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地质灾害
目录
第六章
第二节
地
质
灾
害
一、地震
第六章
第二节
地
质
灾
害
1、地震的形成过程
第六章
第二节
地
质
灾
害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形成地震。
2019年12月18日8时14分四川资中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4km。距震中64km的宜宾大观镇牟亭小学提前13秒预警,师生有序疏散。据统计,自2002年以来,四川省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地震有400余次。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部分圈层示意图。
1.关于地震预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标志着地震可以准确预报了
B.报警装置感受到纵波后报警
C.报警装置感受到横波后报警
D.警报鸣响时大地左右晃动
B
纵波传播速度快,
横波传播速度慢,破坏力大
2019年12月18日8时14分四川资中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4km。距震中64km的宜宾大观镇牟亭小学提前13秒预警,师生有序疏散。据统计,自2002年以来,四川省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地震有400余次。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部分圈层示意图。
2.本次地震震源位于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A
地壳的厚度平均为33km。
2019年12月18日8时14分四川资中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4km。距震中64km的宜宾大观镇牟亭小学提前13秒预警,师生有序疏散。据统计,自2002年以来,四川省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地震有400余次。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部分圈层示意图。
3.四川省地震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亚洲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处B.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处
C.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处D.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处
C
2、地震的分布
第六章
第二节
地
质
灾
害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地区。从世界范围看,地震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
2、地震的分布
第六章
第二节
地
质
灾
害
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
台湾
西藏
新疆
青海
云南
四川
3、地震的相关概念
第六章
第二节
地
质
灾
害
42.上图中(
)
①A
处为震源,震级最高,烈度最大
②D处和E处,震级相同,烈度相似
③AB
为震源深度,数值越大,烈度越大
④BC为震中距,数值越小,烈度越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B
等震线
震源深度
震源
震中
震中距
3、地震的相关概念
第六章
第二节
地
质
灾
害
地震能量的大小
震级
一次地震一个震级
相差1级,能量相差30倍
地震的破坏力
烈度
相同震中距,可有多个烈度。
烈度大小
震级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
地质构造不稳定,土壤结构不坚实,建筑物不坚固,烈度大
震中距越短,烈度越大
4、地震的危害
第六章
第二节
地
质
灾
害
思考:地震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地震不仅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还会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这些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持续时间往往长久。
4、地震的危害
第六章
第二节
地
质
灾
害
地震的影响
房屋倒塌
破坏基础设施
诱发
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心理健康
5.12汶川地震
万众一心,齐力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危害
房屋倒塌
破坏基础设施
诱发
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心理健康
形成
地震
能量大小
震级
一次地震一个震级
相差1级,能量相差30倍
破坏力
烈度
相同震中距,可有多个烈度。
大小
震级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
地质构造不稳定,土壤结构不坚实,建筑物不坚固,烈度大
震中距越短,烈度越大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分布
概念
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时能量的释放
内容回顾
活动:遇到地震该如何躲避
第六章
第二节
地
质
灾
害
1,“蹲下、掩护、抓牢”
2,最佳路线“停—跑—停”
。
3,次生灾害要避开。
4、在卧室里,床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等三角空间的地方。
5、躲开悬挂物,电源插头的地方,
6、在客厅里,把客厅当成转移地带,
7、在卫生间,较安全。水源也很重要。
8、在高楼里,远离窗户。地震时,不能坐电梯,
9、逃出谨防断电线
二、滑坡、泥石流
第六章
第二节
地
质
灾
害
1、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成因
第六章
第二节
地
质
灾
害
①多松散物质(土松)
②地势陡峻(坡陡)
③植被覆盖率低(植少)
④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流(水多)
④地震、地下水活动、河流冲刷工程建设破坏山体稳定性
①岩体比较破碎(土松)
②地势起伏大(坡陡)
③植被覆盖率低(植少)
山体滑坡的成因分析
泥石+流的成因分析
第六章
第二节
地
质
灾
害
滑坡、泥石流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图6.12),堵塞河道。泥石流多与山洪相伴,来势凶猛,破坏力大,能够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图6.13),淤塞江河等。滑坡和泥石流都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4、滑坡泥石流的分布
第六章
第二节
地
质
灾
害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如右图所示。
2019年某地发生重大的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下图是逃生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连续多日的强降水
②地形坡度较大
③植被茂密
④土质疏松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泥石流发生时,最佳的逃生线路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A
B
活动:当泥石流突发来临时当如何躲避?
第六章
第二节
地
质
灾
害
思考:当滑坡来临时,我们该如何科学的躲避?
与泥石流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
活动: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第六章
第二节
地
质
灾
害
海啸
疫病蔓延
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
毒气泄漏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崩塌
暴雨
生产生活设施破坏
人员伤亡
成因关联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及灾害链图。完成下面小题。
7.在上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A.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
D.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8.如果发生滑坡,受灾最严重的村落最有可能是(
)
A.甲村
B.乙村
C.丙村
D.丁村
A
D
①多松散物质(土松)
②地势陡峻(坡陡)
③植被覆盖率低(植少)
④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流(水多)
④地震、地下水活动、河流冲刷工程建设破坏山体稳定性
①岩体比较破碎(土松)
②地势起伏大(坡陡)
③植被覆盖率低(植少)
滑坡成因
泥石流成因
与泥石流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
分布:
山区,
西南地区多
海啸
疫病蔓延
一种主灾诱发其他灾害
毒气泄漏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崩塌
暴雨
生产生活设施破坏
人员伤亡
成因关联
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