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一成一败的原因,了解国三鼎立形成之因
增强材料分析能力、识图能力
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的区别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01
官渡之战
40%
25
1.2倍
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 官渡之战(200年)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曹操: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龟虽寿》
老骥(jì)伏枥(lì),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有什么志向呢?
曹操怀有雄心壮志,他要统一天下
政治上:
(1)“挟天子以令诸侯”
处于有利地位。
(2)重视人才。
经济上:
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
袁绍(?~202年)东汉末年汝南汝阳人,字本初。占据河北一带,由于战乱较少。人口众多,粮食丰足,其势力在各军阀中是最强大的一个。随着曹操实力的不断壮大,袁绍越发恐慌,急于消灭曹操。
十万人
三四 万人
曹 操
袁 绍
公元200年
官渡
官 渡 之 战
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以少胜多
乌巢
40%
25
1.2倍
(二)、曹、袁之战
地 点
时 间
过 程
特 点
结 果
影 响
官渡,(今河南省许昌市)
公元200年
200年,袁绍挥兵南下,曹操率兵与袁绍大军在官渡激战,曹操派兵偷袭袁绍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大败。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官渡之战”
历史上称之为
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操为什么能在官渡之战中打败实力强大的袁绍?
(1)政治上:
(2)经济上:
(3)军事上:
(4)用人:
(5)人心:
“挟天子以令诸侯” ;
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积极练兵,战略战术得当;
曹操任人纳谏;而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统一北方,人心所向。
曹操
官渡之战后,曹操乘胜追击,扩充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
02
赤壁之战
刘备(161~223年)字玄德。涿郡涿县人。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先后投奔公孙瓒、陶谦等人。后采用诸葛亮的主张联孙抗曹,在赤壁大败曹操后占领荆州,势力不断壮大。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222年彝陵之战中失败,不久病死。
孙权(182~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人。由于他善于用人,军纪严明,受到百姓欢迎,势力不断壮大,孙策死后,继续经营江东。208年联刘抗曹,在赤壁之战中获胜。229年称帝于武昌,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人。少时与孙策为友,帮助孙策在江东创建孙氏政权。孙策死后,与张昭一起辅佐孙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他坚决主战并亲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后病死。
图中的人物都是谁?
这幅图反映了一个什么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
假设你是当年三国时期的一位谋士,你会辅助谁一同天下呢?如果你是刘备的谋臣,你会怎样出谋划策,让刘备不被强大的曹操势力消灭呢?
曹操
刘
孙
孙、刘联军
刘
刘
刘
刘
赤壁
之战
曹军
赤壁之战
二十万
五万
以少胜多
208年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公元208年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 赤壁之战(208年)
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事隔八年,为什么兵强马壮的曹操却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呢?
孙刘联军胜利原因:
曹操战败的原因
我们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03
三国鼎立
年, 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 。
年, 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 。
年, 称帝,国号吴,定都 。
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局部的统一。它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的局面,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20
曹丕
洛阳
221
刘备
成都
229
孙权
建业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魏
蜀
吴
(pī)
三国鼎立的形成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魏
蜀
吴
三国形势图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曹操虽死,其子曹丕竟受禅位大礼,改元称帝,篡号大魏,竟降旨封皇上为山阳公,非宣召不许入朝!又有传言汉帝已遇害,备痛哭终日,下令百官挂孝,因此忧虑,致染成疾,不能理事。孔明上奏,晓以大义,继统以延汉祀。备即帝位,兴师讨贼,灭魏兴刘。
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翻车
魏
魏国
措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影响: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汉
措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影响:加速西南地区的发展
蜀
蜀
锦
吴国
措施:开发江东,发展了造船业、海外贸易;230年,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台湾)
影响: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吴国船只
吴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
国家
经济发展情况
魏
修建 工程,北方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蜀
蜀国 ,改善 关系
吴
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230年孙权派 到 ,加强了内地和 的联系。
水利
发展经济
民族
造船业
卫温
夷洲
台湾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多
少
有人认为,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时期局部统一,是历史的进步,这是为什么呢?
东汉末年 三国时期
1.群雄并起 局部统一
政权林立
2.经济衰微 经济恢复发展
3.人口锐减 人口增多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的记载
史学著作
文学作品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如何正确看待历史类的文学作品?
孙刘联军火攻战术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的记载
史学著作
文学作品
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攻曹操的作战方案。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但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也便于我们理解,会适当地进行创作。所以我们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注意辨别。
要以正规的史学著作为依归。
曹操戏剧形象
《三国演义》中曹操被描写成了反面人物的代表。历史上的曹操统军30余年,手不释卷,登高必赋,擅长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东汉名士许绍对曹操的评价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不可否认曹操的性格有凶残、奸诈的一面,但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袁绍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
曹操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
孙权刘备联军
三国鼎立
220年 曹丕 洛阳
魏
221年
刘备
成都
蜀
229年
孙权
建业
吴
三国鼎立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 (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4、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A、220年 B、208年 C、221年 D、222年
5、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曹丕
谢谢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