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6 整理与提高 数学广场(搭配)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6 整理与提高 数学广场(搭配) 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30 07:3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搭配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能借助图画等方法有序地找出简单事物的可能情况的个数,并在搭配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2.知道有序思考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能根据不同的情境合理进行选择;
3.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在运用搭配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积淀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借助画图等方法初步培养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
借助图画等方法找出简单事物搭配的可能情况个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衣服,短裤图片各若干
学生:两人一组,每组一份学具,学习材料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创设简单的课前交流情境,提出问题“要想知道全班所有同学的名字,可以怎么办?”,在思考的基础上揭示“有序思考,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初步感知“有序思考”的价值。
二、合作探究,形成策略
A、三件上衣,两条裤子
1、小丁丁学校的足球队要去参加少儿足球赛,想要去买一套新的足球队服。
他们选中了三件上衣和两条裤子,一共可以有多少种搭配方案?
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直接把你的想法写一写,画一画。
2、互动交流
●交流一:画树状图枚举法
(1)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明确可以“先确定一件上衣,与不同的短裤搭配;再确定第二件上衣,按序搭配”,这样一共搭配出3个2,共6种;
(2)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交流第二种方法“先定短裤,再配上衣”,这样一共搭配出2个3,也是6种:
(3)比较两种想法,揭示“树状图”的概念;同时在比较的过程中明确两种方法的异同点,总结出“先定再配”的思考方法;
(4)反例突显:展示小胖的搭配方案,“对他的想法,你有什么话想说?”再次强化“先定再配,有序思考”
●交流二:画图连线法
(1)再次展示学生的作品,理解“连线法”的思考过程。
(2)沟通联系:通过比较,发现 “连线法与枚举法,思考的方法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
●交流三:符号表达
通过展示学生作品中的符号表达法,让学生感受“简洁的符号更容易帮助我们思考和表达”,渗透符号化思想。
B. 四件上衣,两条裤子
(1)如果增加一件上衣,又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呢?可以先猜一猜,再验证;
(2)交流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学生中出现了乘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几个几也可以用算式进行计算。
C.揭示课题——搭配的学问
三、多维运用,建构认知
1、生活中的搭配问题:
(1)午餐的搭配,完成书本P74
(2)主持人的搭配;
2、各门学科中的搭配
(1)数学课上的搭配
(2)语文课上的搭配
(3)体育课上的搭配
3、搭配的妙用
以“田忌赛马”的故事为例,让学生感受到搭配的妙用。
四、回顾反思,升华认知
今天这课,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设计
搭配问题
先定后配 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先定上衣 图
后配短裤 3个2(6种) 4个2(8种)
先定短裤 图
后配上衣 2个3(6种) 2个4(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