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31 17:5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14120012204700第
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
2课。本课依历史发展顺序,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让学生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学习中理解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本课有四个子目: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四个子目所讲述的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顺序上,大致是连接的。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本科内容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分为三课,本科将内容高度压缩,在先熟悉初中历史教材的基础上,有选择的重点讲解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农民起义。起义波及
16个省,延续
14年,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综观其波澜壮阔的历程,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在运动中出现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中国农民阶级的一种理想追求;而《资政新篇》则体现出当时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种探索。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几临灭顶之灾。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不得不“办洋务”,这就为中国向西方学习打开了一个难得的缺口。尽管洋务运动最终没有实现“自强”和“求富”的目标,但它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一小步,体现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洋务运动期间,西方国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并加速了对外扩张的步伐,于是引发了中国的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在学习西方的“新政”后的第一次正面对决,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中中日海军主力进行的一场大规模较量,其结果是日军掌握了黄海的制海权,从而对战争进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甲午战争对整个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撞击,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战争暴露了清政府的虚弱,并引发了列强对中国掀起瓜分狂潮,从而给中国带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这又极大地震撼了中国人,进而形成了巨大的思想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根据课标的这些要求及教科书的叙述,本课的目标包括:
1.通过教师基于时间序列和空间要素的历史讲述与分析,学生能够构建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19世纪下半叶的边疆危机、甲午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等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2.通过对故事的探究、材料的分析和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够概述
19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主要事迹以及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出的努力,并能够认识其时代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意识以及了解历史材料研习的基本方法。进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并学先进中国人为国家富强、民族自立而奋斗的精神。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通过太平天国运动原因及影响,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影响等问题的探究,培育学生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通过本课《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示意图》、《时局图》、《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的研习,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探析课件中文献史料,历史图片以及教材中《天朝田亩制度》上有关史料、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等文献资料研习以及课内外史料解析题的训练,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和方法。
4、历史解释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特点,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精神;了解中国人民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培育学生爱国精神和责任意识,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通史学习,他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他们在初中的学时的积累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以及《辛丑条约》的危害和影响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
【重难点】
1.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的主要史实与影响。
2.教学难点: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涉及
19世纪下半叶在中国社会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教学任务相对繁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所选择地“择取”历史事件展开“点·线”教学,“点”指的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指的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19世纪下半叶的边疆危机、甲午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等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时间轴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华民族抗争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中国人就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征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开眼看世界,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那以后的中国是什么情况?列强有没有放弃对我国的侵略?中国人民是如何进行抗争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师:接下来,展示学习目标:生:大声读: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二、讲授新课
时空定位—-梳理知识提问学生本课的主要历史事件,结合本课题目把这六个历史事件进行简单地分类?两类,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危机:新疆危机,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
第一篇章探索—太平天国、洋务运动
第二篇章危机—边疆危机、瓜分狂潮
第一篇章探索—太平天国、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
1、背景
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引发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
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生:分析材料,整理要点: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2)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2、过程:阅读教材整理太平天国运动过程的主要历史事件。
3、前期纲领
师:展示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温故知新:结合课本和初中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
生:主张建立理想社会。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4、后期纲领
师:展示图片:
生:《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是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合作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师:展示材料:定都天京以后,主要领导人之间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使太平军元气大伤,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
——李大钊
生:分析、总结
①不能始终保持领导集团团结,难以形成统一的领导核心。②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③战略上的失误。
④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5、影响师:展示材料:乾隆十三年(1748)共设
11个总督,其中满
9汉
2。乾隆四十四年(1779),设
11处总督,满
7汉
4
;总督:1872—1875年间,除
1人为满人外,其余
7人全为汉人。1876-1883年间,8处总督全为汉员。1861-1890年的
30年间,清廷任命了
44个总督,其中
34人为汉人;湘系为总督的如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刘长佑为直隶总督,左宗棠为陕甘总督,骆秉章为四川总督,毛鸿宾为两广总督,曾国荃、刘坤一为两江总督等。据统计,湘军将领先后出任总督者有
19人之多。湘系如此,淮系亦然,情况如下: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张树声任直隶总督;刘秉章任四川总督;刘铭传任福建巡抚;潘鼎新任广西巡抚;丁日昌任福建巡抚等。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生:总结

1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2
)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清政府中央权力下移,专制统治大为削弱。(
3
)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部分官僚提出向西方学习,发起了洋务运动。
过渡:太平天国运动促使部分清政府的官僚掀起了洋务运动,下面我们通过两幅图片的提示用简单的几个字概括洋务运动的背景
二、洋务运动
1、背景生:内忧外患自主探究:阅读课本,介绍洋务运动的口号、目的、内容。
2、口号:自强、求富。
3、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4、内容: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自强”)
②后期创办民用企业(“求富”)
③筹划海防
④创办新式学堂
合作探究:结合视频和所学知识评价洋务运动?
师:播放视频生:观看视频联系所学探究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1、引进西方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没能达到保家卫国的目的;
3、只学技术,不改制度,失败是必然的。
过渡:当时的中国人虽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没能挽救民族危亡,也没有阻挡住列强侵华的步伐,中华民族又面临那些列危机,下面我们进入第二篇章危机—边疆危机、瓜分狂潮19世纪
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列强掀起争夺殖民地的高潮。边疆危机的表现:
1、西北危机;
2、西南危机;
3、东南危机;
4、全国危机。
1、西北危机----新疆失而复得左宗棠抬棺收复国土,他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所有的人,自己就是死也要把新疆收回来,充分表现了他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和信心,
2、西南危机----中法战争最后中国不败而败
3、东南危机----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这是在这几个危机当中中国面临的最大危机背景老师分析讲解,学生记录
(2)过程:
师:展示地图,引导学生通过地图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1894年
8月丰岛海战甲午战争爆发,1894年
9月平壤战役,,同月黄海海战,此后战火烧到中国境内,10月辽东战役,1895年
2月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中国战败,师:虽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了,但在甲午战争中战争中,以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为代表的中国人展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展示了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大义,勇于牺牲自己的伟大爱国情怀.他们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近代史上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之一,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内容和影响。内容和影响合作探究:学生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填写
4、瓜分狂潮情境呈现: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形势图。师: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后,德国提出需要一处海军基地作为酬劳,中国拒绝了这一要求。1897年,德国借口传教士被杀,强占了山东胶州湾。受此鼓舞,俄国借口保护中国不受德国侵略,强行占领旅顺、大连,并于
1898年迫使清政府签约租借。不甘落后于德、俄两国的英国强租了威海卫和新界,并将长江流域划为势力范围。日本趁机将福建划为势力范围;法国强租了广州湾,并在云南、两广建立势力范围。
问题设计:19世纪末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陷入何种境地?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地图的演示,使学生能够体会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清王朝面临被分割的威胁。同时,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投入到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中去,进而促进了中国内部的维新运动。
【板书设计】
师: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我们自古以来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是这些民族的脊梁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虽然这些资产阶级的努力没有成功,但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道路,习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走过
120年双甲子的轮回,中华民族在复兴道路上所收获的不仅是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崛起,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建设现代化国家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民族的复兴,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