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习题汇总 同步测试(学生+教师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习题汇总 同步测试(学生+教师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30 09:56:54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单选题(共15题)
1.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塑料老化??????????????????????????B.?食物腐败??????????????????????????C.?镁条燃烧??????????????????????????D.?动植物呼吸
【答案】
C
2.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B.?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灭火器扑灭
【答案】
B
3.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煤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和光能
D.?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炉膛中吹入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浓度
【答案】
A
4.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可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且杯内壁变黑,由此可以得到启发:从失火的高层楼房逃生,应选择的正确方法是(
??)
A.?用干毛巾捂住口鼻,往楼下冲?????????????????????????????B.?尽量往楼顶跑
C.?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D.?若得不到及时救援,可跳楼逃生
【答案】
C
5.垃圾焚烧发电的前提是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下列不属于可燃垃圾的是(
??)
A.?玻璃酒瓶??????????????????????????B.?报纸??????????????????????????C.?聚氯乙烯料??????????????????????????D.?废弃棉质衣服
【答案】
A
6.下列关于灭火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炒菜的油锅着火,立即益上锅盖并关闭火源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
D.?扑灭森林火灾,铲除火路走势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
【答案】
A
7.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对比①③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接触氧气
B.?对比①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可燃物
C.?对比③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本实验用盘成螺旋状的细铁丝替代白磷,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答案】
C
8.202l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必须严禁烟火
B.?在有明火的区域内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D.?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答案】
B
9.有关燃烧与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会燃烧????????????????????????????????B.?隔绝氧气可以灭火
C.?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D.?温度达可燃物着火点就能燃烧
【答案】
B
10.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B.?木柴架空—增大了氧气浓度
C.?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清除可燃物??????????????????????D.?煤炉火越扇越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
C
11.下列有关灭火的原理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B.?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答案】
C
12.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
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B.?扑灭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
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
C
13.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
【答案】
A
14.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
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答案】
A
15.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着火点??????????????????????B.?清除可燃物??????????????????????C.?隔氧又降温??????????????????????D.?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
C
二、填空题(共5题)
16.“生活无大事,处处有化学”,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
①将煤做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②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
法使硬水软化;
③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④家庭煤气泄露,立即开油烟机排气。
以上做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①②
17.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灭火可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答案】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
18.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却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
温度达到着火点;
19.大飞机C919发动机上的压气机将高密度空气(高压压缩后的空气)压入燃烧室,能促进航空煤油燃烧,使燃油消耗减少16%。说明要使可燃物充分燃烧除了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之外,还需要有________。
【答案】
充足的氧气
20.“西气东输”和“煤改气”工程使天空更蓝,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为________。
【答案】
CH4+2O2
CO2+2H2O;4Al+3O2═2Al2O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
21.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Ⅰ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设计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____。
(3)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更加直观地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3)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4)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22.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①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②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③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结合①和③,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
(3)综合分析①②
③,说一下你对红磷着火点的认识________。
【答案】
(1)
(2)与氧气接触
(3)红磷的着火点大于80℃
23.用下图装置验证燃烧的条件。
①由长颈漏斗加入80℃的热水至没过燃烧匙上的红磷和白磷。
②一段时间后,推动注射器活塞,使白磷和红磷露出水面。
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②中红磷露出水面后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3)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__。
【答案】
(1)
(2)温度未到达红磷的着火点
(3)①中白磷不燃烧,②中白磷燃烧
四、综合题(共3题)
24.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
(2)根据②处白磷不燃烧的原理,写出一个灭火的实例:________。
【答案】
(1)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的着火点
(2)用灯帽熄灭酒精灯或用锅盖熄灭着火的油锅(用隔绝氧气原理灭火的方法均可给分)
25.用下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实验1,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__。
(2)实验2,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①中白磷不燃烧,②中的白磷燃烧
(2)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未达到纸片的着火点
26.如图所示,利用W形玻璃管进行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
已知:红磷着火点240℃,白磷着火点40℃
实验步骤:向W形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红磷和白磷,塞好橡皮塞,将W型管放入80℃热水中。
①先向W型管中通入氮气,此时观察到红磷、白磷均不燃烧。
②停止通氮气,改向W型管中通入氧气,此时观察到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
【答案】
通氮气时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白磷燃烧
(

1


3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单选题(共15题)
1.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塑料老化??????????????????????????B.?食物腐败??????????????????????????C.?镁条燃烧??????????????????????????D.?动植物呼吸
2.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B.?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灭火器扑灭
3.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煤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和光能
D.?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炉膛中吹入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浓度
4.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可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且杯内壁变黑,由此可以得到启发:从失火的高层楼房逃生,应选择的正确方法是(
??)
A.?用干毛巾捂住口鼻,往楼下冲?????????????????????????????B.?尽量往楼顶跑
C.?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D.?若得不到及时救援,可跳楼逃生
5.垃圾焚烧发电的前提是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下列不属于可燃垃圾的是(
??)
A.?玻璃酒瓶??????????????????????????B.?报纸??????????????????????????C.?聚氯乙烯料??????????????????????????D.?废弃棉质衣服
6.下列关于灭火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炒菜的油锅着火,立即益上锅盖并关闭火源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
D.?扑灭森林火灾,铲除火路走势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
7.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对比①③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接触氧气
B.?对比①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可燃物
C.?对比③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本实验用盘成螺旋状的细铁丝替代白磷,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8.202l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必须严禁烟火
B.?在有明火的区域内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D.?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9.有关燃烧与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会燃烧????????????????????????????????B.?隔绝氧气可以灭火
C.?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D.?温度达可燃物着火点就能燃烧
10.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B.?木柴架空—增大了氧气浓度
C.?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清除可燃物??????????????????????D.?煤炉火越扇越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1.下列有关灭火的原理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B.?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12.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
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B.?扑灭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
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13.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
14.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
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15.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着火点??????????????????????B.?清除可燃物??????????????????????C.?隔氧又降温??????????????????????D.?产生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共5题)
16.“生活无大事,处处有化学”,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
①将煤做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②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
法使硬水软化;
③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④家庭煤气泄露,立即开油烟机排气。
以上做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7.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灭火可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18.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却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9.大飞机C919发动机上的压气机将高密度空气(高压压缩后的空气)压入燃烧室,能促进航空煤油燃烧,使燃油消耗减少16%。说明要使可燃物充分燃烧除了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之外,还需要有________。
20.“西气东输”和“煤改气”工程使天空更蓝,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为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
21.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Ⅰ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设计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____。
(3)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22.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①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②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③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结合①和③,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
(3)综合分析①②
③,说一下你对红磷着火点的认识________。
23.用下图装置验证燃烧的条件。
①由长颈漏斗加入80℃的热水至没过燃烧匙上的红磷和白磷。
②一段时间后,推动注射器活塞,使白磷和红磷露出水面。
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②中红磷露出水面后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3)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__。
四、综合题(共3题)
24.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
(2)根据②处白磷不燃烧的原理,写出一个灭火的实例:________。
25.用下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实验1,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__。
(2)实验2,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26.如图所示,利用W形玻璃管进行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
已知:红磷着火点240℃,白磷着火点40℃
实验步骤:向W形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红磷和白磷,塞好橡皮塞,将W型管放入80℃热水中。
①先向W型管中通入氮气,此时观察到红磷、白磷均不燃烧。
②停止通氮气,改向W型管中通入氧气,此时观察到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
(

1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