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优化教案《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学案+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优化教案《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学案+教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3 21:08:46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
今天,许多老师来我们班听课,请你写一段真切自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辞。
尊敬的各位老师:
我们高二(21)班的全体同学热烈欢迎你们的到来!愿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能够让您领略到我们团结、奋进的风采。
再一次表示热烈的欢迎。
一、课前小练习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个概念——“色彩词”和“色彩义”。
二、讨论:有“生命”的“色彩”
问题:
颜色本身有自己的语言,不同的色彩表达着不同的信息,体现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主观色彩。你能举例说明几个吗?
黄色——
高雅、光明、辉煌、快活、成熟、富贵
红色——
动感、热情、刺激、活力、娇艳、恐惧
白色——
纯洁、神圣、威严、明朗、清净、光亮
绿色
——自然、清新、蓬勃、希望、生命、和平
黑色
——肃静、神秘、稳重、冷漠、寂寞、绝望
闻一多的诗 见课本
三 具体研讨:
色彩词的表达效果
课本69页《水浒》
题都城山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
碧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出来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
微风早已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是死一般静。
同学参与
请用红黄白蓝分别写一段话。
四 词的色彩
韬光养晦
韬光,把声名才华掩藏起来 养晦,封建士大夫隐居待时。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美国:隐藏能力,假装弱小。
色彩义的概念
课本111页
(一)辨清感彩
◆词语的感彩有
①褒义色彩,如团结、鼓舞、爱护;
②贬义色彩,如勾结、煽动、袒护;
③中性色彩,如结合、鼓动、保护。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雨横风狂三月暮。——欧阳修
朝鲜象一个被宠坏的孩子。
爸爸,我回来了! 父亲,我回来了。
(二)辨清语体色彩
一是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不同:
书面语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用词规范,多长句,表意严密,结构严谨;口语用于即兴交际的环境,用语灵活,多短句。
二是科学语体和文学语体不同:
科学语体大量使用限定成分构成的长句,插入成分多;文学语体的特点是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用语灵话。
三是政治语体和事务语体:
政治语体富于逻辑性,概念精确而严密,如报告、社论等;事务语体大都应用于公文,讲究简要,平实,程式化,常用习惯语。
1、从语体风格来看,下列句子中,有一句与其它三句不同,这一句是( )
A.实行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给违反纪律的党员以应有批评或处分,把坚持反对党、危害党的分子清除出党。
B.幼儿园的小朋友,从明天起,下午两点钟进幼儿园,每天可以在家里午睡。
C.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D.对于确属坚持错误意见和无理要求的人,要给以批评教育。
小试身手
B
2、根据各种文体对语言的要求,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
A. 自从我省东部地区发生特大洪水以来,我市各界对灾区人民生活甚是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包括实物捐款)累计已逾百万之巨。(广播稿)
B. 4月18日,该犯与两个哥儿们一同到博物馆踩点,回来合计好行动步骤,当晚乘月黑风高之机,潜入博物馆,盗窃有价值文物多件。(法院公告)
C. 梅: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叶香。果实球形,青色,成熟的黄色,都可以吃,味酸。(工具书)
D. 我校教室一共六间,有四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东倒西歪,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迫切希望教委伸出援助之手,拨款修整为荷!(某校给教委的报告)
C
议论语体和叙述语体。
学生作文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三)辨清形象色彩
形象色彩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诉诸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如:
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 。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岁月在墙上剥落想起小时候。
五、课堂反馈练习
体会作者借雪抒发的不同情感
◆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课堂小结:
形象化的语言能够准确地表达和传递信息,使语言活起来,因此我们在表情达意时,灵活地使用“色彩词” ,会使文章富有更深刻的感染力和更生动的画面感。
 谢谢同学们的合作,再会!
天冷了,多加衣服啊!《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学案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和掌握增强形象色彩的方法途径。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敲词句求色彩,巧用修辞添神韵”。
[学习难点]
在说、读、写活动中,学会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
[教法学法] 点拨引导、讲练结合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词句推敲求色彩
活动一 [习作升格]
(课本P114一)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古往今来有很多描写雨的诗句、谚语等。杜甫《春夜喜雨》用褒义的色彩来写春雨,写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春雨写得灵动可爱。而欧阳修的词《蝶恋花》提到春雨,则用贬义的色彩,写它“雨横风狂三月暮”,一个“横”字把春雨写得蛮横可恶。试着分别用褒义和贬义的色彩写一段描写春雨的文字。(课前作业)挑选同学习作中有毛病或不够形象的三个典型语段,指导学生修改,使之变为更形象。
(设计意图: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发现普遍存在的毛病:一是用平淡的叙述代替描写,二是不注意根据情感需要来选词。从学生习作中挑出较具代表性的三个语段,点拨学生从形、声、色等方面来修改原文,再比较修改前后的效果,初步体会增加语言形象色彩的途径之一:词句推敲求色彩。)
活动二 [品析美文]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 思考:这段文字在语言上有什么突出的特征?
(设计意图:品析名家名作,与自己的习作进行对照,引导学生注意名作在选词上注意绘声绘色绘形及巧用修辞的突出特征,进而过渡到增强语言形象色彩的途径之二:修辞巧用添神韵。)
二、修辞巧用添神韵
活动三 [比较品味]
品味、比较下列三组句子,说说它们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差异?
(1)头脑里很乱。
——头脑里,情思弥漫纷乱像个北风飘雪片的天空。
(2) 他那天晚上睡得不好。
——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
(3)孙太太都快哭了。
——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含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
(设计意图:精选《围城》妙用比喻修辞的名句,引导学生比较上下两个句子,探究在语言色彩上的差异,从而得出结论:妙用修辞,可以化平庸为生动,增强形象色彩。)
三、综合应用
活动四:[语言写生]
(一)修饰下面句子,注意选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词语,使其富有形象色彩又不失原意。(字数在50字左右)
童年时代早已远去,少年时代也已结束,我已开始走向青年。
升格:
(二)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表意完整,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50个字。
(设计意图:在品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练习,教师并做适当点评,习题的设置有一定的层进性,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修饰语言增强形象色彩的技巧,并提醒学生注意在修饰语言、追求形象色彩的过程中,必须讲求语言风格的协调,不能以辞害意。)
[课后作业]
1.润饰[语言写生]的练习,使之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色彩。(四人小组交流、合作)
2.(《名校学案》P112二7)从形象色彩的角度品鉴朱自清的《春》中关于春雨的段落及张爱玲的《秋天的雨》。
(设计意图: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和巩固。“文章不厌百回改”,发挥四人小组之智慧力量,合作探究,交流思想;并设计同题美文的比较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秋天的雨
张爱玲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
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
橘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的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思考:春雨和秋雨在自然特征上并没有多大不同,不同的是看它的人。也就是说不同的心境赋予它的色彩就会迥异。请从形象色彩的角度,简要分析两则文段在行文格调和思想感情上的异同。
[板书设计]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
推敲词句求色彩(绘声、绘形、绘色)
淡妆浓抹 形象色彩
巧用修辞添神韵(比喻、拟人、排比等)
[设想与困惑]
“语言的色彩”是《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三节的内容,因为在第四课中我们已学习过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感彩,所以本堂课侧重以形象色彩的品析和应用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而下节课我们还将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本堂课的整体教学思路是:以文质兼美的颁奖词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的形象色彩;接着对课前布置的小作文进行修改升格,并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欣赏同题美文,让学生在比较中直观地体会增强形象色彩的方法途径,即“词句推敲求色彩,修辞巧用添神韵”;接着精选《围城》名句进行赏析探究,进而体会巧用修辞对增强语言色彩的作用;并设计“语言写生”的活动,让学生切实“动”起来。
本堂课力图强化比较思维(如习作升格前后的比较、《围城》妙喻名句与平淡语言的对比)、迁移思维(如从学生的作文训练迁移到名家名作的品读)等训练,让学生在对话中生成,在碰撞中创造,从而达到“词句推敲求色彩,修辞巧用添神韵”的初步效果。
从选题伊始,就有许多的困惑;直至此时,仍忐忑不安,觉得该课还有许多地方尚待打磨与完善。首先,“语言的形象色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概念,涵盖了哪些内容,课本有关“形象色彩”的表述只有一小段,在备课时能找到关于“形象色彩”的资料少之又少,以致很难把握。其次,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如果学生平时缺少训练,甚而连语言表达的基础功底都未打好,课堂“出彩”容易成为空中楼阁;而太多的“预设”环节又容易造成课堂的失真,到底本色好还是预设好?最后,“授之以渔”,学生能自己捕到“鱼”吗?语文的学习方法并不能等同于理科的“公式”能理解就能解题,语文学习所谓的方法只是指明方向,让学生少走弯路罢了。那么,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切实轻松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课在这方面的设计确实存在比较大的缺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说它“遗憾”,一是因为它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二是“教然后知不足”,有些预设环节只有在与学生遭遇时,才会发现它的缺陷。
于漪老师说:“教学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新课程理念下的选修课的实施,虽说仍在摸索探究中,但我们相信在与来自闽南金三角的各位同仁的探讨中、在教后及时的反思总结中肯定能寻找到新的突破和超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