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360011391900第 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
1.通过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教学重难点:清朝的政治形态、疆域的奠定和统治危机的出现。康乾盛世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确定,体现了清朝的鼎整;强化君主专制、人口迅速膨胀,加剧了社会危机,闭关锁国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体现了清朝的危机。从鼎盛走向危机,清朝的历史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的盛世是什么样的。预设:政治开明、文化昌盛、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康雍乾时期,皇帝勤政,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及巩固,因此被称为“康乾盛世”。
二、新课教学
1、盛世之辉煌
(1) 固疆拓土,莫定版图①梳理康雍乾时期,疆域得到开拓和巩固的史实。课堂活动:在这样一个辽阔的疆域内,多个民族同生存、共生。那么,如此广阔的疆域,在清朝前中期是如何拓展巩固的呢?请根据地图和课本第二子目,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自主探究,完成表格的内容。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总结清王朝在地方治理方面的特点。
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因地制宜,尊重各民族的习俗和宗教信仰, 借助其上层人物维持统治;重视少数民族的事务,中央设专门机构;通过抗击侵路、打击分裂等方式加强了对边疆的有效控制。清王朝通过对东北、西北、西南与东南多方位的经营与管辖,逐步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过渡:不仅如此,这一时期的清王朝在经济方面也颇有建树。
(2) 传统经济的繁荣列表反映清朝经济状况。 (参考如下)
提问: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预设:这一时期的清王朝,总体上经济繁荣,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限于传统领域,没有出现新的领域和新的生产方式。过渡:康雍乾时期,经济繁荣,政治也相对稳定,无愧于“盛世”的称号。但盛世的背后,仍有许多隐忧。2. 盛世之隐忧
(1) 乾纲独断,埋下隐患预设:奏折制度。追问:奏折制度有哪此特点。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预设:特点-迅速、机密。提高了决策效率;作用-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②提问:这一时期的中枢秘书机构也发生了变化,这便是雍正时所设置的哪一机构?
预设:军机处。追问:军机处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呢?它的设置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预设: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师点拨:军机处没有决策权,完全听命于皇帝,便于皇帝乾纲独断,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清学生思考消朝君主乾纳独断的做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点拨:清朝统治者通过实行奏折制、设立军机处及大兴文字狱,实现了君权的高度集中,为康乾盛世的出现和大清帝国的强盛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但定,决策的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导致失误。君主专制的高度发展也导致了官像机构膨胀,官像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这都为清王朝由盛转衰埋下了隐患。
(2) 资源危机,激化矛盾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紧荣,清朝人口获得了飞速增长。但也出现了问题。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关于清朝人口与资源的叙述,分析其反映的问题。预设:人均耕地面积大幅减少,人地矛盾突出,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耕地减少势必会影响农民的生计,从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那么,这方面是否引起了统治阶级的重视呢?请学生结合材料思考。预设:农民土地问题没有得到重视;清朝政治已经严重腐朽,激化了阶级矛盾。
(3) 闭关锁国,落后世界过渡:俗话说“祸不单行”,国内的乱象已使清朝统治者焦头烂额;面对此时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又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清王朝会如何应对呢?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预设: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保留广州一处通商口岸,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管理对外贸易;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结合材料合作探究:把清朝与其他国家做横向比较,分析清政府面临的危机是什么?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危机?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怎样做?
教师点拨:是什么: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
为什么:闭关锁国、盲目自大、重农抑商;西方国家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工业革命......怎么做:改革政治、发展工业、解放思想......
3. 盛世之反思
提问: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但是已经走到了尽头。那么,清朝的“盛和衰”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教师点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课堂小结结合板书进行本课的课堂小结。
板书第 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盛世之辉煌
1. 固疆拓土,奠定版图
2. 传统经济的繁荣
二、盛世之隐忧
1. 乾纲独断,埋下隐患
2. 资源危机,激化矛盾
3. 闭关锁国,落后世界
教后反思
历史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潜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我透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资料编排突出了对这种潜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历史教学观”,使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就我们历史学科而言,教学内容繁、难、杂,不适于高中学生学习的专题式教学设计和稀缺的法定教学时间。面对这一切,我们感到束手无策,特别是当学生反应历史难学时,我们的心情更是悲观。因此,我着重从扎扎实实地落实基础知识入手,并通过对具体史实的讲解,逐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初中的“是什么?”到高中探讨“为什么?”的转变。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摘自人教版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第 14课。本课共分为三目,第一目是“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第二目是“疆域的奠定”,第三目是“统治危机的初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把教材的内容作了调整和处理,分为三部分——盛世辉煌、盛世隐忧和盛世反思。其中盛世辉煌分为两方面,一是疆域的拓展和巩固,为现代中国版图奠定了基础,二是经济繁荣发展,这里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虽然国民生产总值遥遥领先,但是经济仍然局限于传统经济领域,没有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和领域;盛世隐忧从君主专制的强化、资源危机和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三个方面来处理,让同学们从各个方面全面了解盛世背后隐藏的忧患;盛世的反思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做到以史为鉴,吸取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的教训,给当今中国的发展提供经验。本节课整体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师生互动还算活跃。
但是,一堂课下来,自我反思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对学生的关注不够,特别是后半部分学生,针对此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多的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尤其是部分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2. 课堂习题的设计不易过难。起到巩固作用即可。一些专题性内容,可留作学生课后完成。今后在设计课堂测评的时候要注意分层,在提高综合水平的同时还要关注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练习。
3. 学生互动也要操控。本节课中虽然学生活动,也出现自发的讲解,但明显感觉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讲解有了,互动在了,而时间却被浪费了。任重道远,树立信心。虽然我们的学生有诸多不足,但我必须加强个人教学,多结合他山之石,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工作中,为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作努力。高中教学,要不断反思,结合网络资源和他校有效经验,在探索中前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