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9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卷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9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卷 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31 16:3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022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周恩来曾说过:“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代指五四运动,后一个“天安门”代指(  )
A.古都北平和平解放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C.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有一首歌词写道:“我是牛鬼蛇神,我是牛鬼蛇神,我有罪!我有罪!我对人民有罪,人民对我专政,我要低头认罪。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我要是乱说乱动,把我砸烂,砸碎,把我砸烂,砸碎!”这首歌应该流行于(  )
A.解放战争时期 B.新中国成立初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3.1975年7月17日,党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指出,3个月以来,“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5%,全国农业总产值比1974 年增长4.6%.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粉碎了林彪集团 B.国家工业政策的推动
C.邓小平大力整顿 D.人们建设国家的热情
4.1956﹣1976年之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句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
A.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发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5.“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6.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能是乱了自己。“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B.“左”倾错误持续发展
C.中共中央对国内外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D.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
7.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兰考县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号召全党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焦裕禄是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杰出代表。他被誉为(  )
A.解放军好战士 B.两弹元勋
C.党的好干部 D.“铁人”
8.20世纪70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实行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暴露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下所产生的严重弊端
C.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表现形式
D.农村富裕生活使人们普遍产生了非常懒惰的心理
9.1953年11月,我国开始实行油料计划收购和食油的计划供应,1954年9月开始实行棉布计划供应、棉花计划收购。这种统购统销政策(  )
A.稳定了农产品的价格
B.遏制了不法商人的投机行为
C.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D.暂时缓解了供求之间的矛盾
10.一次大型的国际会议的宣言是这样描述的:“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为基础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主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冲突的危机。……当前世界的特征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构成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只要排除掉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统治和对他们的内部发展进行干涉的尝试。……与会国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办法。”这个会议是(  )
A.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
B.中印外交会议
C.日内瓦国际会议
D.亚非万隆会议
11.在统筹兼顾方针下,逐步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该措施(  )
A.有利于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
B.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
C.调动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D.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
12.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这一说法主要依据是它(  )
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消除了世界各国的矛盾
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限
13.如图是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4.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
A.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B.使土地由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
C.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5.1951年12月,我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并依法处死大贪污犯刘青山和张子善。1952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处理贪污浪费问题的若干规定》、《关于处理小贪污分子的五项决定》、《惩治贪污条例》等文件。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惩治官员贪腐行为
B.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守法教育
C.巩固新中国政权
D.为新中国宪法的诞生奠定基础
1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④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7.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8.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
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 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20.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十年。以下词汇最能全面反映该时代特点的是(  )
A.人民公社 外交政策 包产到户
B.中共八大 大炼钢铁“共产风”
C.“求同存异”公私合营 和平共处
D.“一大二公”大跃进 改社建乡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近代以来,国际风云变幻,中国外交曲折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来到凡尔赛,发誓要寻求收复山东,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但是,他们热情澎湃的乐观情绪迅速转变为沮丧,因为他们被冷淡地告知,和会并不是为了调整昔日所有的国际间的恩怨而召开……为了拉拢日本参加国际联盟,威尔逊牺牲了中国。
﹣﹣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第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哪次会议?结果如何?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
(3)《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请结合新中国的外交历程,以“中国声音唱响国际舞台”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叔通委员讲,做了这个工作,可以使人民民主更加发扬。确实如此,北京郊区乡政府民主选举的结果,百分之五十的乡长被选掉了,因为这百分之五十的人做了坏事,人民不高兴他们。为了发扬民主,对政权组织,特别是县、乡两级,来一次全国普选,很有必要。这对促进经济建设,加强经济建设的领导有积极作用。就是对于抗美援朝也有好处,傅作义委员说可以加强抗美援朝。……如果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人民民主更加发扬,经济建设搞得更好,抗美援朝的力量更加增强,那是可以使它放弃侵略的。
﹣﹣毛泽东《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几点说明》(1953年1月13日)
材料二 全国人民在讨论中热烈地称赞我们的宪法草案,因为这个宪法草案正确地总结了我国的历史经验。这个宪法草案是我国人民利益和人民意志的产物,是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产物。
人民称赞这个宪法草案,还因为它正确地吸收了国际的经验。……显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先进国家的经验,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的宪法草案结合了中国的经验和国际的经验。我们的宪法草案不只是我国人民革命运动的产物,而且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产物。
材料三 宪法草案序言中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一九五三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
﹣﹣材料二、三摘自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1954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宪法草案受到人民称赞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部宪法制定的重要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总共援助了新中国150项(原计划为156项)建设项目……据苏联资料统计,到1956年底,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人数超过了3000人,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了很大的贡献。
﹣﹣《“一五”计划与苏联的援助》
材料二 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来自中俄双方的文献》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社会总产值:“三五”时期为9.23%,“四五”时期为7.3%,到1976年下降为1.4%(1976年比1975年增长1.4%)。工农业总产值:“三五”时期为9.6%,“四五”时期为7.8%,1976年为1.7%(1976年比1975年只增长了1.7%)。
﹣﹣《中国经济年鉴(1966~197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作出的主要贡献。
(2)为了“后来者居上”,我国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状况。
24.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近代以来,中国宪法经历了重大发展。请回答问题。
(1)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什么?其有何进步意义?
(2)新中国第一部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这部文件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3)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该宪法有何历史地位?
25.有“世界历史之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关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而且一个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RED CHINA’S MAO.周刊封面的基调为红色,在人物毛泽东的周围还画有许多红色的蝗虫。
材料二: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是: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是一个具有积极乐观含义的单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刊的封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材料二说明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后一个“天安门”。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49年新中国在天安门宣告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故C正确。
A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之一,排除。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是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故B正确。
D出现在1954年。排除。
故选:C。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要求学生结合文革时期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中的牛鬼蛇神对人民有罪,可以看出是文革时期阶级斗争的表现,不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特征。
B.新中国初期没有出现材料中的斗争特点。
C.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还不是主要的活动。
D.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才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
故选:D。
3.【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掌握文革时期邓小平经济调整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5%,全国农业总产值比1974 年增长4.6%”的分析,结合材料时间和文革时期邓小平经济调整的影响解答即可。
【解答】材料中“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5%,全国农业总产值比1974 年增长4.6%”说明工农业有所好转,结合1975年可知是邓小平复出整顿结果,故C项正确。
A项是在197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故选:C。
4.【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1956﹣1976年之间”。
【解答】“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中共八大后的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出现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显著成就。这一时期,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故D正确;
ABC均只强调某一方面,排除。
故选:D。
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考生可根据材料“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分析。
【解答】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因此彭德怀于1950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故答案为A项;
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正确决策,不是不明智之举,排除B项;
C项中的“侵略朝鲜”和D项中的“称霸世界”均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A。
6.【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根本原因”。
【解答】“文化大革命”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B项正确;
A、C两项都是B项的表现,均不符合;
D项是“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
故选:B。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十年探索,考生可根据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兰考县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号召全党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焦裕禄是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杰出代表”分析。
【解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焦裕禄被称为“党的好干部”,故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结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A.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公社时期,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人民公社严重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特点,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B.材料反映不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C.材料是人民公社体制集体劳动的特点,没有体现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表现。
D.当时的农村非常贫穷,并不富裕。
故选:A。
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考生可根据材料“1953年11月,我国开始实行油料计划收购和食油的计划供应,1954年9月开始实行棉布计划供应、棉花计划收购”分析。
【解答】统购统销政策是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本产品匮乏的情况下实行的,它暂时解决了供求之间的矛盾,稳定了物价,对保障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故D正确,排除C;
统购统销政策有利于物价的稳定,不光是农产品,排除A;
B中“遏制了”说法绝对,排除。
故选:D。
10.【分析】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为基础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主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
【解答】由材料可知,这是不结盟运动。1961 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政府元首和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并且该组织的目标就是推动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反对霸权主义和冷战,这和材料的表述是吻合的,故A正确;
BC项与材料中的大型的国际会议不符,排除;
从材料“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为基础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主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等信息可以明确判断,宣言体现的是站在冷战双方之外的第三方立场上,D项亚非会议无法体现这一内容,排除D。
故选:A。
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经济恢复的措施和结果来分析。
【解答】A.材料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它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
B.合理调整工商业是1953年之前的恢复经济的措施,还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性质。
C.材料只涉及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没有调动全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没有涉及到农民。
D.材料没有建立国营经济,建立国营经济事件是建立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
故选:A。
12.【分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内容。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价,该原则超越了国家意识形态,成为后来国际社会上处理过于国之间的基本原则,故D正确;
AB材料未体现,排除;
C太过绝对,排除。
故选:D。
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要求学生结合大跃进的特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来进行分析。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示解读,注意图示中的文字信息。
【解答】A.一五计划没有要求赶超英国。
B.三大改造主要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C..材料可以看出,这应该是赶超英国的口号,这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和要求,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是追求公有化的程度,而不是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
故选:C。
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的土地政策,要求学生结合中共土地政策发展演变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运动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土地成为农民私有,而不是成为公有,故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ACD选项内容都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排除。
故选:B。
15.【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51年12月”、“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关于处理贪污浪费问题的若干规定》、《关于处理小贪污分子的五项决定》、《惩治贪污条例》等文件”。
【解答】开展“三反”运动、惩治腐败分子,建立廉洁政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这些措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故答案为C项。
A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材料反映的不是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守法教育,而是颁布法规惩治腐败分子,排除B项;
这些措施与1954年宪法的颁布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按时间顺序为②①④③。
故选:C。
17.【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54,公私合营”。
【解答】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排除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实行的形式是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故选B;
C是1958年,D是1966年到1976年,排除CD。
故选:B。
18.【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答】1958年“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故②③正确;
①④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政协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政协制度的内容特征和历史作用来进行分析。
【解答】A.据材料“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可知对社会团体进行登记的目的在于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A正确;
B.材料没有涉及到取缔,非法社团组织。
C.材料主要是对国内政治团体的管理,没有涉及到境外势力,
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与材料和新中国的需求无关。
故选:A。
20.【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十年探索。着重对十年探索中的发展线索、主要成就和失误相关知识的考查。
【解答】根据所学,在十年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有成就,也有失误,成就主要是中共八大的召开和六十年代初经济的调整以纠正经济上的左倾错误,主要失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据选项来看,发能全面反映这时代特点的是B项,有成就也在失误,故B正确;
A项中的包产到户是新时期的,故A排除;
C项中的“求同存异”是1955年亚非会议上提出的,公私合营是在三大改造中对资产阶级民族工业改造中实行的,都在十年探索之前,故错误,C项排除;
D项中的改社建乡是改革开放后,故D排除。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分析】(1)本题考查巴黎和会,需结合巴黎和会的结果来解答。
(2)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需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来解答。
(3)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需结合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来解答。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中的“中国代表团来到凡尔赛,发誓要寻求收复山东,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可知,“中国代表团”参加的是巴黎和会。其结果是会议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而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落后,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中的“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可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在回答时一定要注意题目要求“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
故答案为:
(1)巴黎和会;会议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中国外交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标题:新中国自立于世界之林。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参加了万隆举行的亚非国家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21世纪初,中国成功举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申奥成功并于2008年成功举办,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成立后的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之林。
22.【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第一问的看法,依据材料一逐一分析概括;第二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逐一分析概括;第三问的意义,依据材料三,结合1954年宪法的意义分析。
【解答】(1)看法:依据材料一“做了这个工作,可以使人民民主更加发扬”可以得出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依据“北京郊区乡政府民主选举的结果,百分之五十的乡长被选掉了,因为这百分之五十的人做了坏事,人民不高兴他们。为了发扬民主,对政权组织,特别是县、乡两级,来一次全国普选,很有必要”可以得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需要制定宪法,举行选举;开展全国普选,有利于基层政权建设的加强;依据“这对促进经济建设,加强经济建设的领导有积极作用”可以得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能提高人民群众进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依据“如果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人民民主更加发扬,经济建设搞得更好,抗美援朝的力量更加增强,那是可以使它放弃侵略的”可以得出便于加强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2)原因:依据材料二“正确地总结了我国的历史经验”可以得出正确总结了我国的历史经验;依据“人民利益和人民意志的产物”可以得出符合人民的利益与意志;依据“吸收了国际的经验”可以得出借鉴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依据“人民革命运动的产物”可以得出既是中国革命的产物,也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物。
(3)意义:依据材料三“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结合1954年宪法的意义分析,即它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它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们国家的国体与政体,也指明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这就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障。
故答案为:
(1)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需要制定宪法,举行选举;开展全国普选,有利于基层政权建设的加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能提高人民群众进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便于加强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2)原因:正确总结了我国的历史经验;符合人民的利益与意志;借鉴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既是中国革命的产物,也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物。
(3)它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它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们国家的国体与政体,也指明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这就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障。
23.【分析】(1)本题考查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苏联总共援助了新中国150项(原计划为156项)建设项目”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建设情况,依据材料“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文革时期经济发展情况,依据材料“社会总产值:‘三五’时期为9.23%,‘四五’时期为7.3%,到1976年下降为1.4%(1976年比1975年增长1.4%)。”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1)关于主要贡献:依据材料“苏联总共援助了新中国150项(原计划为156项)建设项目”“到1956年底,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人数超过了3000人,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了很大的贡献”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援助了新中国150项建设项目,传授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推动了新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新中国“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作出了贡献,初步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并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人才和骨干力量。
(2)关于运动:依据材料“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原因: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国情。
(3)关于主要状况:依据材料“社会总产值:‘三五’时期为9.23%,‘四五’时期为7.3%,到1976年下降为1.4%(1976年比1975年增长1.4%)。”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社会总产值等方面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并出现了下降。
故答案为:
(1)主要贡献:援助了新中国150项建设项目,传授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推动了新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新中国“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作出了贡献,初步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并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人才和骨干力量。
(2)运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原因: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国情。
(3)主要状况:“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社会总产值等方面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并出现了下降。
2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的宪法等知识。第一问,解答本题需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意义;第二问,解答本题需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相关知识;第三问,解答本题需掌握1954年的宪法的原则和地位。
【解答】(1)第一问“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结合所学辛亥革命后颁布的法律文献回答;第二问结合所学从“责任内阁、民主权利以及自由平等和反封建”等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问,依据题干中“新中国第一部具有临时宪法作用”,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角度回答;第二问,会议结合所学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角度思考回答。
(3)第一问依据题干“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从“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个角度思考回答;第二问地位结合所学从“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角度思考作答。
故答案为: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3)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地位: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5.【分析】(1)第一问:材料一中,周刊的封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阅读材料一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归纳回答。
(2)第一问:材料二说明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结合所学可知题目问的是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回忆书本知识作答即可。
【解答】(1)第一问:材料一中,周刊的封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阅读材料一“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RED CHINA’S MAO.周刊封面的基调为红色,在人物毛泽东的周围还画有许多红色的蝗虫。”,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红色反映了意识形态的对立;许多红色的蝗虫反映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主要在于美国坚持霸权主义政策;
(2)第一问:材料二说明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结合所学可知题目问的是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回忆书本知识作答即可: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故答案为:
(1)原因: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
(2)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