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优化教案《“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学设计+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优化教案《“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学设计+教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3 21:08:46

文档简介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虚词的重要作用。 2 了解虚词的种类和特点。 3 认识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4 了解“的”字结构。
【教学重点】
1 准确辨识介词,了解其特点,提高学生此类应试能力。 2 了解“的”字结构。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认识虚词
(一)虚词的“虚”
【知识点讲解】:
1 词语在语法上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并且可以充当词组和句子句法成分的一类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是不表示实在意义并且一般不做词组和句子成分的一类词。主要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词和虚词
2 虚词的特点
A. 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表示比较实在的词汇意义,虚词一般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而且这种的语法意义还不是虚词本身具有的,而是在与实词结合时才产生的。
B. 虚词不像实词那样大多数能自由地单独说出来,虚词只能与实词结合使用。
C. 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够自由地充当主、谓、宾、定、补等各种句法成分。只有一些虚词,如副词,可以充当状语。
(二)“虚词”不“虚”
学生看例句,辨析句中哪些是虚词,看去掉它们句子会发生哪些变化?
例句:
1 这是我的书包。 2 他正看着我。 3 那个是我的。 4 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5 他从地上捡起那件脏衣服,一声不吭地走了。
通过分析例句,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虚词在语法意义上的重要作用。
二、了解副词
(一)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1 表示程度的:很、最、太、极、挺、稍微、非常、极其、极端、格外。
2 表示范围的:都、共、只、光、仅、总共、统统、一齐、互相。
3 表示时间、频率的:已、曾经、正、将、马上、再、又、一再、常常。
4 表示肯定、否定的:准、必须、的确、诚然、没、没有、非、别、莫、不
5 表示情态、方式的:悄悄爱哦、亲自、特意、不禁、大肆、急忙、欣然、猛然、公然。
6 表示语气的:倒、偏、是、竟然、简直、幸而、也许、果然。
(二)副词的语法特征:
1 )副词都能做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
2 )程度副词“很、极”在一定条件下可做补语。 如:好得很 好极了
3 )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如:就、只、光、单、几乎、大概、已经、才、仅、不过、将近、恰好
如:○1只这家书店在营业。 ○2光书就有十几箱。 ○3将近 30 户村民住在山下。
4 )副词大多不能单说,只有少部分可以在具体语境中单说。
如: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  上、何必、刚刚、的确等。
5 )有些副词兼有关联作用。 如:打得赢就打;越说越快;又说又笑
6) “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
三、 认识介词
介词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短语”,整体修饰谓词性词语,表示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
介词的语义分类:
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
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
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就、凭、用、靠
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
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 管、论、顺、连
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
表排除的:除了、除非
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 ○1〔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 ○2〔从早上〕坐 < 到晚上 > (表时间) ○3〔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 ○4〔对学生〕负责(表对象)
○5〔连根〕拔起来(表对象) ○6〔比过去〕更好(表比较)
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 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
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
【重点区分:介词和动词】
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 “在、叫、给、跟、管、朝、比、用、按、经过 ”等。这些词似乎是一个词同时具有介词和动词两种词性。但是严格地说,“叫、管”这样的词,应该说是两个不同的词“分局二任”的情况,这种词只是“同音词”。而像“在、给、朝、比、”这样的词,作动词和介词用的时候意义相差并不大,至少看得出两者之间的引申关系,这才是同一个词“一身二任”的情况,这种词叫作“兼类词”。
区别下列句子中的介词和动词 ①叫弟弟打破了。叫了他一声。 ②在哪儿工作呢?不在图书馆。 ③给他打个电话。给了我一本。 ④跟谁说过话呢?跟着这个人。 ⑤管白薯叫红苕。你别管我了。 ⑥朝我挥了挥手。他面朝大海。 ⑦比爸爸还高呢。比不过鲁迅。 ⑧为新中国奋斗。都是为了你。 ⑨就按他说的做。按一下按钮。
【答案】:左边的为介词,右边的为动词。
让学生说说对介词的语法功能的认识。
四 、了解助词: 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
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结构助词:的(底)、地、得、所
动态助词:着、了、过、来着,
比况助词:似的
语气助词:的、了、吧、罢了、而已、也好、也罢、呢、啊
其他助词:所、给、连、们
结构助词
1. 结构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助词。“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 de ”,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这样可使书面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 例如: ①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②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③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动态助词:附着在动词、形容词后表事件在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动态。“着、了、过”等。例如: ○1门开着,灯亮着。 ○2上星期只晴了两天。○3他提起过大海,可是没说过这种情况。
比况助词: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面,表示比喻。
如:苹果似的脸蛋儿。 比况助词经常和“像”配合使用。 如:小鱼像箭一样似的游来游去。
【了解“的”的用法】
1、进行课本中的“课堂活动”。 2、学生根据课本小结“的”的用法。 3、完成课本中的小练习。
如何区分语气词“的”同助词“的” :
1)添加法:看“的”后面能不能加相应名词,能加的是助词,不能加的是语气词。
如:岸上站着的是看划龙船的(人)。(助词)
那样说是可以的。(语气词)
2 )删除法:看删去“的”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是否改变,如果改变了就是助词,没有改变的就是语气词。
如: 请相信,这本书是我的。(助词) 请相信,我不会骗你的。(语气词)
五 、了解语气词
语气词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分类(按表示语气分):
表陈述语气:的、了、吧、啊、着、啦
表疑问语气:吗(么)、呢、吧、啊
表祈使语气:吧、了、啊
表感叹语气:啊
六、 常见虚词错误类型
1 重复赘余
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不再互相拥挤。
解析:副词“互相”是“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的意思 ,而“拥挤”是“挤在一起”的意思,含互相意,在表意上重复,应去掉。
2 、滥用介词
① (2005 年浙江卷 ) :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在……中”构成了一个介词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这就造成了主语的残缺,应当删去“在”和“中”,使“这部作品”充当主语。
②对于凡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果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都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
此句和上例①一样,由于滥用介词“对于”而造成主语残缺,删掉“对于”,使“凡是……人员”充当主语。
③消费者权益受到无理侵犯或粗暴践踏时,当事人应诉诸于法律,切不可采用个人行为私自解决。
“诸”是一个文言兼词,相当于“之于”,已经包含一个和“于”字在内,再在后面加“于”就造成了重复,应删掉“于”。
3 、漏用介词,造成成分残缺
( 1 )这些瑰丽奇特的诗篇中所表露的电火行空、上天入地、宇宙航行、登临月球的憧憬,随着科学的发展,都变成了现实。
解析: 应加一个表示对待的“对 ( 于 ) ”
( 2 )我国将于 5 月 12 日至 6 月 10 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 7 度 0 分、东经 171 度 33 分为中心,半径 70 海里的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解析:加一个介词“以”,构成“以……为”格式
4 、介词误用
( 1 )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解析:“由于”表示原因和理由,“由”引出动作的施动者,表示动作的起点、凭借等,应改“由于”为“由”。
( 2 )今年要以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切实抓好。
 ◆解析:“以”和“作为”不搭配, 应改“以”为“把”。
5 、关联词误用
①、欣逢这个伟大的日子,我谨代表我国政府、人民和我本人向阁下及通过阁下向贵国政府和人民致以热烈地祝贺。
◆解析:“及”只能连接名词性词语,若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应用“并”
②、才能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实践的多少决定的。
◆解析:“由于 ”表原因,应当去掉“于”字 , “由……决定”是习惯用法。
6 、关联词滥用
①要不是老师及时提醒我,否则我准会办错事。
◆解析:“否则”多余,“要不是”已含有类似意思。
②【 98 全国】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化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
◆解析:“之所以 ”本身表原因,与后面的“原因”重复,应当去掉。
③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
◆解析:分句间是递进关系,“不仅”后面缺少与之呼应的“而且”等连词,在“体形”前加“而且”。
7 、关联词搭配或位置不当
①这篇文章,语言虽然平易近人,但却朴素无华。
◆解析:强加转折,“平易近人”与“朴素无华”之间无转折关系。
②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多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修改。
◆解析:强加因果,前后分句间无必然因果关系
①不仅中药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还无副作用。
◆解析:前后分句主语一致,应将“不仅”调到“中药”后面。
②过去,内地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前一分句是说“质量”,后一分句是说“成本”,陈述对象不同,应将“不是”放在“质量”前 .(共24张PPT)
四只手拨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影,至于半点钟之久了。
“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劝解的。
“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
“好!”与“好了!”仅仅是一个虚词“了”的有无,两者的表达意思就迥然不同。这一个“了”字描画出了两种态度截然相反的看客,意蕴深刻。
“好!”与“好了!”
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中有一段关于阿Q与小D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龙虎斗”的描写:
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二)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着”、“了”、“过”。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三、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四)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五)叹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的词。如:啊、唉、呀等。 (六)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等。
课堂活动:形形色色的“的”
区别“的、得、地”。
“的”的用法:
助词
语气词 :
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的标志
放在词或词组的后边,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
与“什么”组合,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
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
陈述语气,表示情况确实如此。常与“是”连用,“的”的后面补不出中心语。
语气词“的”和助词“的”的区别
“的”的后面能不能添相应的名词。能添加的是助词,不能添加的是语气词。
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没有;改变了的,“的”是助词,相反就是语气词。
那岸上站着的一群人是看划龙船的。
他是会来的。
他今天会回来的。
助词
语气词
语气词

判断下面句子中的“的”是助词还是语气词
是一九五三年秋天由师范学校毕业的
这个区的中心小学
当了教师的他
中学生的生活习惯
对他的意见
个人的勇气
平凡而伟大的、包罗万象的、担负着无数艰巨任务的区委会
助词
助词
助词
助词
助词
助词
语气词
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
别的原因
媒人的天平
经他介绍而成家的
闹过离婚的
提过这个意思的
打架吵嘴什么的
他十点钟到的北京
助词
助词
助词
助词
助词
助词
语气词
助词
下面的词组中间能不能加“的”
①候补党员
②师范学校
③生活习惯
④夜晚记日记
⑤天平不准
⑥抓破了鼻子
①③中间可以加“的”且结构和意义不变,均为偏正结构。
②中间不可以加“的”,它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结构。
④⑤⑥中间可以加“的”,但加后结构和意义均发生变化,由谓词性词组变成偏正词组。
判断下面句子括号必须加“的”字的一组。
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拼抢厮杀谋求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快、灵、狠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它们存在”是一个主谓结构,加“的”后变成偏正结构。②的主语位置需要名词性的词组,因而要加“的”。④中“取胜”不能直接修饰“障碍”,没有“的”,这句话就不连贯了。
注意虚词的特殊表意作用。
选择准确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你至今还没拿定主意考文科 考理科?(A、或者 B、还是)
2、他非常用心地写生, 野地里刮
起沙来都不知道。(A、以致 B、以至)
3、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接着飞快地
在地图上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
地 看了一阵。(A、又 B、再)
B
B
A
1、或者,不能用于疑问句,只能用于肯定句中表选择。
2、均为连词。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以致,用于下半句开头,表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或陈述者不愿看到的结果。
3、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再”,多用于未实现的动作,“又”用于已实现的动作。
总结一:
有些虚词,在使用过程中有
范围、意义、语法等方面的特殊
规定,只有了解这些规定性用法,
才能做到准确运用。
要了解用法,一靠积累,二可在
辨析时造些熟悉的句子加以类比.
注意虚词在句中的位置。
(1) 张大夫把病人的病情没搞清楚就开处方,这是不 负责任的表现。
(2)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所以大家都叫他“海 哥”。
(3)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地理的周老师也懂得日语。
(4) “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例(1)中的否定副词“没”应该放在“把”字的前面,该句却放在了“搞清楚”之前,导致位置错位的毛病。
例(2)“因为”应放在句首,因为该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
例(3)“除了”应放在首句,因为该句陈述的对象是周老师,而不是顾老师.若该句陈述对象为顾老师,则“除了”应放在”顾老师”之后,如,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还懂英语。
例(4)这句就犯了虚词“关于”位置不当的毛病。“关于……事件”这个介宾短语不能放在主语后面,如要保留这一短语,就应将它放在主语“世界各大报纸”前,或者将“关于”改成“对于” ,“关于”放在句首,“对于”放在句首或句中。
总结二:
使用虚词,要注意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如果位置恰当,句意就准确鲜明,否则,不仅会使句意不明。甚至会改变句子原意。一是否定副词在把字句、被字句中放在“把”“被”字之前;一是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分句间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反之,放在主语的前面。
判断依次填入下面各句的虚词正确的一组。
①人家的进度 就要超过咱们了,咱们得加油啊!
②你不了解情况就大发议论, 太主观了吧?
③王丹考虑问题脑子很灵活,刘磊的思路 敏捷。
A、马上 不免 更加 B、马上 未免 更加
C、立刻 不免 越发 D、立刻 未免 越发
“马上”所表示的时间性幅度要稍大一些,偏口语化;而“立刻”表示的是即刻要发生的事情,偏书面语化。“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主观评价;“不免”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越发”限用于同一人或事物的进一步变化;两个人或事物比较时,不能用“越发”,必须用“更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