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开谈不说《红楼梦》,
读尽诗书是枉然
wyz0816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第一课时
认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贾府的环境是通过黛玉的眼睛来描绘的。就让我们随着黛玉到贾府看一看。
6、贾母房用晚饭,见宝玉(12-14)
黛玉的行踪
1、途经宁国府(1)
2、进入荣国府(1)
3、正房上房,拜见外祖母(1)
4、邢夫人家,见贾赦未得(7)
5、荣府荣禧堂,见王夫人(8-10)
7、碧纱橱里 (15)
《林黛玉进贾府》
行进线路图
三间厅
贾母院
五间上房
厢房
荣禧堂
东廊三间
抱厦厅
三间耳房
二门
垂花门
抄手游廊
贾赦院
北
东角门
穿堂
荣府正门
南大厅
穿堂
内仪门
西角门
二门
仪门
仪门
凤姐院
大门
粉油影壁
角门
后廊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2、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看到了什么?
1、贾府地处什么地方,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什么?
3、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
贾府的环境描写
1、贾府地处什么地方,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
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
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看到了什么?
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P8-10
4、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一类便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有“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宏伟的外观
讲究的布局
华贵的陈设
地位高贵
贾府特点·建筑
贾府特点·人物
非凡的服饰
骄矜的气质
繁琐的仪节
等级森严
贾府:封建社会的缩影
贾府果然与别家不同。 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环境描写的作用
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情趣
展现世态风情
烘托人物心理
推动情节发展
表现作品主题
鲁迅的《药》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阴暗及悲凉的气氛。
《药》中老栓去买药及回来的路上的环境描写就烘托了人物的心理。
《祝福》中关于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衬托出鲁四老爷的情趣。
《祝福》开头的环境的描写就描绘了
一幅生动的旧历年底祝福的风俗画 。
孙犁的《荷花淀》第二部分有一段淀上风光的描写,就暗示了激战即将发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祝福》祥林嫂在祝福中凄惨地死去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为人物活动、情节展开提供场景。
2.展示日常生活情景, 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3.象征地位身份,显现人物关系。
4.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的写照。
写 法
人 物
详 写
略 写
实 写
虚 写
单独写
集体写
林黛玉 贾宝玉 王熙凤
邢王二夫人、三春姐妹
贾宝玉 王熙凤 贾母 林黛玉
贾宝玉 王熙凤
迎春 探春 惜春
贾赦 贾政
围绕中心事件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
作 业
1.从课文中写与黛玉接触的人的详略,从贾府内政的权力分配,从对黛玉今后命运的影响,你认为应提出哪些人物来分析更有意义,更符合作者的表现意图?
2.预习课后练习二 《 林黛玉进贾府》 导学案
编制人:汪春华 审核人:陈利平 审批人:陈利平
教学课时建议: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了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预 习 案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作品的主题,勾画出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细心揣摩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25分钟,独立完成。
一、知识链接
(一)走近作者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就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曾祖母还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住在曹寅的江宁织造署内。曹寅还奉命经常以密摺向康熙报告当地政治情况和大官僚的动态。因此,在康熙朝,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曹寅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自己又能写诗填词谱曲。曹雪芹深厚的文学修养和这种家庭环境不是没有关系的。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曹雪芹的父亲曹頫(fǔ)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
曹雪芹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绔”“仅甘餍肥”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顾。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的基础。
(二)作品有关介绍
1、《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2、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3、人名隐意
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其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是为红楼梦的艺术之一。脂砚斋的批文指明了部分的隐意。此作部分摘录如下:
贾宝玉——假宝玉 林黛玉——怜待玉 薛宝钗——削宝拆 贾府——假府
甄士隐——真事隐 甄英莲——真应怜 甄宝玉——真宝玉 贾雨村——假语村(言)或假语存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或惜叹姻缘 贾政、贾敬——假正经 潇湘馆——消香馆 梨香院——离乡怨 蘅芜院——恨无缘 怡红院——遗红怨 千红一窟——千红一哭 万艳同杯——万艳同悲 王熙凤:站在冰山上孤零零的雌凤。(一说“亡西风”或“枉为犀利的女子”)
(三)《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 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图示见课本p13
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 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五回,全书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二、整体感知
1、林黛玉进贾府都见到了哪些人?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几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2、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贾府是个怎样的大家庭?
三、预习自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內帏(wéi ) 敕(chì)造 人烟阜(fù )盛 钗(chāi )钏(chuàn )
B盥(guàn)沐 忖度(cǔn duó) 敛声屏(píng)气 丫鬟( huán)
C厢庑(wú ) 甬(yǒng)路 放诞(dàn)无礼 懵(méng )懂
D鬓(bīn )发 錾(zàn )银 涎(xián)皮赖脸 杜撰(zhuàn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不经之谈 凋梁画栋 荒诞不经 纨绔膏粱 B 宸翰之宝 孽根祸胎 混世魔王 面如傅粉
C怯弱不胜 珍惜韶光 顾盼神飞 体格风骚 D 谬种流传 以手拭泪 貌合神离 挽着发髻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偏僻: 便宜:
态度: 风流:
可怜:
我的疑问:
探 究 案
I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同为小说的主要人物,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有什么不同?作者介绍这两个人物各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探究点二:在文中找出有关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这几个人物肖像、心理、动作、神态以及细节描写的语句,分析他们的形象。
探究点三:本文中的环境描写对于反映贾府生活有何作用?有人说“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II、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一 、下面几个句子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肌肤微丰,合中 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2)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3)一 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4)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A.探春、惜春、李纨、王熙凤 B.迎春、探春、王熙凤、林黛玉
C.迎春、林黛玉、王熙凤、李纨 D.探春、李纨、林黛玉、王熙凤
二、阅读本文第五段,完成后面问题。
1.对“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有四项分析,其中一项分析得不适当,请选出( )
A.写王熙凤出场,恍若是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人末到,声先到的手法。
B.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对林黛玉的热情欢迎,真诚关怀,以来迟了为歉。
C.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在老太太心里是一个受宠爱的人物。
D.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对人面上一盆火,实际未必是真情的虚情假意。
2.“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两句描写表现了( )
A.王熙凤对人是脸上一盆火,肚里一把刀。 B.王熙凤对人是故作热情,其实是虚情假意。
C.王熙凤对人是看风使舵,以热情待人,可交的、有用的就对人好,反之则一脚踢开。
D.王熙凤阴险毒辣,却也有热烈真情的一面,人的性格是多重而复杂的。
3.老太太说王熙凤叫“辣子”,这是(多项选择)( )
A.戏谑之言,玩笑话,实无贬意。 B.老太太宠爱王熙凤,这是宠她的一种表现。
C.虽是玩笑话,曹雪芹也借此点出了王熙凤的性格核心:辣。
D.老太太虽宠她,却也对她的放诞元礼微有不满,因此略加讥刺。
4.“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竞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句话表现了王熙凤( )
A.为了巩固自己在老太太心中受宠的地位,故意夸赞林黛玉,讨老太太的欢喜。
B.为了讨好林黛玉,博得林黛玉对自己的欢心,巩固自己的统治荣府的地位。
C.她赞美林黛玉却用“嫡亲孙女”作比,这样既使林黛玉对自己有个好印象,又讨好了老太太,又没得罪在座的“三春”,可谓八面玲珑,谁也不得罪。
D.她用“三春”之美来夸赞林黛玉,是为了说明她也重视林黛玉,也怕将来林黛玉做贾宝的妻子夺了她掌的荣府的权。
7.给“也只管告诉我”这个句子画出朗读时的逻辑重音,并说明逻辑重音的字所含的意思。
(1)逻辑重音是: (2)意思是:
有错必改: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课堂评价:
《林黛玉进贾府》答案
二、整体感知
1、林黛玉进贾府都见到了哪些人?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几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2、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贾府是个怎样的大家庭?
见教参第五页
三、预习自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 )
A內帏(wéi ) 敕(chì)造 人烟阜(fù )盛 钗(chāi )钏(chuàn )
B盥(guàn)沐 忖度(cǔn duó) 敛声屏(píng)气 丫鬟( huán)
C厢庑(wú ) 甬(yǒng)路 放诞(dàn)无礼 懵(méng )懂
D鬓(bīn )发 錾(zàn )银 涎(xián)皮赖脸 杜撰(zhuàn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C )
A 不经之谈 凋梁画栋 荒诞不经 纨绔膏粱
B 宸翰之宝 孽根祸胎 混世魔王 面如傅粉
C怯弱不胜 珍惜韶光 顾盼神飞 体格风骚
D 谬种流传 以手拭泪 貌合神离 挽着发髻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偏僻:偏激,不端正
便宜:方便
态度:言行举止所表现的神态
风流:风韵
可怜:可惜
探 究 案
I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同为小说的主要人物,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有什么不同?作者介绍这两个人物各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王熙凤和贾宝玉是贾府的中心人物,也是小说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他们的出场却有很大不同。王熙凤出场:“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同时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林黛玉的感受,突出了王熙凤的与众不同。又通过服饰、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细致入微地刻画这一人物的精明能干和善于逢迎。而对贾宝玉,则更多的采用了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先通过众人之口,从反面入手,突出了这一人物的顽劣异常,不合常规,致使黛玉心生“蠢物”印象,及至见到真人,却是一位清秀俊朗的年轻公子,欲扬先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通过他的对话与“发狂摔玉”的行为,突出了这一人物的真性情与在贾府中特殊的地位。
探究点二:在文中找出有关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这几个人物肖像、心理、动作、神态以及细节描写的语句,分析他们的形象。
见教参第三题
探究点三:本文中的环境描写对于反映贾府生活有何作用?有人说“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答: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福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3.为书中的主要人物提供一个活动的环境,并借助环描写巧妙地从侧面暗示了人物性格。如贾赦、贾政在荣府的地位、性格的不同。
同意。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所以,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II、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一 、下面几个句子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
(1)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2)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3)一 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4)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A.探春、惜春、李纨、王熙凤 B.迎春、探春、王熙凤、林黛玉
C.迎春、林黛玉、王熙凤、李纨 D.探春、李纨、林黛玉、王熙凤
二、阅读下段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①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瑛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络裙②。一双丹凤三角眠,两弯柳叶吊梢眉③,身量苗条,体格风骚④,粉面含春成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一个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⑤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赔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了,因笑道: “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竞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⑦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 “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竞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 “妹妹几岁了 可也上过学 现吃什么药 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⑧
1.对第一句有四项分析,其中一项分析得不适当,请选出( B )
A.写王熙凤出场,恍若是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人末到,声先到的手法。
B.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对林黛玉的热情欢迎,真诚关怀,以来迟了为歉。
C.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在老太太心里是一个受宠爱的人物。
D.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对人面上一盆火,实际未必是真情的虚情假意。
2.对王熙凤衣着打扮的描写表现了( C )
A.荣国府当家的主子奶奶应该具有的身份,写得十分得体。
B.王熙凤是个年轻的媳妇,爱美之心与诸人同,这种描写表现了她爱美之心。
C.王熙凤炫耀自己的富贵,她的生活观念俗不可耐。
D.为了迎接远方来客,穿着打扮得符合迎客的礼貌,不能被林黛玉笑话。
3.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这两句肖像描写,表现了( D )
A.王熙凤的刁蛮,不懂礼法。
B.古典美人的特点并兼有些英气。
C.王熙凤抚媚智慧。
D.王熙凤的泼辣、厉害、无情。
4.“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两句描写表现了( A )
A.王熙凤对人是脸上一盆火,肚里一把刀。
B.王熙凤对人是故作热情,其实是虚情假意。
C.王熙凤对人是看风使舵,以热情待人,可交的、有用的就对人好,反之则一脚踢开。
D.王熙凤阴险毒辣,却也有热烈真情的一面,人的性格是多重而复杂的。
5.老太太说王熙凤叫“辣子”,这是(多项选择)( ABC )
A.戏谑之言,玩笑话,实无贬意。
B.老太太宠爱王熙凤,这是宠她的一种表现。
C.虽是玩笑话,曹雪芹也借此点出了王熙凤的性格核心:辣。
D.老太太虽宠她,却也对她的放诞元礼微有不满,因此略加讥刺。
6.画横线这句话表现了王熙凤( C )
A.为了巩固自己在老太太心中受宠的地位,故意夸赞林黛玉,讨老太太的欢喜。
B.为了讨好林黛玉,博得林黛玉对自己的欢心,巩固自己的统治荣府的地位。
C.她赞美林黛玉却用“嫡亲孙女”作比,这样既使林黛玉对自己有个好印象,又讨好了老太太,又没得罪在座的“三春”,可谓八面玲珑,谁也不得罪。
D.她用“三春”之美来夸赞林黛玉,是为了说明她也重视林黛玉,也怕将来林黛玉做贾宝的妻子夺了她掌的荣府的权。
8.给文中画横线的这个句子画出朗读时的逻辑重音,并说明逻辑重音的字所含的意思。
也只管告诉我
(1)逻辑重音是: 我
(2)意思是: 炫耀自己的执掌贾家大权的地位
整体感知答案
1、(1)初进荣府 (开端)
(2~4)拜见贾母、邢王夫人、三姐妹等。
(5~6)初见凤姐
(7~11)拜见两位舅舅,介绍宝玉。 (发展)
(12)陪贾母进晚餐
(13~14)宝黛初会
(15~16)安排起居 (结局)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展开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2、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林黛玉来到贾府,与众人见面。透过她的眼睛,我们看到,贾府是一个社会地位和气派非比寻常的豪门望族,是皇帝信任和赏识的簪缨世家,礼节繁复,等级森严,仆从如云,吃穿用度豪奢。通过这些描写,小说交代了作品人物所生活的典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