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一、
单选题
1.
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翌日,大家屏息凝神翘(qiáo)首等待为航天事业殚(dān)精竭虑的英雄们凯旋。
B.一个衣服褴褛(lǚ)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lì),递给两位先生。
C.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bīng)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tíng)。
D.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任上也没有惊世骇(hài)俗的成就;相反,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总是诓(kuāng)骗世人。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疆,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B.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娇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C.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D.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能否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携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B.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学生的近视比例已超过50%以上。
D.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当代中国工匠传奇的人生故事,展示了他们非凡的职业绝技。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
②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③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
④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
⑤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
A.①②⑤④③
B.⑤①②③④
C.⑤①②④③
D.⑤④③①②
5.
下列对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他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B.《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围绕于勒的命运,从“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四个方面展开故事。
C.《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运用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真实地展现了金钱社会中冷酷的人际关系。
D.《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文章批判了以他们为代表的唯利是图、自私虚伪的人。
6.
依次填入句中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_____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②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_____,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③对于叔叔回国这桩______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④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母亲有点______,就问:“哪个于勒?”
A.分文不值
为期不远
十拿九稳
迟疑不决
B.一干二净
为期不远
十拿九稳
莫名其妙
C.一干二净
指日可待
大快人心
捉摸不透
D.分文不值
指日可待
大快人心
烦躁不安
二、
填空题
7.
“孩子”表现出来的是“纯真的声音”,许多文学作品常常借助“孩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请仿照示例,说说你对下题中这一类形象的理解。
【示例】鲁迅《故乡》中的水生和宏儿:这两个孩子的形象代表新生的一代,没有“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作者塑造这两个孩子的形象,是希望从他们这一代起,打破中国旧思想和旧社会关系的恶性循环,从而走上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若瑟夫):________
8.
亲爱的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认真学习了莫泊桑笔下的《我的叔叔于勒》,有人打算为课文拟写一副对联,现在有了上联,但下联还没想好。请你运用对联知识,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他将下联写完整。
上联: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兄弟好似摇钱树;
下联:________,咫尺天涯,________。
三、
现代文阅读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叔叔于勒》选段
①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②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③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④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⑤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⑥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⑦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⑧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⑨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⑩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选文从“我”的观察角度描写于勒,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赏析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子。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3)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请你设想当时“父亲”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试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
(4)文章结尾“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一句有什么含意?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嘱?
托
格·鲍姆特
就在彼得动身前往华沙参加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前一晚,有人来敲门。原来是一位邻居。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然后摆在桌面上,摊开来。里头是一张相片、一封信和一张字条。
他讲述了有关这个红小包的一段经历——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波兰。这样,大批的波兰人被弄到德国去。那时候,这位邻居正在一家锯木厂当工人,他曾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
一天,锯木厂的一个工棚失火了。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心里明白是囚徒们干的好事,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一群身穿黑制服的党卫队员朝工厂一拥而入,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
当党卫队员冲进邻居工作的那个车间时,他正与那位囚犯在干活,这位波兰人迅速地从裤兜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塞到德国工人的手里,“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党卫队就把他带走了,作为对这次纵火的报复。
一九四六年夏天,这位邻居发了一封信给囚犯的太太,她的地址就写在那张纸条上。可是,他并没有得到回音。一年半之后,他又试图再投一信——然而,一切依旧是徒劳的。现在好了,终于有了这一天,他可以托人将这个小包包直接带到波兰去。这位邻居把小红包郑重地递给彼得。
彼得注视着这张相片。相片上是一位妇女,手里抱着一个大约两岁左右的小姑娘。信呢,不言而喻是遇害者留给他家属的最后诀语。在那个小小的纸片上,用大大的字迹写着这样一个地址:“Z和M·尼波耶夫斯卡华沙斯巴索夫斯基大街十八号”。
“一定的,我会去找她的,并将事情的一切转告她,这件事您完全可以信赖我。”彼得说。
那时候,当这位邻居把这个小红包交给他的时候,彼得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只要去到华沙,把事情一讲,东西一交,不就完了嘛!然而,当彼得后来抵达那条街的时候,十八号的门牌怎样找也找不到。在那块空地上,从前确实有过十二至二十六号门牌的房子,现在只见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着足球。在警察所,彼得也得不到一点答复。她们现在究竟住在哪儿呢?这下,彼得反而横下一条心,非找到她们不可了。
来到华沙,彼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求知的渴念,他见得越多,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一下的要求就更大。
大约在联欢节开始后一个星期,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与一些波兰小伙子和姑娘相会一下。开头他想不太好吧,但朋友们干脆连拉带扯地把他推拥走了。跳舞的时候,每个人都得找个舞伴,这时在彼得面前就站着一位姑娘,她羞赧地望着他,并且邀请他跳舞。就这样,德国、波兰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相聚在一起。他们尽力地用手势比划着交谈,大伙笑着,欢快地跳着。
自这个晚上邂逅相遇后,彼得与玛留莎每天都要相会。
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最后一天终于到来了,整个华沙城都陷入一片欢腾之中,在大广场上,阿拉伯青年与瑞典青年,中国青年与黑人青年,伊朗青年与德国青年都在纵情地载歌载舞地狂欢,然后他们慢慢地拥向火车站。
彼得伴随玛留莎在火车站站台上来来回回地溜达,广播员用广播催促大家赶快上车,彼得才恋恋不舍地攀上了车厢,将身子从车窗里探出来。他们相互凝视着,一时无言以对。
“地址!”玛留莎突然想起来,她的喊声就象呼救那样。
彼得摸出笔记本,撕下一页,将他的地址记在上面。这时,他一下子才想起了那个小红包,于是赶忙把它掏出来。
“玛留莎,请帮助找一找。”他说,然后把这个小红包按在她的手心上。
“打开看看!”他大声说,他见她一时还未领悟他的意思。
她打开这个小红包,念起来了。火车慢慢地挪动了。
玛留莎脚下像是生了根似的,粘住了。她几乎要被那些跟着火车而跑的人撞倒。“玛留莎!”彼得喊了她一声。玛留莎抬起头来一望,开始随火车跑起来,接着她停下脚来,摆着手,手里的那块红包纸就像一方告别的红头巾。彼得还在望着她,一时间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她整个脸庞都叫泪水湿透了。
“为什么她哭得这样厉害?”彼得思忖着,这时他已缩在一个角落里。“我将给她写信。”他这样想着。彼得拿出她的地址来,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原来,上面留下这样的名字:“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
(1)谈谈本文以“嘱托”为题的含义。
(2)画线的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发挥想象,请将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出来。
“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
(4)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
②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
(5)小说的构思富有特色,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高贵的慈善
李良旭
①母亲在街头摆了个小摊卖茶叶蛋:一个小火炉,钢精锅里煮着热气腾腾的茶叶蛋,袅袅香味在街头弥散开来。路过的人们,常常被这扑鼻的香味吸引,情不自禁地走过来,买上一两个茶叶蛋,呵着热气,吃着香喷喷的茶叶蛋,感到特别的温暖和舒坦。一块钱一个茶叶蛋,物美价廉,很受消费者青睐。
②母亲70多岁了,本该在家好好享受清福了,可母亲却闲不住,硬要到街头去卖茶叶蛋。母亲说,一个茶叶蛋赚不了几分钱,但看到人们喜滋滋地品尝她煮的茶叶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③看到母亲喜欢干这件事,我们做儿女的也只好由着她了。就这样,在街头卖茶叶蛋,成为母亲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
④每天收摊回来,母亲总是将一小袋硬币倒在桌子上,认真地清理着。不经意地,我发现母亲总是从一堆硬币中清理出几块放在旁边。我问母亲,这几块硬币为什么不和其他硬币放在一起?
⑤母亲笑了笑,说道,这是几块类似1元硬币的游戏币,不是钱。
⑥我拿起一块仔细一看,还真是游戏币呢。
⑦我说道,那您以后要注意了,不要总收到这种游戏币。母亲笑道,我早知道是什么人给的这种游戏币,不过我从没有说过他。
⑧我一愣,问道,您知道是谁给的,为什么不说呢?母亲说道,这是一个捡破烂的老人给的。母亲慢慢向我讲述起发生在老人和她之间的故事。
⑨那老人每天佝偻着腰,花白的头发,手里拿着一个蛇皮袋,里面装着废纸、废塑料什么的。他每天从母亲摊位前经过,闻着香喷喷的茶叶蛋,流着鼻涕,眼睛里露出饥饿的神色。他犹豫了很长时间,然后从口袋里颤巍巍地掏出一枚硬币递了过来。老人的目光极力躲闪着,不敢和母亲对视。母亲接过硬币用手一摸,就知道这是一枚游戏币。A.母亲知道,老人饿了,对他来说,要佝偻着身子走多远的路,拾多少破烂,才能卖到一块钱啊。母亲眼睛湿润了。什么也没说,母亲递给老人两个茶叶蛋,说道,一块钱两个茶叶蛋。B.老人双手接过茶叶蛋,眼睛里流出两行浑浊的泪水。就这样,老人每天经过母亲的小摊前,踟蹰一会儿,就会从口袋里颤巍巍地掏出这样一枚游戏币来。母亲假装不识,接过这游戏币,热情地递上两个茶叶蛋。
⑩母亲说,如果我说送他两个茶叶蛋不要钱,他肯定不干,收下老人递过来的一块类似硬币的游戏币,对老人来说,就是一种尊严。
?我不禁被母亲的慈善之心深深地感动了。对于母亲来说,施舍也是要顾及对方尊严的。
(1)文章标题“高贵的慈善”中“慈善”在文中指什么事情?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高贵”一词的含义。
(2)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老人的目光极力躲闪着,不敢和母亲对视。
(3)品读文章中A、B两处画线句子,思考母亲“眼睛湿润”和老人流泪的原因。
(4)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选文第⑨段使用了插叙,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也使用了插叙。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们各自的作用。
参考答案
1.C
2.C
3.D
4.C
5.A
6.B
7.
他是一个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作者借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对遇暖的人情与理想社会的期盼。
8.
一朝相见,同胞却如陌路人
9.
(1)①从一个小孩子的观察角度描述于勒,显得十分客观,能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②从“我”的角度观察于勒,表现出“我”对于勒的同情。
(2)环境描写,渲染了压抑、沉闷的气氛,衬托出菲利普夫妇的发财梦破灭后沮丧、失望的心情。
(3)示例:小声点,别让女婿知道真相,千万不要让到手的姻缘成了泡影。
(4)从“十年来急切盼望于勒归来”到“躲之不及”,写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世态炎凉,反映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与冷酷。
10.
(1)以“嘱托”为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表现了波兰人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通过完成“嘱托”表达了对反法西斯战士的尊重和敬意。
(2)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事件的起因,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嘱托做铺垫。
(3)示例:如果战争结束了,拜托您按照字条上的地址把相片和信交给我的家人,告诉她们这里发生的一切。我爱她们,请她们多保重。
(4)①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这位波兰人在当时危机情形下的焦心和急切。
②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彼得的震惊之情。
(5)本文以小红包为线索,两次设置悬念,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小说的结尾安排巧妙,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
11.
(1)“慈善”是指母亲每天收下捡破烂老人的一枚游戏币,并“卖”给老人两个茶叶蛋。“高贵”是指母亲的施舍保全了捡破烂老人的尊严。
(2)“极力躲闪”“不敢”两个词语,运用神态描写,具体细致地写出了老人担心游戏币被母亲发现的畏惧心理。
(3)A句中母亲是因为对老人的贫苦境况心怀同情而“眼睛湿润”;B句中老人是因为被母亲的善良大方所感动而流泪。
(4)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细心大方,善解人意,乐善好施的人。
(5)选文第⑨段使用插叙,介绍了老人贫困、苍老的状况以及买茶叶蛋的经过,表现了母亲的善良大方和乐善好施。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中⑥至?段是插叙,介绍于勒的身世经历,点明了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原因,使文章内容完整,情节紧凑。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