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学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学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3 20:52:21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李商隐诗两首
①夕阳无限好——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
只是近黄昏
心有灵犀一点通
却话巴山夜雨时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有《李义山诗集》。
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
李商隐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王晏媄 。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中,令狐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义山竟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不起义山。令狐说他背恩,更加嫌恶他。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氏夫人去世,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如:
《花·妻死之后作》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楚人喜爱的另一种丝类乐器是瑟,现已出土50余件有23弦、24弦、25弦不等。随州共出土12件瑟,均为25弦。
  彩绘漆瑟主体由整木雕成,面板略呈弧形。瑟最讲究的部分是尾部的彩雕及两侧的彩绘。尾部浮雕的主体为蟠龙,两侧的彩绘则是以凤鸟纹为主的几何图案,合起来看则有龙凤呈祥的深刻意蕴。
解 题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人认为是为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有人也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或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也有的以为其诗是诗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
“义山的《锦瑟》 、《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 , 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 , 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 梁启超《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后人对《锦瑟》的解读:
1、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诗)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爱情诗)
3、作者的身世自伤(咏怀诗)
  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
  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琴为什么要有有五十根弦,每根弦都让我追思美好青春。
  我曾经像庄周梦为蝴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我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
  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着,过去生活的图景如同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
  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1.庄周梦蝶——
美好、扑朔迷离。
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寓言表现了庄子的“齐物”思想——人们如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把外物与自身等同看待,就无往而不快乐。
执着、哀伤、凄美。
望帝是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禅位于人,自己隐居山中,后来国君昏庸、国家衰亡,他悲痛异常,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暮春而鸣,泣血哀啼“不如归去”,哀痛春去国亡,啼声悲凄。
2.望帝啼鹃——
3、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传说南海有鲛人,能织丝绸,哭泣时眼泪变成闪亮的珍珠。
纯洁、破灭、凄美。
画 面 意 境 情 感
庄生梦蝶
杜鹃啼血
遗珠有泪
暖玉生烟
迷幻
哀怨
清寥
缥缈
迷惘
哀伤
寂寥
惆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此哀怨怅恨的情怀哪里是现在回忆才感到的啊,在当时就已经令人惘然无措了。既然此等情怀在当时就如此,那么今朝追忆此情又会惹起怎样的怅恨,怎样的哀怨,怎样的苦痛呢?
诗人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怅惘苦痛。“此情”指颔、颈两联中所写的“晓梦”之痴迷、“春心”之深挚、“珠泪”之哀伤与“玉烟”之迷惘,种种情事岂待成为追忆时才感哀痛,华年流过时便已体味到其中的苦涩悲哀。在暖玉生烟的缥缈里,诗人回望华年往事,追忆往日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次嗟叹。“惘然”一词使一切都限于怅惘迷失中。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合作探讨: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诗人46岁罢官回家闲居,不久病故。一般认为此诗是诗人晚年对一生遭际感慨之语。按常理,首联以“思年华”开始,下面应是对往事的具体回忆,但诗人却没有这样写,只是引用典故表达对往事的感觉。诗人伤感怀恋的究竟是什么?是悲叹自己怀才不遇?是悼念亡故的亲人?是怀恋自己美好的恋情?还是对其它别的什么的怀念?请将整首诗内容贯串起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2)悼亡说:对亡妻的深切悼念之情。
“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 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朱彝尊——《李义山诗集辑评》)
(3)自伤说:诗人独自哀伤之情。
锦瑟呀,你为何要有五十根弦,如此华美、丰富,每一弦、每一柱都让我想起过去的青春年华。感觉是那样美丽、虚幻、飘渺、伤感。自己曾如庄生梦蝶一样追逐美好梦想,曾如让贤亡国、化鸟悲啼的望帝一样执着。可理想未能实现,自己如沧海朗月中的鲛人泣泪为珠,虽然是沧海遗珠,未受重用,未展抱负,但依然如明珠一样,闪亮依旧,晶莹依旧,纯洁依旧,丝毫不减高洁节操!可毕竟美好年华和理想如蓝田暖日中的美玉升腾缭绕起来的烟云一样可望不可及。年华和理想多么美好,真想永远珍藏,只是当时心中已是迷惘一片,而现在才终于明白。
诗歌内容:
诗的情感:
诗的写作特点: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这是作者晚年回首往事,有感于世路坎坷,遗恨重重,寄寓了作者浓重的悲慨和郁愤。
大量的典故 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 嵬
知人论世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首联:
从“海外”说起
“徒闻”否定
曾经海誓山盟
“此生休” 缘分断
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
首联从“海外”说起,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
颔联、颈联二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兵变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嘲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
颔联
颈联
虎旅传宵柝
鸡人报晓筹
六军同驻马
七夕笑牵牛
尾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烟 雨 迷 蒙
四纪天子
卢家莫愁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章法结构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一、实词
1.一词多义
①迷
②莫
点拨 ①迷恋,沉醉/分辨不清/沉醉于一物一事的人/迷惑
②不能/没有谁
2.古今异义
①一弦一柱思华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望帝春心托杜鹃。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只是当时已惘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①古义: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今义:指青少年时代。②古义:伤春之心。今义:指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③古义:迷惘,茫然。今义:形容失意的样子。
二、名句积累21世纪教育网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三、课文理解
《锦瑟》
1.诗中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点拨 诗中共用了5个典故。“锦瑟”语出《汉书·郊祀志》,“庄生梦蝶”语出《庄子·齐物论》,“望帝化鹃”语出《华阳国志·蜀志》,“沧海遗珠”语出《新唐书·狄仁杰传》《大戴礼记》《博物志》,“蓝田玉”语出《长安志》。通过这一系列的典故设置了一组意象,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叹。(也有人认为,是表达了爱情的悲剧。)
2.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的诗后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以《锦瑟》为例,分析一下梁启超为何会这样说,他所提到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应怎样理解?
点拨 因为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比如《锦瑟》,世人对它的主题便有多种理解,比如“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对亡妻的深情悼念”,“作者的自伤”等。尽管如此,这其中朦胧的境界,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就是梁启超所说的它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为了表现惆怅莫名的情绪,李商隐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锦瑟》中所呈现的,就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这些意象所构成的不是一个有完整画面的境界,而是错综纠结于其间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是弥漫着这些情思的心象。
《马嵬》(其二)
3.你能分析一下本诗章法结构的特殊之处吗?
点拨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4.分析《马嵬》(其二)的巧对。
点拨 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留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以“清”(青)对“白”。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一、中心主旨
《锦瑟》
对于这首诗的题旨,千百年来莫衷一是。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回、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黑暗社会;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
《马嵬》(其二)
这是一首咏史诗,以马嵬事变、唐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为题材,批判唐玄宗荒淫失政而招致祸乱败亡的结局,抒发了诗人对这一历史悲剧的认识,是讽刺现实政治的以古鉴今之作。
二、写作特色
《锦瑟》
1.用典象征。
本诗中间四句并列运用的典故所描绘的四幅象征画面,包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蕴涵着人生的所有境界:物我两忘心
沉梦幻的境界,超越生死心向未来的境界,人琴俱亡心寄云峤的境界……凡此种种构成了一种神秘的朦胧之美,可以说该诗的妙义是取之不竭的。《锦瑟》的魅力还体现在用典的独特性上,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即使你明白了典故的内涵仍然无法探知诗旨所在,因诗中的典故具有发散的暗示性,能引发人们多方面进行联想,沟通读者所经历的各种人生体验。
2.清丽的语言。
鲁迅在致杨霁云的信(1934年12月20日)中曾说:“玉谿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这是对李商隐语言艺术的高度评价。
李商隐的语言艺术从这首诗中也可见一斑。例如开头写诗人形容瑟及瑟音,用的只是“无端”“一弦一柱”等,语言清丽,却使人可以想象出那音调的凄婉悲怨来。中间两联所描绘的图景也同样具有清新明丽的特点,其中有栩栩然而飞的庄周的化身——蝴蝶,有杜鹃的声声哀鸣,有海上鲛人的泪光珠光,有晴空下升腾着的玉气。每一幅都有浓浓的抒情和丰富的意蕴,意味无穷。
《马嵬》(其二)
艺术上,主要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
颔联中用“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心情和处境已跃然纸上。用“鸡人报晓筹”的安适生活同“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作对比,也暗示了主人公渴望重变昔日的安乐。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经破灭。
颈联中“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当时”指七夕玄宗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
尾联中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没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三、结构图解
《锦瑟》
哀伤的基调,迷离的意境
《马嵬》(其二)
讥讽
四、古今对译
锦 瑟
马嵬(其二)
(45分钟,9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琴弦 船舷 谄媚 垂涎三尺 鲜为人知
B.沧海 苍茫 怆然 创巨痛深 满目疮痍
C.宵柝 拓展 落魄 拓扑学 唾手可得
D.畴昔 胡诌 雏形 未雨绸缪 踌躇满志
答案 C
解析 A项“谄”读chǎn,“鲜”读xiǎn,其他读xián;B项分别读cānɡ,cānɡ,chuànɡ,chuānɡ,chuānɡ;D项“诌”读zhōu ,“雏”读chú,其他读chóu。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缘分    凄婉    意蕴    栩栩如生
B.惆怅 苍海 逍遥 恬不知耻
C.消逝 蝴蝶 住军 白雪皑皑
D.决别 悼念 缱绻 面面相觑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识记,重要在于形近字和同音字,关键是要结合词义确认字形。B项“苍海”应为“沧海”,C项“住军”应为“驻军”,D项“决别”应为“诀别”。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空
D.如何四纪为天子 四纪:四十年
答案 D
解析 “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4.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 B.蓝田日暖玉生烟
C.空闻虎旅传宵柝 D.不及卢家有莫愁
答案 C
解析 这是写当时真实的唐玄宗、杨贵妃的逃难生活,是诗歌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
5.默写。
(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
(2)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_。
(3)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2)心有灵犀一点通
(3)东风无力百花残
二、文本阅读(15分)
阅读《马嵬》(其二),完成6~7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6.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请举例分析。(7分)
答案 对比手法在诗中用得很多,如颔联和颈联,运用对比,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跳跃。“六军同驻马”与“七夕笑牵牛”两相对照,意义丰富,耐人寻味。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40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妻子莫愁,对比鲜明,意义深刻。
7.《马嵬》(其二)一诗的颈联说:“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这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两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很有深意,找出来并试加分析。(8分)
答案 此联用了对比手法,将“此日”的狼狈与“当时”七夕的恩爱对比。“笑”字用得有深意,语含讽刺。当时笑牛郎织女一年只一度相会,而今六军驻马,赐死杨贵妃,从此永诀,想一年一度相逢亦不可得了。
三、课堂延伸(18分)
阅读李商隐的《端居》,完成8~9题。(9分)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8.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4分)
答案 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词好,言之成理也可。)
9.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回答,如互文手法,言之成理也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0~11题。(9分)
风 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销愁斗几千?
注 ①宝剑篇:初唐将领郭元振,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大为赞赏。②新丰酒:典出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要酒悠然独酌。后唐太宗召对,授临察御史。
10.发挥想象,描摹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案 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怀才不遇,长期沉沦漂泊,凄凉孤孑,愤郁不平而又欲极力挣脱苦闷的志士形象。
11.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试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 “黄叶”与“青楼”对比,“新知”和“旧好”对比,环境的冷与内心的热对比等。
四、语言运用(12分)
12.一千多年来,杨玉环时而作为一个“妇人误国”的道德符号被正统史家拈来提去,时而又作为一个爱情的象征为历代文人所讴歌唱颂。对她,你的看法是什么?请你用一组排比句或几行诗进行评说。(4分)
答案 是谁给你贴上了“红颜祸水”的标签?是谁给你安上了“妇人误国”的骂名?是谁让你背了一千三百年的黑锅?杨玉环,你不过是一个“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个善解人意、体贴丈夫,一个追求幸福爱情的女子而已。(你用你的丰艳姿质迷倒了那个老男人,你用你的靡靡之音诱惑了那个老男人,你用你的《霓裳羽衣舞》颠覆了那个老男人,但你最终得到的是“到底君王负前盟,江山情重美人轻”。)
13.按照要求仿写。
谜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它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谜面、谜目和谜底。谜面是猜谜者思考的依据,谜目是限定所猜的是哪类事物,谜底就是答案。例如“书山有路勤为径”(猜一物理学科的名称),答案是“应用力学”(由“应该用力气去学习”之意压缩而来)。其中“书山有路勤为径”是谜面,“猜一物理学科的名称”是谜目,“应用力学”是谜底。又如“花褪残红青杏小”(猜一科技术语),答案是“最新成果”(由“最新结成的果实”之意压缩而来)。其中“花褪残红青杏小”是谜面,“猜一科技术语”是谜目,“最新成果”是谜底。
请你以所知的诗词文句、熟语(包括俗语)为谜面,中学教材中所出现的人名、地名、成语、器具、名词术语为谜目,自设谜底,拟一条谜语。(4分)
答案 示例:①(谜面)长江后浪推前浪 (谜目)猜一物理名词 (谜底)冲击波 ②(谜面)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谜目)猜一物理名词 (谜底)遥感(或“波长”) ③(谜面)鸦雀无声 (谜目)猜一体育用语 (谜底)叫停 ④(谜面)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谜目)猜一成语 (谜底)无可奈何
14.中国古代的文化源远流长,“无端五十弦”的“锦瑟”不知撩拨过多少人幽怨的心弦,而忧伤的二胡也不知表达出多少人深沉的情感。下面是一段有关“二胡”的文字,既可以让你了解这一古老的乐器,又可以锻炼你的语言概括能力,来试一试吧。
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个字。(4分)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二胡的构造很简单: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这与小提琴同样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略带忧伤,常用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二胡产生的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较高的乐器。
二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胡琴的一种,它由琴杆、琴弦和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用马尾琴弓演奏,声音低沉圆润,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重要信息的筛选组织表达能力。文段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①二胡是一种乐器,②二胡的构造,③演奏的材料及效果,④中国民间普及率高。
五、随堂练笔(30分)
15.请比较阅读李商隐的《马嵬》(其二)与《马嵬》(其一)以及另外两首写马嵬兵变的诗,然后写一篇赏析短文,400字左右。
马嵬(其一)
李商隐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马嵬坡
郑 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