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习作:变形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习作:变形记》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30 09:19:13

文档简介

《习作:变形记》教学方案
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能发挥想象,写出自己变形后的经历,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教学重点】
能发挥想象,写出自己变形后的经历,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教学准备】
习作例文、学习单。
【教学过程】
习作导入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角色吗?为什么?(出示孙悟空、巴啦啦小魔仙图片)
预设:喜欢,因为他们都会变身。(引出话题“变形”

小结:是啊,这些人物都有神奇的变身功能,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开启一段奇妙的变形之旅吧!(板书:变形记)
习作要求
引导学生解读教材,明确习作要求:
1.出示: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是一个星球。(出示图片)
点拨:你想变成什么。(板书:新身份)
2.出示:如果你变成一只蚂蚁,可以在笔杆上散步,可以在书桌上探险;可能会结交几位蚂蚁朋友,可能会跟着哪只小昆虫去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
如果你变成一盏路灯,你将无法移动,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从你面前走过,你会看到很多发生在路上的故事……
点拨:变形后你会经历什么事。(板书:谈经历)
3.出示: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
点拨:把变形后的重点部分写详细是本次作文的重点。(板书:写详细)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发学生展开联想,打开习作思路,提示选材的角度。4.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提炼写作要求:
(1)明确自己变形后的身份。
(2)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3)把变形后经历的重点部分写详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三个要求。
三、习作指导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1)你变成了什么?
(2)你变形后经历了什么?
(3)怎么把变形后经历的重点部分写详细?
提示:分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在班级交流分享。
2.探究活动
(1)你变成了什么?
①你想变成什么?
预设:手机、风扇、地球……
点拨:你可以变成动物、植物、物品等,可以变得很大,也可以变得很小。
②填写“变形通行证”。(出示“变形通行证”)
(
变形
通行证



身份

)
③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地球自述》
《我是一条快乐的蚯蚓》
《飘在天上的日子》
《夜晚,一颗大树下的故事》
点拨:让学生关注新身份、感受、地点、时间四个关键词。
④小练习:你也快来拟题吧!
(2)你变形后经历了什么?
①引导学生对比《小蚂蚁历险记》两组经历的提纲,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提纲一:笔杆散步——书桌奔跑——发现新世界
提纲二:笔杆散步——书桌遇险——书籍避险——遨游书海——发现新世界
预设:我发现第二组的经历更曲折,更吸引人,不断出现新状况,故事更奇特。
②小练习:我来说故事。
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你变成一盏路灯,会有怎样的经历呢?
出示:如果你变成一盏路灯,你将无法移动,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从你面前走过,你会看到很多发生在路上的故事……
学生畅谈。
③写一写你的“变形通行证”经历,让经历变曲折。
点拨:同桌讨论修改。评价标准:经历曲折,想象奇特。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提供学习支架,以蚂蚁为例,在修改与对比中突破习作重点,构思变形后的经历,让经历曲折,想象奇特。
(3)怎么把变形后经历的重点部分写详细?
出示:笔杆散步——书桌遇险——书籍避险——遨游书海——发现新世界
①出示《蚂蚁变形记》书籍避险片段。
不知过了多久,我感到仿佛有一双温柔的触角在呼唤我。我睁开双眼,看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四周是高大巍峨的巨型不知名物体,雪白平整,上面一个个跟我差不多大的黑色的不规则方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哪儿?”我迷迷糊糊地自言自语。几只小蚂蚁在我面前手舞足蹈:“刚才真是太惊险了,你差一点就丧命于人类的大拇指啦!我们看你吓晕过去了,把你拖进书堆里来避险。”身边软软的纸张仿佛读懂了我的心思,它轻轻柔柔地盖在我的身上,就像一条温暖的被子,焐热我那颗惊魂未定的心。鼻尖传来一阵淡淡的,陌生的墨香,就像一个妈妈的怀抱,给了我满满的安全感。很快,我便进入了梦乡——
②引导学生交流,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小蚂蚁书籍避险经历的?
点拨: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抓住蚂蚁的见闻、对话、感受这几个方面来写小蚂蚁书籍避险的经历。
(板书:抓住见闻
抓住对话
抓住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赏析作文片段,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将变形后的经历写详细的方法。
3.交流分享
学生先分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分享:具体说说自己变形后经历的重点部分。
交流提示:一觉醒来,我发现自己变成了,我抬起头看见……
(板书:想象力丰富)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谈论,班级分享的形式,帮助学生扩大写作视角,梳理自己的写作思路。
4.方法小结
写作前,引导学生梳理写作步骤,再次明确写作要求,简单总结本次习作的方法。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文字让自己变形,并且通过“新身份”“谈经历”“写详细”等环节打开了习作的思路,也知道了可以通过抓住见闻、抓住对话、抓住感受来让自己变形后的经历丰富多彩。接下来,赶快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吧!
点拨:写作前,引导学生梳理写作步骤,再次明确写作要求,简单总结本次习作的方法。
四、习作演练
1.出示习作要求,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习作要求:
(1)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2)写清楚自己变形后的身份。
(3)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4)把变形后经历的重点部分写详细。
(5)语句通顺,450字左右。
2.教师关注到写得比较精彩的习作,为下节课的讲评、修改做准备。
结束语:希望没写完的同学课后继续完成自己的习作,写出自己有趣的变形经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设计意图: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习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变形记
抓住见闻
新身份
谈经历
写详细
抓住对话
抓住感受
想象力丰富《习作:变形记》教学方案
评改指导
【教学目标】
1.能够评价、修改同学和自己的习作。
2.欣赏、学习优秀作品及精彩片段。
【教学重点】
能够评价、修改同学和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学生已完成的习作。
【教学过程】
习作导入
导入: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变形记的习作,大家都写出了自己变形的经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交流分享大家的习作,看看哪位同学笔下的奇妙变形过程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变形记
评价指导)
二、评改指导
1.探究任务
明确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及修改方向。
提示:先分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在班级交流分享。
2.探究活动
(1)结合习作要求,师生共同明确评价标准。(板书:明确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①题目有趣。
②通过见闻、对话、感受来体现变形经历曲折,想象奇特,过程完整。
(提示:①题目有趣3颗星,②经历曲折2颗星,想象奇特2颗星,过程完整2颗星,共计9颗星。)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根据评价标准,讨论一下本次习作的具体修改方向吧!
(2)结合习作片段,师生共同明确修改方向。(板书:明确修改方向)
①聚焦“题目有趣”
A.出示两个习作题目,都是写风的。
题目一:《我是风》
题目二:《风的旅行》
B.引导:你觉得哪一个题目更好?为什么?
预设:第二个更好。第一个题目缺乏趣味性;第二个题目给人一种极强的画面感,使人充满了想象力。
(板书:题目有趣)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题目的对比,学生可直观地了解什么是“题目有趣”。
②聚焦“通过见闻、对话、感受来体现变形经历曲折,想象奇特,过程完整”
出示《小蚂蚁变形记》习作片段:
一大早,我发现平时很轻松就能背起的书包,今天怎么这么重,原来我变成了一只蚂蚁。我也不知道自己用了多长时间,才历尽千难万险到达学校,然后又溜进了六年级3班。我爬上了平时自己坐的课桌,忽然“咚,咚,咚”一大波脚步声在走廊里响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人坐在了我的椅子上,我仔细一看,居然是李文风,他怎么坐到了我的座位上。没等我弄明白,他的书包落到桌子上,我被吓死了。我就快速逃离了。
引导:你能感受到“通过见闻、对话、感受来体现变形经历曲折,想象奇特,过程完整”这一特点吗?
批注:通过见闻、感受来体现变形经历曲折,想象奇特,过程完整通过。
预设:通过这个片段,我只能从见闻、感受来体会小蚂蚁变形后的经历,且整个过程比较简略,变形经历也不够曲折。
点拨:引导学生修改这个习作片段,注意抓住见闻、抓住对话、抓住感受来使变形经历曲折,还要想象奇特,让习作过程完整。
修改后:
一大早,我发现平时很轻松就能背起的书包,俨然成了一座巍峨的高山,原来我变成了一只蚂蚁。我也不知道自己用了多长时间,才历尽千难万险到达学校,然后又溜进了六年级3班。此时偌大的教室空无一人,我爬上了平时自己坐的课桌。忽然“咚,咚,咚”一大波脚步声在走廊里响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人坐在了我的椅子上,我仔细一看,居然是李文风,他怎么坐到了我的座位上。没等我弄明白,他的书包落到桌子上的那一刻,我感觉像天塌了下来一般,还好,我只是在桌角,但仍然被吓了个半死。还未来得及喘气,又一个巨大的水滴向我砸来,这是李文风的汗水。我拼命挣扎,对他大吼:“你想干嘛?”丝毫得不到回应,最后狼狈地逃出了“海洋”。但我头重脚轻,重心不稳,从课桌上掉了下去。我心想,这下是必死无疑了。不想,有一双手接住了我,我抬头一看,正想感谢,却碰上了一双邪笑的眼睛,我意识到不妙,连忙想跑,然而他把手一握,就把我关在了他的手心里。情急之下,我只好放出自己的必杀技——蚁酸。他可能感觉到疼了,顿时就把手张开,“啊!好疼!”我立马趁机逃跑。终于,我成功逃脱,真是松了一口气。
批注:通过见闻、对话、感受来体现变形经历曲折,想象奇特,过程完整。
(板书:通过见闻、对话、感受来体现变形经历曲折,想象奇特,过程完整。)
小结:这个片段,小作者化身为蚂蚁,想象力丰富,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人物形象丰满,跃然纸上。
设计意图:通过对习作片段的前后修改,形成对比,学生可直观地了解“通过见闻、对话、感受来体现变形经历曲折,想象奇特,过程完整”这一评价标准。
三、习作分享
互评互改,分享习作:(板书:习作交流分享)
1.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小组合作:评价、修改自己和同学的习作。
点拨:出示习作评价表及评价提示,供学生交流讨论时参考。
2.学生修改完习作后,小组推荐佳作或精彩语段,在班级交流分享。
四、佳作赏析
1.出示与本次习作相关的习作例文供学生阅读。
范文:
蚂蚁自述
一天早上,我正在写作业,突然,一个黑洞把我吸了进去……
等我醒来,发现房间特别大,然后我往下一看,咦?我怎么有6条腿?刚好旁边有个镜子,我一照,我怎么变成蚂蚁了?我先冷静下来,然后又看了看四周,最后我确定了,我的确变成蚂蚁了!
天呐!平时一米高的距离看上去竟有数百米那么高,这怎么下得去呀?我腿一软,一不小心从写字台掉了下去!我想:糟了、糟了,我肯定被摔成肉饼,不摔个粉身碎骨也得半死不活。可过了片刻,我竟安然无恙!我这才想到蚂蚁无论从多高的地方摔下来都没事,因为,蚂蚁的六条腿起着降落伞的作用。正想着去哪里的时候,突然,一颗葡萄从天而降,我顿时吓得腿软,以为这次真要被压成肉饼时,突然,一只触角把我拉了过来,正当我想感谢那个救我的动物,发现救我的动物竟然也是蚂蚁,“我叫军军,你是谁?”那个蚂蚁说。我正想回答的时候,突然又下来了另一只蚂蚁,那只蚂蚁说:“我叫胖胖,你是谁?”“我叫王云,请问我们现在要去哪里?”军军和胖胖异口同声地说:“回蚂蚁王国呀!我们要把这些食物都运回家啊!”我有点疑惑:“蚂蚁王国在哪里啊?”军军说:“这楼下的草坪有一棵大树,树的洞穴里就是我们蚂蚁的家。”胖胖说:“我们怎么回蚂蚁王国?”“我有办法!”我说。这时一个大人看见葡萄掉在地上,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葡萄,拿来洗洗还能吃。”说着,把地下的葡萄捡起来准备去洗,哎呀,我们危在旦夕,就在这个时候,我说:“跳!”于是,葡萄下面的我、军军、胖胖一起跳下,“飞”向蚂蚁王国。总算逃过一劫,到了蚂蚁王国,我正准备开门的时候,突然,闹钟响了,我才知道原来这是梦。
唉,原来蚂蚁是如此忙碌啊!
2.师生合作,简单分析范例,教师对这篇范例进行整体评价。
批注:①开头有趣,想象力丰富。②通过夸张的修辞写出了自己的见闻,写出了变形后看到的景象与之前形成的反差。③抓住对话,将变形的经历写得更加具体。④文章结尾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总评: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蚂蚁,抓住见闻、对话、感受来叙述了自己遭遇的险情,最终成功避险,小作者叙事生动具体,想象丰富,在记叙中融入了自己的感受,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作品,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同时在赏析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
五、布置作业
1.再次修改、誊抄自己的习作。
2.把誊抄好的习作读给老师听,听听老师的感受和建议。
小结:通过这次习作评改课,我们明确了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了解了习作的修改方向,在互评互改,分享习作的活动中,欣赏了同学们的精彩作品。一篇好的习作,就像变形一样,不断修改变化,使其成为一篇佳作。
【板书设计】
习作:变形记
评改指导
明确评价标准
明确修改方向
(
题目有趣
通过
见闻、对话、感受来体现变形

历曲折,想象奇特,过程完整
)习作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