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阿房宫赋
自主预习
文化传承与理解
?平“语”近人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典出] 清·顾嗣协《杂诗》
[释义] 骏马可以跨越险境,但要论耕地,比不上牛。牢固的车可以承载重物,但要论渡河,就比不上船。
[原文]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解读] 《老子》中即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辩证描述,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道理。用人则要用人之长。让马犁地是浪费人才,驱牛冲锋则是强人所难。作为选用人才的组织部门,首先要做的是区分不同人才的类型,继而确定他们适合的岗位。习总书记引用的这首诗,也值得用人部门深思。
?诗海拾贝
过华清宫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赏析】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行为,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逸。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只有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主题时文
知识分子不能只想着当富豪,更不能只想当“土豪”
一段时间以来,个别知识分子利欲膨胀,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与追求抛诸脑后,一心只想当富豪,甚至梦想一夜暴富当“土豪”。在论文写作中抄袭剽窃、侵占他人成果者有之,在科研项目中上下其手、浑水摸鱼者有之,在教学过程中当“老板”、搞钻营者有之。这些行为,极大地破坏了学术生态、科研环境,对社会风气也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
当代知识分子不能只想着当富豪,更不能只想当“土豪”。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来说,责任担当空前,机会机遇空前。这其中,知识创造价值、科技改变命运的机会更多了。但个人命运的改变终究不能离开民族复兴的宏大背景,国家前途、人民福祉始终应该成为广大知识分子心目中的首要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只有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当代知识分子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传统社会中,文人最崇高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尽心上》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横渠语录》也有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也“不改其乐”的颜回以及“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的虞卿;魏晋时期,有“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中散和他的竹林贤士以及“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的靖节先生;唐代,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圣杜甫以及“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诗豪刘禹锡。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浮白载笔;君子贤士,抱瑜握瑾。他们不仅实践了自己通达、豁然的人生理想,更成了众望所归、万古垂青的“鸿儒”与“巨匠”。今天,更多的知识分子献身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斗争,功在当代,堪称楷模。
知识分子的才情、品格、学识可以影响到某个群体,甚至可以引领社会风气。一旦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失守,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必定扭曲,精神生态将受到重创。因此,知识分子重节操、守底线、知荣辱,绝不仅是个人的事情。
无论从本源上还是在发展过程中,“富豪”或“土豪”所包含的内在指向基本上是以金钱为核心,通过有形的消费行为来标识自身身份,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为人所调侃甚至鄙夷的审美品位。而“文人”恰恰是与之相对的,视清贫与苦难为磨炼,将精神充盈置于物质富有之上,以追求无形的道德境界作为自己快乐人生的价值目标,并始终具有人文情怀地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知识分子一旦转而如法炮制富豪、土豪的种种形态,必然失却文化的本心,为名利所累,为名利所驱,进退失据,言行无状。
知识分子可以也应该通过劳动获得财富,但绝不能利字当头而失却风骨与气节,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就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提出了四点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这四点。应该看到,这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期望。
“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知识分子当牢记嘱托,自爱自敬,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广阔舞台上擂定音鼓、唱响主旋律,勇做新时代建设的排头兵。
?文学常识
一、作者档案
【简历】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作品】 代表作《阿房宫赋》,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评价】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背景链接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这时的中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进犯,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民不聊生。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当时的皇帝——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嗜好游猎,追求声色犬马。为了一己的享受,他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生活放纵,不理朝政。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强敌,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杜牧既愤慨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三、文化常识
1.赋
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文体名。它是由先秦诗歌派生出的一种文体,“赋”的名称据说起源于战国时赵人荀卿的《赋篇》。《文心雕龙·诠赋》对赋的内容和形貌做了介绍。它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赋的内容是体物写志,是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而在艺术上注重铺陈,语言上使用华美的辞藻。此外,赋很讲究声韵美。它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了一种自由而又严谨、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最早的赋出现在先秦诸子散文中,被称为“短赋”。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骚体”实际上是诗与赋之间的过渡,又被称为“骚赋”。到了汉代,赋的体制便正式确立,被称为“辞赋”。汉赋规模宏大,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形式上的特点而更多采用了散文的手法。魏晋以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被叫作“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向律体,谓之“律赋”。宋代多以散文方法作赋,别创一格,称之为“文赋”。
赋在形式上介于韵文、散文之间,内容多为宫苑游猎,篇末作一些讽喻,被称为“劝百而讽一”。著名的赋有东汉张衡的《二京赋》、三国时王粲的《登楼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唐杜牧的《阿房宫赋》、宋苏轼的两篇《赤壁赋》等。
2.关于阿房宫
(1)传说中的整体情况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其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十数丈,可以容纳万人。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星罗棋布。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2)传说中的修建情况
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参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万人之多。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远道运来。那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般。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谣唱道:“千男呼哟万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断流。”
(3)传说中的名字的由来
一说:某一日,秦始皇忽然觉得咸阳的人多,先王的宫殿太小,于是就要再造一个宫殿。大臣问造在哪里,秦始皇操陕西方言说:“阿房。”阿房并不是一个实际地名,它的意思是“近旁”“旁边”。听了秦始皇的话,大臣们就命工匠在咸阳宫旁边的上林苑建了一个“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庞大宫殿,取名“阿房宫”。
二说:阿房宫早在秦始皇曾祖父惠文王时就开始修建了,原名阿城。“阿”的意思是高大的丘陵,言其宫殿很高。惠文王死后,工程就停下了。直至几十年后的秦始皇,才又接着修建。因为在高大的丘陵上修房,故名阿房宫。
三说:传说中秦始皇嬴政曾爱上一位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得到美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极度奢华的阿房宫。
(4)传说中的覆灭情况
阿房宫建成数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
语言文字构建
一、认读字音
1.骊山(lí) 2.金块珠砾(lì)
3.缦回(màn) 4.不霁何虹(jì)
5.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 6.焚椒兰(jiāo)
7.辘辘(lù) 8.杳不知(yǎo)
9.尽态极妍(yán) 10.剽掠(piāo)
11.鼎铛(chēng) 12.逦迤(lǐ)(yǐ)
13.锱铢(zī)(zhū) 14.架梁之椽(chuán)
15.在庾之粟粒(yǔ)(sù) 16.横槛(jiàn)
17.呕哑(ōu)(yā) 18.参差(cēn)(cī)
二、积累名句
(一)课内名句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二)相关名句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7.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课文探究
总揽全局
【活动设计】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阿房宫”的?找出相关句段。
答:
[明确] 建造时间(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建筑规模(覆压三百余里……而气候不齐。)
宫廷生活(妃嫔媵嫱……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财宝收藏(燕赵之收藏……亦不甚惜。)
被焚毁的原因(嗟乎!一人之心……日益骄固。)
焚毁(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活动总结
精钻细研
【活动设计】
一、诵读第1段,完成以下各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六王毕,四海一________________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廊腰缦回________________
(4)檐牙高啄________________
(5)钩心斗角________________
(6)盘盘焉,囷囷焉________________
(7)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_
(8)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
(9)不霁何虹________________
(10)而气候不齐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数词用作动词,统一 (2)名词作状语,从北边 表顺承的连词 名词作状语,向西 通达 (3)萦绕
(4)名词作状语,像鸟嘴啄物 (5)古今异义词,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今义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思,明争暗斗 (6)相当于“然”,……的样子 (7)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8)名词用作动词,出现云,出现龙 (9)名词用作动词,出现彩虹 (10)古今异义词,古义指天气(雨雪晴阴);今义指一定地区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译文:
[明确] 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个台阁;走廊萦绕曲折,檐牙高耸,如鸟仰首啄物;(阿房宫的宫殿)随地势而建,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省略句)
3.名句默写。
(1)《阿房宫赋》中在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有笼盖全篇、暗示主题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4.下列对本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部分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其精美绝伦的建造艺术。
B.这一部分是从总体概括和细部描写两个角度来写阿房宫的建筑的。总体部分,作者工笔重彩,精描细绘。细部描写又从建筑之外观和建筑内部两部分着笔,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C.“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则承“暖响”“冷袖”两句,进一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这几句,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写美女充盈宫室做铺垫。
D.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抱地势”就与前文“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如写“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
[明确] 选B。B项,应为“总体部分,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细部描写又从建筑之外观和建筑内部两部分着笔,工笔重彩,精描细绘”。
二、诵读第2段,完成以下各题。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辞楼下殿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辇来于秦________________
(3)朝歌夜弦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________________
(5)绿云扰扰,梳晓鬟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雷霆乍惊________________
(7)杳不知其所之也________________
(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9)齐楚之精英________________
(10)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离开 名词作动词,走下 (2)名词作动词,乘辇车 (3)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 名词作动词,唱歌,弹弦 (4)古今异义词,古义指明亮的星光;今义指有名的演员、运动员等 (5)纷乱的样子 指古代女子环形的髻 (6)突然 (7)动词,往,到 (8)动词作名词,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动词作名词,金玉珠宝等物 (9)古今异义词,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指出类拔萃的人 (10)名词作动词,把宝鼎看作、把美玉看作、把黄金看作、把珍珠看作
6.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文:
[明确] 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玉珍宝,(是经过)多少代、多少年,从百姓那里劫掠来,积累起来像山一般高。一旦(国家灭亡)不能再占有,就运送到阿房宫。(秦始皇却)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抛掷满地,秦统治者看到这些宝物,也不很爱惜。(省略句)
7.名句默写。
(1)《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2)《阿房宫赋》中用互文的手法写六国宝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8.下列对本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妃嫔媵嫱……为秦宫人”句紧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
B.“明星荧荧……有不见者,三十六年”句,通过排比,写宫人梳妆打扮,既表现了她们快乐而奢侈的生活,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C.“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由写人的际遇转而写物的被践踏。
D.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绘声绘色,倍加渲染。写珍宝,交代来源:六国剽掠;言其之多:倚叠如山。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
[明确] 选B。B项,“既表现了她们快乐而奢侈的生活”错,应为“既表现了她们的悲惨命运”,据“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可知。
三、诵读第3、4段,完成以下各题。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________________
(2)秦爱纷奢________________
(3)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
(4)奈何取之尽锱铢________________
(5)多于南亩之农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____
(7)楚人一炬,可怜焦土________________
(8)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________________
(9)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谁得而族灭也________________
(1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心意,意愿 (2)多,繁华 (3)顾念 (4)怎么,为什么 (5)比 田间 (6)攻占 (7)古今异义词,古义指可惜;今义指怜悯,同情 (8)名词作动词,灭族 (9)假使 爱护 (10)传递,顺着次序传下去 做
(11)能够 (12)意动用法,以……为哀,以……为鉴
10.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译文:
(2)戍卒叫,函谷举。
译文:
(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译文: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明确] (1)嘈杂的管弦之声,比集市上众人的话语多。(状语后置句)
(2)戍边的士兵(陈涉、吴广)一声呐喊,函谷关就被攻破。(被动句)
(3)使秦国灭族的是秦国自己,并不是天下的人。(判断句)
(4)秦国人来不及哀叹自己的灭亡,然而后人为他们哀叹;后人为他们哀叹却不把他们的灭亡作为借鉴,也就使更后来的人又为这些人哀叹了。(宾语前置句)
11.名句默写。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发出的愤激质问。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那么“___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明确]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足以拒秦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12.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3段的感慨是从第1、2段宫殿的奢华与宫人的骄奢中引申出来的。指出秦爱纷奢,极力搜刮百姓,导致国家灭亡,阿房宫被烧。
B.第4段的议论则穿透了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直斥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政权本质。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一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成一条规律。
C.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但写阿房宫被焚时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又流露了对秦朝的怜悯之情。
D.“六国”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至于迅速灭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
[明确] 选C。C项,“这里作者又流露了对秦朝的怜悯之情”错,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文中除此之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体现的是作者的忧愤。
13.从作者用墨(或曰详略安排)来看,写建造只用了一句12个字,写焚毁只用了一句14个字,而将大量笔墨花在写宫室建筑、宫廷生活和财宝收藏上,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
[明确] 极写纷奢。铺陈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有深度。
见仁见智
【活动设计】
秦始皇修建了雄伟瑰丽的阿房宫,阿房宫尚未完成就被项羽一把火烧掉,你认为项羽该不该烧掉阿房宫?
[我的理解] 观点一:应该烧。秦始皇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修建了供自己享乐的阿房宫,他把全国的美女、财宝集中在那里供自己享用,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项羽烧毁了阿房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观点二:不该烧。阿房宫虽然是秦朝统治者享乐的巢穴,但它浸透着广大劳动人民的血汗,是他们勤劳智慧的结晶。如果项羽不烧掉阿房宫,它将是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价值不菲的文化财富,所以项羽烧掉阿房宫是对人类文化的摧残。秦朝统治者有罪,可建筑物并没有罪,项羽这样做实在是不应该。
【参考译文】
拓展延伸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考点对接】
翻译文言文句子时先找到题目的命题点和实词、虚词、句式等得分点,接下来就是翻译的过程。先直译,确保字字落实,直译不畅再意译。翻译时注意合理运用“五字诀”。
一、保留法
所谓“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如现代汉语中仍然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以及表时间、地点、人物、官职、书名等的专有名词。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保留法:
1.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可以保留不译。例如:“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可译为“因此君子有终生无法忘记的忧心之事,却没有短暂的忧心之事”。
2.专有名词可以保留不译,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年号、国号、职务、典章制度和度量衡单位等。例如:“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可译为“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让人对项羽说”。
3.成语可以保留不译。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可译为“如此劳苦功高,却没有封侯的奖赏”。
【考题印证】
1.(2018·高考全国卷Ⅰ)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1)译文:
(2)译文:
解析:(1)句中的“诸葛诞”“魏帝”“芝”是人名,“寿春”“荆州”是地名;(2)句中的“帝”“芝”是人名。翻译时,这些人名、地名应该保留,有的学生该留不留,强行翻译。
答案:(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二、删削法
所谓“删”,就是略去不译。文言句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与之对译,而删去之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便可删略不译。文言实词中有些重文和互文,有时也可略去不译,有的则可以合并译出。
例如:“登轼而望之”,其中“而”连接两个动作,在时间方面前后相承,不必勉强译为“而且”。
又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其中的“因利乘便”互文,可以合译为“(秦人)趁着十分有利的形势”。
再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仿佛”“若”只译其中的一个即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昼夜勤作息”,“作息”为偏义复词,其中的“息”无实义,不译。
【考题印证】
2.(2015·高考四川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译文:
解析:“夫”是发语词,“也”为语气词,这两类词在翻译时可以不译。
答案:学习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别人),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羡慕骏马的马,也就能成为骏马这一类的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能成为颜渊这一类的人。
三、替换法
所谓“换”,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替换文言词语。在翻译文言语句时,替换法的运用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有些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了,应换成现代词语;有些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能独立使用,应以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替换。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可译为“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其中“思”就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思考”替换了。
(2)通假字要换成本字,译成本字的意思。例如:“距关,毋内诸侯”可译为“把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其中的“距”就译成了本字“拒”,意思是“把守”。
(3)古今异义词、同形异义词和偏义复词要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例如:“沛公居山东时”可译为“沛公居住在崤山以东时”,“山东”是古今异义词,翻译时就译成了“崤山以东”。
(4)活用的词语、固定结构要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例如:“吾从而师之”可译为“我跟从他以他为师”,“师”为名词的意动用法,翻译为“以……为师”。
(5)判断句、被动句中的标志性词语要对应译出。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为判断句,应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
【考题印证】
3.(2019·高考全国卷Ⅲ)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译文:
解析:句中“攻”即“攻击”的意思,“走”是“逃跑”的意思。翻译语句时有的学生该换不换,文白混杂。
答案: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
四、增补法
所谓“补”,就是补充上省略了的成分。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增补法:
(1)省略了的主语、谓语、宾语要补上。例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是“(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辞)”的省略,因此应译为“(你)估计我回到军营中,你再进去(辞谢)”。
(2)省略了的介词“于”等要补上。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是“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的省略,因此应译为“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3)判断句要补上判断词。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判断句,应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考题印证】
4.(2018·高考全国卷Ⅱ)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译文:
解析:句中“为(之)”即“为(他)”的意思。“立祠(于)安阳亭西”是“在安阳亭西建造祠堂”的意思。这些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应该补出来,有的学生该补不补,翻译出来的语句意思不通,语意不明。
答案: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五、调序法
所谓“调”,就是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过来。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调序法:
(1)主谓倒装句。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应译为“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宾语前置句。例如:“大王来何操”可译为“大王来时带了什么”。
(3)定语后置句。例如:“村中少年好事者”可译为“村中有个好事的少年”。
(4)状语后置句。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可译为“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比蓝草颜色更深”。
【考题印证】
5.(2018·高考全国卷Ⅱ)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译文:
解析:文中的“威风猛于涣”是状语后置,翻译时,应调整为“威风于涣猛”。有的学生该调不调,翻译出来的语句不合现代汉语规范。
答案: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比王涣猛,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课内挖掘】
杜牧《阿房宫赋》揭示出:秦国,如此的强悍,如此的辉煌,可也为奢靡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一教训告诉人们,应俭守天下,爱民如子。
[适用话题] 勤俭 爱民 教训
【运用范例】
古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可见奢侈之风不可开,开则贪欲日盛,难以制止。古人又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崇尚节俭可使心灵清明,如此可修己身,可使家国长盛不衰。
厚重的历史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有自豪的文明,亦有惨痛的教训。酒池肉林的生活,消磨了纣王进取的心,蒙蔽了他的双眼,殷商八百年基业终毁于奢侈淫逸的纣王之手。秦皇大兴土木,阿房宫高大起来,百姓的怨愤也高涨起来。陈涉振臂一呼,动摇了秦王朝的根基;项羽一把火,焚尽了秦帝国的繁华。千古一帝虽已长眠地下,但不知灵魂安息否?后人哀之自当鉴之。如不鉴之,重蹈前人覆辙又为后人所哀。这反复哀叹的背后,是历史的教训不够惨痛,还是人性的贪婪难以消除?
历史的悲哀并不能使人绝望,我们依稀可见那潇洒的背影,崇尚节俭的魂灵。他们的光芒,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民族那绵延不绝的生命力量。墨子尚勤尚俭,以身示范,摩顶放踵,博济众生;诸葛亮贵为丞相,墓葬崇尚节俭,也曾戒子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海瑞青史留名,不仅因为他的刚直无畏,也因他的勤廉节俭。那些令人景仰的人物往往具有一种简单朴素的作风。南阳诸葛敝庐更显卧龙的超凡脱俗;西蜀子云旧亭更显扬雄的气质高雅。一张琴,一竹帘,一陋室,一卷书,展现的是周敦颐出水芙蓉的清雅。
有些人物质富足了,情趣降低了;住宅高大了,人格下降了;食物丰盛了,精神枯槁了。节俭的风尚,除去累赘,让生命之树变得舒朗挺拔,让灵魂的翅膀更加轻盈有力。这样的生命引来了清爽的风,灵魂触及了清明的天。
世间永恒的不是富贵繁华,也不是贫贱卑下,唯有清风长吟,朗月长明,碧水长流,群山长青。节俭朴素的生活陶冶出清洁的心。这心似清风朗月,如碧水青山。
【美文鉴赏】
含英咀华齿留香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每当品读这篇如幽谷玉兰般的奇文时,我总有“含英咀华齿留香”之感。一遍遍地吟诵,一字字地咀嚼回味,我的骨肉心血,仿佛全都融化在它的芬芳里。字字珠玑,滚落玉盘,轻轻敲击着我的心房。
我被震撼了!
它的魅力何在?
意气纵横,一贯千里;辞彩纷呈,变化莫测。这就是它的魅力,也正充分体现了杜牧的文学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统书》)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杜牧笔下的阿房宫,好好享受这极致的美。
音 韵 美
刘勰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即作者通过大量文辞上的铺排夸饰,用描写手法描摹具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意愿。注重文辞的特点使“赋”的语言产生了一种极度张扬的艺术魅力。
《阿房宫赋》属唐代文赋,它继承了汉赋语言上讲究对偶、词采瑰丽、声调和谐、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来描摹形象的特点,同时又深受“古文运动”的影响,一扫汉赋那种平板单调、一味堆砌的弊病,骈散兼行,错落有致,语言魅力较前代辞赋更为出色。音韵美成了本文最直观的特色。
文章骈散结合,兼用叠词,共同创造了音韵美。
先用整齐的三字句领起全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开篇不仅形式新奇,音节紧凑,气势不凡,而且精确地交代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和阿房宫建造的规模与速度,让读者体会到秦始皇建造阿房宫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负担和苦难。何等精辟雄奇!
接着骈散结合,兼用叠词,读来大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散句使句意流畅自然,长短句交错,句式更摇曳多姿,美感立现。“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四字句式不仅朗朗上口,更渗透着一种从《诗经》时代延续下来的古朴优雅。“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叠词总能给人一种窃窃私语、弥漫萦绕的感觉。美感,如云气氤氲,笼罩着你。难怪易安偏爱以叠词入文。
全文辞章变化多端,音律节奏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气象万千,大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之感。在这平平仄仄长长短短中,寥寥百余字,阿房宫的雄伟壮观、丰姿盛态,尽铺展于我们眼前。
形 象 美
本文是一篇警世之作,目的是借古讽今,但其描摹的形象却美丽极致。要知道阿房宫在历史上只是个传说,一切形象都只是人们的凭空想象。然而杜牧笔下的阿房宫却是如此逼真而唯美。
首段作者只用一句话就写出了阿房宫的庞大高峻,气势不凡:“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你看——亭台楼阁,不可胜数;走廊屋檐,设计奇巧;长桥像腾龙从水波中跃起,复道阁楼像彩虹高悬天际;歌声温柔得像融融春光,舞袖飘拂起凄凄寒意。任何一个镜头特写都让你有身临其境之感,好像是你目睹了阿房宫的壮丽雄伟,见证了秦王朝的奢靡无度。
洒脱的杜牧毫不吝啬他的文辞,他大胆地、极力地铺陈描写,阿房宫之奢华、美女之众多、掠夺之贪婪,一众形象尽现眼前。直观的形象肆无忌惮地撞击出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生动深刻地揭露了秦王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为后文揭示秦王朝的迅速覆灭埋下了伏笔。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之功可见矣!
情 怀 美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作者以“后人”隐语讽喻,向晚唐统治者发出警告,寄托了其无可奈何的忧国情怀。追思杜牧,虽曾怀才不遇、声名狼藉,但我仍然确信,他是晚唐前期一位刚直耿介、忧国忧民,有着建功立业、经邦济世政治抱负的爱国诗人。无论是《阿房宫赋》还是他有名的咏史诗,许多的篇章都深刻地反映了晚唐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洋溢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
“位卑未敢忘忧国。”《阿房宫赋》能名垂千古、发人深省,爱国忧国之情就是其中最动人的光芒。
斯人已矣,美文永恒。再读《阿房宫赋》,思接千载。我看到,美与痛就纠结在诗人杜牧的内心深处,漫溢至今,乃至悠悠未来。
【佳作赏析】
《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赋的经典之作,本文又是评论《阿房宫赋》的佳作。本文既有对《阿房宫赋》的整体揣摩,又有对局部的含英咀华。从三大角度论述其魅力所在,文质兼美。
【写作借鉴】
1.学标题
本文标题文采飞扬,既点出本文所写方向,又表明了《阿房宫赋》一文给人的震撼,让人“齿留香”。
2.学开头
引用切入,加入作者感悟;自问自答的设问运用,引人思考,又紧扣题目。
3.学结构
总分结构模式,是考生经常借鉴的形式;分写部分,又采用并列式结构,从“音韵美”“形象美”“情怀美”三个方面来论述《阿房宫赋》的美。
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 分值:55分)
一、基础巩固(35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B.
C.
D.
解析:选B。B项,均为名词,外城。A项,①到,②的;C项,①统一,②数词;D项,①喜爱,②爱护。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②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 ④不敢言而敢怒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解析:选B。①助词,的;②代词,指金玉珍宝等物;③连词,表承接关系;④连词,表转折关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
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骊山北构而西折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选D。D项中的“族”是名词作动词,灭族。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D.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解析:选D。A项,可怜,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B项,气候,古义:指天气(雨雪阴晴);今义:一个地区的气候概况。C项,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指筹划、计划或组织。
5.下列对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妃嫔媵嫱: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其中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人。
B.王子皇孙: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儿子、孙子。
C.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D.燕赵、韩魏、齐楚: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之间被秦国灭掉的六国。
解析:选B。王子皇孙:在文中指的是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6.名句默写。(6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表达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宫中楼阁的密集程度。
(4)《阿房宫赋》中写宫妃们来到秦国后从早到晚地弹琴唱歌,成为秦国一分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原因都是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阿房宫赋》中说不吸取秦王朝历史教训的后果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2)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分)
译文:
答案:楚人项羽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3分)
译文:
答案:灭掉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并不是秦国。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4分)
译文:
答案:假使秦国也能爱护六国的老百姓,(皇位)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能够灭亡(他们)呢?
8.下面的语句细腻地写出了阿房宫内的歌舞给人的感受,请用现代汉语把它扩展成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4分)
原句: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答:
解析:解答本题应该在想象的基础上,用散文化的句子,描绘原句所表现的情景。
答案:(示例)宫女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和暖;宫女们在殿中起舞,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9.下面是某社团申请书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我们将时不时开展轻松有趣的活动传播国学。国学茶话会主要面向社员,让大伙儿在品茗谈笑间感受国学魅力;国学知识擂台赛面向全校同学,我们将邀请几个专家来点评,增进同学们对国学的认识。活动所需的钱我们自己搞定。
答:
答案:(1)“时不时”改为“经常”;(2)“大伙儿”改为“大家”;(3)“几个”改为“几位”;(4)“钱”改为“经费”;(5)“自己搞定”改为“自筹”。
二、阅读提升(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注]!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客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后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杜牧》)
【注】 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B.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C.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D.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解析:选D。“论列”为动词,其后应有支配的事物,故与“大事”组合为一个动宾短语,“论列大事”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C两项;“切”是形容词,描绘事物的某种状态,其前应有主语,排除A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学,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B.博士,古代所说的博士专指在太学中的任教者,其职能职责与现代的博士基本相同。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D.贤良方正,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
解析:选B。古代博士本为博学之士的通称。汉以前为君主的参谋或顾问,汉以后为执教于太学、传播经典学说的学官。另外,古代对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亦称博士。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牧当初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只好流落到东都。
B.主司侍朗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杜牧的才华,一起推荐了他。
C.杜牧因政绩突出,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其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和杜甫的风格相似,被后人称为“小杜”。
解析:选B。B项,“一起推荐了他”理解不对,是吴武陵向崔郾推荐了杜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4分)
译文:
(2)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4分)
译文:
答案:(1)侍郎您凭借着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声望,为明智的君主选拔人才,我怎敢不效绵薄之力!
(2)读书人中大多说杜牧粗疏旷达,不拘泥于细节,然而我尊敬地依照您所指教的,不敢改变。
14.文中说杜牧“刚直有奇节”,请结合文意和杜牧的作品加以分析。(3分)
答:
答案:杜牧的“刚直有奇节”体现在敢于议论朝廷的大事,敢于严厉指斥弊端。他的散文《阿房宫赋》、诗歌《过华清宫》等,都是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的佳作。
【参考译文】
杜牧,字牧之,是京兆人,擅长写文章。当初考试没有及第时,来到京城,当时的主考官是侍郎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拜见他时说:“侍郎您凭借着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声望,为明智的君主选拔人才,我怎敢不效绵薄之力!刚才偶然遇见十几个文人进士,眉飞色舞,拍手称快,在一起读一卷文书,看他们读的文书,竟然是进士杜牧的《阿房宫赋》。杜牧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于是拿出文卷朗诵它,崔郾听了大加赞赏。吴武陵说:“请求您给予这个人状元。”崔郾说:“已经有人了。”吴武陵说:“如果不行,就请求及第第五名。如果还觉得不行的话,就请求把赋返还给我。”吴武陵的言辞面容激动严厉。崔郾说:“读书人中大多说杜牧粗疏旷达,不拘泥于细节,然而我尊敬地依照您所指教的,不敢改变。”后来杜牧又考中了贤良方正科。沈传师上表举荐他做江西团练府巡官。又做了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被任命为侍御史,多次升迁到左补阙,历任黄、池、睦三州的刺史,后来升迁为中书舍人。杜牧刚强正直,有不凡的节操,敢于议论朝廷的大事,指斥弊端尤其严厉。死时五十岁,临死前自己撰写墓志铭,把自己所写的很多文章都焚烧了。他的诗作感情豪迈,言语大多惊人。认识他的人把他和杜甫相比,所以称作“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