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面积、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会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进行面积比较。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比较平面图形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具准备 
 课件、方纸片、圆纸片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教室里来了这么多听课的教师,我们鼓掌表示欢迎,同时也为自己加加油、打打气好不好? 
生:好。 
师:刚才我们鼓掌时两手碰到一起的部位就是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谁来和老师比比手掌面的大小?(找2~3名学生) 
师:谁的手掌面大?谁的手掌面小? 
生:老师的手掌面大,我的手掌面小。 
(设计意图:通过鼓掌直观的感受到手掌面,再通过和老师进行比较,初步形成面有大有小的意识) 
2、物体表面的大小 
(1)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很多物体都有面,请同学们找一找。 
(2)摸一摸,摸一摸找到的物体的面…… 
 (3)比一比: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面比这本数学书的封面大? 
 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面比这本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通过这些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通过这些比较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在“摸一摸”、“找一找”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体会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并且是可以比较“面”的大小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联系现实生活,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轻松地感受到什么是“面”,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区分物体的面和表面(课件出示方凳、魔方、骰子)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它们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每个物体是不是只有一个面? 
生:认识。它们都是正方体,它们的面是正方形的,每个物体有6个面。 
师:这6个面合在一起就是它们的表面。观察一下,这些物体的表面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 
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呢? 
生: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师板书:物体表面 大小) 
3、封闭图形的大小 
(1)课件出示三个物品:(一元硬币、交通指示牌、印章)请学生辨认这三个物品的面是什么形状呢? 
生:一元硬币的面是圆形、交通指示牌的面是三角形、印章的面是正方形。 
师:这些图形都属于什么图形呢? 
生:平面图形。 
师:这些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图形)说一说,下面这些图形谁最大?谁最小?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通过这些比较又发现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板书: 平面图形) 
4、揭示面积的含义 
(1)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板书:面积) 
黑板面的大小叫黑板面的面积。 
问:课桌面的大小叫什么?这个长方形的大小叫什么?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面积,今后再说面积的大小,就可以用上“面积”这个词。 
(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意识的要求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述。)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面积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老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3)板书完整面积的含义:“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齐读。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师:通过学习面积的定义,我们知道了平面图形是有大小的,接下来我们就来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动手比较一下4个平面图形的大小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合作要求:(指名读) 
1.先看看有哪些学具,每位同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比较过程。看看哪一组的方法多。 
3.比较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一共有几点要求?(三点。)好,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吧!(师巡视) 
(课件出示)第一组:一眼就能看出大小的。 
师: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长方形、正方形)哪一个大?哪一个小?你是怎样发现的? 
生:是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得 
  师:确实是这样,用眼睛观察就能比较出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我们把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观察法。(板书:观察法) 
  小结:所以有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观察的方法进行图形的大小比较. 
  第二组:一眼看不出大小的。 
  师:对于这两个图形,你还能通过观察法比较出他们的面积大小吗? 
生:不能。   
师:还有没有其他什么更好的方法吗?(重叠一下)。 
  这种合起来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叫做重叠法。(板书:重叠法)   
小结:当图形的大小比较接近时,仅凭观察已经难以比较他们大小,我们可以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 
第三组:一眼看不出且重叠也难以比较大小的图形 
  师:这儿还有两个图形,你还能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吗? 
  (学生可能会用观察比大小)我们说对图形大小比较接近时,仅凭观察来比较大小有时是不够准确的。那我们还能不能想到用其他什么方法来检验我们观察的结论是正确的呢? 
你想到用什么方法? 
生:1.我们用摆方格的方法,用相同大小的方格摆满图形,数一数谁用的方格多谁就大。 
 2.我们用摆小圆片的方法,也是谁用的多谁就大。 
 3.我们先把两个图形重叠,再把它们多余的部分用方格摆一摆,也能比较大小。 
 4.我们也是先重叠,然后把多出来的部分用尺子量一量…… 
(对学生的方法给予鼓励,对正确的方法及时给予肯定) 
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那么,这些方法哪种更好些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时感受到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的优势。(板书:数方格法) 
小结:这种数方格的方法能又快又准的比较出图形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体验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策略的多样性,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各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感受到数格子的方法在比较中的优势。) 
三、拓展延伸 
 师:老师这也有两个图形,我们一起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好吗?(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方格的方法) 
 师:(出示问题课件)有两个平面图形,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所占方格数是32格,正方形的面积所占方格数是9格,你能知道哪个图形面积大?哪个小吗? 
(生交流) 
 小结归纳: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有多种方法,如观察法、重叠法、数方格法。在用数方格的方法时,单数格子多少并不能确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因为方格的大小不同就没法比较,所以,并不是占方格数量多的图形,面积就一定大。 
四、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判断: 
(1)物体或图形的大小是物体的面积。 ( ) 
(2)两本不同的书,封面的面积一定不相等。 ( ) 
(3)两个平面图形都由10个小正方形组成,这两个图形一样大。( )2、选择题 
(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指图形的( ) 
 A、周长 B、面积 C、无法确定 
(通过第一题引导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区分。) 
(2)下面的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 
 A、相同 B、不相同 C、无法确定关系 
3.比较下面图形大小 
 
4.下面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方格大小一样) 
 
5.图形A、B哪个大 
下面是从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 
 
 
8. 比一比,谁的地盘大。 
 狐狸的地盘面积为( )个□,狮子的地盘面积为( )个□,老虎的地盘面积为( )个□,山羊的地盘面积为( )个□,( )地盘面积最大。 
五、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谈一谈你本节课的收获,为你的课上表现做一个评价吧! 
布置作业:做一做,画一画 
 在方格纸上用7个方格,你能画出几种不同的图案。 
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观察法 
 重叠法 
 数方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