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9 21:4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高一语文人教部编版《喜看稻菽千重浪》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词语中的加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饥馑(jǐn) 捍卫(hàn) 稻菽(jiāo) 刻骨铭心(míng)
B.挽起(wǎn) 茎秆(jīng) 屏气(pǐng) 无与伦比(lún)
C.掖着(yē) 分蘖(niè) 一蔸(dōu) 如鲠在喉(gěng)
D.田埂(gěng) 缅怀(miǎn)花蕊(xī) 罄竹难书(qì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幅度  神经  逃逸塔  紧张有序
B.矫健  巨型  离心机  此伏彼起
C.瞬间  枢钮  整流罩  不堪设想
D.洪亮  苍穹  发令键  疾速下降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钟扬共撰写、翻译、审校了10本科普著作,其中不乏《大流感》这样的畅销书。《大流感》这本书,内容包罗万相,语言风格多变。
B.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蓬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
C.他希望能让更多的中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提高科学思维水平,让更多的学生致力于青藏高原的种子事业。
D.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彩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
B.9月18日上午,年过8旬的袁隆平院士亲自来到隆回试验田基地,查看超级稻生长状况。
由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自足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D.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调侃(kǎn)  奇葩(bā)  原核(hé)  拟南芥(jiè)
B.收敛(liǎn) 撰写(zhuàn) 奠定(jiàn) 脑溢血(yì)
C.悲怆(càng) 戛然(jiá) 担当(dāng) 毛坯房(pēi)
D.跌宕(dàng) 婉拒(wǎn) 屋脊(jǐ) 超负荷(hè)
6.(2020秋?新泰市校级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项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使中国率先实现培育“超级稻”的目标。
B.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C.“汕优63”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约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D.袁隆平对于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在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绝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世界瞩目的成果。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袁隆平有一句话____________很广,他说,我不在家,就在实验田里。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他真的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科研上了。
②假疫苗不仅侵害接种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势必要以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戒来_________疫苗安全。
③____________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________________,只要探索出其中的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
A.流传 保卫 如果 多么
B.流传 捍卫 既然 那么
C.留传 保卫 既然 多么
D.留传 捍卫 如果 那么
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1)拟南芥,一种看起来细弱的草本植物,因为生长快、体型小、分布广、基因组小,常被植物学家比作“小白鼠”,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① 。
(2)钟老师对推敲文字乐在其中,他会忽然在吃饭时得意扬扬告诉大家他的译法,② ,他也会欣然接受。
A.①全世界有众多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②当然偶尔会被我们反驳
B.①全世界有众多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②当然偶尔我们会反驳
C.①有众多全世界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②当然偶尔会被我们反驳
D.①有众多全世界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②当然偶尔我们会反驳
二.填空题(共4小题)
9.识记字音。
①田埂    ②淤泥    ③籼稻    ④分蘖    ⑤贬斥   
⑥花蕊    ⑦稻菽    ⑧一蔸    ⑨饥馑    ⑩掖   
10.辨析词义。
(1)流传?留传。
【辨词】“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选词】①梁山伯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被后人广为   。
②这个秘方是祖上   下来的。
(2)从而?进而。
【辨词】“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表递进关系。
【选词】①春秋末期,吴国为什么能击败齐楚,   称霸天下呢?
②历史上的宋襄公被后世严重误解,   背上千古骂名。
11.厚积成语。
①如果时间倒流回到过去,你会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吗?
②为了国家的利益,即使肝脑涂地我也在所不惜。
③那场山崩地裂的灾难,令每一个经历过它的人都刻骨铭心。
④厂长力排众议,提拔了年轻的小李担任技术负责人。
⑤他虽然衣着朴素,但高挑的身材让他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释义】
①义无反顾:   
②在所不惜:   
③刻骨铭心:   
④力排众议:   
⑤鹤立鸡群:   
12.辨识字形。
埂    馑    贬    蘖   
梗    谨    砭    孽   
哽    瑾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3.(2020秋?重庆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喜爱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我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
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饿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他在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采用常规法培育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撒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连裤腿都没挽,就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袁隆平用布条扎上记号,从此格外精心地照顾这蔸稻禾。收获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第二年春天,袁隆平把这些种子播种到试验田里,期待收获有希望的新一代稻种,因为系统选育(从一个群体品种中选择优良的变异单株)是一种主要的育种方法,当时许多优良的稻麦品种都是通过这种方法选育出来的。可是当秧苗发绿长高之后袁隆平发现,它们高的高,矮的矮,成熟得也很不一致,迟的迟,早的早,没有哪一蔸的性状超过它们的前代。一种失望的情绪掠过袁隆平心头,但是对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有着深入研究的袁隆平进而想到,从遗传学的分离律观点看,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是不会有分离的,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今年它的后代既然发生分离,那么可以断定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做了详尽记录。经过反复统计计算,袁隆平证明,这次发现完全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袁隆平的实践让他发现了真理:既然去年那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长势这么好,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也就一定能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后面我们将看到,袁隆平对真理的发现,使他不可避免地必须向国际知名的权威和他们的权威结论发起挑战,这种挑战之艰难往往使挑战者身心俱疲,落荒而去。
(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文使用了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2)《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本文标题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面对谣言,袁隆平是怎样的态度?
14.(2020秋?九龙坡区校级月考)以下是选自媒体的一段文字,请认真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劳模辈出。从王进喜、倪志福、时传祥、张秉贵、雷锋、郝建秀、王林鹤……到徐虎、王选、李素丽、许振超、郭明义……这些劳模身上,都带有不同时代的烙印,都体现了一个时代劳动者的价值。社会学家艾君在《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一文中对“劳模”作了如下解释和评论:劳模,即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简称,劳模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学习的楷模,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他认为,劳模精神折射着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映出一个民族在某个时代的人生价值和道德取向。它简洁而深刻地展示着一个时代的人的精神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时代思想与情愫。
(1)简要概括“劳模精神”的五个主要特性。
(2)用一句话概括学习劳模的意义。
四.语言表达(共1小题)
15.(2020秋?怀仁市期中)下面一段文字是网友的评论,你读后有什么见解?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78岁的袁隆平院士驾驶奔驰敞篷车开向试验田?这不可能。近日,在湖南车展现场,袁院士仅多看了两眼奔驰SLK3000K,网络上就直接将该车划到了袁老的名下,最后更是演变成“袁老拥有几辆豪车”。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老人根本未曾也没有计划购进该款价值68.8万的奔驰,而且,老人“家里”的六七辆车都很普通,分属其子女所有,“袁老自己只有一辆”。面对袁隆平“家里已经有了六七辆车(注:实际上是包括子女在内共有六七辆车,此为网友误读)”的坦言,网友几乎众口一词地表示支持。袁隆平自己也曾坦言:“坐奔驰宝马车,耀武扬威有什么意思?”
2022年高一语文人教部编版《喜看稻菽千重浪》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词语中的加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饥馑(jǐn) 捍卫(hàn) 稻菽(jiāo) 刻骨铭心(míng)
B.挽起(wǎn) 茎秆(jīng) 屏气(pǐng) 无与伦比(lún)
C.掖着(yē) 分蘖(niè) 一蔸(dōu) 如鲠在喉(gěng)
D.田埂(gěng) 缅怀(miǎn)花蕊(xī) 罄竹难书(qìng)
【考点】字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解答】A项,“稻菽”中的“菽”应读作“shū”;
B项,“屏气”中的“屏”应读作“bǐng”;
C项,正确;
D项,“花蕊”中的“蕊”应读作“ruǐ”。
故选:C。
【点评】字音积累法:
①以点连线法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
②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
如以“千”(qiān)为声旁的形声字大致有“歼”jiān、“纤”qiàn或xiān、“跹”xiān、“钎”qiān、“迁”qiān等,“歼”“纤”“跹”等字都不发声旁的音,这几个字就是考查记忆的重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幅度  神经  逃逸塔  紧张有序
B.矫健  巨型  离心机  此伏彼起
C.瞬间  枢钮  整流罩  不堪设想
D.洪亮  苍穹  发令键  疾速下降
【考点】字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和字形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解答】C.“枢钮”的“钮”应为“纽”。
故选:C。
【点评】字形复习方法:
(一)明义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汉字往往形成特定的意义,需要相应的意义“对号入座”,因而“明义记”是记忆字形最重要的方法。
(二)溯源记:有些词语往往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只有追根溯源,方能准确“定形”。
(三)结构记:词语,尤其是成语,位置相对应的字在词性上往往形成对等关系,在意义上往往形成对照或者对比关系。
(四)趣味记:字形记忆运用此研究成果,效果尤为明显。
(五)较形记:比较形旁是复习字形又一重要方法,尤其对于形近字。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钟扬共撰写、翻译、审校了10本科普著作,其中不乏《大流感》这样的畅销书。《大流感》这本书,内容包罗万相,语言风格多变。
B.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蓬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
C.他希望能让更多的中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提高科学思维水平,让更多的学生致力于青藏高原的种子事业。
D.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彩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
【考点】字形.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书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注意对形似字、生僻字的写法,做到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
【解答】A.“包罗万相”中“相”应写作“象”;
B.“帐蓬”中“蓬”应写作“帐篷”;
C.正确;
D.“富有文彩”中“彩”应写作“采”。
故选:C。
【点评】形近字的区分:在平时学习中要观察偏旁,有些可以通过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形近字的偏旁、意义和读音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同音字,这是都是使用中经常混淆的字,要正确书写这些汉字,就要做到平时多留心,书写时仔细体会它们的差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
B.9月18日上午,年过8旬的袁隆平院士亲自来到隆回试验田基地,查看超级稻生长状况。
由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自足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D.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
【考点】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解答】A.语序不当。“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使中国……”递进关系不当,应该把“不仅”“而且”领起的内容互换。
B.正确。
C.成分残缺。句子主语残缺,应删除“由于”。
D.成分残缺。“流传着”的宾语残缺,可在“民以食为天”后加宾语“的说法”。
故选:B。
【点评】语序不当类型:
(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定语一般排列次序 ①表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短语,②指示代词、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或形容词性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4)分句位置不当。
(5)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调侃(kǎn)  奇葩(bā)  原核(hé)  拟南芥(jiè)
B.收敛(liǎn) 撰写(zhuàn) 奠定(jiàn) 脑溢血(yì)
C.悲怆(càng) 戛然(jiá) 担当(dāng) 毛坯房(pēi)
D.跌宕(dàng) 婉拒(wǎn) 屋脊(jǐ) 超负荷(hè)
【考点】字音.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生僻字、多音字、形似字容易读错。
【解答】A.“奇葩”中的“葩”应读作“pā”;
B.“奠定”中的“奠”应读作“diàn”;
C.“悲怆”中的“怆”应读作“chuàng”,“毛坯房”中的“坯”应读作“pī”;
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6.(2020秋?新泰市校级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项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使中国率先实现培育“超级稻”的目标。
B.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C.“汕优63”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约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D.袁隆平对于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在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绝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世界瞩目的成果。
【考点】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解答】A.语序不当,“不仅……而且……”中内容语序不当导致不合逻辑,应为“不仅使中国率先实现培育‘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B.没有语病。
C.成分赘余,“约”和“左右”重复,去掉“约”。
D.表意不明,介词“对于”误用导致表意不明,应将“对于”改为“对”。
故选:B。
【点评】“语序不当”类语病
1.名词附加语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例如: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附近的”移到“许多”前面)
2.动词的附加语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例如: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袁隆平有一句话____________很广,他说,我不在家,就在实验田里。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他真的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科研上了。
②假疫苗不仅侵害接种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势必要以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戒来_________疫苗安全。
③____________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________________,只要探索出其中的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
A.流传 保卫 如果 多么
B.流传 捍卫 既然 那么
C.留传 保卫 既然 多么
D.留传 捍卫 如果 那么
【考点】字义、词义辨析.
【分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和正确选用,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好的问题。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实词的使用与辨析;虚词的使用与辨析;熟语的使用与辨析。词义辨析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需要了解词语的意义,并能够结合语境辨别。
【解答】①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语境是某一句话传播很广,所以选“流传”。
②保卫:保护使不受侵犯。捍卫:指保护、防卫。语境是保护疫苗的安全,选“捍卫”。
③如果:连词。一般用于上半句,表示假设,下半句推出结论或提出问题,常用“那么”“就”“则”等词呼应。既然:用在上半句话里,下半句话里往往用副词“就”“也”等词跟它呼应,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包含因果逻辑。那么:表示顺着上文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或作出判断。多么:用在疑问句里,表程度;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指较深的程度。根据语境,“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第③句的第二个空填“那么”,“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假设,而是原因,所以第③句的第一空选“既然”。
故选:B。
【点评】辨析词义可以从词的意义方面来辨析: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词义的轻重不同;可以从色彩方面来辨析,分清词的褒、贬、中的感彩;可以从语法规定辨析;可以从使用对象进行辨析;可以从前后照应方面进行辨析。
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1)拟南芥,一种看起来细弱的草本植物,因为生长快、体型小、分布广、基因组小,常被植物学家比作“小白鼠”,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① 。
(2)钟老师对推敲文字乐在其中,他会忽然在吃饭时得意扬扬告诉大家他的译法,② ,他也会欣然接受。
A.①全世界有众多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②当然偶尔会被我们反驳
B.①全世界有众多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②当然偶尔我们会反驳
C.①有众多全世界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②当然偶尔会被我们反驳
D.①有众多全世界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②当然偶尔我们会反驳
【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解答】(1)语句是说拟南芥适合作为遗传学的好材料进行研究,后句应接“全世界有众多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全世界”是“植物学家”的定语,是表示范围的名词,应放在最前面,排除CD两项。
(2)语句是说钟老师喜欢推敲文字,前后句的主语都是“他”,所以横线处陈述对象应保持一致,“当然偶尔我们会反驳”的主语是“我们”,陈述对象不一致,排除BD两项。
故选:A。
【点评】语意连贯要注意: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事理的逻辑性,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行文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分承的对应性,在几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的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的风格应该同一。组合的俗成性,有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音节的协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短语排在后。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
二.填空题(共4小题)
9.识记字音。
①田埂 gěng  ②淤泥 yū  ③籼稻 xiān  ④分蘖 niè  ⑤贬斥 biǎn 
⑥花蕊 ruǐ  ⑦稻菽 shū  ⑧一蔸 dōu  ⑨饥馑 jǐn  ⑩掖 yè 
【考点】字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性、词义进行。
【解答】故答案为:
(1)gěng
(2)yū
(3)xiān
(4)niè
(5)biǎn
(6)ruǐ
(7)shū
(8)dōu
(9)jǐn
(10)yè
【点评】解答字音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辨正方音字。非北京语音方言区的同学在识记语音时,一定要改家乡话为普通话,变地方音为北京音。像南方各方言区以及北方方言的江淮方言区,鼻音和边音不分,前、后鼻前韵母不分,有的地方还有保留古代入声调类的现象。那么,这些地方长期习惯讲方言的考生复习时就要找出方言和普通话二者之间在语音方面的对应规律从而把音念准。对比记忆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1)声母类蚕丝(舌尖前音)——禅师(舌尖后音)褴褛(边音)——男女(鼻音)
(2)韵母类临近(前鼻韵母)——宁静(后鼻韵母)民心(前鼻韵母)——明星(后鼻韵母)
(3)声调类卑躬屈膝(阴平)严格执行(阳平)岂有此理(上声)变幻莫测(去声)深谋远虑(四声顺序)优柔寡断(四声顺序)鸡鸣狗盗(四声顺序)妙手回春(四声逆序)弄巧成拙(四声逆序)逆水行舟(四声逆序)
我国绝大部分方言地区都存在古入声调类现象,许多分省命题的语文试卷就出现了针对性考题。
2.攻克疑难字。除了掌握3500个常用字以外,还应积累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且编者已注音、释义的生字以及一些疑难字。做到在阅读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拿不准的难读字,如“盥”guàn、“龋”qǔ。另外不能受地方音的影响而产生误读,如“普遍”的“遍”,不读“piàn”,而读“biàn”,遇到后马上查字典解决。
3.留心统读字。《普通话异读字审音表》审定了部分汉字的读音,其中部分传统多音字只定了一个读音,因而使某些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比如“较、荫、暂、档、召、绕、档、暂、振、腕”等字过去曾有几种读音,但现在只有一种读音。
10.辨析词义。
(1)流传?留传。
【辨词】“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选词】①梁山伯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被后人广为 流传 。
②这个秘方是祖上 留传 下来的。
(2)从而?进而。
【辨词】“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表递进关系。
【选词】①春秋末期,吴国为什么能击败齐楚, 进而 称霸天下呢?
②历史上的宋襄公被后世严重误解, 从而 背上千古骂名。
【考点】字义、词义辨析.
【分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和正确选用,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好的问题。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实词的使用与辨析;虚词的使用与辨析;熟语的使用与辨析。词义辨析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需要了解词语的意义,并能够结合语境辨别。
【解答】(1)①语境是爱情故事传播开,故选“流传”。
②语境是祖上传给后代秘方,故选“留传”。
(2)①“称霸天下”是在“击败齐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是递进关系,故选“进而”。
②“背上千古骂名”是结果,故选“从而”。
故答案为:
(1)①流传
②留传
(2)①进而
②从而
【点评】辨析词义可以从词的意义方面来辨析: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词义的轻重不同;可以从色彩方面来辨析,分清词的褒、贬、中的感彩;可以从语法规定辨析;可以从使用对象进行辨析;可以从前后照应方面进行辨析。
11.厚积成语。
①如果时间倒流回到过去,你会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吗?
②为了国家的利益,即使肝脑涂地我也在所不惜。
③那场山崩地裂的灾难,令每一个经历过它的人都刻骨铭心。
④厂长力排众议,提拔了年轻的小李担任技术负责人。
⑤他虽然衣着朴素,但高挑的身材让他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释义】
①义无反顾: 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②在所不惜: 决不吝惜(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 
③刻骨铭心: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④力排众议: 竭力排除各种意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 
⑤鹤立鸡群: 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高考能力层级E。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解答】故答案为:
①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②在所不惜:决不吝惜(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
③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④力排众议:竭力排除各种意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
⑤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12.辨识字形。
埂 田埂  馑 饥馑  贬 贬值  蘖 分蘖 
梗 梗塞  谨 谨慎  砭 针砭  孽 孽障 
哽 哽咽  瑾 瑾瑜 

【考点】字形.
【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解答】答案:
田埂 饥馑 贬值 分蘖 梗塞 谨慎 针砭 孽障 哽咽 瑾瑜
【点评】同音字的类型:
1.音同形似,即读音相同,形状也相似。
例如:“松弛”的“弛”与“奔驰”的“驰”,读音完全相同,形状相近而意义不同,极易用错。还有“品尝”的“尝”与“赔偿”的“偿”、“嘹亮”的“嘹”与“撩拨”的“撩”,都属这类情况。
2.音同形异,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
例如:“贡品”与“供品”、“法制”与“法治”,这几组词由于读音相同,在实际运用中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3.(2020秋?重庆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喜爱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我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
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饿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他在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采用常规法培育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撒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连裤腿都没挽,就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袁隆平用布条扎上记号,从此格外精心地照顾这蔸稻禾。收获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第二年春天,袁隆平把这些种子播种到试验田里,期待收获有希望的新一代稻种,因为系统选育(从一个群体品种中选择优良的变异单株)是一种主要的育种方法,当时许多优良的稻麦品种都是通过这种方法选育出来的。可是当秧苗发绿长高之后袁隆平发现,它们高的高,矮的矮,成熟得也很不一致,迟的迟,早的早,没有哪一蔸的性状超过它们的前代。一种失望的情绪掠过袁隆平心头,但是对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有着深入研究的袁隆平进而想到,从遗传学的分离律观点看,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是不会有分离的,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今年它的后代既然发生分离,那么可以断定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做了详尽记录。经过反复统计计算,袁隆平证明,这次发现完全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袁隆平的实践让他发现了真理:既然去年那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长势这么好,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也就一定能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后面我们将看到,袁隆平对真理的发现,使他不可避免地必须向国际知名的权威和他们的权威结论发起挑战,这种挑战之艰难往往使挑战者身心俱疲,落荒而去。
(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文使用了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2)《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本文标题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面对谣言,袁隆平是怎样的态度?
【考点】传记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本的标题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细致分析,准确把握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正副标题的特点和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抓住标题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标题特点去分析其塑造人物的作用。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题干要求,要注意回归到文本的相应位置,从文本内容中进行答题。
【解答】(1)文章标题采用了正副标题+小标题的形式,在这篇文章中:小标题与正文的关系是概括的关系,从小标题的内容上看,让读者对文本内容更加地感兴趣。
(2)本文的正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标题“看稻菽千重浪”的特点是“诗情画意”,作用是富有一定的诗意化的语言,更能体现人物的事迹,深深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的特点是围绕人物的事迹,作用是对人物事迹的概括,为塑造人物形象特点进行服务。
(3)考生可以从如下原文中去筛选: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
答案:
(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能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
(2)特点:正副标题结合的形式。
作用:正标题:①引用诗句,富有文学色彩,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突出表现袁隆平的突出成就,同时用“喜”字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真挚赞叹。
副标题:点明人物及其学术地位。
(3)面对贬斥杂交稻的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件,袁隆平心平气和,写了一封信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他用事实,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说明,彻底否定了那些谣言,以事实捍卫了科学的原则。
【点评】传记的分类: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分自传、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评传”,评传通过第三人称来说,一方面比较完整地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确定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3.从创作方法看,有的传记以历史性传记为主;有的传记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称为传记文学。
4.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叫做“大传”或“传略”;篇幅短小、扼要地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叫“小传”。
14.(2020秋?九龙坡区校级月考)以下是选自媒体的一段文字,请认真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劳模辈出。从王进喜、倪志福、时传祥、张秉贵、雷锋、郝建秀、王林鹤……到徐虎、王选、李素丽、许振超、郭明义……这些劳模身上,都带有不同时代的烙印,都体现了一个时代劳动者的价值。社会学家艾君在《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一文中对“劳模”作了如下解释和评论:劳模,即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简称,劳模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学习的楷模,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他认为,劳模精神折射着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映出一个民族在某个时代的人生价值和道德取向。它简洁而深刻地展示着一个时代的人的精神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时代思想与情愫。
(1)简要概括“劳模精神”的五个主要特性。
(2)用一句话概括学习劳模的意义。
【考点】综合读写.
【分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归纳能力。解答此题要对原文内容有初步了解,将相同或相近的信息进行归类总结,提取原文最主要的信息,对概括出来的主要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从中提炼出最能反映材料内容的关键词。一般情况下,关键词就镶嵌在主要信息之中,要求学生善于概括,最后对所选关键词进行检验,是否有重复之处,是否有遗漏。
(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概括整合,此题明确要求是用一句话概括。
【解答】(1)由材料“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可概括出先进性;由材料“学习的楷模,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可概括出教育性;由材料“劳模精神折射着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概括出时代性;由材料“反映出一个民族在某个时代的人生价值和道德取向”概括出民族性;由材料“它简洁而深刻地展示着一个时代人之精神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时代思想与情愫”概括出思想性。
(2)由材料“劳模身上都带有不同时代的烙印,都体现了一个时代劳动者的价值”可概括学习劳模的意义是体现劳动价值;由材料“劳模,即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简称,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可概括学习劳模的意义是崇尚劳动光荣。
答案:
(1)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思想性(道德)、教育性(学习)。
(2)崇尚劳动光荣,体现劳动价值。
【点评】表达意识是指遵循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这原则包含下列四点:
(1)向心性原则。这里指所写的一段文字的每一句话都要直接或间接地指向中心,陈述中心,而不要游离中心。
(2)连贯性原则。这里指所写的一段话围绕中心,叙述角度一致,前后照应,语气上一气贯通。
(3)层次性原则。这里指所写的一段话,甚至是一句话都要有明显的等级次序。
(4)协调性。这是指语言在句式、结构、音节等方面要和谐,读起来顺口。
四.语言表达(共1小题)
15.(2020秋?怀仁市期中)下面一段文字是网友的评论,你读后有什么见解?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78岁的袁隆平院士驾驶奔驰敞篷车开向试验田?这不可能。近日,在湖南车展现场,袁院士仅多看了两眼奔驰SLK3000K,网络上就直接将该车划到了袁老的名下,最后更是演变成“袁老拥有几辆豪车”。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老人根本未曾也没有计划购进该款价值68.8万的奔驰,而且,老人“家里”的六七辆车都很普通,分属其子女所有,“袁老自己只有一辆”。面对袁隆平“家里已经有了六七辆车(注:实际上是包括子女在内共有六七辆车,此为网友误读)”的坦言,网友几乎众口一词地表示支持。袁隆平自己也曾坦言:“坐奔驰宝马车,耀武扬威有什么意思?”
【考点】综合读写.
【分析】考查辩证思考的能力,要通读材料,联系人物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此题虽为开放性题目,根据“袁隆平自己也曾坦言:‘坐奔驰宝马车,耀武扬威有什么意思?’”看出袁老质朴的美德,结合网友观点,对于网友中有仇富思想的言论予以驳斥,因为袁老的财富源于其奉献,他的消费是自己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和指手画脚,观点的提出可以要结合袁隆平的精神品质和卓越贡献来分析。
答案:(示例一)给袁老配飞机都不过分,就算仇富,我们也不仇袁隆平。
(示例二)袁老的财富来得光明正大,他的消费自由只要符合法律和公德,别人不应说三道四。
【点评】考点分析:
一方面试题考的是语言表达能力,但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表达与认识能力密不可分,言语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密不可分。这是所谓综合性的一个方面的含意。
另一方面,一道试题的语言表达形式也往往是多种兼用,一道题只考一种表达形式的试题相当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