移总是比振动减弱点的位移大
【答案】
C
【解析】解:A、两列频率不相同的波相遇时,不会发生波的干涉现象,但是波仍然会叠加,故A错误;
B、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会发生波的干涉现象,振动方向相同的点相遇,振动加强,波峰与波峰相遇,波谷与波谷相遇,振动最强,故B错误;
CD、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会发生波的干涉现象,振动方向相同的点相遇,振动加强,如两个质点都在平衡位置,方向相同,所以振动加强,但位移为0,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红光透过双缝在墙上呈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若将其中一个缝封住,在墙上可以观察到(??
)
A.?????????B.?????????C.?????????D.?
【答案】
A
【解析】解:双缝干涉的图样是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所有条纹宽度相同且等间距;
若将其中一个缝封住,属于单缝衍射,那么单缝衍射条纹是中间明亮且宽大,越向两侧宽度越小越暗,而波长越大,中央亮条纹越粗;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如图所示,波源S从平衡位置开始上、下(沿y轴方向)振动,产生的简谐横波向右传播,经过0.1s后,沿波的传播方向上距S为2m的P点开始振动.若以P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起点,P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波源S最初是向上振动的
B.?该简谐波的波速为20m/s
C.?该波的波长为
m(n=0,1,2,…)
D.?该波通过宽度约为1m的缝隙时,不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答案】
B
【解析】解:
A、由P质点的振动图象可知P质点的起振方向向下,则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也向下,故A错误;
B、该简谐波的波速为
v=
=
m/s=20(m/s),故B正确;
C、由振动图象知,波的周期为T=0.4s,而λ=vT=20×0.4=8(m),故C错误;
D、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的波长,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该波通过宽度约为1m的缝隙时,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8.如图所示表示两列同频率相干水波在t=0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波速为2m/s,波长为0.4m,E点是BD连线和AC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E,C三点均是振动减弱点?????????????????????????????B.?D,E,B三点均是振动加强点
C.?B,D两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4cm?????????????D.?t=0.05s,E点离开平衡位置2cm
【答案】
B
【解析】解:A、点A和点C均为波峰与波谷叠加,为振动减弱点.B点是波峰与波峰,D点是波谷与波谷叠加点,即为振动加强点,则E点在振动加强点连线上,也是振动加强点,故A错误,B正确;
C、D点在该时刻波峰与波峰叠加,振动加强,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4cm,B点在该时刻波谷与波谷叠加,振动加强,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4cm,则D、B两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8cm;故C错误.
D、波传播的周期T=
=
s=0.2s,再经过t=0.05s时,即为
个周期,E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所以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4cm.故D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