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荣宝斋》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旨在学生通过欣赏了解到荣宝斋是驰名中外的老字号。认识木版水印对我国印刷技术的特殊贡献,知道荣宝斋有“民间故宫”之称,它收藏了许多艺术珍品。既注重体现“欣赏.评述”的知识性,又注重体现美术的人文性,力求在欣赏、观察、倾听、评述的过程中,用心思考荣宝斋的文化内涵,了解荣宝斋多元化的文化发展结构,肩负的传承发展祖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2.学习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龄小、相关需求少的原因,少有真正走进荣宝斋的,很难对北京琉璃厂书画、古玩文化一条街中最有分量的荣宝斋有直观深入的了解。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渴望知道更多的知识。学生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搜集《荣宝斋》的部分相关知识,在网页上浏览一些荣宝斋收藏的美术作品,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学习目标确定: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简要了解荣宝斋的历史,了解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画及其收藏的艺术珍品。
在欣赏评述的基础上能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荣宝斋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
课前搜集荣宝斋相关资料,课上资源共享,借助直观物品、影像资料了解木版水印画及其制作过程,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荣宝斋文化的感受。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能用简短的话语进行性评述,表达对荣宝斋的了解及对作品的认识与感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荣宝斋的了解,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增强热爱祖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荣宝斋的历史文化、木版水印工艺、丰富的收藏及与艺术家交往等相关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体会到荣宝斋所带给我们的文化氛围和美的感受。
难点:探究荣宝斋木版水印画独特的印刷技艺及制作过程。
学习评价设计: 利用探究、合作等形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孩子们通过上网搜集荣宝斋的部分相关知识,浏览荣宝斋收藏的一些艺术珍品图片,进行知识储备。课上,学生共享课前查找的美术欣赏资料,模拟一个参观团,访问荣宝斋,感受他的建筑、牌匾、简要了解它的历史、木版水印技艺、收藏的书画美和它浓郁的文化气息。学生在欣赏作品时,采取小组竞赛的方法,结合之前所学的笔墨运用、笔墨情趣、画面构图等方面,去欣赏、分析其书画艺术的魅力,促进审美能力的发展。
6.学习活动设计 复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初识荣宝斋
教师活动1
认识荣宝斋:
1、老师从一个地方淘了好多的宝贝,看看是些什么?
2、视频:猜一猜正在干什么?
——木版印刷是木版水印的基础,远在唐朝我国的木版印刷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
板书课题:荣宝斋
(二)成果汇报:
1、课前大家已经通过上网、阅读资料了解了一些荣宝斋的知识。你了解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还想了解哪些?(一句话)
板书:
历史 木版水印 收藏 名人
今天,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深入了解荣宝斋。
学生活动1
鉴宝活动:笔架、笔帘、砚台、镇尺、笔筒……
木版印刷
欣赏、观察,身临其境。
学生发言,归纳。
荣宝斋的历史。
木版水印技艺。
荣宝斋的珍藏。
名人与荣宝斋。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观看录像,观察、认识荣宝斋的地点和门面特征。以自学的形式,初步了解有关荣宝斋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分组探究
教师活动2
分发自学资料
1、发放相关文字资料及藏品画册、木版水印作品图片、名人与荣宝斋的照片。
各组指导探究学习。
汇报探究成果
小组汇报探究成果。
第一、二组:了解荣宝斋的历史。
了解到的相关知识。(学生介绍并配以课件)
课件:辅助图片或视频。
补充:统称为荣宝斋。
第三、四组:了解木版水印技艺。
①荣宝斋有一个绝活是什么?
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木版水印的相关知识。(课件图片展示)
——《奔马图》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张木版水印。
②引导学生欣赏《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是唐代画家周昉的作品。仕女体态丰盈,面庞圆润。敷色雅致,用笔朴实,气韵古雅。此作品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仕女传世孤品。荣宝斋复制此画用了三年的时间,雕刻了350余块木版,套印颜色千余次,复制完成,并按照原件装裱成画轴。供国内外博物馆及收藏家之用。
③引导学生欣赏《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
线条流畅、构图独特,色彩清雅。勾描刻版1667套,复制仅35幅,每幅需印刷8000余次,共计印刷30万次。珍贵程度仅次于真品。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是荣宝斋的“镇斋之宝”。
④视频:木版水印的发展过程。
⑤木版水印的印制过程。
⑥视频:来到木版水印工作车间,深入了解每一个制作过程的细节。
木版水印集绘画、雕刻、印刷为一体的艺术创作。
第五、六组了解荣宝斋的收藏:
荣宝斋除了闻名的木版水印技术,还有一个称呼是什么?为什么有“民间故宫”之称?收藏了哪些珍品?
请第五、六组同学介绍自己了解到的相关知识。
展示其他的收藏图片,补充相关知识。
结合之前学过的国画知识,欣赏书中作品,郑板桥《竹兰图》和潘天寿《映日》。
郑板桥《竹兰图》潘天寿《映日》
对比这两幅画中的墨色,分别有怎样的特色?用笔,有什么不同?画面安排个有什么特点?
教师临画画家作品的一个局部:
中锋、侧锋
浓墨、淡墨
第七组:了解荣宝斋与名人的深厚友谊
1、“诚信为本,货真价实”是荣宝斋一贯宗旨,现当代著名书画家、文化名人都与荣宝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请第七组同学介绍他们了解的相关知识。(配录音故事)
齐白石 徐悲鸿 傅抱石
学生活动2
一组、二组:荣宝斋历史。
三组、四组:木版水印。
五组、六祖:荣宝斋收藏。
七组:名人与荣宝斋。
第一、二组学生介绍:荣宝斋前身“松竹斋”,始建于康熙十一年,后改名为荣宝斋。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开办之初,经营诗信笺纸、文房用具。后改名荣宝斋,经销名人书画、文房用品、传播雕版印刷技艺。1952年经营范围扩大,销售、鉴定、收藏、复制、装裱古今文化用品。
木版水印。
展示木版水印作品。
介绍印制过程:
勾描、刻版、印制、装裱
观察欣赏,进一步了解木版印刷的工艺步骤。
学生欣赏、自由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对我国印刷技术做出独特的贡献,也增进国际文化交流提供提条件。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生介绍木版水印的制作过程。
通过欣赏视频,介绍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及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民间故宫。
出示图片:荣宝斋的另一个镇斋之宝“田黄石”。它是荣宝斋收藏的世界上最大的一块田黄石。重4275克(80多斤),高23厘米,宽16厘米。
了解毛笔、笔架、端砚、书画艺术……
画面安排:《竹兰图》构图简单、布局疏密相间。《映日》布局纵横开张,气势逼人。
墨色:《竹兰图》浓墨画兰叶,淡墨画花头,浓淡有致.《映日》荷叶墨色显示出厚、重、轻、快的特点。
用笔:《竹兰图》笔法挺拔,精湛的书法用笔与画兰竹的技巧融为一体。《映日》泼墨荷叶,用笔豪放。苇草的穿插及待放的花苞平衡了画面的粗细线条与色块的强烈对比。
课件展示:
齐白石与荣宝斋。
为徐悲鸿爱画做“美容”。
3、傅抱石的“家”。
活动意图说明:以小组探究、汇报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进一步了解木版水印,加强对木版水印画制作步骤和作品的了解,分析名家名作,了解荣宝斋与名人的故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环节三:艺术实践
教的活动3
实践活动:
鉴赏组:用简短的文字记录下你对荣宝斋的了解。
绘画组:用画面表达对荣宝斋作品的感受。
书法组:为荣宝斋题字,表达对荣宝斋的热爱。
教学评价:
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3、课堂延伸:欣赏荣宝斋的另一个绝活——装裱。
学的活动3
学生通过对荣宝斋及其作品的了解,记录下自己的印象,用画笔、用书法表达对荣宝斋的热爱。
学生利用学习单或者图片,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意图说明:在欣赏评述中加深对荣宝斋知识的梳理、认识与感悟。学生在“自评”中增强自信心,在“他评”中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7.板书设计: 荣宝斋
历史 绘画
木版水印 雕刻
收藏 印刷
名人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小练习,因巩固课堂上学习的新知识。
(2)鼓励学生走进荣宝斋,更加深入的了解荣宝斋,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学生使用学习单进行自主探究、汇报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习单、影片,图片等资源,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荣宝斋。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通过鉴宝、猜猜看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对荣宝斋产生了兴趣。学生通过小组探究了解荣宝斋的历史,木版水印、荣宝斋的收藏、荣宝斋与名人,对荣宝斋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视频对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的发展和制作有了更加深入了解。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了解荣宝斋与名人的故事。实践活动环节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分为三个组:鉴赏组、绘画组、书法组,孩子们乐在其中。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兴趣点一直保持到下课。课前应该充分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甚至实地参观,课堂上学生就会更加投入,参与率会更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