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9 21:4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77290012458700《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本节课涉及到语文学科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和运用。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思维发展和提升。这节课主要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本节课主要通过审美体验、评价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
本节课涉及的主要课程目标:
1、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文学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
3、美的表达与创造,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讲究语言文字表达效果与美感,具有创新意识。
4传承中华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胡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节课对应的课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诵读诗歌等不同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本任务群学习目标与内容
1、精通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审美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造创造。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
2学作品。本任务群教学提示
1、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
2、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应结合作品的学习和写作实践,由学生自主梳理探究,使所学的文学知识结构化。
3、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如做好问题设计,提供阅读策略指导,适时组织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相机进行指导点拨,组织并平等参与问题讨论。创造更多交流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诵读专题的主旨是通过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统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通过吟咏激发学生诵读经典作品的兴趣,让学生的生活,形成人人爱经典,人人学经典,人人读经典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探索育人新途径。诵读经典,对经典进行审美体会,审美创造。重点是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能够对诗歌进行加工再造。难点是欣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歌表现手法,体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感情。这首诗开篇虽只是平平的交代,却蕴含着强烈的今昔对比之感。接下来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写出它极其恢宏的气象。后四句转写孤舟老病之身世,看似悲戚,可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尽在其中,由此可见作者心胸之博大。诵读这首诗,要留意诗人困顿的处境,感受他痛切的心情,更要理解他心系天下的胸怀。由于不同的人物性格和人生际遇,面对同一事物他们表现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所以拓展阅读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初步了解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学情分析:我执教的这个班他们缺乏思维的深度,分析问题常常停留在表面上,但是他们是艺术生的组合,学生多才多艺,各有特长。我就依据这个班的学生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做一套活动设计方案,进行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充分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各尽所能,让诗歌鉴赏和他们的特长结合起来,对诗歌进行审美创造体验。高一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积累过一些古诗词。但是由于他们年纪较小,没有什么人生阅历,只是纯粹的积累,对于诗歌中所体现的心情和情感难于共鸣。较难掌握诗歌诵读的节奏韵律,对诗歌的含义难以深刻理解,不太能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对诗歌中所体现的心情情感难于共鸣。所以课堂上采用了多读的方式,以读代讲,以读促情,先有感性认识在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的赏析。
四、核心素养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吟咏诗歌,背诵诗歌。
2. 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歌表现手法,体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感情。
3.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能够对诗歌进行加工再造。
4.增强热爱祖国古典诗词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能够对诗歌进行加工再造
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歌表现手法,体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感情。
六、课前准备反复吟咏诗歌,对诗歌意境用文字图画等各种方式进行审美再造。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
八、教法、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成果展示法。
九、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课件展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师情境带入: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岳阳楼,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杜甫和李白也登上了岳阳楼,那留下了不朽的诗作,那么又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情感?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观看聆听并体会情境带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人论世:
课件展示: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此时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他个人境况又异常困苦,加之老且多病,心情抑郁苦闷。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
教师:
1、在介绍作者时引导学生回顾古代文化常识“诗仙”“诗鬼”“诗豪”“诗佛”等称号的对应诗人。
2、在介绍背景时,引导学生回顾后期上学期学过的《登高》
情境创设课件展示:情境创设我校举行“经典诗词咏流传”活动,活动分“诗韵我来咏”、“诗味我来品”、“诗境我来创”、“诗风我来辨”四个专题。活动要求针对某一首诗词围绕以上四个专题赏析,其中《登岳阳楼》是入选经典诗词之一。
课件展示无韵的诗句,是没有灵魂的肉体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由这句名言过渡到任务一)
任务一:诗韵我来咏假如你参加的是“经典诗词咏流传”的“诗韵我来咏”专题,组委会要录视频上传到学校网站,要求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吟咏这首诗。(提示:注意情感的把握)教师:参与吟咏钟嵘《诗品》认为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只有“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作品,才是“诗之至也”。(由此过渡到任务二)
任务二:诗味我来品假如你参加的是“经典诗词咏流传”的“诗味我来品”专题,组委会要录制 1—2分钟的微视频上传学校网站,由于时间限制只要求你品析诗歌中的两联。(提示:可以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意境、情感等方面品析。)
教师:引导、提示、补充学生对诗歌的赏析,并由此拓展杜甫其他诗句,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板书(虚实相生、对照、衬托、雄浑壮阔、身世之悲、家国之痛)
仅仅有美,对诗来说是不够的,诗应该打动人心,把听从的灵魂引导到诗的意境中去。——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由此过渡到任务三)
任务三:诗境我来创假如你参加的是“经典诗词咏流传”的“诗境我来创”专题,组委会要征集文字或书画,进行文字书画展。请你用文字或书画的方式对这首诗歌意境再创造。
教师:组织、引导、补充、评价,任务四:
诗风我来辨假如你参加的是“经典诗歌咏流传”的“诗风我来辨”专题,组委会让你谈谈杜甫的《登岳阳楼》和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思想情感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教师:引导,板书结语: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许多佳作无论是浪漫主义的还是现实主义的,无论是豪放的还是婉约的,他们不仅语言隽永而且意境深远,希望同学们喜欢吟咏这些经典,让祖国经典文学永流传。
任务一学生活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吟咏这首诗,读、唱、念、背。
任务二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推荐小组代表进行鉴赏。
任务三学生活动:学生展示各种创造之美,写作之美,绘画之美,朗诵之美,书法之美,古筝弹奏之美。
任务四学生活动:比较阅读诗歌、师生一起探讨李白诗歌的情感。
探讨李白和杜甫不同的诗风。
1、创造美让学生把握诗歌的韵律美,欣赏美,再造美。读也是一种再造能力。
2、立德树人,训练各种思维能力。通过对诗歌的鉴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表现手法,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学习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品质。提升创造美的能力。
3、文学阅读与表达,提升鉴赏和写作能力,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4、吟咏经典诗词,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表现手法:虚实相生、对照、衬托
意境:雄浑壮阔
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痛
风格:沉郁顿挫
教学反思:课堂气氛佳,课堂上学生们能够精彩纷呈,各显身手,顺利完成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