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
选择题
1.
城市的发展见证历史的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
?
?
)
A.余杭
B.长安
C.涿郡
D.江都
2.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西晋末年以来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
?
?
)
A.秦始皇
B.隋文帝
C.唐太宗
D.隋炀帝
3.
唐代参与体育活动的女性遍及社会各个阶层。诗人王建的《宫词》描写宫廷妇女的游艺生活,所涉项目包括乐舞、打球、竞渡、射猎、弹棋、博弈等。广大平民妇女以及优伶、伎女等,也都能在闲暇的时间,加入到体育活动中去。材料反映了当时(????)
A.妇女成为建设的主要力量
B.政府实行重武轻文的方略
C.理学的社会影响有所减弱
D.崇尚健壮武勇的社会风气
4.
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
)
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C.中华法系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
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
5.
据史料记载,长安在盛唐时期人口总数约70万,其中皇室及服务人员15万,在京官吏约3万余,禁军和附近驻军约12万,到京师参加选官和科举的读书人1万,共需粮食580万石左右,其中依赖国家供给粮食的人口约32万。据此可以推知盛唐时期(?
?
?
?
)
A.长安已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对东南地区粮食需求增加
C.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局面
D.坊市制度瓦解速度加快
6.
马球,又称“击鞠”、“击球”,源于中亚波斯。唐朝初年,这项运动传入中原地区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这可以说明唐朝时期(???)
A.丝绸之路开始传递东西文明
B.男女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C.开放与兼容的社会氛围浓厚
D.崇武尚文成就了盛世局面
7.
唐朝的妇女在婚姻生活中,可以嫉妒、挑剔、改嫁、再嫁、和异性交往可以不避嫌,妇女可以和男性一样从事商业活动;在政治领域中,她们也展现了毫不逊色于男性的领导才能。据此可知,唐代(?
?
?
?
)
A.男女地位平等
B.受多元文化的影响
C.市民阶层兴起
D.出现儒学批判思想
8.
盛唐时期长安人口增长明显,总数约70万,其中依赖国家供给粮食的人口约32万:皇室及服务人员约15万,京官和京吏3万余,禁军和附近驻军约12万,到京师参加选官和科举的读书人约1万,共需粮食580万石左右。据此可知盛唐时(?
?
)
A.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B.坊市制度瓦解速度加快
C.国家调配物资供应的重要性
D.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局面
9.
下面是唐朝两个时期边塞诗的对比表。表中相关内容的对比从侧面反映了(??
)
时期
思想内容
创作情绪
盛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中晚唐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A.中晚唐诗风受盛唐影响
B.唐朝国势由盛而衰
C.中晚唐诗歌已渐趋凋零
D.唐诗主旋律没有变化?
10.
下表所示为唐朝不同时期诗人对节日期间活动的记载。据此可知,唐朝(?
)
诗句
作者及诗名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清明和上巳均属于古代节日)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杜甫·《清明》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蹴鞠)
王建·《宫词一百首》
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A.诗歌以描写蹴鞠为主
B.体育运动开展频繁
C.民众物质生活较丰裕
D.政治文化环境宽松?
11.
《唐律疏议》规定,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反映出唐律的主要特点是(????????)
A.轻罪重刑
B.礼法结合
C.细密严苛
D.条文清晰
12.
唐代元稹《估客乐》:“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这主要反映了唐朝(???)
A.抑商政策废弃
B.中外交往频繁
C.商业贸易繁荣
D.边疆治理加强
13.
清代编撰的《全唐诗》,其中诗人除文人和帝王将相以外,更有“市井小民,贩夫走卒,渔民樵夫,神棍艺人,甚至乞公丐婆”。这一现象(????????)
A.说明唐朝教育的普及
B.反映出唐朝宽松的文化环境
C.表明唐朝政治民主化
D.根源于唐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14.
在我国古代,婚嫁双方一般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一而终”的传统婚嫁习俗。《唐律·户婚》规定,子女未征得家长同意,已经建立了婚姻关系的,法律予以认可。同时还规定,夫妻“义绝则离”。据此可知,唐朝(?
?
?
?
)
A.婚姻观念比较开放
B.冲破理学观念束缚
C.主张婚姻自由平等
D.婚嫁讲究门第观念?
15.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又增设了许多藩镇。藩镇管辖地区,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削弱了中央集权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D.黄巾起义全面爆发
16.
有人认为,唐代某一事件“是破坏国家统一的叛乱”,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使中央集权势力大为削弱”。该事件(????????)
A.导致了武周政治局面的形成
B.催生了国家外重内轻的局面
C.成为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D.标志着唐朝政治统治的结束
17.
唐朝柳宗元(773—819年)在《封建论》中认为,国家要治理的好,不仅要实行郡县制,还要配合“善制兵,谨择守”等一系列制度。这一文章撰写的时代背景是(????)
A.藩镇割据的严峻问题
B.制度创新的封建盛世
C.开疆扩土的军事需要
D.吏治腐败的统治危机
18.
史料记载: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指(????)
A.春秋时期的卿大夫夺权
B.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朝更替
C.唐末的藩镇割据
D.五代十国时期的武将夺权
二、
材料分析题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气象”包括“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中外文化交流”等。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方面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
20.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垂老别》
材料四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1)史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史料二的数据印证了史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2)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诗中描绘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此为何事件?根据史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事件带来的危害。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经过唐太宗的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安史之乱之后,藩镇数量比较多,互相牵制,没有出现某个藩镇一家独大的局面。同时,藩镇内部也不怎么稳定,经常发生军人闹事,甚至兵变。另外要指出,所谓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描述一种倾向,不是说真的全都割据了。根据学者的研究和概括,唐朝后期的四十多个藩镇,真正比较稳定地维持着割据状态的,只有河北地区的三个藩镇。当然,即使是这样独立性比较强的藩镇,在形式上也是臣服于唐朝的。除河北以外,唐朝后期设在北部、西部和中原的藩镇,基本只能算是半割据。此外,还有南方的藩镇,那就不能算割据了。不但不割据,而且绝大部分时间很听中央的话,源源不断地向朝廷供给粮食财物,唐朝后期的中央财政主要是靠南方支撑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太宗所做的贡献。
(2)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割据,却依然维持150年。根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BBDCB
CBCBD
BCBAA
CAD
18.D
二、
材料分析题
19.
(1)原因:统治者调整政策,提高行政效率;科举制让更多知识分子有机会进入政府机构;政治较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疆域广大,民族众多,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大交融;吸收前代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交融。
(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论证:北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传统科技的发展;北宋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海上贸易和造船业的发展使指南针被用于航海;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促成了火药武器的发展。
20.
(1)社会现实:开元盛世时期。印证:“小邑犹藏万家室”。
(2)趋势:连续增长(上升)。
原因: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奠定基础;武则天统治时期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开元盛世”局面达到全盛。
(3)安史之乱。破坏了社会经济;唐朝由盛转衰;节度使权力加大,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1.
(1)贡献:为唐代的建立和统一作出功劳;吸取隋亡教训,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发展生产;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若谷。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北方民族纷纷入朝,尊崇唐太宗为“天可汗”。
(2)原因:藩镇数量较多,相互牵制,难以形成独大的割据势力;藩镇内部矛盾复杂,经济实力下降,缺乏割据基础;藩镇割据仅仅是一种倾向,割据较强的藩镇在形式上臣服于唐朝;大部分藩镇处于一种半割据状态,而且南方藩镇听从于朝廷,并支撑中央财政。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