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一个雷雨之夜
两个女人变成了疯子、傻子
三个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
周朴园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
————黑格尔《美学》
教学重点
1、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周朴园形象。
2、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时 间 地 点 事 情
三十年前 无锡
三十年前除夕 无锡
三十年来 外乡
周公馆
三十年后 周公馆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相认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的态度
关窗
姓鲁
侍萍,是你?
熟知旧衬衣?
四凤的妈
她没有死?
修墓
姓鲁
熟知旧事??
无锡口音!
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
手 段
言 行
责问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稳住
“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
哄骗
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没忘旧情
平息
拿出支票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的态度
情境一
周朴园:梅家有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
矩。有一天夜里,忽然投水死了。后来,
后来,——你知道吗?
鲁侍萍:不敢说。
周朴园:哦。
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
是不大规矩的。
为什么侍萍明明是婢女,周朴园却说是“小姐” ?
小结
周朴园当年抛弃侍萍,他自己也知道这是一段不光彩的过去,现在要跟人谈起,还小心翼翼,如果对方对此事略知一二,他就企图改变侍萍的身份扭曲事实,掩盖自己的罪行。甚至我们还可以认为,三十年后的周朴园早已变得俗气虚荣,看不上侍萍的婢女身份。说侍萍是“小姐”,从而美化他们的爱情。足见他的“虚伪”。
情境二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
这儿来了。
周朴园大变脸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
潜台词就是言外之意,说话人心中真正所想的。
而这些潜台词也正是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请思考讨论一下周朴园三句话的潜台词.
小结
此时的周朴园灵魂已被物质利益占据了统治地位,原先对侍萍的情感已被自私、残酷取代。
在周朴园看来,人与人之间就是尔虞我诈,发财致富全靠敲诈、暗算。暴露了周朴园阴暗卑劣的内心世界,他这里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对侍萍的翻脸体现了他的冷酷、绝情。
情境三
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
心里有什么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
啼的。
鲁侍萍: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
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
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
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
姐,你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周家的门。
情境三
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
心里有什么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
啼的。
鲁侍萍: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
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
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
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
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相关材料:
“鲁侍萍被周家赶走,周朴园是不情愿的,但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违的时代,他又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
——曹禺《雷雨》创作回顾
小结
故事发生在30年前,即文中的“光绪20年1894年”,在清末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是不被传统认可的。再看周朴园30年前的处境,他也不过20多岁的小伙子,在上面还有老头子、老太太、大家庭,他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你们”一词传递出来当时抛弃鲁的不只是周,更主要的是封建大家庭。
情境四
周朴园: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
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
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
留着,为着纪念你。
鲁侍萍:(低头)哦
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
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
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
忘你,祢补我的罪过。
你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
小结
周朴园的怀念确实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不能因动机的自私而否定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真实性。此时,大家眼里看到的是一个爱得深、痛得切的、是一个“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周朴园。
情境五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
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
周家来。
鲁侍萍: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
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
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就算得清的。
周朴园究竟是怎样解决和鲁侍萍的恩怨?
小结
周朴园用支票来打发鲁侍萍表现其资本家的本性——金钱是万能的。它既可以隐瞒事情的真相,又可以赎回自己的良心,足见其圆滑、自私。周朴园只允许鲁侍萍看一看她的儿子,并没有让她相认,主要出自害怕母子相认给其家庭惹来麻烦,表现其办事周密,精明老到。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天下再也没有比母子相逢不能认的惨事了,这又表现周朴园心狠手辣的性格。
形象小结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曹禺
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愚蠢;有时坚强有力,有时十分脆弱。
——列夫 托尔斯泰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戏剧语言的揣摩,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感受了《雷雨》的魅力。一个周朴园就令人捉摸不透,更何况其他人物呢?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阅读《雷雨》全剧,细细揣摩人物语言,读出一个属于你心中较完整的周朴园或其他人物。
“五千块钱的支票”对周、鲁而言,是一个什么概念?
“鲁大海:对仆人你们这些混帐东西,放开我。我要说,你故意淹死了二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鲁贵对四凤:汹汹地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的复杂个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话剧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能力
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话剧剧本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进入人物内心,解读周朴园
教学难点:
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
郎读品味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话剧片断、文本投影)
教学准备:
剧情简介、人物关系、戏剧常识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仅23岁的曹禺先生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板书课题)。《雷雨》是一部家庭悲剧,那么它到底有多悲呢?请看一段电影片断(《雷雨》结尾的片断),这个悲剧告诉我们:在一个雷雨之夜,有两个年轻人触电而死,有一个年轻人饮弹自杀,两个女人,一个疯了,一个呆了,这些都与一个人有关,他就是周朴园。(板书)。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在已经把握戏剧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设计意图:用《雷雨》片段唤起学生共鸣,烘托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231页,本文节选的是《雷雨》第二幕的大部分
|[课件]:请同学们思考:
任务一:整体感知:
课文节选部分与周朴园有矛盾突然的主要是哪两个人?
他们与周朴园分别是什么关系?
明:周与鲁侍萍——夫妻(秘书)
周与鲁大海——父子(板书)
课文一共有两场戏,它们的情节内容分别是什么?
明:第一场戏:周与鲁侍萍的意外重逢
第二场戏:周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
(设计意图:教师加以引导归纳,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把握课文整体框架)
师:下面我们就从品读周朴园的语言入手,来看看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师:那么怎样签赏戏剧呢?请看大屏幕:
任务二:品读签赏 周朴的性格、心理
怎样鉴赏戏剧
鉴赏戏剧人物的方法
师:[课件]
首先,我们来看周与鲁侍萍在30年后的意外重逢。些时,侍萍知道眼前这位老爷就是周朴园,而周朴园却不知道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侍萍,那么,周朴园是如何对待他自以为已经“死去”的侍萍呢?
师:请大家先看一段话剧片断,从课文的开头到P234的——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观看时要注意周朴园对侍萍说的话。
[课件]:《雷雨》话剧片断
[课件]:
请大家思考并讨论:
三十年来,周朴园是如何对待他自以为“死去”的侍萍的?(请找出课文中有关周朴园的对话),对“死去”的侍萍,周朴园是什么态度?
[课件]:
表现:
我要我的旧雨衣
② 窗户谁叫打开的?
③ 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
④ 梅家的 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⑤ 侍萍,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 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到 她的坟在哪里么?
⑥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态度:怀念(思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讨论)
师:请大家分角色朗读课文“哦,——那用不着了”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师:请思考:
[课件]:
2.面对活着的鲁侍萍,周朴园是什么态度?(划出这一段有关周朴园的舞台说明的词语)
(惊愕)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舞台说明:是用来…
(连忙)不,不,不用。
(惊愕)梅花?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是你?
态度:惊谎
师:在认出侍萍之有,周热切地向“别人”打听侍萍的消息,并声称要为“死去”的侍萍修坟墓,给人的印象是他深深地怀念着侍萍,可是,当他知道侍萍还活着时,却表现出了极度的恐慌,那么当侍萍站在他面前时,周朴园是怎么说的?这时周对侍萍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课件]:
周:(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运指使我来的!
周:(冷冷的)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设计意图:学生分角色朗读,然后指两名学生起来演读,老师点评,目的是培养学生朗读戏剧语言的能力)
师:有什么感觉?(学生谈)这时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是怎样的?
明:严厉而无情
师:“你来干什么”这句话还有另一层的意思,是:你是不是想借机来敲诈我?这就是潜台词。潜台词就是言外之意,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或不便说的意思,从中可以窥见人物的内心世界。
3.指出这几句对话中所蕴含的潜台词,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明:①谁指使你来的?——不是你,那一定是鲁贵指使你来敲诈我
②三十年…这儿来了——三十年了,你还不忘旧仇,还想利用过去的关系来敲诈我
师:这几句潜台词对于表现周的虚伪性格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讨论)
师: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读,一直读到“可是你——”
思考并讨论:
[课件]:
4.当周朴园知道站在眼前的人就是30年前的侍萍时,周朴园又是如何表现的?他的态度又有何变化?(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周朴园性格和心理的语言)学生自由讨论后
[课件]
表现(1)(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2) “谁指使你来的?”
(3)(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 了。”
(4)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提呢?
(5) “ 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
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
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6)“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
嫁 过周家的 人 ,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
些习 惯我都保留着, 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7)“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呢!”
态度 厉声责问 哄骗 用钱打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讨论)
[课件]:所以
5.从中可看出周朴园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自私 虚伪 冷酷 (板书)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段话剧片断,看看两位表演艺术家是如何把握人物的?
[课件——片断]
(设计意图:利用形象直观的话剧片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体味戏剧语言之美)
师:请大家分小组讨论:
任务三:讨论
[课件]: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情还是虚情假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周朴园人物的复杂性)
师:通过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周朴园是一个自私、虚伪、冷酷的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那么,从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中,我们有可看出周朴园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剩余的部分,并思考:
[课件]
思考: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从中可看出 周朴园是怎样的人?
冷酷 奸诈 心狠手辣 (板书)
[课件]
周朴园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请大家运用今天所学的揣摩人物语言的方法,去探究鲁侍萍和鲁大海的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
夫妻
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